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四百个左右含有比喻义的动词。这些动词根据苏新春的《现代汉语分类词典》可分成三类。动词的基本义与比喻义之间的语义关系有五种。动词的比喻义和基本义之间的语义距离有五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论语》的92对反义动词,有多种对应关系和出现语境,呈相对性、不平衡性和层级性,由此可见《论语》动词的活跃性与系统性。  相似文献   

3.
蒲霏  郑绮 《现代语文》2009,(11):50-52
本文对《诗经》中的双音节联合式复合动词性结构的成词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初步探讨了其内部组成成分的语音和意义关系与这种结构成词的关系。通过各种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诗经》中的双音节联合式复合动词性结构的成词率很高;而其成词结构中一半以上是由两个语音有关系的音节组合而成,两个音节之间的意义联系也较紧密。“意义相近,但其中一个动词比另一个动词更具体或更具有描摹性”的两个单音节动词组合而成的双音节联合式复合动词性结构最易成词。由此可见,《诗经》中双音节复合动词性结构中两个音节的语音和意义关系都对其成词情况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动词与宾语的意义关系众说纷纭。据笔者所见,不同的说法有十几种。这里选有代表性的说法列出几种:1·1、张静《新编现代汉语》说:宾语是动词谓语涉及的对象、结果、处所等,可以回答“什么”、“何处”这样的问题,跟动词发生支配和被支配关系。1·2、黄伯荣《现代汉语》修订本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动词重叠,一些重叠形式如“采采”、“处处”、“言言”、“语语”、“宿宿、信信”等,都不是动词重叠.《诗经》中的表动态状貌持续的重叠合成词,应该和汉魏时期表“持续反复”义的动词重叠有某种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动词语义数据库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词在语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习得对语言习得有着重要价值,动词间往往存在复杂微妙的语义关系。丈章简要介绍了两个较有运用潜力的动词语义数据库:WordNet和Verbocean,用实例显示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活动中如何利用动词语义数据库来指导学生习得英语动词,以增强学生对荚语动词语义的敏感度,促使其了解和认识动词问语义关系以区分易混淆动词,并最终提高语言表达的地道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庄子》动词配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和改造了特思尼埃尔(Tesniere)的配价语法理论,以词项为单位,全面量化分析了《庄子》中的1657个动词,归纳出了《庄子》中以不同配价的动词为核心的21种基本句式,并通过统计和分析《庄子》中四种派生手段在由基本句式派生为派生句式过程中的使用概率,着重探讨了《庄子》中动词配价和句式之间的关系,以及动词配价和小句空位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庄子》动词语义角色的小句配位规则。  相似文献   

8.
《史记》专书词汇研究可使我们对《史记》所处时代的语言词汇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可为大型辞书编纂提供一些参考材料。在《史记》中存在大量含有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它们在形式上表现为多种关系,正是《史记》时代单音节动词双音化的真实反映,也反映了《史记》时代词汇的丰富程度。  相似文献   

9.
在“定语+名词”的名词短语和“状语+动词”的动词短语中,定语和状语有不同的构成情况,定语、状语同中心词也有不同的修饰关系.根据《暂拟系统》编写的《汉语知识》(张志公主编)里,用成分分析方法把复杂的定语、状语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10.
“VV”连动式是两个谓语动词之间不带任何成分的动词连用式.《三国志》“VV”连动式语义有承动式、动趋式、状动式等类型,每个语义类型存在着一定的语义关系.《三国志》“VV”连动式主语的语义角色存在“施事—受事—当事”优先序列.  相似文献   

11.
能受程度副词“很”修饰不是一般动词的语法特征,但部分动词却能受“很“修饰。在现代汉语著作中,大多认为受“很”修饰的动词主要是心理活动动词。据统计,受“很”修饰的动词中,心理活动动词并不是最主要类型,非心理活动动词占了六成多的比例。受“很”修饰的动词类型还有:动词与形动兼类词、自由动词与粘着动词、离合词与非离合词、主观动词和客观动词。这些动词在语法功能及语义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对现代汉语中"得"字句的谓语动词从价数的不同和语义特征的不同两个方面进行定量研究,并结合"得"字句的补语指向进行分析,根据统计的数字,按进入"得"字句的可能性大小排序,动作动词和关系动词处于序列的最高级和最低级,性状动词和心理动词基本上接近。不同价的动词随着价量的升高,所带"得"字补语的能力越来越弱。  相似文献   

13.
动词“打”的论元结构和句法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动词“打”的义项繁多。它的主要义项有三:1.“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2.“器皿、蛋类等因撞击而破碎”;3.“殴打、攻打”。由于各个义项的论元结构不完全相同,它们的句法特征亦有较大差异,尤其是“打”的第二个义项出现了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交替的现象,而作格动词又与被动句中相应动词的句法特点有很大区别。了解这些复杂因素,有助于“词库”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作偏句的“名则动”结构的形成有这样一个路径:一是它需要出现在“名动。+名则动+名动2”语境中,二是“名则动”与“名动。”关系疏离,三是“名动。”隐去,且“名则动”与“名动:”形成逻辑上的关联。“名则动”中主谓同词的“X则X”结构往往有一种弱化语义的力量,即说话人借“X则X”结构消减了“X”的语义分量,使“X”在句子语义结构中处于次要的位置。“名则动”结构蕴含有说话人的推断义,其假设和让步义是整个复句结构赋予的。  相似文献   

15.
动量词是计量动作次数或延续时间的量词,是量词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前代,元代动量词出现了新的特点,更接近现代汉语了。按适用范围大小,动量词可分为通用、次通用和非通用三类。  相似文献   

16.
日语中"体"的意义可以划分为事态与情态两个不同的层面,通过对持续动词、瞬间动词「テイル」的情态侧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先行研究中仁田(1995)"经历"说、寺村(1984)"回顾"说两种观点的不足之处,这一情态侧面可以界定为"心理现时性"。此时,持续动词展现出"线"性到"点"性的转换,瞬间动词也不再表达现状说明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テイル」心理现时性成立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量词是汉语的特点之一,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汉语动量词的产生使得汉语量词形成了一个完备的系统。《元曲选》是研究近代汉语元明时期语言的重要语料,其动量词已经比较丰富,是一个小类完备、个体丰富的系统,这说明在近代汉语元明时期动量词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为现代汉语动量词系统的形成奠定了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8.
“句式”概念的提出体现了语义语法相结合的思想,有助于细化语法规则和词类研究。《荀子》意志的表达、肯定与否定非对称等助动词使用状态显示,先秦时期,助动词的用法已趋稳定,而能愿式的构成则反映了先秦时期助动词运用的实际面貌,是助动词意义和功能研究的可信材料。研究显示,助动词没有一般动词带宾语、可重叠等主要特征,不能够像典型动词那样参与构句,极少作为句子核心,因此,需要和动词相区别。助动词“扶助”动词的功能十分稳定,具有不可替代性,词类的典型成员产生很早,并且应用至今,因而,给助动词独立确定词类地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动词源致歧     
动词是致歧能力最强的词类,在各类歧义源中,动词源引发歧义的比重较大,因而影响也较大。多义动词项的致歧过程比较复杂,动词项也会在语义特征上显示出多重性特征;单义动词项致歧可称为语义特征致歧,其多个语义特征在句法结构中共现便可能引发歧义。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水平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动词方面的错误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有些动词错误在学生作文中反复出现,根深蒂固,很难消除,成为学习者的巨大障碍。文章结合国内外对中介语石化研究的理论及语料库分析的方法,借助SPSS软件对不同水平学生不同动词错误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动词石化的不同特征并给教学以实际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