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栓塞抗凝治疗中应用肺灌注显像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抗凝治疗的48例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治疗,治疗前进行肺灌注显像,治疗2周后再行肺灌注显像,对治疗前后图像进行UPET评分半定量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血流灌注改善者37例(77.08%),无改善者11例(22.92%)。治疗前和治疗后,改善者UPET评分均显著低于无改善者,差异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者治疗前较治疗后,UPET评分显著降低,差异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改善者治疗前较治疗后,UPET评分无显著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栓塞抗凝患者应用肺灌注显像UPET评分评价可有效反应肺血流灌注改善情况,对于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肺灌注成像(DEPI)和最小密度投影(Min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将扫描后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灌注成像分析;对肺组织灌注定量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同一患者的双侧比较行配对t检验,不同组别之间的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融合数据的CTPA图像为标准,分别计算DEPI、MinP图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比较采用配对卡方检验。结果灌注定量分析显示对照组双肺及双肺上、中、下部分别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组灌注定量分析显示全肺及中、下肺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PI和MinP图像与CTPA在诊断肺栓塞方面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可用于肺栓塞的诊断,尤其有利于其早期发现和精确解剖定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在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肺肿瘤病例113例,对其行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检查。良、恶性病灶的灌注参数与组织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13例患者中恶性肿瘤患者97例,良性肿瘤16例,应用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诊断的良性肿块诊断准确率14.16%,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85.84%;PS与BV在鉴别恶性与良性肿瘤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MTT与BF在恶性与良性肿瘤鉴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在鉴别肺部肿瘤的良恶性方面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检测凝血和纤溶功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和并发症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分为COPD稳定组50例和COPD合并肺栓塞组50例,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测凝血和纤溶功能。结果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COPD稳定组和COPD合并肺栓塞组的PT、a PTT、Fbg、D-D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稳定组和COPD合并肺栓塞组比较,COPD合并肺栓塞组值高于COPD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凝血和纤功能异常,凝血和纤溶功能可以作为COPD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造影诊断肺部良恶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断的孤立肺结节患者60例,其中恶性患者20例(恶性组),良性患者40例(良性组),均进行了CT常规扫描与CT造影灌注诊断。结果恶性组的BF、BV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T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节直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增强峰值与达峰时间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 CT造影灌注诊断肺部良恶性疾病有很好的效果,为在活体评价肺肿瘤的血管生成状况提供了新的临床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药实践》2017,(7):553-555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10月接受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40例,根据患者预后恢复情况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17例,预后不良组23例。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监测患者出院后恢复情况,分析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影响急性肺栓塞远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既往急性肺栓塞病史、自发性肺血栓栓塞症及合并下肢深静脉栓塞,且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并发动脉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用药依从性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急性肺栓塞病史、自发性肺血栓栓塞症及合并下肢深静脉栓塞是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肌钙蛋白T(cTnT)对预测急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室受累程度和短期预后的临床利用价值.方法 4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比较血清cTnT升高和正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右心室受累程度和临床预后.结果 40例患者中,18例患者(45%)cTnT水平升高,作为cTnT阳性组.其余22例患者(55%)cTnT水平正常,作为cTnT阴性组.在cTnT阳性组中,12例患者(66.7%)有右心室扩张或运动减弱,而cTnT阴性组中有3例患者(13.6%)有右心室扩张或运动减弱,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cTnT阳性组右室收缩压明显高于cTnT阴性组(P<0.05).cTnT阳性组心源性休克发生例数明显多于cTnT阴性组(P<0.05).