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电影"走出去"工程和产业化改革十多年来,内地市场强劲增长,海外扩张乏力,"走出去"工程脱节于国内市场发展。政府规制政策的主轴,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多元化资本进入,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辅以强制性的市场保护。然而,政府产业政策在电影制作环节、发行放映环节和"走出去"环节的国际国内关联规制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灵,这加剧了我国电影产业国际国内两极化发展态势。如何构筑起我国电影产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动力机制和能力体系,关系着我国电影产业的理性发展。对于以西方市场为目标的产制战略来说,均衡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吸引力,对政策实行分类补贴,将是未来电影"走出去"政策体系优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科学术期刊“走出去”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关数据库,在量化统计的基础上,力求廓清中国社科学术期刊"走出去"的现状。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期刊以不同方式实现了"走出去",但并没有在国际社科学术界发挥足够的影响力。主要"走出去"的学科集中在历史学、语言学、艺术学、文学、考古学、经济学等学科。专业化办刊模式更适应国际学术期刊出版环境和要求。以英文出版是中国社科学术期刊走向国际市场的有力媒介,但我国英文社科学术期刊还存在数量少、细分程度不高、刊物质量亟待提升等问题。中外合作出版增强了英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国际竞争力,为"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影是世界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中国电影的国际地位,实现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实时了解并分析国外媒体对中国电影的关注有利于我们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制订我国电影的海外传播策略。基于此,试以外国媒体对中国电影的报道为文本基础,从中国影片、影人、电影节和电影体制等几方面客观分析外国媒体对中国电影的关注程度和关注倾向,依此了解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4.
崔志康 《新闻传播》2023,(18):23-2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内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在新时代建设过程中将文化走出去作为主要目标。电影属于文化艺术中的一种,主要依靠视觉内容吸引观众目光。中国电影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通过电影传播有助于此类文化发扬和传承,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但因为不同国家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使得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本文将文化走出去现状及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现状作为出发点,分析当前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对策,为中国电影国际化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5.
钟永诚 《出版经济》2005,(12):12-13
回眸2005年的中国书业,最大的亮点,就是中国出版在"走出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10月举行的第57届法兰克福书展,中国出版第一次以政府推动的形式组织国内大型出版集团参展,以崭新的中国出版业形象在国际图书舞台上亮相,令世人瞩目.法兰克福书展被形象地称为出版业的"奥运会".在这里,既是图书的展示和交易,更是文化的融合与较量.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竞相登场,在推销自己图书的同时,实际上是在推销自己的文化.西方强势国家霸气十足,国际跨国出版集团盛气凌人,而发展中国家也不甘示弱,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推销自己的图书和文化,这里既是商场,也是战场.  相似文献   

6.
电影是最具国际化性质的文化产业门类之一.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数量不断增多、市场布局更为完善的同时,仍面临整体带动性不足、观念陈旧等问题.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就必须在观念、渠道、市场调研、人才、合作拍片等各个方面加强努力.  相似文献   

