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2013年5月(春季)和10月(秋季)对金塘港区2个航次的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调查结果,分析和研究了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分布和垂直分布特征。春季平均叶绿素a值为0.570μg/L,秋季平均叶绿素a值为0.649μg/L,春季小于秋季。春季调查海域春季平均初级生产力值为22.56 mg C/(m·d)。秋季平均生产力为24.16 mg C/(m·d)。春季初级生产力小于秋季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分析常用水体初级生产力测定方法所得结果之间的差异及原因,提高测定结果的可靠性,为基于水体初级生产力测定结果的科研及渔业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依据。2014年7月、10月分别在同一水域,通过浮游植物生物量法、黑白瓶法、叶绿素a法同步测定水体初级生产力,将测定结果统一在C(碳)单位水平进行比较,结合分析其他不同营养水平水体初级生产力测定结果的差异。分析结果,水域为贫营养型水体,3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均以叶绿素法测定结果最高,浮游植物生物量法次之,黑白瓶法最低。叶绿素法的测定结果平均比浮游植物生物量法高42.81%,比黑白瓶法高173.75%,浮游植物生物量法测定结果平均比黑白瓶法高91.68%。收集到的其他6种营养类型水域测得的水体初级生产力结果表现出与本研究相似的趋势,叶绿素法测定结果平均比浮游植物生物量法高40.28%,比黑白瓶法高171.38%,叶绿素法与黑白瓶法的初级生产力测定结果之比相近。影响水体初级生产力的因素复杂,为避免测定结果误差过大,可通过同步开展多种方法测定、重复测定、增加不同季节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测定,综合多种因素来选取合理值。  相似文献   

3.
陈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032-4033
用黑白瓶测氧法测定郭村水库的初级生产力,并估算其中鲢鱼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郭村水库水体透明度为0.8 m;溶解氧含量为4.62-7.98 mg/L,在同一水层表现为白瓶〉初始氧瓶〉黑瓶,在垂直分布的3种瓶中溶解氧含量均随水深的增加而下降。水库的毛初级生产量为2.11-2.95 mg/(L.d),净初级生产量为1.27-1.86 mg/(L.d),单位面积(水柱)日毛生产量为6.144 g/(m2.d),日净生产量为3.812 g/(m2.d)。水库浮游植物生物量为4 754 250.9 kg,鲢鱼生产潜力为23 771.3 kg。  相似文献   

4.
2010~2011年滤食性鱼类增殖放流后对高坝州水库的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进行了监测,并就理化因子对其影响的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高坝州水库的叶绿素a年平均含量为14.917 8mg/m3,2011年为10.226 8 mg/m3,2011年的叶绿素a含量比2010年下降31.45%;2010年初级生产力年平均值为1 236.72mgC/(m2·d),2011年为809.53 mgC/(m2·d),2011年比2010年的初级生产力下降34.54%;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放流不同数量滤食性鱼类产生不同生态效应,2010年水库总磷、总氮、氨氮、硝酸盐、透明度对叶绿素a与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极显著;2011年总磷、磷酸盐、氨氮、亚硝酸盐、透明度对叶绿素a与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极显著.  相似文献   

5.
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按季节4次对长江口九段沙湿地水域8个采样点中叶绿素a浓度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九段沙水域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初级生产力的特点。九段沙湿地叶绿素a在春季浓度最高,均值为5.90 mg/m3,且空间上在上沙和中沙之间的潮沟中达到最高值,秋季叶绿素a浓度(均值5.03mg/m3)较春季稍低,但空间差异性较春季小,其他季节的叶绿素a都较低。九段沙湿地的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范围为87.75~744.79 mgC/(m2·d),其中下沙的初级生产力较强,而江亚南沙的初级生产力相对较弱。与其他邻近或功能相近海域相比,九段沙湿地中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都不太高,与长江口高悬浮物的含量密切相关。另外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与总磷的显著相关,说明九段沙湿地可能是营养元素磷限值的水域。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中华绒螯蟹室外育苗土池中,不同N、P比施肥对土池多混盐水体的水化学和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以及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下行效应。结果表明,氮是多混盐水体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施肥后土池多混盐水体中共检出浮游生物44种,其中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达188.76 mg/L,优势种为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叶绿素a含量为116.96μg/L,施肥后2~3 d叶绿素a含量达到高值,之后开始下降,6~7 d后恢复到原来水平;初级生产力为2.39~12.04 gO2/(m2.d),均值为5.11 g O2/(m2.d),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磷酸盐的再生和垂直通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8年8月东海调查资料,计算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磷酸盐的再生量和垂直通量,并运用垂直扩散-对流模式计算磷酸盐再生速率。研究海域垂直流速分别为ω1=1×10-3cm/s和ω2=5×10-3cm/s时,磷酸盐的再生速率分别为6.10μmol/(L·a)和30.51μmol/(L·a),磷酸盐在水体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27.61d和5.51d。磷酸盐的平均再生量为0.74μmol/L,再生的磷酸盐成为浮游植物所需磷的主要来源,是该海域夏季磷酸盐的主要补充途径之一。磷酸盐的再生量和再生速率在沿岸水域比外海要大,呈现由近海向外海逐渐减小的趋势。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典型上升流区磷酸盐的平均垂直通量为50.16mg/(m2·d),非典型上升流区磷酸盐的平均垂直通量为10.03mg/(m2·d)。  相似文献   

