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彤  卢鑫  王超群  邱峰 《硬质合金》2016,(4):245-249
为了探究以水雾作为介质的准干式电火花线切割精加工特性,本文进行了以水雾、大气、乳化液分别作为介质的对比实验。实验以偏移量和水雾量为可变参数,分别研究了工件精加工阶段的切割速度、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精加工阶段准干式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切割速度、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接近于干式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而明显好于液中加工,并且准干式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工件表面有较少的熔融液滴反粘,但加工表面出现了少许的电解作用产生的小孔。  相似文献   

2.
《硬质合金》2017,(2):120-128
为探讨超声水雾中第二次切割的加工参数对模具钢Cr12MoV表面粗糙度和切割速度的影响规律,在往复走丝线切割加工中,计划采用一种多介质的多次切割新工艺,即第一次切割在乳化液中进行,第二次切割在超声水雾中,第三次切割在大气中。实验采用单因素法,分析了脉冲宽度、峰值电流、工件厚度、偏移量、水雾量和工作台进给速度对表面粗糙度和切割速度的影响规律;借助中心复合法的建模优势及Design-Expert软件绘制三维响应曲面图的功能,建立了精度较高的线切割精加工表面粗糙度和切割速度的回归模型公式,经过实验验证表面粗糙度的实测值和预测值的相对误差最高为3.56%,切割速度的实测值和预测值的相对误差最高为-8.68%;由回归方程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工作台进给速度和脉冲宽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非常显著,工作台进给速度对切割速度的影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3.
针对影响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多次切割的因素较多,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进行放电脉宽、脉间、峰值电流、运丝速度、工作液及每次切割的偏移量对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3次切割的影响试验,确定影响加工效率和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显著影响因素水平,优化加工参数,进行5次切割试验验证,获得工件加工表面粗糙度Ra0.69μm,加工的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滕凯  马秀丽 《机床与液压》2021,49(13):70-74
在大气介质中对Cr12MoV模具钢进行电火花线切割精加工,较工作液介质中加工可获得更高的加工表面质量,但也存在表面碳化、电极丝热疲劳损伤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液包丝(双介质)供给代替传统供给方式进行电火花线切割精加工。结果表明:在液包丝(双介质)中加工的表面质量比大气介质中的略高,且电极丝损耗明显降低。研究结果可为Cr12MoV模具钢的高质量、稳定、低损切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硬质合金》2018,(6):432-440
本实验利用单因素试验法分析单个因素对大厚度工件表面质量和加工速度的影响,重点进行多因素正交试验,使用Matlab软件建立大厚度工件在蒸汽水雾介质下的第二次电火花线切割的直线度模型、表面粗糙度模型和加工速度模型,通过序关系分析法确定直线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速度的权重分别是5/17、6/17和6/17,极差法去量纲化处理后加权出其综合评价模型,检验得出模型显著,拟合度好。基于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得到在蒸汽水雾介质下的第二次电火花线切割最合适的加工参数。通过实验可得"乳化液-蒸汽水雾"大厚度工件的二次切割工艺与传统二次加工工艺相比,大厚度工件的多介质电火花的加工速度、直线度和表面粗糙度均有较大程度提升,很大的提高了电火花的加工质量和切削效率,满足大厚度工件的精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6.
浅谈电火花线切割精加工电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火花线切割精加工要求工件的尺寸偏差小于±5μm、表面粗糙度Rα值小于1.25μm,然而,我国快速走丝乳化液介质的线割机床还难于达到这一指标。电火花线切割精度与表面粗糙度受脉冲电源影响很大。本文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设定合理的波形与参数多年来,人们在脉冲电源波形与参数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对快速走丝乳化液介质的线切割机床来说,脉冲电源采用何种波形与参数才能满足精加工的要求,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多年来,为了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工艺指标,在脉冲电源波形与参数上所下的工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对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现有工艺指标——切割速度、表面粗糙度及加工精度进行了探究,为提出新的工艺指标提供有利于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发展的依据。介绍了单向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与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本质区别,论述了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生命力及其技术发展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硬质合金》2016,(6):398-403
本文采用单向走丝线切割机,针对Cr12MoV模具钢,设计一种新的多次切割实验,前三次切割在去离子水中,第四次切割在大气和去离子水中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气中精加工的表面粗糙度优于去离子水中,去离子水中加工表面有许多腐蚀形成的微孔,同时去离子水中的切割速度较高。第四次切割采用大气介质更容易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为研究主要加工参数(脉冲宽度、脉冲间隔、峰值电流、伺服电压、主电源电压、伺服速度、电极丝的速度、偏移量)对工件表面粗糙度和加工切割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大气中的第四次切割实验。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与去离子水中的精加工相比,大气中精加工时各加工参数对工艺指标的影响规律曲线有不同之处。本文对气中精加工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在实验取值范围内,通过比较获得了表面粗糙度和切割速度俱佳的几个主要参数取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察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和电火花小孔加工中放电产物的动态分布,对比分析采用乳化液、半合成液、纯水和水溶性放电介质对加工过程和效果的影响,可以看出水溶性电介质排屑效果最好,用于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能有效提高切割的稳定性与加工效率,用于电火花小孔加工可降低电极损耗且能消除锥度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发了双丝筒长丝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及工艺方法,提高了"中走丝"线切割加工的精度、降低了表面粗糙度。通过构建双丝筒恒张力可往复、变速运丝系统,使往复走丝和单向走丝线切割加工的工艺方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基于该研发成果,采取先往复走丝切割、后单向走丝修整切割,实现修切时与单向走丝线切割相同的加工工艺,为"中走丝"线切割加工质量更接近单向走丝的加工水准创造了条件。同时,该方法实现了电极丝的循环使用,与单向走丝线切割加工方法相比,节约了电极丝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