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制备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地报道了水分散体系高温溶胀、常温碱分散体系强碱溶胀作用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制备方法,采用偏光显微镜对多晶态向非晶态的变化进行了确认,提出在一定条件下,高交联玉米淀粉可以由原淀粉多晶颗粒态制备成只含无定形结构的非晶颗粒态淀粉。  相似文献   

2.
实验通过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不同环境下黏度变化分析其老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糊静置贮藏过程中会发生老化现象,在4℃下老化比常温下快: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乳的临界浓度小于10%,13%~14%的淀粉乳,老化作用明显;加入葡萄糖和蔗糖均能促进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老化,浓度越大,老化效果越明显,老化后期高浓度蔗糖又抑制淀粉乳的老化;在偏酸或者偏碱的环境或无机盐存在,抑制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的老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等分析测试方法,以原淀粉为参照,对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的颗粒形貌以及酶降解过程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发现,在非晶化处理过程中发生了从内向外爆裂式膨胀而形成大小、深度、位置不同的爆裂孔,以此爆裂孔为突破口,在酶作用下非晶颗粒态淀粉逐渐降解,直至淀粉颗粒的完全消失,而原淀粉具有致密的结晶结构,在相同条件下酶降解活性远远低于非晶颗粒态淀粉。  相似文献   

4.
以原玉米淀粉、氯乙酸为主要原料,先用乙醇制备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然后将氢氧化钠和氯乙酸加入反应瓶中制备羧甲基淀粉.研究了氯乙酸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反应体系水分含量、反应温度、时间对样品取代度(D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氯乙酸)/m(淀粉)为0.2,n(氢氧化钠)/n(淀粉)为0.4,反应体系水分25%条件下,温度55℃反应4 h得到较高取代度的羧甲基淀粉CMS.  相似文献   

5.
以捏合机为反应器制备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捏合机为反应器,研究制备非晶颗粒态淀粉的新方法。将淀粉与水分按不同比例混合并在高温下反应,用偏光显微镜观测处理后的淀粉颗粒结构。结果表明,当淀粉与水分质量比为3∶6时,温度80℃维持30min,90%以上的原玉米淀粉多晶颗粒态转化成无定形结构的非晶颗粒态。  相似文献   

6.
乙醇溶剂保护法制备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乙醇溶剂具有抑制淀粉颗粒膨胀的特性,研究制备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的新方法。将玉米淀粉、水与乙醇按不同比例混合并在高温下反应,用偏光显微镜观测处理后的淀粉颗粒结构,结合X射线衍射曲线确认淀粉由多晶态向非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当乙醇体积分数为50%,淀粉乳质量浓度为0.25 g/mL时,在85℃条件下反应,可以制备出质量较好的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等分析测试方法,以原淀粉为参照,对非晶颗粒态马铃薯淀粉的颗粒形貌以及酶降解过程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发现,在非晶化处理过程中发生了从内向外爆裂式膨胀而形成一条大而深的长条形的爆裂孔,以此爆裂孔为突破口,在酶作用下非晶颗粒态淀粉逐渐降解,直至淀粉颗粒的完全消失,而原淀粉具有致密的结晶结构,在相同条件下酶降解活性远远低于非晶颗粒态淀粉。  相似文献   

8.
将非晶颗粒态淀粉和原淀粉在阴离子、阳离子、醋酸酯及羟丙基醚化剂条件下进行淀粉改性反应,取代度随醚化剂量的改变而改变,但由于整个颗粒处于非晶状态,导致非晶淀粉取代度和原淀粉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羧甲基化,取代度平均提高9.15%,最高达10.72%,对阳离子化来说,取代度平均提高9.65%,最高达13.18%,对醋酸酯化,取代度平均提高47.49%,最高达64.82%,对羟丙基化,取代度平均提高22.78%,最高达27.48%.  相似文献   