8.
象山港海洋牧场规划区叶绿素a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对象山港海洋牧场规划区初级生产力情况进行了解,并为其牧场建设效果评价提供依据,在2011年的4月、7月和11月对浙江省象山港海洋牧场规划区内22个站点的叶绿素a、水体混合稳定度、水温、水体及沉积物中营养盐含量等生态因子进行了现场观测和实验测定,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区叶绿素a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4月〖JP3〗(4.62 mg/m3)>7月(3.57 mg/m3)>11月(3.11 mg/m3)。〖JP〗水平分布上,各季节叶绿素a的分布趋势均为由湾底向湾口逐渐降低;垂直分布上,3个月份表、底层叶绿素a浓度差为7月〖JP3〗(3.02 mg/m3)>4月(1.93 mg/m3)>11月(1.61 mg/m3)〖JP〗。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绿素a的分布与浊度、水温、盐度及活性磷酸盐的相关性显著,〖JP3〗3个季度的叶绿素a含量均与势能异常系数(PEAP)负相关。调查海区表层沉积物氮磷〖JP〗营养盐丰富,为此探讨了在研究海域建设人工鱼礁可以降低水体混合稳定度,促进营养盐的再生,并可能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从而有助于海域初级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对淡水初级生产力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黑白瓶测氧法,研究了大连市3个水体(植物园、儿童公园、马栏河)不同粒级浮游植物(<200μm、<20μm、<2μm)对水体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作用。结果表明:3水体的营养状况植物园是中营养型,绿藻占优势;儿童公园和马栏河是富营养型,分别以绿藻和硅灌占优势。随着水体富营养化增强,超微藻类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作用减小。3个水体中<20μm的微型藻类和超微藻类对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和生物量贡献最大,其初级生产力分别占各自总初级生产力的53.7%、57.2%、63.2%。文中与其他作者关于海洋、淡水超微藻类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淀山湖河蚬与翘嘴红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水质及初级生产力现状,2015年在保护区选取了10个采样点进行了野外采样和实验室研究,运用综合营养状态评价和相关性分析,分析了当前淀山湖保护区水质因子和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叶绿素a(Chl.a)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营养元素含量、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和Chl.a含量季节间差异显著,呈现为春夏季节高于秋冬季节,而实验区与核心区无明显差异。水体N/P值范围为5.30~64.66,氮磷比适宜藻类生长。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范围为46.67~60.70,水体为轻度富营养状态。保护区Chl.a变化范围为6.06~29.37 mg/m~3,初级生产力范围为65.18~1 423.11mg/(m~3·d),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较为一致,均为季节间差异较大,而核心区与实验区无显著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Chl.a含量与TN、TP均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501和0.432。保护区氮磷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这为保护区水华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海洋沉积物-水界面间营养盐的交换状况,进一步了解营养物质的循环动力学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内在机理,采用实验室培养法,对海州湾海洋牧场2014年春季(5月)5个站位、夏季(8月)6个站位和秋季(10月)6个站位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速率和交换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州湾沉积物-水界面上硅酸盐(Si O2-3-Si)、磷酸盐(PO_4(3-)-P)在春季表现为由水体向沉积物进行迁移,其交换速率平均值分别为-3.27、-0.32 mmol/(m(3-)-P)在春季表现为由水体向沉积物进行迁移,其交换速率平均值分别为-3.27、-0.32 mmol/(m2·d),夏季和秋季均表现为由沉积物向水体进行释放,夏季二者的交换速率平均值分别为8.53、0.41 mmol/(m2·d),夏季和秋季均表现为由沉积物向水体进行释放,夏季二者的交换速率平均值分别为8.53、0.41 mmol/(m2·d),秋季分别为4.92、0.32 mmol/(m2·d),秋季分别为4.92、0.32 mmol/(m2·d);溶解态无机氮(DIN)在春、夏、秋季均表现为由沉积物向水体进行释放,交换速率平均值分别为2.86、3.39、13.04 mmol/(m2·d);溶解态无机氮(DIN)在春、夏、秋季均表现为由沉积物向水体进行释放,交换速率平均值分别为2.86、3.39、13.04 mmol/(m2·d);海州湾沉积物-水界面SiO_2-3-Si、PO_42·d);海州湾沉积物-水界面SiO_2-3-Si、PO_4(3-)-P、DIN的交换通量在3个季节的平均值分别为4.56×10(3-)-P、DIN的交换通量在3个季节的平均值分别为4.56×108、1.82×108、1.82×107、8.65×107、8.65×108mmol/d,沉积物可为海州湾初级生产力提供66%的SiO_2-3-Si、42%的PO_48mmol/d,沉积物可为海州湾初级生产力提供66%的SiO_2-3-Si、42%的PO_4(3-)-P、124%的DIN营养供给。研究表明,海州湾海洋牧场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速率与国内外近岸海区相比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2.
滇池叶绿素a的时空变化及水体磷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水体藻类生长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磷的关系对研究水体富营养化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GPS定位,对滇池海埂、斗南、罗家村、新街、昆阳等5个代表性样点水体叶绿素a的含量进行了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全面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时期滇池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水体磷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湖水体叶绿素.含量的平均浓度在12.33~39.28mg·L-1之间,总体趋势以夏季和秋季较高,冬季较低;以表层、底层较高,中层较低.但不同位点变化高峰和趋势不同.滇池水体不同层次叶绿素a的浓度变化范围是6.04~72.70mg·L-1,不同区域水体叶绿素a平均含量1年的变化范围是:表层为7.00~72.70mg·L-1,中层为9.20~63.89 mg·L-1,底层为6.04~58.06 mg·L-1.各区域水体叶绿素a的含量以海埂最高,全年在11.34~72.70 mg·L-1间变化,其次是昆阳,罗家村、斗南较低.新街水体中叶绿素a的含量最低,全年变化范围为6.04·28.06 mg·L-1.滇池全湖水体总磷与叶绿素a周年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滇池水体中藻类的生长与总磷、可溶性磷在空间变化上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氮、磷营养盐与初级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口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中的氮、磷营养盐与初级生产力状况。结果表明,虾池水体中的硝酸盐氮是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其平均值含量为134.8μg/L,氨氮与亚硝酸盐平均值含量分别为60.6μg/L和33.0μg/L。无机氮浓度平均值为228.3μg/L,无机磷的浓度平均值为66.0μg/L,均已经超过了富营养化的阈值。虾池N/P值的变化范围为2.27~6.27,绝大部分时间的N/P值在5以下。虾池水柱毛初级生产力变化在1.28~11.38g/(m2·d),总平均值为5.27g/(m2·d);呼吸量的变化范围是1.09~9.26g/(m2·d),总平均值为4.17g/(m2·d)。试验虾池的P/R值的变化范围在1.10~3.00,平均值为1.36。  相似文献   

