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的关系,以便为该人群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事件量表,对某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在校学生469名进行测评。结果护理专业学生SCL-90均分与生活事件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SCL-90均分与生活事件总分(r=0.537)相关最密切。回归分析显示,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因子依次为学习因子、适应因子、人际关系因子。结论应注意减轻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压力,注重人际关系训练,提高应对挫折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生活事件对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对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状况的影响,为开展震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对震区41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PTSD症状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生活事件与PTSD症状反应总分有显著相关;生活事件对PTSD总分及各维度的影响显著,解释了PTSD总分变异的16%,再体验变异的12%,逃避及麻木变异的11%,过度警觉变异的14%。结论生活事件会影响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新乡市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紧张性生活事件及应付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紧张性生活事件、应付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为进一步科学地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供依据。方法 以新乡市 3所高校 6 0 7名一年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紧张性生活事件评定量表、简易应付方式问卷 ,分别评定其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结果 6 0 7名大学生有心理症状 ,占 14 .99% ;心理问题组紧张性生活事件的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5) ;心理问题组消极应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积极因子两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心理问题组SCL - 90总分和消极应对因子分呈正相关 ,与积极应对因子分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紧张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都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检验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付方式问卷和压力反应问卷(SRQ)对河南2所高校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主要生活事件是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男生生活事件部分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大一学生人际关系得分最高;主要采用成熟应对方式,男生求助得分显著低于女生;大学生应激反应符合正常水平。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间显著相关;不成熟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应激反应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5.8%),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不显著。结论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应激反应间存在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生活事件、冲动人格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路径模型图,为自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某医科大学928名大学生施测生活事件量表(ASLEC)、冲动人格问卷(BIS - CV)、应对方式问卷(CSQ)和自杀意念量表(SIOSS),并进行相关和复回归分析,探讨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活事件、冲动人格及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复回归结果显示:有6条路径显著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应对方式对自杀意念产生直接影响;冲动人格既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自杀意念;生活事件既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的中介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影响.结论 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7.
中学生生活事件与焦虑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中学生具体生活事件和焦虑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中学生焦虑量表对中学生55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除个别生活事件项目外,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的多数项目均与中学生焦虑有显相关;学习负担重,受人歧视冷遇,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升学压力,生活习惯明显变化,与同学好友发生纠纷,被罚款,不喜欢上学,家庭经济困难这9项生活事件进行了焦虑的回归方程,对中学生焦虑的预测作用较大。结论 中学生生活事件与其焦虑存在广泛的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护女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护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激生活事件的关系,以便为该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潍坊医学院护理系女生272名,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测试,利用SAS(Statistics Analysis System)统计软件包对资料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第1,2对典型变量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被试的第1对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4490;而前2对典型变量累积贡献率达0.76。在第1对典型变量中,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神经症状与学习压力、健康适应、人际关系载荷最大;在第2对典型变量中,抑郁症状与丧失、人际关系载荷最大。高护女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神经症状与学习压力、健康适应、人际关系的正相关以及抑郁症状与丧失、人际关系的正相关。结论高护女生面临的应激生活事件对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抑郁神经症状的产生有明显影响,而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丧失、健康适应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师范大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并检验应对方式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辅导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对方式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重庆市2所师范院校的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师范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34.0%,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熟应对与生活事件、抑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不成熟应对与生活事件、抑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抑郁情绪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2.46%.结论 应对方式在负性生活事件与不良抑郁情绪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抑郁与归因方式、自尊和应激的关系,为大学生抑郁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整群抽取的647名大学生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自尊量表(SES)、归因方式问卷(ASQ)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施测。结果相关分析发现,生活事件、归因方式均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生活事件与自尊及归因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路径分析发现:有5条路径显著影响抑郁的发生。归因方式对抑郁直接发生影响;自尊直接影响抑郁,同时也可通过归因方式为中介对抑郁发生影响;生活事件对抑郁的直接影响作用不显著,可经由自尊和归因方式为中介影响抑郁的发生。结论大学生抑郁的发生与负性生活事件、自尊以及归因方式密切相关,其中自尊和归因方式在生活事件和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1 487个大学新生采用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不同家庭氛围的学生SCL-90各因子均分及总分原始分(恐怖均分)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和谐家庭氛围的学生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各类家庭氛围的学生。不同家庭结构、家庭收入与生源地的学生在总分原始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部分因子均分上,离异家庭、贫困家庭与农村家庭的学生得分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家庭环境因素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家庭氛围的影响比家庭结构、家庭收入和生源地的影响更大,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激和倦怠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简式倦怠量表、生活事件问卷间隔两个月对263名大学生重复施测,进行交叉滞后相关分析。结果各个方向上的相关差异部有极显著意义(P〈0.000),重大事件(1)与倦怠(2)的相关(r=0.363)大于重大事件(1)与倦怠(1)的相关(r=0.322),生活琐事(1)与倦怠(2)的相关(r=0.484)大于生活琐事(1)与倦怠(1)的相关(r=0.459)。结论应激是倦怠的前因变量,初步验证了“应激-倦怠”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状态。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某医科大学三年级与五年级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学生180人,采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恐惧与疑病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男女学生在恐惧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年级医学生在抑郁、恐惧、强迫-焦虑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五年级临床学生得分高于其他年级及专业学生。结论医学生应加强心理医学、行为医学等方面的学习,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了解当前高职护生的就业心理,为开展就业指导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的问卷,对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的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进行调查。结果高职护生在择业时以自己今后发展机会为重点的比例最高,但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其他择业侧重点方面的变化有不同,多数学生认为个人的综合素质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三年级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外表气质、社会关系对择业的影响均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在毕业时选择马上就业的护生占据了很大部分,在就业信心方面,抱有积极自信的态度的护生比例不高。结论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实施个性化指导,引导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中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五人格量表对石城县2所中学230名高中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因子分与全国中学生常模基本一致,高三学生心理健康因子高于高二、高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特别是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健康因子与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感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健康因子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高中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密切相关,即要对高中生开展心理辅导,又要加强健全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了解大理某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群体特点,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理某高校1 085名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分析,对结果采用分类比较的方法以反映不同类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结果大理某高校医学生的SCL-90各因子分除人际关系外,其余各项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总数的29.7%。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与性别、年级、专业等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问题,学生心理健康形势依然严峻,有必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某高职学院学生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学生抑郁症现状,为探讨应对抑郁症状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渭南某高职院校2007级1 012名学生采用自编问卷和CES-D分别进行调查,并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肯定有抑郁症状者占30.3%,可能有抑郁症状者16.4%,人际关系差、女性、上网、内向型性格、经历负性事件等因素均对抑郁症状产生显著影响。结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建议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女大学生尤其是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女生共763人,并利用SCL-90心理健康状况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均为良好,但有个别女生超出常模标准,显示心理不健康。具体来说,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上医学院校女生的得分高于非医学院校女生(P<0.05)。结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平均状况良好。医学院校女大学生在某些方面差于非医学院校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