9.
硫酸钠作为保护剂,热处理原玉米淀粉,考察了硫酸钠加入时机,硫酸钠浓度及干燥方法对玉米淀粉非晶化的影响。用偏光显微镜观测处理后的淀粉样品,结合X射线衍射曲线验证淀粉颗粒结构的变化,利用扫描电镜观测淀粉颗粒,并宏观的观察处理后样品的状态。结果表明:用饱和硫酸钠配制淀粉样品,煮沸处理后,加入无水硫酸钠作渗析,冷冻干燥样品,原玉米淀粉可以均匀的转变为非晶颗粒态淀粉,且保持同原淀粉相同的干爽粉末状态。   相似文献   

10.
非晶颗粒态淀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介绍了非晶颗粒态淀粉的概念、性质及其主要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其中物理方法是通过控制淀粉颗粒粒度,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破坏颗粒结晶区域.而且,本文对非晶化淀粉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六种取代度分别为0.224、0.325、0.446、0.621、0.786、0.998的玉米淀粉硫酸酯,并通过还原力、Fe2+螯合能力、羟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四种体外方法评价了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硫酸酯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取代度越高,抗氧化能力越强。取代度为0.998的玉米淀粉硫酸酯的浓度分别为1、2、3、2mg/mL时,其还原力为1.013,Fe2+螯合能力为91.6%,羟自由基(.OH)及超氧阴离子(O2-.)清除率为49%、65.8%。因此玉米淀粉硫酸酯凭借其抗氧化性有望应用于食品或药品工业上。  相似文献   

12.
玉米淀粉颗粒冻融特性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淀粉是一种供应稳定、价格低廉,广泛应用于焙烤食品、医药及食品工业等领域的重要原材料。综述了玉米淀粉变性方法现状,详细分析了玉米淀粉颗粒冻融特性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玉米淀粉颗粒冻融变性机制,玉米淀粉颗粒冻融变性机制可能是冰晶微机械破坏力和水分迁移渗透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对玉米淀粉分子结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淀粉颗粒经超声波处理后,淀粉分子量分布变化、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组分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超声波时间延长,淀粉水解率逐渐增加,支链淀粉分子量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升高,形成新的直链淀粉脂质复合物。  相似文献   

14.
超声波作用对木薯淀粉化学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颗粒内部具有结晶区和非结晶区,淀粉的变性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非结晶区。实验表明,超声波作用的木薯淀粉颗粒基本保持着原木薯淀粉的颗粒形状,而木薯淀粉颗粒的偏光十字特征减弱或消失;超声波作用没有破坏木薯淀粉分子的原有的结构,没有新的化合物产生,经超声波作用后的木薯淀粉的红外结晶指数下降,木薯淀粉颗粒表面不再圆滑平整,说明超声作用破坏了木薯淀粉颗粒表层结晶结构。超声波作用后的木薯淀粉与原木薯淀粉分别合成羟丙基淀粉,羟丙基淀粉的取代度分别为0.1895与0.0725,说明经超声波作用后的木薯淀粉的反应性能增强,因为超声波作用后的木薯淀粉颗粒结晶结构被破坏,反应试剂更容易进入淀粉颗粒内部进行反应,反应性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5.
酸醇水解制备玉米淀粉微晶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在酸醇介质中制备淀粉微晶。实验测定了淀粉微晶的水解率,并进行了淀粉颗粒形貌、偏光十字、溶解度及X射线衍射测定。结果表明:在盐酸量1.72%、温度70℃、乙醇浓度65%、淀粉浓度25%和反应6h时制得较理想的淀粉微晶。随着酸醇水解程度的增加,淀粉颗粒形貌逐渐呈片晶状,最终为碎片;颗粒无定形区先水解,内部比较紧密的无定形区域和缺陷结晶结构接着被水解,进而导致颗粒破裂;颗粒部分偏光十字消失,与扫描电镜分析结果一致;晶体形态仍为A型;同一水解率的淀粉,其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6.
玉米淀粉糊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R–500流变仪,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温度和加热时间条件下玉米淀粉糊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糊主要表现为假塑性非牛顿流体,流变特性服从Carreau模型。在同一剪切速率下,黏度随着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大,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随着加热时间延长而下降;在同一质量分数条件下,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同一温度条件下,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