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转录因子T-bet、GATA-3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转录因子FoxP3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2009年2月-2010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46例急性期HSP患儿(HSP组)及30例健康对照儿童(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GATA-3及FoxP3 mRNA的表达。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的表达。结果表明,HSP组患儿GATA-3 mRNA相对表达水平(964.30±655.18)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GATA-3 mRNA相对表达水平(78.09±57.20,P<0.01)。HSP组患儿T-bet mRNA(53.98±35.79)、FoxP3 mRNA(32.17±23.04)和CD4+CD25+(5.34±2.51)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儿童T-bet mRNA(181.56±96.90)、FoxP3 mRNA(147.91±99.15)和CD4+CD25+(7.85±1.97)相对表达水平(P<0.01)。结论:HSP患儿急性期存在Th1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mRNA表达下调,Th2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3 mRNA表达上调。HSP患儿急性期存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 mRNA表达下调,调节性T细胞的减少及由此引发的免疫抑制效应不足可能是HSP急性期免疫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为从调节性T细胞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角度进一步阐明儿童HSP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的变化,探讨其在HSP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51例HSP患儿急性期和40例健康查体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19+和NK细胞(CD16++CD56+)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儿童比较,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CD4+、CD4+/CD8+及NK细胞(CD16++CD56+)数量明显减低(P0.01),CD8+和CD19+细胞比率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 HSP患儿急性期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测定对HSP患儿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C-CIK细胞免疫治疗对化疗后胰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0例经病理确诊的胰腺癌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化疗联合自身DC-CIK细胞治疗25例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同期单纯化疗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相同时间点取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及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ELISA方法检测IFN-γ及IL-4水平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3+CD56+T细胞百分率上升,CD4+/CD8+值上调,CD8+T细胞百分率下降(P<0.05或P<0.01);CD4+CD25+CD127lowTreg下降(P<0.01);Th1细胞因子IFN-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而Th2细胞因子IL-4水平降低(P<0.01)。对照组单纯化疗后CD3+、CD4+、CD8+细胞百分率下降(P<0.05或P<0.01);CD4+CD25+CD127lowTreg下降(P<0.01);IFN-γ和IL-4水平降低(P均<0.01)。结论化疗联合DC-CIK细胞治疗能提高胰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是治疗胰腺癌患者的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疏风清热、活血化瘀立法治疗过敏性紫癜(HSP)前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Th)1/Th2及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方法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6例住院患者血常规,统计其中的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数。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住院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及调节性T细胞。结果 HSP患者治疗后(恢复期)与治疗前(急性期)相比较,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CD3~+、CD4~+、CD19~+降低(P0.05),CD8~+、CD16~+CD56~+、Th1/Th2、CD4~+CD25~+升高(P0.05);HSP患者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较,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CD3~+、CD4~+、CD19~+明显升高(P0.05),CD8~+、CD16~+CD56~+、Th1/Th2、CD4~+CD25~+降低(P0.05);HSP患者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CD19~+升高(P0.05);CD16~+降低(P0.05);CD3~+、CD4~+、CD8~+、Th1/Th2、CD4~+CD25~+无差异(P0.05)。结论以疏风清热、活血化瘀立法治疗HSP,能明显干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及调节性T细胞,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明确,临床效果显著,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疗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以及Th1、Th2细胞的数量,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90例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亚群、Treg细胞和以及Th1和Th2细胞数量。结果:肿瘤组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和NK细胞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Treg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组分泌IFN-γ的Th1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分泌IL-4的Th2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Treg细胞数量增多,Th1细胞数量减少,Th2细胞数量增加,这可能是其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RV感染所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2岁以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依据病原体感染结果分为HRV感染组和RSV感染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检测T细胞(CD3^+)、B细胞(CD19^+)、NK细胞(CD16^+CD56^+)、辅助性T细胞(CD4^+)和抑制性T细胞(CD8^+)等亚群比例。结果HRV感染组、RSV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CD3^+T细胞、CD3^+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存在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HR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相较于RSV感染的患儿及正常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7.
