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种有机超导体是在1980年发现的,它的临界温度低于1K。1988年,有机超导材料的最高临界温度越过10K。近年来,该温度又有提高:亚尔古恩(Argonne)国际实验室的研究者目前报导了两种新合成的有机超导体。其中一种超导体的临界温度在环境压力下是11.6K;第二种材料在0.03GPa压力下变成超导的温度是12.8K。在超导性开始的临界值范田以外,压力增大时,新超导体的临界温度下降。这就有  相似文献   

2.
超导体不仅在临界温度下具有零电阻特性,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常规导体完全不具备的电磁特性,因而在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我国在超导材料及其应用领域总体上处于国际先进行列,基本掌握了各种实用化超导材料的制备技术,在多个应用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我国超导材料及其应用领域将不断探索更高临界温度的超导体,提升超导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水平。本文将介绍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制冷》1989,(2)
中国科技大学最近研制成功零电阻温度高于130K的超导材料一铋铅锑锶钙铜氧超导体,创造了目前世界上超导零电阻温度的最高记录。经国内外如法重复制造,零电阻温度均高于130K。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最近成功地进行了利用超导磁铁取得高强磁场的试验。美国华裔超导专家朱经武最近刷新传导电流强度的记录,研究出采用铱钡铜氧化物极状超导体  相似文献   

4.
自1911年 Onnes 发现汞的超导电性后的75年中,虽经大量研究工作,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仅达23.2K(Nb_3Ge)。1987年2月以来,陆续报道关于 Y-Ba-Cu-O 系超导材料研制的初步结果,这类超导体在液氮温区呈现零电阻。本文介绍一种 Y-Ba-Cu-O 系陶瓷超导体的研究结果,其化学组成与上述文献所述不同,且烧结与热处理工艺甚简单。  相似文献   

5.
超导的产生和发展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尼斯用液氦冷却水银,当温度下降到4.2K时,发现水银的电阻完全消失,这种现象就称之为超导。后来还发现,在电阻消失的同时,还出现排斥磁通的性质,即抗磁性。因此零电阻和抗磁性就成了超导体的两个重要特征。超导现象一般要在很低温度下才能出现。能使导体电阻为零的温度,就叫超导转变温度,又称超  相似文献   

6.
《制冷》1989,(4)
·我国的超导研究水平仍居世界前列。钆系超导体材料的临界电流密度已达每平方厘米6,000安培;钆系超导薄膜临界电流密度已达每平方厘米100万安培;研制的射频超导量子干涉器件测量弱磁的灵敏度达到亿分之二高斯;发现了零电阻时温度为132K(—141℃)和104k(—109℃)的铋铅锑锶钙铜氧翅导体,创造了临界温度的世界新纪录。·日本青山学院的科研人员新制成了由钕、铈和钡、铜氧化合物组成的新超导物质,其原子结构与  相似文献   

7.
1987年2月,美国休斯敦大学制得临界温度超过77K 的稀土铜氧化物超导材料。新超导材料可用比液氦便宜得多的液氮作冷却剂。与在液氦温度冷却现有金属超导体消耗  相似文献   

8.
1“神奇”的超导材料1.1何为超导材料超导材料,就是常说的“超导体(superconductor)”,主要是指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当温度降到某一特定值时,例如在绝对零度(-273.15℃)附近,其电阻就会率突然减小,甚至消失而无法测量(通常在实验中,如导体电阻的测量值低于10~25Ω,可视为电阻为0。),此现象就是“超导现象”。超导材料就是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质。  相似文献   

9.
超导材料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随着温度的下降,一般金属的电阻也跟着下降。然而有些物质在极低的温度下,突然出现电阻变为零的现象。这种零电阻现象就叫做超导现象。具有这种性质的材料叫做超导材料(参看图1)。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铁磁性超导体EuSr2RuCu2O8的结构、超导电性和磁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欠掺杂超导体,其超导转变起始温度为Tc^jonset=35K,零电阻温度为Tc(ρ=0)=10K,铁磁转变居里温度为Tc=130.2K。  相似文献   

11.
超导材料,即在一定温度下电阻为零和抗磁性的材料。这种材料,过去只能在区(77K 以下)内而且是很低的温度下由于液氦成本昂贵,没有实用价值。11年发现超导以来,直至1986年底,尽过七十五年的漫长岁月,超导温度却才39K,也还在液氦温区之内,离应用太远。  相似文献   

