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规X线和CT扫描对颈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X线和CT诊断为颈椎损伤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0例,受损椎体共60个。低位颈椎骨折并(或)脱位27例,寰椎骨折9例,寰枢椎脱位8例,枢椎骨折6例。X线平片显示椎体后缘联线异常24例,CT片根据脊柱三柱结构诊断不稳定骨折28例,椎管0度狭窄22例,1度狭窄17例,2度狭窄8例,3度狭窄3例。外伤性颈椎间盘脱出10例。结论对于颈椎损伤的患者,应常规行X线和CT扫描检查,以利于为临床提供更全面可靠的信息。CT能对颈椎损伤做出较全面、准确的诊断,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可作为颈椎损伤临床术前诊断和治疗的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颈椎棘突序列弧线在寰枢椎骨折诊断中价值探讨。方法 40例寰枢椎损伤病例中均行X线及CT检查。结果寰椎骨折4例,枢椎骨折6例,齿状突骨折15例,枢椎椎弓骨折7例、椎弓根部骨折5例、脱位3例。结论 X线位片颈椎棘突序列弧线寰椎后弓缘的连续性中断影像改变为CT增对性扫描有价值信息,颈椎侧位片是必可少的检查,也是基层医院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颈椎损伤的X线与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常规X线和CT扫描对颈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8例X线和CT诊断为颈椎损伤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受损椎体共46个,环椎骨折脱位5例,齿状突骨折移位3例,G3-7,椎体骨折(含脱位)共30例,其中多个椎体连续或跳跃性骨折有5例。X线平片显示椎体后缘联线异常20例,CT片根据脊柱三柱结构诊断不稳定骨折23例,椎管0度狭窄15例,1度狭窄16例,2度狭窄6例,3度狭窄1例。结论:对于颈椎损伤的患者,由于X线平片和CT扫描均有一定局限性.应常规行X线和CT扫描检查,以利于为临床提供更全面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和CT扫描对颈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计算机X线摄影和CT诊断为颈椎损伤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受损椎体共48个,环椎骨折脱位7例,齿状突骨折移位3例,C3-7椎体骨折(含脱位)共30例,其中多个椎体连续或跳跃性骨折有6例。X线平片显示椎体后缘联线异常18例。CT片根据脊柱三柱结构诊断不稳定骨折21例,椎管狭窄为0度狭窄16例,Ⅰ度狭窄16例,Ⅱ度狭窄6例,Ⅲ度狭窄2例。外伤性颈椎间盘脱出7例。结论对于颈椎损伤的患者,由于X线平片和CT扫描均有一定局限性,应常规行X线和CT扫描检查,以利于为临床提供更全面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对小儿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小儿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小儿寰枢椎损伤的CT扫描资料。结果齿状突骨折4例,单纯性寰枢关节脱位15例,颈2/3椎体右侧椎小关节半脱位1例,寰枕关节半脱位1例。CT全部诊断正确;X线平片诊断正确13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清楚地显示小儿寰枢椎骨折和脱位的情况,能准确确定损伤的类型。多层螺旋CT是小儿寰枢椎损伤最好的检查方法,应该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X线平片及CT检查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结合文献观察分析5例寰枢椎损伤的X线及CT表现。结果 5例寰枢椎损伤X线检查齿状突骨折及寰椎前后弓骨折均未显示。结论 CT检查对诊断寰枢椎损伤的价值远优于X线摄片。  相似文献   

7.
目的:脊柱的损伤CT比X线片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探讨对脊柱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0例脊柱损伤的X线与CT影像资料。结果:120例中X线发现椎体骨折116倒,CT扫描发现椎体骨折120例。多椎体骨折16例,椎管狭窄38例,损伤部位:颈椎2例,胸椎21例,腰椎81例,胸腰椎复合损伤16例。结论:X线是脊柱损伤的基本诊断方法,但因体位和影像重叠的影响对骨折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CT扫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比X线更多的信息和可靠的依据,是脊柱损伤的首选方法,CT在诊断椎管狭窄的程度有重要价值,CT检查明显优于X线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小脊椎损伤中影像学检查的价值。材料与方法:46例脊椎损伤病例均进行X线平片,CT扫描。椎管受累者4例进行MRI检查。结果:X线平片,CT证实椎体骨折17例。颈椎4例(寰椎侧块2例,寰椎前结节1例。白椎体左侧横突骨折1例)。胸腰椎骨折13例。其中爆裂型T12L1骨折3例,L5椎体爆裂型骨折1例。前者椎管内有多个骨碎片,硬膜囊疝形成。椎管指数2-3。后者损伤累及脊椎前、中柱,椎管形态异常。②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9例。③40例检出腰椎间盘病。其中36例腰椎间盘膨出症,4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④4例疑似脊髓、神经损伤又进行了MRI检查。均显示脊髓信号异常。2例脊髓圆锥受压,硬膜囊疝形成。1例T12L1脊髓血肿,1例脊髓水肿、挫伤。结论:在小儿脊椎损伤中,影像学检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平片发现腰椎压缩骨折后再行CT检查的价值。材料与方法:50例平片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一周内行CT扫描,病变及邻近椎体3~5mm连续扫描,其他椎体及间隙各扫三层,扫描线垂直被检部位椎管。结果:X线发现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再行CT检查,病变检出大大提高,外伤性压缩骨折常伴有椎管受压、变形、出血及小关节脱位,能够弥补平片的不足,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结论:X线平片与CT扫描相结合,可排除病理、生理性压缩骨折,准确清楚显示椎管狭窄、脊髓损伤、受压的范围及程度,平片不易发现的椎弓根骨折及小关节脱位。也可应用于X线平片诊断不清的骨性病变、骨折等进行明确诊断。计算机体层图像弥补了平片的重叠影响之不足。  相似文献   

10.
