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参荷脂肝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肝郁脾虚兼痰瘀互结证)的糖、脂、尿酸代谢的影响及抗氧化应激作用。方法:将116例NAFLD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血脂康组和参荷脂肝组各58例。两组均采用维生素E,10 mg/次,3次/d,口服;辛伐他汀片,10 mg/次,1次/d,口服。血脂康组服用血脂康片,2片/次,2次/d,口服。参荷脂肝组内服参荷脂肝汤,1剂/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进行治疗前后肝脾CT比值评价;检测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尿酸(SUV)水平;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1脂肪肝疗效:经有序资料卡方分析,治疗后参荷脂肝组肝/脾CT比值改善程度优于血脂康组(P<0.05),参荷脂肝组脂肪肝临床疗效优于血脂康组(P<0.05)。2对糖、脂、尿酸代谢的影响:治疗后参荷脂肝组TG和TC水平低于血脂康组(P<0.01),参荷脂肝组TG和TC异常者例数少于血脂康组(P<0.05);参荷脂肝组FINS和IR低于血脂康组(P<0.01);参荷脂肝组SUV水平低于血脂康组(P<0.01)。3抗氧化应激作用:治疗后参荷脂肝组SOD水平高于血脂康组,MDA水平低于血脂康组(P<0.01)。结论:参荷脂肝汤能调节NAFLD(肝郁脾虚兼痰瘀互结证)患者糖、脂和尿酸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IR),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治疗NAFLD临床疗效优于血脂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针对奥氮平所致肥胖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的影响。方法:将86例奥氮平所致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仅予以健康指导,接受饮食及运动调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腹针疗法,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水道,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瘦素、脂联素、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MI、血清瘦素、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脂联素高于治疗前(均P0.05),并且观察组BMI、血清瘦素、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脂联素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能调节奥氮平所致肥胖患者瘦素信号的转导能力以及脂联素的分泌,促进脂代谢,降低患者体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二术二陈汤加减对脾虚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代谢的调节效果,以及对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两组均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500 mg/次,3次/d。对照组口服越鞠二陈丸,0.5 g/次,3次/d;观察组内服二术二陈汤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24周。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测量治疗前后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检测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血清睾酮(T),雌二醇(E2),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记录月经和排卵恢复情况;进行治疗前后脾虚痰湿证评分;测量治疗前后卵巢体积;检测治疗前后瘦素(LP),脂联素(APN),抵抗素,内脂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FBG,2 hPG,HbA1c,FINS和HOMA-IR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BMI,WC和WH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H,FSH,T,E2,DHEA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SHB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脾虚痰湿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卵巢体积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LP,抵抗素,内脂素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AP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BMI正常率为49.23%(32/65),高于对照组的30.30%(20/66)(χ2=5.151,P<0.05),观察组患者血脂正常率为93.85%(61/65),高于对照组的81.82%(54/66)(χ2=4.418,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正常率为96.92%(63/65),高于对照组的86.36%(57/66)(χ2=4.474,P<0.05)。结论:在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二术二陈汤加减可调节脾虚痰湿证PCOS患者脂肪细胞因子,改善糖、脂代谢和超重情况,并能调节内分泌激素,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卵巢的结构,为受孕创造成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降脂方对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健脾疏肝降脂方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疗程28d。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中医症候评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的影响情况。结果: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BMI指数、中医症候量表、TC、TG、LDL-C、HDL-C、Lept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diponect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疏肝降脂方治疗肝郁脾虚证所致单纯性肥胖具有较好疗效,主要体现在减低BMI指数、降低血TC、TG、LDL-C、Leptin;升高HDL-C方面。  相似文献   

5.