14.
海州湾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3年2、7、10月和2004年2月对海州湾人工鱼礁投放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结果表明:已鉴定的浮游植物有2门16属36种,其中硅藻门占优势,有13属31种,甲藻门次之,有3属5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类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前3次以硅藻占绝对优势,第4次演变为甲藻占优势;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为0.98~10.60 mg/m3,鱼礁区和对照区的平均值分别为6.81、6.10 mg/m3;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为41.06~706.63 mg/m3,鱼礁区和对照区的平均值分别为252.95、123.69 mg/m3;初级生产力为27.02~1 222.78 mg C/(m2.d),鱼礁区和对照区的平均值分别为455.23、276.92 mg C/(m2.d);鱼礁区和对照区浮游植物的月均细胞密度最高分别为269.6×104、187.4×104cell/m3,最低分别为220.9×104、114.7×104cell/m3。被调查海区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同一季节中,鱼礁区的生物量、营养盐含量等比投礁前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98年8月东海调查资料,计算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磷酸盐的再生量和垂直通量,并运用垂直扩散-对流模式计算磷酸盐再生速率。研究海域垂直流速分别为ω1=1×10-3cm/s和ω2=5×10-3cm/s时,磷酸盐的再生速率分别为6.10μmol/(L·a)和30.51μmol/(L·a),磷酸盐在水体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27.61d和5.51d。磷酸盐的平均再生量为0.74μmol/L,再生的磷酸盐成为浮游植物所需磷的主要来源,是该海域夏季磷酸盐的主要补充途径之一。磷酸盐的再生量和再生速率在沿岸水域比外海要大,呈现由近海向外海逐渐减小的趋势。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典型上升流区磷酸盐的平均垂直通量为50.16mg/(m2·d),非典型上升流区磷酸盐的平均垂直通量为10.03mg/(m2·d)。  相似文献   