寰枢椎损伤螺旋CT扫描及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寰枢椎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30例寰枢椎损伤患者均行X线检查、CT平扫及CT三维重建检查。评价CT平扫及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意义。结果 线平片检查对寰枢关节脱位、寰枢椎脱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寰椎骨折、枢椎椎体及附件骨折的漏诊率分别为23.07%(3/13)、25.00%(2/8)、50.00%(5/10)、44.44%(4/9)和42.85%(3/7)。CT扫描检查对以上寰枢椎损伤的脱位漏诊率分别为7.69%(1/7)、0、20.00%(2/10)、11.11%(1/9)和14.28%(1/7);而CT三维重建则无一漏诊。结论 X线平片对寰枢关节脱位、寰枢椎脱位显示较好,对枢椎齿状突骨折、寰枢椎骨折易造成漏诊或诊断不确切。CT平扫对寰枢关节脱位、寰枢椎脱位显示较清楚,对枢椎齿状突骨折、寰椎骨折、枢椎椎体及附件骨折,可能因阅片医生临床经验不足或局部解剖不熟悉,易造成误诊或漏诊。CT三维重建不仅能直观地、精确地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还能详细了解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是目前诊断寰枢椎损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的CT扫描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40例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的影像和临床资料。所有患者CT扫描层厚、层距均为 5mm。结果 脊椎胸腰段爆裂骨折的CT表现如下 :椎体向心性爆裂 ,椎体高度减低 ,椎体纵或横形骨折崩解 ,碎骨片向后移位导致椎管狭窄 ,椎板骨折 ,部分伴随横突、棘突、关节突和 /或椎体骨折。椎管狭窄的程度与神经损伤有关。结论 CT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脊椎爆裂骨折和椎管狭窄的程度 ,对胸腰段爆裂骨折的诊断 ,评价脊髓的损伤及选择治疗方法上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早期颈椎CT检查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颈椎CT检查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107例颅脑损伤患者常规行早期颈椎CT检查,对影像学结果进行细致分析。结果 本组107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7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颈椎损伤,而颈椎X线平片检查,仅4例可见下颈椎的骨折线。结论 早期颈椎CT检查能够发现颅脑损伤患者较为细小或隐匿的颈椎骨折和脱位,其价值明显优于颈椎X线平片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病例的MRI资料。从矢状位和轴位图像观察记录:脊髓损伤的长度,脊髓损伤处椎间盘突出最大径,椎间盘突出类型,脊髓损伤处椎管前后径、黄韧带厚度、椎体后缘骨赘有无和脊髓损伤节段,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和性别。以脊髓损伤长度为应变量,以性别、年龄、椎间盘突出最大径、椎管前后径、椎间盘突出类型、黄韧带厚度、椎体后缘骨赘有无、脊髓损伤节段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①44例中,脊髓损伤的长度为3~22mm,椎间盘突出的最大径为4~8mm,椎管前后径为4~9mm,黄韧带厚度为2—7mm,脊髓损伤平面位于C。~C,水平。②颈脊髓损伤的程度与颈椎间盘突出程度、颈椎管径前后径、颈椎黄韧带的厚度、颈脊髓损伤节段相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的程度与颈椎间盘突出程度正相关,与颈椎管径前后径负相关,与颈椎黄韧带的厚度、颈脊髓损伤节段相关,与椎间盘突出的类型、椎体后缘有无骨赘、性别和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4.