结论 血清cTnT水平升高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有较高的发生右室功能不全和心源性休克的风险,cTnT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风险评估和预测短期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肺舒配方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金水宝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肺舒配方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值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功能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_3、CD~+_8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_4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肺舒配方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肺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提高SHCC的诊断准确率。方法使用多排螺旋CT对23例小肝癌患者行动态增强灌注成像,测量肝癌病灶及肝实质的CT灌注值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肝动脉分数(HAF),平均通过时间(MTT)、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对比剂到达时间,并获得相应的灌注伪彩图。并分析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小肝癌血流量、血容量及肝动脉分数值均明显高于肝实质(P<0.05),其它的灌注值在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肝癌T-DC为速升型,峰值明显早于肝实质。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对小肝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肝动脉分数的测定,ROC临界值设为0.31时敏感度与特异度可分别达到100%和9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图像及量化指标与肝硬化程度间的联系。方法收集48例慢性肝炎患者为实验组,50例肝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均进行常规MRI扫描、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灌注成像,并测量灌注成像量化指标最大增强斜率MSI,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肝实质MSI。对实验组根据Child-puge改良分级法进行肝硬化分级。将实验组肝实质MSI与肝硬化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对照组与实验组肝实质M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诊断肝硬化A级6例,B级18例,C级24例。实验组门静脉期肝实质MSI与肝硬化分级间存在相关性。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可用于诊断肝硬化,其量化指标MSI可反应肝硬化程度,在评价肝硬化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磁共振脑灌注成像评估尼莫地平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疗效。方法对近期入住本科进行治疗的30例TIA患者给予磁共振脑灌注成像检查并分析,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16例,治疗组1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脑实质存在灌注减低患者,经有效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有效,其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A患者查磁共振脑灌注成像存在低灌注部分代偿或无代偿者,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郑历明  耿左军  冯平勇 《河北医药》2008,30(10):1491-1492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彩色图像的应用对段以下肺栓塞(PE)诊断的价值,减少肺栓塞的漏诊.方法 对临床怀疑为肺栓塞的72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CTPA),对其中26例未发现肺栓塞的图像进行后处理,首先对过滤的容积资料进行彩色编码,然后覆盖在原始图像上,分别通过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及任意斜面的彩色编码图像显示肺实质密度的分布.结果 26例患者的原始横断面图像均未见明显肺栓塞,而彩色编码图像显示低灌注区14例,进一步对低灌注区域进行多平面重建(加巩)、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发现在原始横断面图像未观察到的细小肺动脉栓塞10例.结论 利用多层螺旋CT灌注彩色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显示肺组织中由于栓塞动脉远端灌注减少而导致的低灌注区.进而发现细小的栓塞肺动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源CT能谱成像技术对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5例淋巴瘤患者及30例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双源CT动脉期及静脉期能量资料,比较两者的CT值、碘覆盖值(CToA)、标准化平均碘浓度(NIC)、碘浓度差(IC)、碘浓度均一化比值(HRIC)及单能谱图像上淋巴结CT值差别。组间行双样本t检验分析,以P<0.05为结果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果淋巴瘤组淋巴结的平扫CT值、动静脉CT值分别与平扫CT值差值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瘤组淋巴结,3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组动脉期及静脉期的CToA、IC、HRIC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瘤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NIC无显著差异(P>0.05)。淋巴瘤组淋巴结在单能量图像上CT值较转移性淋巴瘤组高,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能谱成像可提高淋巴瘤及转移性淋巴瘤的检出及诊断准确率,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模式磁共振在急性脑缺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8例急性脑缺血患者,均于疾病发生48 h内接受多模式磁共振影像扫描检查[T2加权成像(T2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弥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观察比较DWI、T2WI对不同起病时间患者的检出情况、MRA分级在不同病灶直径的占比情况,分析SWI静脉显示与病灶灌注状态的相关性以及SWI图像显示病灶灌注状态与出血倾向的发生情况。结果DWI在起病时间≤6 h和7~24 h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97.22%,均高于T2WI的25.00%、77.7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起病时间25~48 h患者,DWI、T2WI检出率均为100.00%。梗死灶直径>15 mm患者的MRA0级占比4.35%显著低于梗死灶直径≤15 mm患者的41.67%,MRA3级占比56.52%显著高于梗死灶直径≤15 mm患者的1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灶直径>15 mm与≤15 mm患者的MRA1、2级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灌注状态与SWI静脉显示呈正相关性(P<0.05)。SWI对微出血和出血倾向敏感。