赵瑞华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8):1245-1246
目的 观察自拟降脂护肝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服用降脂护肝胶囊和脂必妥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肝脏B超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肝功能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降脂护肝胶囊可以保护肝脏、调节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高脂血症大鼠的疗效,通过治疗前后脂联素、瘦素变化,探讨其保护内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实验用清洁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余各组饲喂高脂饲料。高脂血症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灌胃纯净水2 mL,1次/日;实验对照组灌胃纯净水2 mL,1次/日;血脂康组灌胃血脂康1 000 mg/(kg.d),1次/日。观察6周后血脂、脂联素、瘦素水平的变化,并作病理切片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血脂康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联素、瘦素与灌胃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对照组灌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康组动脉标本病理切片显示其病变情况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血脂康具有明确的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养阴降压胶囊联合降浊祛瘀颗粒治疗高血压(EH)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9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5例。对照组采用替米沙坦片,口服,80 mg/次,1次/d;血压不能控制者加服硝苯地平缓释片,0.1~0.2 g/次,1次/d;血脂异常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次,1次/d;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阴降压胶囊,口服,4粒/次,3次/d;和降浊祛瘀颗粒,6 g/次,2次/d,温开水冲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测量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测量体重(Wt),腰围(WC)和臀围,计算腰臀比(WHR)和体质指数(BMI);检测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假性血友病因子(v WF),脂联素(APN)和瘦素(L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压疗效总有效率为95.29%,对照组为84.5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BP,DBP,WC,W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BG,2 h PG,Hb A1c,HOMA-I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SI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G和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APN高于对照组,LP,hs-CRP,IL-6和v W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阴降压胶囊和降浊祛瘀颗粒内服治疗EH合并MS患者,能进一步的控制血压,改善症状,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能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高脂血症大鼠的疗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脂联素、瘦素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变化,探讨其保护内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实验用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正常组饲喂普通饲料,余各组饲喂高脂饲料。高脂血症大鼠造模成功后,正常组灌胃纯净水2mL,1次/d;模型组灌胃纯净水2mL,1次/d;血脂康组灌胃血脂康1000mg/(kg.d),2mL,1次/d。观察6周后血脂、脂联素、瘦素水平及CRP、IL-6的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血脂康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联素、瘦素、CRP、IL-6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脂康具有明确的调脂、增加抗炎因子、降低炎症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非诺贝特联合中药祛湿降脂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HD)患者肝功能、血脂、血糖、脂联素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饮食及运动疗法,并给予非诺贝特200mg/d;治疗组加用中药祛湿降脂方.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血脂、血糖及脂联素等指标治疗前后变化.结果 治疗组肝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能够显著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非诺贝特联合中药祛湿降脂方对NAFLD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可能与中药祛湿降脂方能够上调脂联素表达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祛瘀法对慢性心力衰竭(CHF)伴血脂异常血脂代谢的影响及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将118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两组患者基础治疗均口服螺内酯片,20 mg/次,1次/d;盐酸贝那普利片,20 mg/次,1次/d;富马酸比索洛尔片,10 mg/次,1次/d。对照组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次,1次/d;观察组西药治疗同对照组,加用丹参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连续治疗2个月。检测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水平;检测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脂联素(APN),瘦素(L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进行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IDd),左室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和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结果:经Ridit分析,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Lp-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DL-C和HDL-C异常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T-1,v WF,MDA均低于对照组,NO和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IL-6,TNF-α和L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P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LVEF,SV,CO和E/A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气化痰祛瘀法治疗CHF伴血脂异常患者,可调节患者脂代谢,改善心功能症状,具有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及抗炎、抗氧化的功能,从而起到改善CHF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四磨汤对非胃肠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血清脑肠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的研究方法,将72例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给予四磨汤口服液和吗丁啉安慰剂,对照组给予吗丁啉和四磨汤口服液安慰剂;用药5 d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血清胆囊收缩素(CCK),瘦素(leptin)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CK,leptin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四磨汤可促进非胃肠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可能与调节血清CCK,leptin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脂汤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及hsCRP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降脂汤方(配方颗粒),1剂/d,口服,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20 mg,1次/d,口服.疗程8周.观察血脂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内皮素(ET),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进行血管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的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TC,T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治疗后组间差异不明显;两组ET-1和hs-CRP明显降低,NO和FMD明显升高;治疗组ET-1和FM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降脂汤能改善患者高脂状态,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浆hs-CRP水平,这可能是其降脂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疏肝化浊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疏肝化浊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T2 DM)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00例T2 DM患者随机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1片/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疏肝化浊降糖方,1剂/d。两组疗程均为12周。