7.
李梓 《传媒》2021,(15):61-62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网络小说"走出去"也成为潮流,其中尤以阅文集团最具代表性.阅文集团网络小说坚持版权走出去、平台走出去、模式走出去战略,与韩国网络小说企业Mupina、中俄黑科技手机YOTA、中国图书馆进口总公司实行战略合作,大大丰富了其网络小说的内容,使其成功走向国际,也给我国的其他出版文化公司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的出版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担负着经济竞争与文化交流的双重任务,当前我国版权贸易的现状是版权引进数量多、版权出口数量少,为改变这一现状,中国出版业正在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而编辑的国际化选题思维,是中国出版业能否成功"走出去"的重要环节。在新的形势下,编辑的选题思维也要"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马会峰 《出版广角》2019,(15):33-35
中国文学"走出去"实质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更重要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因此,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道路上,国家主管部门、出版企业和知名作家应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毕磊  钱晓文 《传媒》2012,(4):15-16
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渴望了解中国,学习、研究中国,这为我国报刊"走出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近年来,国家对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很多报刊社在"走出去"过程中探索出新模式,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有力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从总体上看,中国出版"走出去"已经跨越了国家号召、行业推动的第一个阶段,逐渐踏入企业主动"走出去",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内容和形式、方法与渠道的第二个阶段。如何尽快转变思路,创新模式,拓宽渠道,提升水平和层次,在新形势下深入推动出版"走出去"工作,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成为当前出版业"走出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走出去"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出版"走出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章基于一些优秀大学出版社的成功经验,分析大学出版在中国出版"走出去"领域的影响力.同时,从传播定位、传播竞争力、国际传播效果等方面,分析大学出版社未来"走出去"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朱婧妍 《出版广角》2017,(21):78-80,95
在当今国际化、信息化的全球环境下,电影已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方式之一.电影《老炮儿》扎根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大量使用北京方言,其成功走出国门,并斩获国内外大奖.文章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老炮儿》的字幕翻译,剖析源语和目的语生态环境的不同,依据生态翻译学中“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层面提出字幕翻译策略,以促进中国电影“走出去”.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出版"走出去"日益提升到国家的文化战略,各级政府投入越来越多的力量推动图书实物出口、版权和资本"走出去"。在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召开之际,我们以专题的形式,和大家一起回顾总结近年来我国出版"走出去"的宝贵经验,展示我国大众出版、学术出版、数字出版在"走出去"过程中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以期给诸位同行带来启发与思考,探索更多更好出版"走出去"的新办法、新举措。《拓展出版"走出去"渠道,提升国际文化传播力》一文汇集了6家出版社"走出去"的成功经验,展示了"走出去"方式的多元化态势。  相似文献   

15.
作为出版"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汉语教材虽然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但要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双效,需解决出版适销对路的问题.2004年,全球第一家孔子学院成立,众多国内出版社开始关注国际汉语教材出版领域,但成功"走出去"的国际汉语教材并不多.文章以"走遍中国"系列教材为例,从出版模式、内容创新、海外销售三个方面入手,探析该教材在国际上成功推广的经验,以期为我国出版业的海外营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译出版数量以及图书馆馆藏数量逐年增多,中国文学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在日益扩大,传播力不强仍然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最大痛点.中国网络文学欧美热为研究中国文学翻译出版"走出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引发我们对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再度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国内图书出版业要想真正实现"走出去"的战略梦想,就必须加强对"走出去"的支持力度,着手规划、培养一批国际出版人才。从事国际出版的专业人员要想在国际版权贸易中有更大的作为,就必须自觉、全面、有效地提高自己。新时期中国图书出版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相对于"引进来","走出去"难度更大,但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学术论文外流产生的严重问题,指出这些问题的长期作用会慢慢显示出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推进中国国内的学术期刊走向国际。文章通过探寻英国《自然》杂志和美国的《物理评论》走出去的成功轨迹,分析这种走出去战略对出版机构利润增长的作用、对本国科技研究的引导进而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最后提出中国学术期刊走出去可以在解决中国问题、繁荣中国学术、增进国际合作三个方面服务于中国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9.
孙菁 《中国编辑》2014,(3):35-37
在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原新闻出版总署实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支持国内外出版机构在国际市场出版中国主题图书。文章以《中华文明探微》书系为例,探讨"走出去"图书在版权输出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各个环节,总结了中华传统文化读本类图书"走出去"的整体策划与具体环节实施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0.
《出版广角》2014,(16):24
正近年来,在政府"出版‘走出去’"的号召和推动下,我国出版机构都加大了出版"走出去"的力度,在各个层面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出版"走出去"的路径。他们不断创新想法,积极实践,结合各自出版机构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了适合自身特点的"走出去"路径,在"走出去"方面,呈现出各自不同的亮点。在出版机构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推动下,我国出版"走出去"渠道不断拓展,成效不断凸显,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也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