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体这个大家庭中,最大的成员莫过于位于人体表面的皮肤,皮肤是保护人体不受外来表面的皮肤。皮肤是保护人体不受外来有害因素损害的天然屏障,也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的整个重量占全身体重的5%~15%,全部面积可达1.5~2平方米。皮肤不但在面积和重量方面居于全身组织器官之首,而且还是一个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器官,它与人体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各系统各器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高华伟  郭力 《西南军医》2008,10(6):101-103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组织器官,覆盖于人体的外表,是烧伤整形外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烧伤方面,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ESC)拥有无可质疑的潜能,它是皮肤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在维持表皮自我更新、保持皮肤正常的表皮结构与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利用干细胞进行组织重建和转基因研究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方向,本文就对表皮于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永久性皮肤替代物的现行模式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是一个复杂的器官。它主要由具有特殊功能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表皮层和真皮层构成,在表皮基底层与真皮乳头层之间为表皮下基底膜带,将表皮与真皮连接在一起,表皮层和真皮层在功能上互相影响,尤其是真皮层对表皮的发生和分化具有重要作用。创伤或烧伤后导致的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缺乏可移植的自体皮肤,寻求一种理想的永久性皮肤替代物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高频超声在皮肤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正常皮肤厚度因部位不同而不同,大致范围在0.5~4mm(不包括皮下脂肪层),要在如此浅表的部位发现病变,超声探头频率一般要求在10~20MHz.20MHz的超声波最大穿透力约7mm,已覆盖了皮肤疾病诊断的有意义区域,如表皮、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可清晰显示皮肤各层及皮下组织结构,适用于皮肤病变的检测.随着声学物理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超声仪分辨力的提高,高频超声自1979年Alexander 和Miller应用脉冲超声检测人类皮肤厚度以来,逐渐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高频超声在皮肤科的应用研究,国外开展的较早较多,特别是西欧各国,有大量相关文献报道.就作者所见,国内2001年才有探讨高频超声应用于皮肤的可能性和准确性的文献.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3D打印皮肤成体干细胞来源类器官人工皮肤并探讨其修复小鼠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将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2∶1∶1制备细胞混合悬液, 在超低吸附培养板中培养,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球的形态变化。培养7 d后收集细胞球, 进行免疫荧光染色, 检测其真皮、表皮及血管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及结构分布情况。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类器官人工皮肤, 观察打印出的人工皮肤的形态。将10只免疫缺陷balb/c雌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水凝胶组和类器官组, 每组5只。所有小鼠建立直径1 cm的全层皮肤缺损模型, 水凝胶组创面覆盖水凝胶敷料, 类器官组创面覆盖相同大小类器官人工皮肤。建模后0、4、8、12及16 d观察两组创面愈合大体情况及创面愈合率。建模后16 d时创面皮肤取材, HE染色观察创面表皮角化情况及表皮真皮连接情况, Masson染色观察创面胶原纤维的疏松致密程度及真皮层纤维厚度。结果 (1)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混合悬液在超低吸附培养板中可自聚集形成细胞球;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 随着培养时间延长, 细胞球体积逐渐增大。(2)细胞球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深度烧伤创面的残存皮下组织细胞的皮肤干细胞再生潜能进行培植,实现皮肤全层功能器官的原位全部再生。方法:以成人深度伤为研究对象,以人体原位角蛋白19型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干细胞标准,以人体原位未传代的组织切片连续跟踪皮肤全层原位再生复制全过程。结果:1、烧伤后残存的皮下组织细胞可转化为皮肤干细胞;2、原位成体干细胞可再生复制全层皮肤器官;3、成体干细胞再生复制皮肤全层器官是同由人体再生潜能和人为调控共同完成;4、成体干细胞再生复制皮肤全层器官巳成功用于特大面积、特重烧伤的临床治疗。结论:利用成体干细胞原位再生复制修复创面是从临床实践获得的成果,为人类提供了保障健康长寿的生命技术、方法和物质,使人们从对干细胞的研究从单细胞生命活动的探索阶段,直接跨入了生命体实际应用阶段,开辟了再生医学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性下肢溃疡局部真皮组织内水肿的分布,探讨皮肤破溃的形成机制.方法临床确诊患静脉性下肢溃疡病人12人,共13侧下肢于小腿中下段患有皮肤溃疡7~18个月.应用20MHz高频二维超声波扫描仪,对患肢膝关节下5cm、踝关节上5cm、及两者之间的3个观察点的皮肤分别扫描记录;以同组病人健侧下肢相应点做为对照.获取的扫描图像行数字分析,分别对真皮厚度、真皮总超声强度中的低回声象素百分比(LEP/TEP%)、真皮浅层(乳头层)与深层(网状层)的低回声象素比(LEPP/LEPR)等进行定量.结果发生静脉性溃疡的肢体与健侧相比,膝下5cm处两侧真皮厚度、LEP/TEP%、LEPP/LEPR等均无明显差异.小腿中点及踝关节上5cm处,患侧真皮厚度分别增加了(0.40±0.01)mm和(0.80±0.02)mm(P<0.01),LEP/TEP%增加了(29.0±6.4)%和(41.5±0.3)%(P<0.01),显示患侧小腿中下段真皮内水肿,并以近踝关节处严重;LEPP/LEPR定量结果为患侧小腿中点及踝关节上5cm处分别增加了0.5及0.9±0.1(P<0.05,P<0.01),显示这些部位的真皮水肿以乳头层为主.结论患静脉性下肢溃疡的小腿中下段真皮水肿明显,且水肿易发生于表皮与真皮深层之间的乳头层内.结果提示表皮与真皮深层间形成限制性水肿带,这可能是造成表皮缺氧破溃,导致局部溃疡发生的关键性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干细胞是未成熟细胞,它未充分分化,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之为“万用细胞”。人体干细胞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全功能干细胞,可直接克隆人体;另一种是多功能干细胞,可直接复制各种脏器和修复组织。人类寄希望于利用干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在体外繁育出组织或器官,并最终通过组织或器官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原位培植皮肤干细胞再生新皮肤技术”不仅实现了利用干细胞复制皮肤器官,而且做到了人体原位皮肤器官的复制,从而使人类从干细胞体外培植组织或器官移植治疗,直接跨入了人体原位干细胞复制器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一例大剂量全身极不均匀照射急性放射损伤患者数处局部病理改变。方法病理常规切片染色,光镜检查。结果吸收剂量右下肢为3738Gy,左手掌为830Gy,于照射后第8天行右下肢、左前臂截肢术。右手、左膝照射剂量相对较小但难以准确估计,红斑、水肿、水疱、溃疡出现相对较晚,于第55天行右手指、左膝清创植皮术。镜下:右小腿局部皮肤和皮肤附属器官、皮下组织和骨胳肌广泛地坏死和弥漫性出血,但真皮中的立毛肌尚存;左手指、手掌皮肤表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并形成大小不一的囊泡,致使表皮与真皮分离,真皮弥漫性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汗腺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皮下组织内弥漫性出血,少数脂肪细胞坏死。胫骨、腓骨上端和股骨、桡骨、尺骨下端处骨髓腔内造血组织各系细胞均消失。左膝、右手拇指、食指、中指皮肤示急性放射性溃疡。结论大剂量照射导致的急性放射损伤造成大面积、深达肌肉的软组织坏死及骨髓造血细胞消失。  相似文献   

