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硝基咪唑类化合物有着广泛的抗微生物活性,合成了2,2L联咪唑的单硝基N02Hbiim和二硝基(N02):biim两种衍生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二者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结构的共平面性对其与DNA的插入作用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2-硝基苯胺或取代2-硝基苯胺为初始原料,利用保险粉直接还原缩合"一锅法"合成目标产物2-(2-羟苯基)-1H-苯并咪唑系列化合物。测试了该类化合物荧光性质及紫外光谱性质,发现了化合物具有较强荧光性质,研究了其荧光、紫外光谱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各取代基对化合物荧光及紫外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直接合成法合成了N,N'-二甲基-5-硝基-2,2'-联咪唑(NO2Me2biim)的锌(Ⅱ)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固体荧光光谱、摩尔电导率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电子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法研究了配体NO2Me2biim及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配体NO2Me2biim和配合物与ct-DNA以嵌插模式进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β-硝基四苯基卟啉锌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春林  卢惠娟 《化学试剂》2002,24(5):268-270
合成了β-硝基四苯基卟啉[H2TPP(NO2)]及其锌配合物[ZnTPP(NO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吸收光谱等手段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吡啶4-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4-氨基吡啶、4,4-联吡啶、咪唑、1-甲基咪唑、2-甲基咪唑等化合物对ZnTPP(NO2)电子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ZnTPP(NO2)溶液中加入吡啶类和咪唑类化合物后,ZnTPP(NO2)的电子光谱发生变化是由于ZnTPP(NO2)与吡啶类和咪唑类化合物发生轴向配位反应而生成加合物的缘故。  相似文献   

5.
许瑞波 《精细化工》2014,31(11):1376-1379
以1,4-二(3-氨基丙基)哌嗪(BAPP)与对羟基苯甲醛(PHBA)为原料,合成了含哌嗪环的双对羟基苯甲醛Schiff碱——N,N'-二(4-羟基苄基)-1,4-二(3-亚氨基丙基)哌嗪;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紫外光谱进行确认。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和黏度法研究了标题化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发现紫外吸收光谱出现了减色效应和红移现象,DNA的相对黏度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这些现象说明该双Schiff碱以插入方式与CT-DNA结合。  相似文献   

6.
以1,4-二(3-氨基丙基)哌嗪(BAPP)与对羟基苯甲醛(PHBA)为原料,合成了含哌嗪环的双对羟基苯甲醛Schiff碱,N,N'-二(4-羟基苄基)-1,4-二(3-亚氨基丙基)哌嗪;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紫外光谱进行确认。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和黏度法研究了标题化合物与小牛胸腺DNA (CT-DNA)的相互作用,发现紫外吸收光谱出现了减色效应和红移现象,DNA的相对粘度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这些现象说明该双Schiff碱以插入方式与CT-DNA结合  相似文献   

7.
紫外光谱在研究金属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紫外光谱法在研究金属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中的应用。紫外光谱法是一种研究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最简便、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不仅能够判断配合物与DNA间的作用模式,还能够准确表征两者间的作用强度,在化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喷昔洛韦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DNA的加入使喷昔洛韦的紫外光谱产生增色、蓝移的现象;喷昔洛韦与DNA之间的作用主要是嵌插作用,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K=3.14×10~2L·mol~(-1)。  相似文献   

9.
重氮盐耦合法合成了两个偶氮化合物(2,4-二氨基-2'-羧基-偶氮苯,L1和2,4-二氨基-4'-羧基-偶氮苯,L2),系统研究其与不同金属离子Cu(II),Al(III)和Ni(II)作用后的紫外光谱。由于化合物L1和L2的羧基取代位置不同,加上金属离子本身特性,导致化合物和金属离子作用后的紫外光谱有区别。最后,我们还考察了Cu(II),Al(III)和Ni(II)与L1作用后的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10.
以吡咯、p-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丙酸为溶剂,130℃条件下制得四(p-甲氧苯基)卟啉(TMOPP);然后在100℃微波辐射条件下,以TMOPP和乙酸铜为原料,DMF为溶剂,制得目标化合物四(p-甲氧苯基)卟啉铜(Ⅱ)配合物(CuTMOPP)。采用电喷雾质谱、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目标化合物的理论值和实验值基本一致。进一步采用紫外光谱、CD光谱、FRET熔点实验、PCRStop实验考察了目标化合物与c-myc G4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可能与c-myc G4DNA以静电方式结合,从而抑制其复制,进一步对其生物功能的影响还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11.
以1,10-菲啰啉(phen)和乳酸为配体合成了三元钴配合物[Co(phen)(la)_2]。采用紫外光谱、循环伏安法、计时库仑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等考察了其与鲱鱼精天然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实验显示,在[Co(phen)(la)_2]中加入DNA后,配合物在270 nm处的紫外特征吸收峰出现明显的减色效应,并伴随红移,表明[Co(phen)(la)_2]可通过其phen配体插入DNA中相邻碱基对。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库仑法进一步表明,与DNA结合后,复合物在水溶液中扩散系数降低,从而导致电化学信号减弱。微分脉冲伏安实验显示,[Co(phen)(la)_2]氧化峰电流与DNA浓度在2.66×10~(-5)~1.34×10~(-4)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Co(phen)(la)_2]可作为一种潜在的DNA检测探针。  相似文献   