杨震  潘明  赵海军 《检验医学》2012,27(7):598-600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RV)腹泻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数量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外周血涂片瑞特染色,显微镜计数40例RV腹泻婴幼儿急性期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和20名健康对照组婴幼儿的异形淋巴细胞;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RV腹泻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计数为(16.18%±3.59%),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分别为(50.93%±5.86%)、(22.02%±5.17%)、(27.07%±4.79%)及(0.84%±0.29%),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RV腹泻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数量升高,淋巴细胞亚群异常;RV腹泻患儿急性期进行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计数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可较好的反映患儿的机体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IL-6、IL-8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对32例HSP患儿和23例健康儿童分别采用间接免疫SAP花环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8的含量。结果 HSP患儿的CD3^ 、CD4^ 、CD8^ 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CD4^ /CD8^ 高于对照组(P<0.05);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过敏性紫癜存在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和IL-6、IL-8的检测可作为HSP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T、B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A、PAIgG、PAIgM),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探讨ITP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本院儿科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收治的90例新诊断ITP患儿(观察组)及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血小板相关抗体,IL-4,IFN-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PAIgG、PAIgA、PAIgM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3-CD16+56+NK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AIgG、PAIgA、PAIgM浓度低于治疗前(P<0.05);CD3+、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高于治疗前,CD19+B 细胞百分比低于治疗前,CD3-CD16+56+NK细胞百分比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IFN-γ浓度低于治疗前、IL-4浓度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ITP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结果,更深层的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3^+CD56^+CD16^+NKT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在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URSA)外周血表达的意义。方法选择53例URSA患者和22例体检健康妇女(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56^+CD16^+NKT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结果CD3^+CD56^+CD16^+NKT细胞在URSA患者外周血的表达率为(8.35±11.4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12±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4,P<0.01);Th/Tc比值为1.50±0.61,较健康对照组(1.23±0.22)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5,P<0.05);CD3+T细胞、CD3+CD4+Th细胞、CD3+CD8+Tc细胞在URSA患者外周血表达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56^+CD16^+NKT细胞与Th/Tc比值的相关系数为0.0048,其无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CD3^+CD56^+CD16^+NKT细胞、Th/Tc比值在URSA患者外周血表达水平的增高对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通过检测CD3^+CD56^+CD16^+NKT细胞和Th/Tc比值对评估USRA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和临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有效干预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EB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T细胞亚群的细胞表达情况,探讨IM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例IM患儿组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细胞表达率,并与随机抽取的24例同龄健康对照组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IM患儿组急性期CD3+、CD8+细胞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CD4+、CD4+/CD8+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IM患儿组恢复期CD3+、CD8+细胞表达率较急性期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恢复期CD4+、CD4+/CD8+较急性期有所增加,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M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明显异常,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改变是IM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监测IM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对疾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不同时期外周血CD3+CD4-CD8-双阴性T细胞(DNT)与T细胞亚群CD3+、CD3+CD4+CD8-、CD3+CD4-CD8+细胞的变化及规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3例IM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外周血DNT细胞与T淋巴细胞CD3+、CD3+CD4+CD8-、CD3+CD4-CD8+细胞百分率,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结果急性期患儿DNT细胞、CD3+T细胞、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患儿DNT细胞、CD3+T细胞、CD3+CD4+CD8-T细胞、CD3+CD4-CD8+T细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IM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为IM患儿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4+CD25+,CD8+CD28-调节性T细胞及其亚群表型CD45RO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及其与NSCLC临床病理及手术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NSCLC患者和20例对照外周血中CD4+CD25+,CD8+CD28-,CD8+CD28+T细胞亚群比率,并对其亚群表型CD45RO进行检测。结果 NSCLC组CD4+CD25+,CD4+CD25+CD45RO+,CD8+CD28-细胞亚群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D8+CD28+细胞亚群比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NSCLC组手术后CD4+CD25+细胞亚群比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CD8+CD28+细胞亚群比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NSCLC临床病理无相关性(P>0.05)。结论 CD4+CD25+,CD8+CD28-和CD8+CD28+T细胞亚群比率的改变可能与肺癌免疫耐受和抗肿瘤能力下降有关;手术治疗可下调患者机体的肿瘤免疫耐受,改善患者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常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SL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比例,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CD3+T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3+CD4+/CD3+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3+CD4+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CD3-CD19+B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常用免疫抑制剂治疗SLE患者可有效调节Th/Ts比例,选择性抑制B细胞,使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时细胞免疫状况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h1和Th2的百分率,CD4^+与CD8^+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及CD19^+和CD19^+CD23^+的表达水平,以探讨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B淋巴细胞的活化状况。