脊柱爆裂性骨折的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爆裂性骨折的X线平片、CT与MR的诊断价值。方法51例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其中颈椎3例,胸椎18例,腰椎30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X线平片表现为椎体前后部高度缩短,椎体前后径、横径增宽和(或)椎弓根间距增宽,棘突间距增宽,骨折片突入椎管等爆裂性骨折表现28例(54.90%);与单纯压缩性骨折表现相似20例(39.21%);漏诊骨折3例(5.88%)。CT主要表现为椎体纵、横形多处或单处骨折49例(96.07%);骨折片向后突入椎管,椎管狭窄35例(68.62%);脊柱附件骨折22例(43.14%)。MRI同时还显示脊髓损伤35例(68.62%),椎间盘损伤29例(56.86%),硬膜外血肿12例(23.52%),后纵韧带断裂6例(11.76%)。结论X线平片是常规检查,但诊断爆裂性骨折有明显局限性,对单纯压缩性骨折或未见骨折而有神经症状者均须行CT或MRI检查;CT对显示骨折及骨折片移位优于MRI;而MRI显示椎管内神经损伤优于CT;CT与MRI两者结合对脊柱爆裂性骨折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脊柱损伤的MRI分析与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总结脊柱损伤的MRI表现和诊断意义。方法:80例脊柱外伤患者均作MRI检查。结果:80例中颈椎25例,胸椎26例,腰椎29例,其中包括椎骨骨折,椎体脱位,椎间盘突出,韧带损伤,脊髓损伤。结论:通过MRI对脊柱损伤的观察和诊断既能明确的显示脊髓、韧带、椎间盘和椎旁软组织受损伤的细节,还能明确椎骨受伤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汶川大地震伤员的放射学表现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至5月31日间213例地震伤员的完整放射学资料,着重分析伤员的X线、CT、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213例中,同时行X线、CT、MRI检查10例(5%),X线、MRI检查7例(3%),X线、CT检查9例(4%),仅行CT检查5例(2%),仅行X线检查182例(85%)。MRI检查17例(8%)中,同时行胸椎和腰椎检查2例、颈椎和胸椎1例,颈椎1例,膝关节2例,上腹部1例,骨盆1例,腰椎9例;CT检查24例(11%)中,头部9例,胸部6例,腹部1例,脊柱6例,骨盆2例;X线检查208例中,单部位检查64例(31%),多部位检查144例(69%),仅有软组织受伤38例(18%),单纯肺挫伤6例(3%),骨折164例(79%)。结论地震伤员影像学检查以常规X线为主,头颅、五官受伤者首选CT,CT、MRI检查作为胸部、脊柱、关节等部位的补充检查。地震伤员以单纯性骨折为主,骨折合并脏器外伤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Ⅱ型齿状突骨折并枢椎椎体爆裂骨折前路微创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Ⅱ型齿状突骨折并枢椎椎体爆裂骨折患者20例,术前均行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X线、全颈椎CT三维重建及颈椎MRI等影像学检查及颅骨牵引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复位、前路齿状突螺钉联合接骨板内固定术。结果术中均无椎动脉、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发生;随访6~24个月,颈部疼痛症状完全缓解;颈椎生理曲度良好,骨折愈合率100%,无内固定松动及断钉等并发症。结论前路齿状突螺钉联合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并枢椎椎体爆裂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多平面和三维重建对颈椎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螺旋CT轴扫、多平面(MPR)和三维(3D)重建图像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颈椎骨折患者术前螺旋CT资料20例,同时进行了MPR和3D重建图像分析。着重观察颈椎骨折的部位、椎体序列、椎体高度、骨折线、椎体附件骨折和旋转/脱位等的螺旋cT表现,并评价轴扫、MPR和3D重建图像的优势。结果在20例中,轴位螺旋CT显示25个椎体骨折,5个棘突骨折,5个椎弓根骨折,10个椎板骨折,1个寰枢椎脱位,2个椎小关节脱位,1个椎体旋转,0个非寰枢椎椎体脱位,22个椎管狭窄。MPR图像显示上述结构异常分别为:25,5,4,8,3,2,1,2,22。3D图像显示上述结构异常分别为:25,5,4,7,3,2,l,2,22。3D和MPR显示椎体骨折效果好,但对附件显示欠佳;在显示椎体脱住和旋转方面,3D重建最直观。结论颈椎骨折的螺旋CT、3D和MPR重建,是轴位CT扫描有价值的补充,可更好显示骨折的情况,能为临床术前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诊断征象及其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22例腰椎小关节征的CT表现及其常见伴随征象。结果:CT直接一次性显示小关节面骨质改变,关节间隙改变,关节囊改变以及伴随的椎间盘膨出、突出,椎间孔、侧隐窝和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钙化等征象。结论:CT可以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提供直观、充分的影像学根据,可作为本征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