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胰体尾癌易侵犯腹腔动脉干(celiac axis,CA)及其属支,导致手术切除率低,病人预后较差~([1])。而联合CA切除的胰体尾癌根治术(distal pancreatectomy with celiac axis resection,DP-CAR)为胰体尾癌侵犯CA及其属支的病人带来更高的手术切除率,也为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提供可能~([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胆胰外科收治1例胰体尾癌侵及CA的病人,并成功实施手术。现报告  相似文献   

2.
<正>自1996年Cuschieri等~([1])首次成功开展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以来,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腹腔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经验的积累以及操作器械的不断改进,腹腔镜手术技术在胰腺外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也逐渐成为胰体尾切除最具优势的胰腺术式。对于胰体尾切除术,传统观念认为胰腺与脾同属一个解剖单位,行胰体尾切除时需将脾脏一并切除。近年来,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腹腔镜胰腺外科手术取得了较大发展,其中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手术开展最多,极大体现了腹腔镜手术的优势。随着近年人们对脾脏功能认识的不断加深与重视,对于胰体尾的良性肿瘤、低度恶性肿瘤,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在临床上逐渐被推广应用~([1])。手术方法的改进及技术的进步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现结合本病区的护理经验,对保留脾脏的腹腔镜  相似文献   

4.
正整块切除(en-bloc切除)概念的根本目的在于彻底切除肿瘤(R0切除),要求在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时,强调采用"no-touch"隔离切除技术完整切除各组淋巴结,同时清扫胰腺周围、肠系膜上动脉(SMA)周围和腹膜后的软组织(淋巴、神经、胰腺系膜等),最后将肿瘤、各组淋巴结及周围软组织整块去除,突出手术切除的整体性,以降低术中肿瘤残余和肿瘤细胞脱落的风险~([1-4])。本文对整块切除在胰头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6月对30例胰体尾占位性病变施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中定位肿物及胰腺切线,充分游离胰颈并应用Endo-GIA切断胰腺,根据肿物性质及肿物与脾血管关系决定是否保留脾脏。结果 4例因脾血管出血难以控制中转开腹。行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15例,其中保留脾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Kimura法)10例,手术时间210~260 min,(232±14)min,术中出血量120~200 ml,(165±21)ml;不保留脾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Warshaw法)5例,手术时间110~170 min,中位手术时间135 min,术中出血量50~130ml,中位出血量80 ml。胰体尾及脾切除11例,手术时间95~190 min,(137±31)min,术中出血量30~150 ml,(83±41)ml。术后住院时间7~22 d,(12.2±2.4)d。术后病理:黏液性囊腺瘤9例,实性假乳头状瘤7例,神经内分泌肿瘤6例,浆液性囊腺瘤3例,胰腺囊肿3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例,异位脾脏1例。术后胰漏发生率36.7%(11/30),部分脾梗死1例。21例随访中位时间15个月(6~3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胰体尾良性、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肿瘤,选择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腹腔干切除的胰体尾癌扩大根治术(改良Appleby手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开展联合腹腔干、肝总动脉切除的胰体尾癌扩大根治术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手术时间250min,术中出血量200ml,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出血、胰瘘、肝功能改变等手术并发症。结论联合腹腔干切除的胰体尾癌扩大根治术安全可行,有利于提高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一定程度上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治疗胰腺体尾部断裂伤的临床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对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2008年3月-2012年11月实施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治疗胰腺断裂伤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 18例患者均能顺利施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手术时间152 ~188 min,平均172 min;术中出血量155 ~356 mL,平均191 mL;住院时间为13~19 d,平均15 d.无术后大出血、胰漏、腹腔感染等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 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治疗胰腺体尾部断裂伤减少了“无辜性脾切除”,是一种保全脏器功能效果较好、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胰体尾部肿瘤的手术切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 探讨胰体尾部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近18年来,采用手术治疗胰体尾部肿瘤45例,其中恶性肿瘤33例,良性肿瘤12例;行远端胰腺切除17例,联合脏器切除24例,肿瘤局部切除4例。结果 病理类型:胰体尾癌33例,胰岛细胞瘤8例,囊腺瘤2例,上皮样纤维瘤1例,囊性畸胎瘤1例。切除肿瘤最大径:胰体尾癌平均为(8.0±2.6)cm;胰岛细胞瘤平均为(6.5±2.4)cm。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胰瘘2例,膈下脓肿2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上消化道出血 1例,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3例,均经非手术疗法治愈。结论 远端胰腺切除术是治疗胰体尾部肿瘤的有效方法;术前需常规做好联合脏器切除的准备;胰腺残端的处理选用主胰管结扎加褥式缝合法可有效避免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胆管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等疾病的手术方法。近年,随着外科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逐渐开展。当肿瘤侵及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时,为了能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往往需要联合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切除。2006年陈强谱等~([1-2])通过将肝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总结胰体尾癌的手术切除方法和经验。方法23例胰体尾癌患者,通过采用腹膜后血管的骨骼化处理,淋巴结广泛廓清,胰腺断端的细致处理,腹腔神经节的切断等方法提高切除率。结果本组23例胰体尾癌均行手术切除,其中联合脏器切除4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4%。平均生存时间为14.8个月。结论对于胰体尾癌,尤其是有腹膜后重要血管和腹腔神经丛浸润的晚期癌,通过努力完全可以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1.
联合腹腔干切除在胰体尾癌扩大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体尾联合腹腔干切除在胰体尾癌扩大根治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10例胰体尾联合腹腔干切除的临床资料。 结果 胰体尾肿块直径平均(5.0±1.3)cm,中位手术时间320(225~420)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900 (500~1500) mL;其中3例行肝总动脉重建。术后4例发生胰漏、乳糜漏、腹腔积液、感染等并发症;其中1例死于术后相关并发症。5例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9例术后住院时间平均(28.8±13.6)d,术后中位存活时间15个月。术后10例均有轻度腹泻(<5次/d),多于术后2~6个月自行好转。6例术前有腰背痛、腹痛,其中5例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结论 联合腹腔干切除的胰体尾癌扩大根治术是可行、安全的,能够提高胰体尾癌的手术切除率,一定程度延长病人术后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张灿  孙备 《肝胆胰外科杂志》2022,34(11):655-659
胰体尾癌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远隔脏器转移及周围重要血管侵犯是影响其切除的主要原因。联合腹腔干切除能提高R0切除率,为部分胰体尾癌患者提供了手术治愈的可能,但该术式切除范围广,风险大,切除腹腔干所导致的术后潜在缺血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联合腹腔干切除的胰体尾癌根治术(DP-CAR)术后常见缺血并发症的类型、发病机制和预防处理策略,以期进一步优化胰体尾癌患者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13.
对6例腹部闭合伤(术前诊断及术中探查排除腹内脏器损伤及多发伤)所致的符合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分级标准~([1])Ⅲ级胰腺损伤,急诊行保留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术,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正>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多位于胰腺体尾部,呈低度恶性缓慢生长,绝大多数发生在10岁以上青春期女孩~([1])。手术治疗是SPTP最佳的治疗方法,胰腺为腹膜后"隐士",位置深、显露困难,为保证肿瘤根治性切除,多数外科医生推荐采用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随着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始认识到SPTP预后良好,转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的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患者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惟一机会。胰腺癌患者获得根治切除的可能性小于20%,其总体5年生存率低于5%。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手段的普及和手术技巧的提高,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明显提高,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目前对于胰腺癌的认识更多地局限于胰头癌,胰体尾癌因早期发现困难,预后较胰头癌更差。关于胰体尾癌的手术方式选择、手术范围的确定也较胰头癌模糊。  相似文献   