10.
表皮和真皮全部损伤和浅Ⅲ度全厚度烧伤可以白皮下组织细胞转化为皮肤干细胞进行原位培植,生成各种组织进而组合,实现皮肤器官的修复和再生。 长期以来,面对烧伤这个人类健康的大敌,治疗上始终没有脱离外科手术的模式,如干燥创面以防感染、尽快切除烧伤皮肤植皮以封闭创面等,从而导致烧伤创面病理性修复。这样虽然挽救了许多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生命,但同时遗留下许多瘢痕、畸形、毁容、残废,患者虽然存活下来,但生活质量低下,造成终身痛苦。 迄今,烧伤外科治疗技术对于诸如疼痛、进行性坏死、感染、非全厚皮肤烧伤瘢痕愈合等许多问…  相似文献   

11.
擦伤就是皮肤表面被擦破。这种损伤常见于表皮及真皮,受伤处有少量出血或渗血,短时间压迫受伤处就能止血。处理擦伤时,先行消毒,然后用2%红汞或1%龙胆紫涂擦创面,并暴露创面。一般情况下,创面可在24小时后结痂,痂皮可以保护创面不受感染,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痂下化脓,应及时作进一步处理。对于皮肤擦伤是否需要使用破伤风抗毒素的问题,目前尚有争议。我们认为,如果仅仅擦伤表皮,只要消毒严格,尽早暴露创面,可不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挫伤就是由外力所致较大面积的皮肤和皮下钝性损伤,其特征是皮肤无裂口,皮下淤血、肿胀,有压痛,以四肢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成年男子器官、组织和全身元素负荷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估算60种元素在中国成年男子主要器官、组织和全身的负荷量代表值。方法依据中国4个不同膳食类型地区采集68例急死正常成年男子尸体18种器官组织样品所测60种元素浓度代表值,按中国参考人器官、组织重量参考值估算了相应器官、组织和全身负荷量。结果补充或更新了中国成年男子60种元素在18种主要器官、组织和全身负荷量代表值。结论补充或更新结果为确定中国参考人器官、组织和全身这些元素负荷量参数参考值和背景值及计算元素某些生物动力学模型参数提供了较过去更全面和有代表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皮肤的颜色决定于皮肤中黑色素和胡萝卜素含量的多少,以及皮下血液供应的情况和表皮的厚薄。黑色素在表皮和真皮细胞中呈现为黑色或棕色颗粒;胡萝卜素潜于表皮角化层和皮下组织中,使皮肤呈黄色;而真皮毛细血管床内所含的氧合血红蛋白使皮肤呈现出红色。黑、...  相似文献   