16.
在吉林省敦化市林下人参地采集不同剖面深度的土壤样品,分析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3种土壤酶的活性情况。结果表明:土壤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分布,土层越深,酶活性越弱,不同剖面深度(10、20、30 cm)土壤的蛋白酶活性分别为1.120 3、0.648 8、0.307 3 mg/(g·d),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为5.796、4.545、3.030 mg/(g·h);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深度变化的关系为20 cm土层30 cm土层10 cm土层,其相应的脲酶活性分别为2.495、1.200、0.479 mg/(g·d)。  相似文献   

17.
朱宝玉  刘洋  林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746+6750
[目的]分析生态砾石床对荔枝湖湖水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方法]以深圳市荔枝湖湖水为试验进水,以CODCr、总氮、氨氮、总磷、叶绿素a为水质分析指标,研究生态砾石床对荔枝湖湖水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在进水CODCr为16.7~30.7 mg/L、总氮为0.78~1.55 mg/L、氨氮为0.10~0.70 mg/L、总磷为0.057~0.120 mg/L和叶绿素a为15.7~47.7 mg/m3的条件下,生态砾石床系统对各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8%、5.3%、80.0%、52.4%、37.7%,出水浓度分别为10.2~21.1 mg/L、0.77~1.52 mg/L、0.04 mg/L、0.016~0.074 mg/L、10.1~31.9 mg/m3。[结论]生态砾石床适用于低污染水体的治理,对荔枝湖湖水的各种污染物有着稳定的去除率(总氮除外)。  相似文献   

18.
滇池水体氮的时空变化与藻类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体氮的时空变化及其与藻类生长的关系对研究水体富营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GPS定位,对滇池海埂、斗南、罗家村、新街、昆阳5个代表性位点断面水体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及叶绿素a含量进行了为期1a的监测和动态研究,全面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时期滇池水体各形态氮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湖各采样点水体总氮、铵态氮、硝态氮的平均浓度分别是2.14、0.11、0.20mg·L-1,全年分别在0.66~6.44mg·L-1、0~0.74mg·L-1、0~0.94mg·L-1之间变化。各区域水体总氮的浓度以海埂和斗南最高,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变化幅度较大。全湖水体总氮和铵态氮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硝态氮与叶绿素a呈负相关趋势;滇池不同区域水体总氮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海埂和罗家村位点水体铵态氮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海埂位点水体硝态氮与叶绿素a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区域则无显著相关性;水体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区域性和水层差异。  相似文献   

19.
海州湾海洋牧场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海洋沉积物-水界面间营养盐的交换状况,进一步了解营养物质的循环动力学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内在机理,采用实验室培养法,对海州湾海洋牧场2014年春季(5月)5个站位、夏季(8月)6个站位和秋季(10月)6个站位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速率和交换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州湾沉积物-水界面上硅酸盐(Si O2-3-Si)、磷酸盐(PO_4~(3-)-P)在春季表现为由水体向沉积物进行迁移,其交换速率平均值分别为-3.27、-0.32 mmol/(m~2·d),夏季和秋季均表现为由沉积物向水体进行释放,夏季二者的交换速率平均值分别为8.53、0.41 mmol/(m~2·d),秋季分别为4.92、0.32 mmol/(m~2·d);溶解态无机氮(DIN)在春、夏、秋季均表现为由沉积物向水体进行释放,交换速率平均值分别为2.86、3.39、13.04 mmol/(m~2·d);海州湾沉积物-水界面SiO_2-3-Si、PO_4~(3-)-P、DIN的交换通量在3个季节的平均值分别为4.56×10~8、1.82×10~7、8.65×10~8mmol/d,沉积物可为海州湾初级生产力提供66%的SiO_2-3-Si、42%的PO_4~(3-)-P、124%的DIN营养供给。研究表明,海州湾海洋牧场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速率与国内外近岸海区相比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研究比较了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风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吸收能力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0.14~1.00 m3/(m2·d),进水总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4.85 mg/L和0.50 mg/L时,凤眼莲的生物量累积增加31.56~42.89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