1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愈后很差。文献报道,临床确诊时,常有50%胰外浸润。约有90%胰头癌已无法切除。因而,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0~15%,病死率高(10~40%)。为了提高疗效,有摒弃单纯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而扩大手术范围的趋势,如Priestley 的全胰切除术及Fortner的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现将本组回顾性全胰腺切除治疗胰腺导管腺癌8例,报道于下。资料从1968~1986年胰、十二指肠肿瘤64例中,其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40例,全胰腺切除8例(胰头癌6例、胰头胰体巨大囊性变腺癌并胰周阳性病灶1例,胰头胰体巨大腺癌1例)。切除标本发现多中心病灶有6例,区域性淋巴结癌转移5例。根据Ki(?)ppel  相似文献   

17.
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包括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SPDP)和联合脾脏切除的胰体尾切除术.SPDP较之切除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发生术后感染、腹腔内脓肿以及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血小板增多症等风险明显降低.而胰腺肿瘤与脾脏的解剖关系是决...  相似文献   

18.
正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是胰头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其包括以下手术范围:胰头、钩突、十二指肠、第一段空肠、胆总管、胆囊、胃幽门、远端胃窦、标准淋巴结清扫、与肿瘤相邻的横结肠系膜软组织部分~([1])。尽管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和方式的完善,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有所提高,然而术后5年存活率依然未有明显改善。为提高手术病人的预后,在标准切除范围的基础上,一些学者尝试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extended pancr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腹腔干切除的胰体尾癌根治术(DP-CAR)的疗效、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胰腺外科同一手术组收治的R0切除的126例胰体尾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均无远处转移,其中行DP-CAR 31例,行传统胰体尾癌根治术(DP)95例。结果 DP-CAR组病人T3~T4期比例(85.7%vs.43.9%,P0.001)和可能切除胰腺癌比例(87.1%vs.5.3%,P0.001)均明显高于DP组。DP-CAR组手术时间[(134.4±28.6)min vs.(111.8±38.1)min,P=0.004]及术后住院时间[(16.2±11.0)d vs.(8.4±2.7)d,P0.001]较DP组明显延长。DP-CAR组病人术后C级胰瘘(19.4%vs.2.1%,P=0.003)及术后出血(19.4%vs.3.2%,P=0.007)发生率明显高于DP组,且有2例病人因胰瘘继发腹腔出血死亡。DP-CAR组与DP组病人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9个月和20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2)。结论 DP-CAR可提高可能切除胰体尾癌手术切除率,手术疗效满意,可使部分病人获益,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于DP,手术风险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0.
<正>虽然微创技术在腹部外科领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由于胰腺手术操作较复杂及胰腺解剖位置较特殊,其腹腔镜应用依然存在较多困难~([1])。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操作系统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腹腔镜手术缺陷。笔者在完成了450余例复杂机器人肝胆胰手术基础上,利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对1例胆管中下段癌并门静脉侵犯的患者进行了联合受侵门静脉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