14.
烧伤治疗进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概述烧伤治疗学是外科学一个较年轻的分支,它是研究和治疗由于热力、化学物质、光、电以及放射线等对人体皮肤或粘膜及其深部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器官损害的一门临床学科。因为皮肤是身体最大的器官,一旦遭到严重烧伤,就会使其重要的保护身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受到破坏或丧失,并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产生全身病理生理、生物化学、免疫、代谢等一系列复杂改变,可造成全身各个内脏和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代谢和形态上的变化,从而引起烧伤病人出现诸如休克、感染、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证。所…  相似文献   

15.
足底皮肤的表皮和真皮较厚,皮下组织致密,有富于结缔组织的脂肪垫,深层有坚韧的跖腱膜,在皮下与跖腱膜之间有锚状韧带相连,将皮下组织分成许多纤维间隔,使足底的皮肤不易滑动,具有耐压、耐磨及较强的抗搓捻力量,能承受身体的重量。足跟是人体最主要的负重部位,由于解剖生理结构的特殊性,该处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一直是较棘手的问题。六十年代足跟的修复几乎均采用交肢皮瓣或管状皮瓣,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对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不断增多,效果更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病例男,52岁,1952年前出生时发现左面部有一头发丝粗细突起,随年龄增长包块逐渐长大。查体:左面部见一约(10×6)cm大小包块向上延伸至耳廓上缘,突出于皮肤表面,表面凹凸不平,呈灰黄色,表面有少许毛发生长,包块质软,无触痛压痛,触之有油腻感。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左面部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面部皮肤器官样痣;部分上皮细胞增生活跃。讨论器官样痣又称皮脂腺痣。本病由Jadassohn于1895年首次报告,是一种表皮、真皮及表皮副属器所构成的器官样痣〔1〕。该病自出生不久即可发病,偶或于成年期发病。临床上多发生于头皮及面部。儿童期常为一…  相似文献   

17.
探讨混合表皮细胞与脱细胞真皮体外构建的复合皮作创面移植后的转归。将BALB/c小鼠的表皮细胞和人表皮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种植于脱细胞真皮基质表面,经体外培养后形成复合皮,然后移植于BALB/c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人表皮细胞的转归。结果显示,复合皮移植后可封闭创面,人表皮细胞多位于新生表皮上层,随时间延长,数量逐渐减少并最终被小鼠自体表皮细胞替代。提示两种不同的表皮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培养构建复合皮可封闭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可望节省自体皮源,缩短体外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18.
皮肤伸展术后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皮肤伸展术后皮肤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分别于实验组皮肤牵张时及实验组、对照组创口缝合后1、2、3、4、6、8周时取皮肤组织块做透射电镜观察,并与正常皮肤相比较。结果 伸展术后皮肤组织超微结构有如下改变:(1)表皮组织:伸展术使细胞间距明显增大,基底细胞长柱状生长、细胞内线粒体和内质网增多、糖元颗粒减少。(2)真皮层内:成纤维细胞内的线粒体和内质网大量增生,真皮内胶元纤维密度增加,上述表现均以伸展术后4周最为显著,6周后开始减弱,8周时仍比对照组明显。相比之下,对照组1~4周也有一定的基底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代谢合成旺盛表现,但远比实验组为弱。结论 皮肤伸展术能使皮肤组织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刺激皮肤组织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深Ⅱ烧伤是累及人体皮肤真皮层的烧伤,由于人体各部位的真皮厚度不一,烧伤程度不一,深Ⅱ烧伤的临床变数较大,也是烧伤治疗的一个难点和临床研究的热点。2005~2007年我科对53例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进行了削痂加异体皮覆盖术,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男7例,女1例,年龄24~70岁.均有寻常型银屑病病史,3例有全身使用激素史.皮损表现:全身皮肤90%以上弥漫性潮红,表面覆有大量麸皮样鳞屑,有小片正常皮岛.皮肤轻度肿胀.手足部皮损呈整片的角质剥脱.可见少量银屑病皮损.组织病理:角化不全伴角化过度,表皮突延长,基底细胞可见空泡变性,毛细血管扩张,细胞侵润明显.有海绵状脓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