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左束支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时心室激动顺序发生改变,左室除极位于QRS波后半部,因此,当LBBB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时,可干扰心电图诊断.本文介绍了Sgarbossa、Smith和巴塞罗那诊断标准,并比较其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1996年提出的Sgarbossa标准根据ST段同向改变及过度反向抬高等指标诊断LBBB合并AMI,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Smith标准将Sgarbossa标准中的"过度反向抬高≥0.5 mV"修订为考量ST段反向偏移幅度与S(R)波的比值,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巴塞罗那标准提出,LBBB时任意导联ST段同向偏移≥0.1 mV,或低电压导联反向偏移≥0.1 mV时,即可诊断AMI,显著提高了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Cabrera及Chapman征对LBBB合并AMI也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9):835-839
目的:探讨心电图3种不同标准对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CLBBB患者的心电图,其中59例确诊为AMI者为心梗组,83例无AMI者为对照组。分别用巴塞罗那标准、Sgarbossa标准及Smith修定标准判读心电图,观察各标准诊断AMI的敏感度(SEN)、特异度(SPE)、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准确度(CP)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巴塞罗那标准诊断SEN为94.91%(95%CI 89.94%~98.68%),SPE为87.95%(95%CI 78.51%~93.75%),其诊断SEN、CP 90.8%(95%CI 86.0%~95.6%)、NPV 96.05%(95%CI 88.12%~98.98%)显著高于Sgarbossa标准(P=0.000)和Smith修定标准(P=0.000)。巴塞罗那标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935,高于其他诊断标准(P0.01)。结论:巴塞罗那标准诊断合并CLBBB的AMI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简单易记,方便实行,临床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引起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或在LBBB的基础上发生了AMI。LBBB时心室初始除极向量方向发生改变,由右前变为左后,掩盖或改变AMI典型的心电图特征,使诊断较为困难,甚至使部分患者漏诊、误诊,贻误临床。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的变化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标准目前,诊断AMI的标准通常定义为[1]:检测到心肌坏死的生化标志物(最好是肌钙蛋白)升高超过正常值的99%,并至少伴有下列一项缺血的证据(1+1模式):①缺血症状;②新发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新发ST-T改变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③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④影像学  相似文献   

5.
选取6例不同的心室除极异常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例,详细地分析了心电图改变的特征,除了右束支阻滞不会掩盖AMI的图形,其余的心室除极异常均不同程度地掩盖AMI的典型图形。心室除极异常时,依据Sgarbossa标准、Smith标准,能及时地对AMI作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时的临床特点。方法1991~2004年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确诊为第一次AMI的39例CAPD患者为透析组,50例非肾功能不全病人为对照组,比较它们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演变、心肌酶变化和住院期病死率等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透析组的首发症状较不典型;AMI发生后患者就诊时间较迟(P<0.05)。透析组不典型心电图演变(61.5%vs26.0%)和不典型心肌酶变化(90.0%vs12.5%)均较对照组多(P<0.05),但不典型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均符合AMI的国际诊断标准,而不典型心肌酶变化则不符合。透析组心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住院期死亡率透析组高于对照组(69.2%vs6.0%,P<0.05)。结论CAPD患者AMI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演变和心肌酶变化均不典型,动态观察心电图是诊断AMI较为可靠的手段;发生AMI后CAPD患者住院期病死率极高。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心电图(ECG)是最常用和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但ECG诊断AMI也存在局限性。AMI因临床症状不典型占13.4%~23%,ECG不典型占20%~60%,心肌酶不典型占23%。现就我院近年收治11例非典型AMI心电图表现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前期(或称超急损伤期)的心电图表现主要反映ST段的轻度抬高以及T波的轻微变化,有时也难以诊断。现将我院近几年临床诊断的36例心肌梗死前期的心电图诊断以及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回顾我院1996年以来收治的18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现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简要的流行病学分析,试探讨AMI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为基层医院防治冠心病和AMI提供参考。 资料与分析 186例均为住院患者,符合WHO 1979年诊断标准,均有较典型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演变及血清心肌酶谱的测定。186例中男134例,女52例,最大年龄86岁,最小31岁,平均年龄63±2.1岁。详细资料分析见表1,2,3。  相似文献   

10.
心电图ST段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早期表现之一,其规律性演变是AMI的重要标准。本文对96例AMI患者心电图进行分析以探讨AMI急性期ST段形态、振幅与AMI部位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