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胰腺囊性肿瘤较少见,近年来由于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和健康体检的普及,诊断率明显增加。目前其治疗意见渐趋统一,对有症状、有恶变倾向及临床不能鉴别其良、恶性的患者,需手术治疗,因为胰腺囊性肿瘤大多可手术切除,且预后明显好于胰腺导管癌。现报道1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切除术后并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经多次抢救,历时344 d终于痊愈出院,过程惊险,教训深刻,值得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胰腺囊性肿瘤认识的提高及影像学诊断仪器的普及,该病的检出率显著提高。由于胰腺囊性肿瘤种类繁多,病理分级可为良性、低度恶性及恶性,而且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病理分级也会不断改变。良性病变的准确诊断对于确定手术方式或内镜治疗的监测需求,以及避免对无潜在恶性的囊肿进行不必要的手术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超声内镜(EUS)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综述了超声内镜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3.
积极切除胰腺囊性肿瘤的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腺囊性肿瘤不常见,仅占10%~15%所有的胰腺囊性肿块和1%胰腺癌。经充分的手术治疗,胰腺囊性肿瘤是多数可治愈的胰腺肿瘤之一,其预后较好。过去认为浆液性囊腺癌是良性,可予观察;而粘液性囊腺癌有恶变倾向,应予切除。问题在于虽有影像学检查、组织学和生化分析,正确鉴别其良恶性仍是困难的。胰腺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在有经验的外科医生手中已大大降低,故可考虑对浆液性和粘液性胰腺囊性肿瘤均予手术切除。作者介绍手术切除25例胰腺囊性肿瘤的经验。25例中,女性占21例,全组平均年龄60岁。手术随访平均24个月(6月~4.3年)。…  相似文献   

4.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改进,胰腺囊性肿瘤(PCN)的诊断率不断增加。常见的胰腺囊性肿瘤包括浆液性囊腺瘤(SCN)、黏液性囊腺瘤(MCN)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以及囊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一旦怀疑为恶性时,均应行根治性手术切除。PCN的术前诊断和良恶性判断十分重要,目前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当临床发现老年男性病人、血清肿瘤标记物CA19-9升高、伴有巨大胰腺肿块、体重下降、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者,应考虑恶性肿瘤的可能。主要依靠术后病理、经超声内镜下囊液抽取分析和穿刺组织活检确诊,包括肿瘤相关DNA、MicroRNA和蛋白质标记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参考目前关于胰腺囊性肿瘤的最新研究成果。结果:探讨了胰腺囊性肿瘤与胰腺假性囊肿的鉴别诊断,分别就浆液性囊性肿瘤(SCN)、粘液性囊性肿瘤(MCN)、导管内乳头状瘤(IPMN)和实性假乳头状瘤(SPN)的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并且就内镜超声(EUS)、内镜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活检(EUS-FNA)以及囊液分析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结论:结论:尽管囊性病变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但单一的影像检查的准确性还是有限的,CT、MR应与EUS相辅相成,而且还可行囊肿穿刺,分析囊液的成分,对于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可以通过动态的影像检查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鉴别胰腺囊性肿瘤良恶性诊断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4年1月至2008年6月126例胰腺囊性肿瘤的病例数据、资料.根据病变组织学特征将病人分为恶性与良性两组,评估各种术前因素对恶性胰腺囊肿诊断的预测价值.结果 126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人中,37例为恶性,89例为良性.单变量分析显示病人性别、症状(黄疸和体重下降)、血清CA199升高以及肿瘤内存在突起、实性成分或分隔等影像学特征在良恶性病变间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病人性别和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是恶性肿瘤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病人性别,肿瘤大小、临床症状(黄疸或消瘦)、影像学特征(肿瘤内有乳头状突起、实性成分或分隔)和血清CA199是诊断胰腺恶性囊性肿瘤的重要指标,临床可据此确定是否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胰腺囊性肿瘤占胰腺囊性疾病的10%~15%,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普及和医疗水平的发展,其检出率不断增加。它多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存在恶变可能,需要手术切除,且适合微创手术。当然,胰腺手术并发症率高,仍然是高风险手术,其早期精确的诊断对决定合理的治疗至关重要。对于大多数胰腺囊性肿瘤,胰腺增强CT,必要时结合MRCP或MRI,足以做出诊断。超声内镜检查+穿刺抽液有助于确定诊断和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取主要取决于囊性肿瘤的性质及位置。  相似文献   

