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重要意义、基本要求以及上一轮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目前如何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合兵  李晨  赵素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75-9376,9408
强化规划实施管理、保障土地利用和实现规划目标是我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一个亮点。从实施保障体系、编制指导思想、规划本质认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体系现状,总结了规划实施保障措施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已成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及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出规划修编的前提,也是确保规划修编依法有序推进的重要措施。根据规划综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构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引入了基于特尔菲专家咨询、层次分析法的MATLAB软件对权重进行确定,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中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实际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统筹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以鹤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例,在评价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土地用途分区弹性管制、规划指标刚性和弹性控制互补的动态开放规划修编模式,对土地用途分区弹性管制方法与机制、规划指标刚性和弹性控制互补机制、动态规划方案等进行了研究与设计,指出了实施该规划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并将该规划思路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指导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是土地管理中的新课题,同时也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重要内容.以湖北省老河口市为研究对象,在阐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类型、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指标标准化方法的基础上,借助灰色模型GM(1,1)预测规划指标执行度,应用协调度函数评价规划实施效益,通过设置综合评价标准分析执行度与实施效益的深层次组合关系.结果表明,老河口市本轮规划(1997~2010年)实施效益良好,但部分规划目标设置已不符合实际情况,需要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政府调控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过去两轮规划客观上存在诸多问题,新一轮规划修编面临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问题和矛盾,针对新一轮规划修编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结合国家、濮阳市有关政策规定和实际,提出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对我国前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临着基础数据现势差、违法占地合法化、城镇规划“大跃进”、服从发展调布局、服从需要调现状、“挂钩”制度漏洞大、规划滞后非“龙头”等诸多问题,提出第三轮规划修编应以核实基础数据、全面清查违法占地和崇尚理性发展理念为切入点,以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制建设和突出其权威性为保障,严把“挂钩”制度关,倡导“以人为本”的规划实施方略。  相似文献   

8.
首先建立了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继而用综合指数测度法评价了安徽省铜陵市和淮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结果表明,综合指数法不仅能科学准确地评价规划实施情况,而且可深入细致地揭示规划编制与实施所面临的薄弱环节和限制因素,从而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五级修编,目前,新一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经启动,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多是经济底子薄,但土地矿产资源丰富,其土地开发潜力较大,且发展愿望迫切,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存在着如何处理好开发、利用与整治、保护的矛盾,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对欠发达地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粗浅分析与思考,恳请赐教。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燕  马军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955-16956
在具体分析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构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保障体系,并提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的原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0~2006年宝鸡市马营镇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其变化的驱动力,并结合GM(1,1)灰色模型预测其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6年间马营镇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的输出和建设用地的输入为主要特点;面积变化大小为:建设用地>耕地>未利用地>园地;速度变化大小为:建设用地>园地>未利用地>耕地;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类活动对区内土地利用变化的整体影响日益强烈,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是马营镇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GM(1,1)趋势分析表明,今后一段时间内,在影响因子不变的前提下,耕地、园地和未利用地将持续减少,建设用地仍会增加。  相似文献   

12.
张遇春  张勃  姜晓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83-2684,2755
自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以来,张掖市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近10年来,变化尤为突出,从而引起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格局的相应变化.以张掖市甘州区为研究样点,剖析了县域土地利用动态以及变化情况,然后运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模型分析了样点主要地类变化的驱动力,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因子诊断模型,进而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机制,为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提供依据,从而使土地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陈笑筑  陈笑媛  王博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81-5083
通过对毕节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的调查,构建了适合"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土地集约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和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试验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试验区在国家和地方各项方针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的引导下,土地利用正朝着健康、集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孙婷  周宝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457-3458,3473
以江津市为例,将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应用于城市用地效率评价。对C2R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4年江津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根据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有效性值和规模收益指数,从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两个方面,分析了非DEA有效年份产生的原因,并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城市用地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结合南昌市郊区扬子洲现代农业生态示范村点总体规划,介绍了项目的概况,总体规划思路和用地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是当前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提高至关重要。根据产业结构演化理论和区位与租值理论,分析了广州市的产业结构现状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资源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就广州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江汉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胜军  程学军  吴冲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96-4597,4629
以江汉平原20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3个时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监测结果为基础,对其进行了利用状况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利用程度变化分析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围湖造田的现象依然存在;土地利用程度相对较稳定,属于农业用地类型;土地利用格局尚未完全定型,处于调整期;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研计划项目管理的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实际及自身工作体会,提出了农业科研计划项目的管理新思路:深刻领会上级精神,做好项目的选题调研、包装、协调沟通和实施管理等工作,提高科技服务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谦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44-6546
通过分析乌鲁木齐市的生态环境现状,构建了乌鲁木齐市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敏感性区域分布,并对各类敏感区域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原则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规划治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河流水环境建设是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开始下降,尤其是体现在城市河流水环境的恶化方面。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简述了城市河流水环境的含义、构成及功能,并通过对国外河流建设的介绍及对我国城市河流水环境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规划治理的原则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