12.
分子内氨基对C-NO2影响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以化合物中硝基集居总数作为硝基吸电子力,将其作为衡量硝基化合物(C—NO2键必须是分子中最弱的键)感度大小的一个标准,即硝基吸电子力越大,化合物的感度越低。B3LYP/6—31G^**水平下,系统研究苯、甲苯氨基硝基衍生物表明:当氨基硝基处于共轭体系中时,氨基加强C—NO2键的次序为邻位强于对位,而间位氨基会削弱C—NO2键;当氨基硝基不处于共轭体系中时,氨基对C-NO2键的影响主要是诱导效应和空间效应.当氨基和硝基相隔数个原子时,这些效应将变得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一个2,2’-联吡啶钐稀土配合物[Sm(2,2’-bipy)2(NO3)3],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法的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为插入模式。采用MTT法研究了配合物对人体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50μmol/L浓度下,该配合物对5种肿瘤细胞HeLa,NCI-H460,MCF-7,HL-60和HepG-2都表现出一定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Ln(Ⅲ)(Ln=Gd、Dy、Nd、Er、La、Sm)与糠醛缩 L 酪氨酸席夫碱的6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和热重分析,得到了配合物的组成为[Ln(C14H12NO4)(NO3)(H2O)2](NO3)(H2O)x(x=0~2)。得到了Er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及电化学方法,对合成的铜配合物Cu(Hq)(SSA)_2·H_2O(Hq=8-羟基喹啉,SSA=磺基水杨酸)结构、热力学性能及电化学行为做了测试,并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法和粘度测定实验,研究了该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键合方式。加入DNA前后配合物的紫外光谱显示,配合物的吸收峰在加入DNA后吸光强度减小,峰位发生蓝移;根据加入DNA前后配合物的循环伏安曲线,可见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减小,式量电位发生正移;粘度实验发现DNA的相对粘度随配合物的加入而不断增大。这些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通过嵌插方式发生作用,该配合物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16.
以壳寡糖与对羟基苯甲醛反应合成的席夫碱化合物作为配体,构建了一系列的金属Cu(Ⅱ)配合物,并通过紫外光谱法、电化学手段以及粘度实验,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理。紫外光谱实验发现,配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在加入DNA后峰位均呈现红移和减色;从循环伏安曲线可见,DNA加入后配合物的氧化峰电流呈下降趋势,峰电位伴随有正移趋势;DNA的粘度随着配合物浓度的依次增大,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结合以上这些信息,认为配合物与DNA以部分嵌插方式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雷亮  熊国宣  王银柱 《精细化工》2012,29(2):155-158
以水杨醛或邻香草醛、2,6-二氨基吡啶和硝酸钍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法合成了2,6-二氨基吡啶双席夫碱钍(Ⅳ)配合物[ThL1(NO3)2](NO3)2.H2O,[ThL2(NO3)2](NO3)2.H2O。通过元素分析、EDTA滴定法、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金属钍与席夫碱配体中的亚氨基上的氮原子、酚氧基上的氧原子以及硝酸根离子形成了配位数为8的配合物。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包括失水、配体的氧化分解和氧化为氧化钍。  相似文献   

18.
配合物Eu(Sal)_2(phen)_2(NO_3)的合成及荧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硝酸铕、水杨酸与邻菲罗啉为原料合成了配合物Eu(Sal)2(phen)2(NO3),考察了配体用量和溶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并通过荧光光谱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用硝酸铕、水杨酸与邻菲罗啉为原料合成了配合物Eu(Sal)2(phen)2(NO3),考察了配体用量和溶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并通过荧光光谱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用硝酸铕、水杨酸与邻菲罗啉为原料合成了配合物Eu(Sal)2(phen)2(NO3),考察了配体用量和溶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并通过荧光光谱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