8.
胰腺囊性肿瘤26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6例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和CT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8%(23/26)和92%(24/26),但不能准确区分其组织类型。26例均行手术治疗并获随访,1例黏液性囊腺癌病人因复发转移于术后11个月死亡,其余均存活,无复发。结论伴有症状的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以及黏液性囊性肿瘤及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因有恶变倾向及临床不能鉴别其良恶性,需手术治疗;而无症状的浆液性囊腺瘤可观察随访。胰腺囊腺瘤手术切除后可获治愈,囊腺癌术后疗效也较满意。  相似文献   

9.
胰腺囊性肿瘤大部分为良性,部分为恶性或有恶变及转移潜能。术前肿瘤类型及良恶性的判断是决定治疗方案的关键因素,关于囊性肿瘤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国内外一直存有争论,尤其对于分支胰管型的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的处理争议最大。由于此类肿瘤少见,目前国际上仍无关于胰腺囊性肿瘤的基于循证医学的指南。对于浆液性囊腺瘤,因绝大部分为良性,极少数为低度恶性,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对于黏液性囊腺瘤、主胰管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虽可为良性,但有恶性潜能或已恶变,应尽早手术切除;分支胰管型的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因对其恶变潜能及恶变的临界点不确定,手术及时机争论颇多。因胰腺囊性肿瘤谱从良性、不典型增生、原位癌至恶性分布不等,手术方式亦从较小的囊腺瘤剥除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CT和MRI检查新技术的发展,胰腺囊性病变逐渐被临床医师认识和了解.胰腺囊性肿瘤和假性囊肿的鉴别是诊断的重点.胰腺假性囊肿患者一般具有急慢性胰腺炎病史,而胰腺囊性肿瘤没有胰腺炎病史.部分胰腺囊性肿瘤缺乏影像学特征性,在临床上常常难以鉴别.胰腺囊性病变按照CT和MRI检查的特点分为单囊性病变、微囊性病变、大囊性病变和囊实性病变.这一分型系统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可以指导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胰头部肿块常见病因主要有胰腺癌、囊性病变、炎性病变、神经内分泌肿瘤等,传统的影像学检查诊断价值有限。内镜超声检查采用高频超声近距离扫查技术,可以清晰显示病变局部细节,在内镜超声实时引导下行细针穿刺取材可获取病理组织学和细胞学诊断。目前认为内镜超声在胰腺癌早期检出的敏感性和术前评价局部进展的准确性等方面优于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肿块性慢性胰腺炎和肿块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头囊性肿块在内镜超声下有特殊的声像图特征可行诊断。内镜超声对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不仅可以准确定位,还可以取材检查,从而能够术前明确诊断。大量证据表明内镜超声检查对胰头肿块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虽然先进的影像学检查能提高胰腺囊性疾病的检出率 ,但在临床实践中胰腺囊性肿块常常在没有运用细胞学、囊肿肿瘤标志物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按良性假性囊肿来治疗。胰腺的囊性病变不仅有良性的假性囊肿 (90 % ) ,还包括恶性或潜在恶性的囊性肿瘤。囊性肿瘤可分为分泌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及粘液性囊腺癌等。其中分泌性囊腺瘤恶变可能性较低 ,粘液性囊腺瘤恶变可能性较高。对胰腺粘液性肿瘤 ,包括粘液性囊腺瘤 (潜在恶性 )及粘液性囊腺癌 (恶性 ) ,一般主张立即切除 ,而对于非粘液性肿瘤 ,如分泌性囊腺瘤 ,除非已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胰腺囊性病变有炎性假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性肿瘤多种,其中后者又有囊腺瘤和囊腺癌之分.胰腺粘液性囊腺瘤在组织学检查上具有良性肿瘤的特征,但有恶变的潜在倾向,现有的临床和放射学检查不能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有不少囊性肿瘤曾不恰当地作为假性囊肿处理.经皮穿刺获得的囊液经肿瘤标记物、酶学、粘稠度和细胞学检查有助于区别粘液性和非粘液性囊性肿瘤,但尚无可靠的囊液测定参数可用以区别良恶性粘液性肿瘤,作者试用CA15-3标记物来鉴别这些肿瘤.CA 15-3是—400kD以上的粘蛋白,存在干乳脂肪球膜和包括胰腺癌在内的多种腺癌内.  相似文献   