测量体重(Wt)、腰围(W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2h 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检测血清瘦素(LP)、血清脂联素(APN)、白细胞介素(IL-6)。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BG,2 hPG,HbA1c及FIN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BMI,HOMA-IR低于对照组(P<0.01),HOMA-IS和ISI高于对照组(P<0.01),IL-6,L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APN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疏肝化浊降糖方能调节糖代谢,降低T2 DM患者血糖,并能改善β细胞分泌功能,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减轻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肾调经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PCOS)促排卵作用及对胰岛素抵抗(IR)和血清瘦素(LP)的影响。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和枸橼酸氯米芬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调经汤。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A,B,C型)、宫颈黏液评分、排卵数、月经恢复、妊娠;检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瘦素(LP),黄体生成素(LH),血清睾酮(T),雌二醇(E2)水平和卵泡刺激素(FSH)的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和宫颈黏液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A型比例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月经恢复、排卵、妊娠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和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HOMA-IR和LP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结合西医的治疗,补肾调经汤能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内膜形态,促进月经恢复,促使排卵,提高妊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内分泌和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祛瘀化痰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多囊样改变、内分泌及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符合纳入标准的9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炔雌醇环丙孕酮,1片/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祛瘀化痰汤治疗,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测定血清学指标,记录卵巢多囊样改变,同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含量降低,雌二醇(E_2)含量升高,糖脂代谢指标降低,内脂素(VF),瘦素(LEP)含量降低,脂联素(APN)含量升高,卵巢体积和卵巢内卵泡数量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FSH,LH和T含量较低,E_2含量较高,糖脂代谢指标较低,VF,LEP含量较低,APN含量较高,卵巢体积和卵巢内卵泡数量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有效率(73.91%)明显低于观察组(91.31%)(P0.05)。结论:祛瘀化痰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改善卵巢多囊样改变、内分泌及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通阳化痰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确诊为NAFLD的患者按入选顺序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益气通阳化痰方。2组疗程均为3个月。于治疗前后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肝脏B超检查及血糖、血脂、肝功能、胰岛素抵抗程度、血浆脂联素、瘦素以及游离脂肪酸(FFA)的检测。结果治疗后实验组DAI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血脂、肝功能以及胰岛素抵抗程度均有一定的改善,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更加明显。2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浆脂联素和瘦素水平升高,FFA降低,但实验组改变程度更加显著。2组患者治疗后NAFLD均有不同程度的逆转,实验组治疗后呈显著逆转,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FLD等级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益气通阳化痰方可改善NAFLD患者的临床症状、脂肪肝分度、肝功能、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越鞠丸加减治疗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片,2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合越鞠丸加减治疗,1剂/d。疗程均为12周。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记录痰浊血瘀证证候积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AP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每周监测心电图。结果: 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93.0%,优于对照组的76.7%(P<0.05);观察组降脂疗效总有效率95.3%,优于对照组的79.1%(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TC,TG,LDL-C,HDL-C)均明显改善,观察组TC,TG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8,12周,观察组痰浊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APN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vWF,hs-CRP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府逐瘀汤联合越鞠丸加减能减少SAP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降低痰浊血瘀证积分,调节脂代谢,改善心电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体内APN,vWF,hs-CRP水平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调冲消癥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及内分泌与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6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服用乳癖散结胶囊,4粒/次,3次/d,内服;观察组采用调冲消癥方,每天1剂。两组疗程均为12周。进行治疗前后疼痛、肿块评分;检测治疗前后雌二醇(E2),泌乳素(PRL),孕酮(P),睾酮(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含量,进行治疗前后乳腺钼靶X射线片检测,对有效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经Ridit分析,观察组钼靶X射线摄影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房疼痛、乳房触痛、肿块硬度、肿块分布范围及肿块大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E2和PR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和b F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27.12%低于对照组的47.06%(P<0.05)。结论:调冲消癥方内服治疗乳腺增生病能减轻患者疼痛,软化、缩小肿块,并能降低复发率,临床疗效优于乳癖散结胶囊,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内分泌,抑制血管生成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宣痹汤合白虎桂枝汤内服外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疗效对血尿酸的影响。方法:将113例患者1∶1比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秋水仙碱片+布洛芬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宣痹汤合白虎桂枝汤内服。两组疗程均为14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进行自我疼痛评价,评价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压痛、关节肿胀及关节活动障碍情况,记录疼痛缓解时间,检测治疗前后血尿酸(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两组综合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第2,3,7,10天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疼痛、压痛、红肿、活动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ESR,UA,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宣痹汤合白虎桂枝汤加减内服的使用能减轻AGA疼痛,缩短疼痛时间,减轻炎症反应,能更有效、更快控制AGA的发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消滞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临床疗效及对胃动素和胃泌素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西沙必利片,5 mg/次,3次/d,每餐前30 min口服。观察组采用健脾消滞汤加减内服,1剂/d,水煎分2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4周。记录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评分;进行治疗前后胃排空试验;检测治疗前后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为74.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排空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饱胀程度、饱胀持续时间、早饱、恶心呕吐、嗳气次数和大便情况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消滞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能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胃排空,并能调节胃动素和胃泌素,其临床疗效优于西沙必利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