12.
用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了 Y-Ba-Cu-O 高临界温度超导涂层,涂层的初始转变温度为101K、零电阻温度为86K。电阻率与磁化率的测量结果表明这种超导涂层具有与烧结超导块体相类似的性能,X 光衍射谱显示出涂层主要由 YBa_2Cu_3O_(?)单相化合物组成。  相似文献   

13.
利用第一性原理分别对掺杂的Bi-2212高温超导材料以及高压下的H_2S分子中各元素的分波态密度谱(PDOS)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Bi-2212的超导转变温度Tc随掺杂含量的改变而变化,以及H_2S在高压下的零电阻现象进行了分析。在Bi-2212超导材料处于最佳掺杂含量时,电子能量接近于费米面附近的超导赝能隙,从而降低了形成超导电子对所需的凝聚能,因此这些电子转变为超导电子对。另外,靠近费米面处的电子态密度在最佳掺杂量时达到最大值,即能够被诱导为库伯对的电子数量增多,在上述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电子在较高的温度下能够更容易转变为超导电子对,因此超导转变温度提高。同时对高压下的H_2S晶体的PDOS谱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分析得到,高压下的H_2S由于晶格的收缩破坏了原子之间的成键,使得电子的分布已经不满足泡利不相容原理,而是以一种类似于"团聚"的形式存在。当对高压下的H_2S加载电压后,这些"团聚"的电子能够作为载流子移动从而形成电流,在此过程中,电子之间很难发生碰撞,其总动量的改变量可以认为是零,这是造成高压下的H_2S能够在室温范围内表现出"零电阻"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我国超导研究又获新突破。北京钢铁学院材料系功能材料教研室超导研究组成功地制备出零电阻温度为85.3K,不含任何稀土元素的铋—钙—锶—铜—氧新型氧化物超导体。这一温度超过了(该系列)目前国内外报道的84.1K 和接近85K 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自1911年超导现象发现至今的100多年间,超导技术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1986年高温超导体被发现以来,超导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经发现了多达100多种的高温超导体。超导技术已经成为备受瞩目的高新技术之一,其具有重大的经济战略意义,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超导材料的零电阻特性、抗磁性及宏观量子效应等常规材料不具备的特性,超导体能够实现大电流传输,获得强磁场等技术效果,因此超导  相似文献   

16.
3月2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物理研究所宣布研制成零电阻温度114k、呈明显抗磁性温度117k 并且性能稳定的铊、钙、钡、铜新氧化物非稀土元素超导体,一举刷新了同前世界各国公认的保持在100k 附近的记录,在平静了数月的超导领域中响起一声报春“惊雷”。人们还记得,也是北京物理所,一年前的今天曾以轰动一时的消息公开了他们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投石击水,由此而推动了一场世界性高温超导研究的浪潮。自从1911年发现超导电体以来,历经冗长岁月之艰辛,临界温度才慢慢上升到1973年  相似文献   

17.
针对超导体电阻值微小、信号中通常会夹带大噪声造成的超导电阻信号测量困难的情况,通过对超导电阻特性和传统测量方法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弱信号检测的超导体电阻测量的新方案.利用高性能DSP芯片TMS320VC5509A,软件实现了超导体电阻的测量,同时利用89C2051单片机配合双积分A/D转换器ICL7135测量超导体的环境温度.实验表明,系统能够有效地检测微弱的超导电阻信号,运行稳定,有良好的测量精度和灵敏度,充分显示出了自身在超导体电阻测量等微弱信号检测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超导体MgB2的高温电阻率及热重—差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g扩散法制备出单相多晶的MgB2超导体,其超导转变的零电阻温度为38.4K左右,转变宽度小于1K。正常态电阻率温度关系为金属型,在270K-450K的高温范围内电阻率与温度成很好的线性关系。差热和热重分析表明在空气气氛中MgB2在900℃左右开始急剧氧化。  相似文献   

19.
超导材料在低温下具有零电阻性和抗磁性,在电力传输、交通、医学、国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超导材料分为一代超导材料和二代超导材料,  相似文献   

20.
超导体在加工过程中必须保持其稳定性,否则会因相分解而引起性能退化.关于超导材料性能稳定性的研究工作已经广泛开展.通过研究YBCO和BSCCO在不同温度下与水的反应,发现它们在水中会因分解而失去超导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