14.
胰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困难,术前定性仍缺乏理想的手段,由于胰腺癌95%以上由胰腺导管上皮而来,故在行诊断性ERCP的同时结合胰管刷检(pancrea-tic duct brushing. PDB)细胞学诊断技术有助于提高胰腺癌的诊断正确率,本文探讨内镜下胰管刷检细胞学检查及肿瘤标记物检测对胰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近一年来影像学确诊或疑诊的胰腺肿瘤内镜下胰管刷检细胞学标本27例,其中23例经手术病理、影像学及临床随访诊断为恶性,4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良性,其中…  相似文献   

15.
何琪  丁震 《腹部外科》2023,(1):6-11
胰腺肿瘤的诊治一直是临床医生的挑战之一,与传统影像学相比,超声内镜对于不同类型胰腺肿瘤的鉴别往往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在临床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也为进一步明确胰腺占位的诊断提供了极具参考意义的病理信息。另一方面,基于超声内镜基础上所发展出的介入治疗,如超声内镜引导下消融术等,也为胰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此文从超声内镜对胰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以及超声内镜引导下针对不同类型胰腺肿瘤的多种介入治疗方法做一评述。  相似文献   

16.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起病隐匿,恶性发病率高,早期诊断较困难,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能进行准确的定位诊断,并能鉴别良恶性病变。诊断明确后应积极行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良恶性等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鉴别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以及病理学结果。结果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共收治胰腺囊实性肿瘤23例,其中囊腺瘤16例,囊腺癌7例。本院首诊19例中术前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3例,误诊为胰体尾癌1例,另有2例术前诊断为胰腺囊腺瘤,术中探查结合快速冰冻切片诊断为恶性,误诊率为31.6%(6/19);另4例在外院行囊肿内引流手术后病情加重,转入我院手术证实为胰腺囊腺瘤3例,胰腺囊腺癌伴肝转移1例。本组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体重下降,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等。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仅为41.7%。CT在浆液性和黏液性囊性肿瘤的鉴别中的价值有限,其诊断正确率仅43.5%(10/23)。7例黏液性囊腺癌中3例术中冰冻切片判断为良性。结论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的误诊率较高,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最终诊断需要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的影像学研究现状及进展。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内与胰腺IPMN相关的影像学研究方面的文献并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现在常用于胰腺IPMN检查的影像学方法包括CT、MRI、EUS及PET-CT,其中CT和MRI有较好的诊断及鉴别良恶性胰腺IPMN的能力,并且MRI与新型靶向纳米粒子造影剂一起可以用于早期胰腺IPMN的诊断;EUS对于发现胰腺IPMN的壁结节很有优势,但其对于胰腺IPMN的诊断分级能力是否比得上CT、MRI尚有争论;PET-CT主要是对于胰腺IPMN良恶性诊断有较高的价值。结论目前各种影像学方法在胰腺IPMN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首选MRI检查。  相似文献   

19.
胰腺囊性病变发病率较低,临床较为少见,可以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最常见的胰腺囊性病变包括胰腺假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和实性假乳头状瘤,其鉴别诊断具有挑战性。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其对于术前诊断及准确选择治疗方案颇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胰腺囊性肿瘤的定性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病人术前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及针吸活检在判断病变良恶性及对外科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994-2008年手术治疗的69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性别、症状与体征、肿瘤部位、大小、肿瘤标记物、肿瘤实性成分、有否钙化及胰管梗阻等可能预测肿瘤恶性行为的风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术后病理证实,69例病人包括浆液性肿瘤13例,黏液性囊性肿瘤30例,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7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2例,囊性内分泌肿瘤及其它肿瘤7例.69例中交界性或恶性44例,良性25例.单因素分析病人术前上述指标,显示梗阻性黄疸、血清CA19-9或CEA水平、肿瘤直径大于5 cm、囊性肿瘤实性成分与恶性病理关系密切,敏感性分别为34.1%(15/44)、47.7%(21/44)、88.6%(39/44)和72.7%(32/44),特异性为96%(24/25)、84%(23/25)、68%(17/25)和72%(18/25);多因素分析发现后三者为预测胰腺恶性囊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9例病人行穿刺细胞学及囊内容物检查淀粉酶及CEA/CA19-9,其中3例明确恶性诊断.33例行术中冰冻病理,其中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切缘阳性改行全胰切除术.结论 综合评估术前无创检查资料,多能判断胰腺囊性肿瘤的良恶性进而指导临床治疗,术前穿刺活检适于良性可能性大并拟随诊观察者;术中行切缘病理检查可指导手术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