结果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的外周血Th1,Th2的细胞百分率(13.15%&#177;6.23%及4.57%&#177;3.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14%&#177;5.09%及2.03%&#177;0.95%),患儿组CD4^+细胞百分率亦较对照组为高(P〈0.05);CD8^+,CD4^+/CD8^+比值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9^+与CD19^+CD23^+的表达阳性率无明显升高。结论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时可活化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表现为Th1扫Th2细胞百分率均增加,Th1和Th2细胞免疫反应增强,而B淋巴细胞状况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26(IL-26)和T淋巴细胞亚群在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75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NSE、IL-26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NSE和IL-26水平分别为(13.10±2.71)μg/L和(14.40±2.1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和CD8^+分别为(56.69±10.01)%、(29.82±7.13)%和(25.52±6.8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疼痛患者血清NSE和IL-26水平分别为(14.91±2.00)μg/L和(16.72±2.43)pg/mL,明显高于轻度疼痛患者(P<0.05);中重度疼痛和轻度疼痛患者血清CD3^+、CD4^+和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SE、IL-26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呈正相关(r=0.401和0.332,P<0.05),而血清CD3^+、CD4^+和CD8^+与VA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血清NSE、IL-26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紊乱,其中NSE、IL-26与患者疼痛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HSP患儿血淋巴细胞哑群变化的意义,观察胸腺五肽配合常规治疗HSP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72例HSP患儿及35例正常儿童体内的T淋巴细胞哑群,72例患儿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HSP患儿血NK细胞、CD4+、CD4 +/CD8+明显低于健康儿童(P<0.05);常规治疗组的复发率较加用胸腺五肽治疗组高(P<0.01).结论 HSP急性期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联合胸腺五肽治疗HSP可能降低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血清中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protein,TM)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及各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HSP患儿12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6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儿童血清中Cys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M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Pearson分析CysC,TM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ROC曲线用于评估CysC,TM及T淋巴细胞亚群对HSP患儿的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HSP患儿的易感因素。结果:HSP患儿血清中CysC,TM,CD8+水平均升高,CD3+,CD4+水平以及CD4+/CD8+比值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患儿血清中CysC和TM均与CD3+,CD4+以及CD4+/CD8+比值呈负相关(均P<0.05),与CD8+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4+/CD8+比值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之后依次为CysC,TM,CD4+和CD8+,而CD3+AUC最小,同时辨别了各指标的临界值,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高,CysC+TM+T淋巴细胞亚群三者联合AUC为0.918,灵敏度为93.5%,特异度为9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饮食、感染、药物、运动劳累、空气污染、家庭环境、家族遗传、年龄以及冬春季节均是HSP患儿的易感因素。结论:HSP患儿血清中CysC,TM与T淋巴细胞亚群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可通过联合监测血清中CysC,TM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提高儿童HSP正确诊断率,同时避免易感因素以减少HS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过敏性紫癜(HSP)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外周血CD3+、CD4+、CD8+、CD4+/CD8+、CD19+及自然杀伤细胞(NK)(CD16++CD56+)细胞水平的变化,了解HSP合并MP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探讨MP感染与HSP免疫学发病机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3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检测MP-IgM抗体,又分为MP-IgM阳性组21例、阴性组32例,并选择20名健康查体儿童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所有儿童外周血CD3+、CD4+、CD8+、CD19+、CD4+/CD8+和NK(CD16++CD56+)细胞水平。结果 53例HSP患儿中MP-IgM阳性21例,其阳性率高达39.6%;HSP患儿外周血CD3+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CD4+细胞和NK(CD16++CD56+)细胞百分率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CD4+/CD8+比值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还显示,HSP患儿CD8+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CD19+B细胞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HSP患儿支原体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发现,支原体感染阳性组CD8+细胞百分率较阴性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CD4+/CD8+比值和NK(CD16++CD56+)细胞活性下降更显著,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SP儿童中有较高肺炎支原体感染率;HSP患儿存在T细胞功能紊乱,NK细胞活性降低,B细胞多克隆活化,说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参与HSP的发病;伴肺炎支原体感染的HS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更加紊乱,表现在CD8+细胞百分率升高更明显,NK(CD16++CD56+)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下降更显著;提示MP感染可能在HSP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中的表达,探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123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进行检测,并与3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消化系统各肿瘤组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CD3+)、T4细胞(CD3+CD4+)、NK细胞(CD3-CD16/56+)百分率下降(P<0.01);T4/T8(CD3+CD4+/CD3+CD8+)比值降低(P<0.05);T8细胞(CD3+CD8+)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消化系统各肿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表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检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监测抗瘤疗效和判断预后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