结论多模式磁共振可有效提高急性脑缺血患者早期检出率,准确反映发病区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白介素-17(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水平,探讨血清IL-17、MMP-9含量变化及其在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患者各30例,健康对照组28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三组人群血清IL- 17、MMP-9水平,并同时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缓解期患者血浆IL-17、MMP-9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加重期血浆IL-17水平高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加重期血浆MMP-9水平高于缓解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缓解期患者血浆IL-17与MMP-9水平无相关性P>0.05;急性加重期、缓解期患者血浆IL-17均与FEV1. 0%占正常预计值均呈负相关(r=-0.772,P<0.05;r=-0.49,P<0.05);急性加重期、缓解期患者血浆MMP-9水平与FEV1.0%占正常预计值均呈负相关(r=-0.669,P<0.05;r=-0.537,P<0.05)。结论:IL-17与MMP- 9参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IL-17、MMP-9的检测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MRI)在骨结核和骨肿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拟诊断为骨结核的30例患者和30例骨肿瘤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MRI检查。结果骨结核和骨肿瘤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多样,但骨肿瘤的MRI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骨结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50 s/mm2时,骨肿瘤与骨结核的ADC值无明显差异(P>0.05);b=300 s/mm2时,骨结核ADC值明显高于骨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磁共振成像对于骨肿瘤以及骨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显著,但骨肿瘤比骨结核得到的信息更丰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制霉菌素联合甲硝唑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局部免疫及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30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予以制霉菌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制霉菌素联合甲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局部免疫及微循环.结果:治疗前两组局部免疫及微循环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IL-4、IL-6、IL-12及IFN-γ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毛细血管管径、血流灌注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红细胞聚集率及水肿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制霉菌素联合甲硝唑治疗真菌性阴道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局部免疫及微循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犬急性肺栓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复制犬急性肺栓塞模型,观测犬急性肺栓塞后肺组织微循环血液灌流量和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成年健康家犬20只随机分成2组,即实验对照组与单纯栓塞组,各10只。2组家犬麻醉、开胸,结扎肺动脉建立犬肺栓塞的实验模型,观测肺表面微循环血液灌流值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肺栓塞模型建立后灌流值迅速减低,1h后灌流量呈逐渐增加趋势,而后灌流量再次表现为逐渐减少;肺栓塞模型建立后各切变率、全血黏度和还原黏度均明显升高,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2组栓塞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红细胞刚性指数及聚集指数有升高趋势(P<0.05)。结论犬急性肺栓塞的肺叶微循环灌注量下降,全血黏度增加、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升高。  相似文献   

19.
吴仲致  罗良平  黄君 《河北医药》2012,34(13):1946-1947
目的 探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对尿毒症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集33例临床确诊尿毒症患者(病例组)与2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左心室短轴二尖瓣环、乳头肌、心尖切面及左心室长轴四腔图、三腔图、二腔图的二维超声图像.测量并记录2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各心功能指标.将图像传输到Echo PAC工作站,分析左心室短轴及长轴各切面收缩期应变(GS),收缩期应变率(GSRs),舒张早期应变率(GSRe),舒张晚期应变率(GSRa)值及GSRe/GSRa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超声心动图各测值中,2组E/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LVE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腔心2组GS、GSRe值、GSRe/GSR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腔心2组GS、GSRs、GSRe值、GSRe/GSR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腔心2组GS、GSR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环水平,G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肌水平,GSRe/GSR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水平,各应变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可定量分析尿毒症患者左心室心肌的运动规律,间接反映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的存在,是临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对中老年直肠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评估价值。方法 26例中老年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按同步放化疗期间是否发生骨髓抑制分为正常组(15例)及骨髓抑制组(11例),分析两组间骨盆骨髓IVIM成像参数的差异。结果 26例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分级0级为15例(57.7%)、1级为6例(23.1%)、2级为3例(11.5%)、3级为2例(7.7%)。骨髓抑制组同步放化疗前的灌注分数(f值)低于正常组(P<0.05),而两组标准表观扩散系数、双指数纯扩散系数值和灌注系数值同步放化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同步放化疗前f值预测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的AUC为0.82[95%CI(0.65~1.00)],当同步放化疗前f值为0.391时,预测骨髓抑制发生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90.90%。结论 同步放化疗前f值对中老年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放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