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化层面上,性爱是一种人性和生命状态的诗意表现,在文学创作中描写性爱是为了把人写好,以发掘和丰富作品的思想意义与精神价值。金庸在物欲横流的殖民地背景下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至情至性的爱情神话,在这个生死相许的诗性空间里,由情圣、情痴、情魔这三种价值形态所构成的情感系统,既突出了人性的本质或真相,也以鲜明的平等意识体现了金庸的现代女性观。  相似文献   

2.
平颖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1):105-107
第一层面徐訏从其生活经历的特定性切入,在城乡之间对“旧地”进行回忆;同时因为徐訏永久伫留在都市的夹缝中,从而具有深重的历史流离感.这种对乡间的深挚情感和对城市的追寻却不得的冲突便成为其作品的主流意识,最后解决的办法只有努力超脱.这也是中国文化人的共有特质.第二层面徐訏以其不疾不徐的叙述模式来将其作品的深层意蕴传达,再现对象与表现情思在作品中达到统一,将那种文化的沧桑在作品中一一体现.  相似文献   

3.
植根于中国隐士文化,以人格独立、个性自由为价值追求的“笑傲江湖”的“自由自在”,是金庸在试图揭示中国三千年政治生态时所要充分肯定的,并主要通过源自“广陵散”的“笑傲江湖曲”的杜撰以及围绕“笑傲江湖曲”而发生的刘正风与曲洋的知音故事、令狐冲与任盈盈的爱情故事的描写,特别是通过令狐冲形象的刻画塑造,使之得以宣扬。从地域文化角度看,金庸将最能体现“笑傲江湖”精神内涵的令狐冲形象设计为华山派人物,应是金庸充分考虑华山丰厚的道教文化内涵以及其“形”似“剑”的地理特征后的自觉而合理的选择。令狐冲形象因之具有比较鲜明的华山特色。  相似文献   

4.
金庸武侠小说的价值 ,是可以从多方面来审视的 ,本文仅从文化意蕴来进行一些考察。金庸武侠文坛的地位是因其作品的实际价值而确定的 ,他的作品既超越了前辈 ,也超越了同辈武侠作家的作品 ,更为重要的是 ,他的作品实际突破了“武侠”的园囿 ,这是本文的第一层次。在此基础上 ,我们通过作品来对传统文化的儒、释、道的文化精义进行一番透视 ,儒家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道家的游心于自然 ,佛家的明世旷达都在其中有深刻的体现 ,这是本文的第二个层次。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逐渐在历史中分化演变以至于显出封闭、保守、狭隘的一面 ,等级观念、宗亲观念成为阻碍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因素 ,金庸以自己的方式对此进行了否定 ,构成了本文的第三层次  相似文献   

5.
金庸通过他的武侠小说,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使一向被称作"市井文学"的武侠小说,登堂入室,融入文学主流.金庸的创作提高了武侠小说的艺术水准与文化品位,使历史上一向不登大雅之堂的武侠小说,真正具有了文学意义的品位和规格,故被人称之为"武林文宗".  相似文献   

6.
论金庸小说的民族意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民族意识”是考察金庸小说的一个重要角度,金庸小说描写和展现了民族斗争画卷、民族正义斗争、反对民族霸权、塑造民族英雄、汉族化反省以及反战和平的大同理想等。金庸小说在民族问题上所达到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都是罕有匹敌的。  相似文献   

7.
从目前情况看,金庸小说的版本基本可以分成三个大的系统,第一是连载于报纸或杂志之上的版本,可以称之为"刊本";第二是台湾的盗版市场所形成的系统,是依据"旧本"改换的;第三就是"修订本",1980年金庸完成了对他的武侠小说的第一次修订,由台北远景出版社出版,共15部小说36册。远景出版社分裂后由远流继续出版,这是在市场上最常见、流传最广的版本。经过1970年到1980年十年间的修订,金庸分别在大陆、香港、台湾出版了修订后的《金庸作品集》,分为明河版、远景版、三联版三个版本,各版本间几乎没有差异。2005年《金庸作品集(新修版)》由广州出版社发行面世。  相似文献   

8.
金庸小说里天文地理、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医卜星象、阴阳八卦等无所不包,饮食文化自然亦在其列,其中,酒文化是一个重点。金庸通过对饮食现象的细腻描绘,刻画出人物的性格,亦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从江湖饮食的简陋性与随机性中可见金庸武侠小说中江湖饮食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金庸先生所创作的武侠小说不多,但无论是人物形象塑造还是武功描写等方面都取得了其他武侠小说家不可比拟的艺术成就,占据了武侠坛“泰斗”地位,本仅从金庸武功描写的三重性,“从无招胜有招”到“从无剑胜有剑”,世界上最厉害的招数-智谋(阴谋)三个方面简单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二十世纪中国学的殿堂中,金庸的武侠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大读的喜爱。本从金庸武侠小说的读话语切入其本的内核,从接受的角度来探究其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金庸小说关于华山派的描写虽然并不清晰、连贯,但大体写出其存在过程,且主要描述了华山派的发生、发展、壮大、维持、强盛和衰落等六个时期。而无论处在什么时期,华山派整体在江湖中都是作为名门正派而存在的。金庸在小说中对华山派的描写既反映出金庸对华山情有独钟的态度,也赋予了华山一定的武侠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金庸小说对围棋文化的呈现从其早期作品开始.一直贯穿到其晚期作品.围棋文化在金庸作品中纵向上有"器"、"弈"、"理"、"文"四种演变形态,横向上围棋文化分别与武学、人物、情节等方面融合.金庸在传统文化元素与武侠小说融合上做了非常成功的尝试,充分实现了文化元素的武侠化,提高了武侠小说的品味,丰富了武侠小说中武学、人物、情节等方面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3.
儒、释、道、墨诸家精神在金庸小说中都有体现."侠义"精神是金庸小说中的重点内容,它的"为国为民、匡扶正义、已诺必诚"的内涵仍有积极意义.儒家的"仁"、释家的"空"也都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悲壮美、悲愤美、悲悯美和悲喜美四个方面论述了金庸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悲剧美。指出悲剧美在金庸作品中最具有震撼力,最能牵动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15.
金庸小说之所以长时期广受欢迎,其深层次原因,是因为小说符合民众的文化传统及价值判断。这里用实证分析法归纳出金庸小说中所表现的历史观,即民本史观、大民族史现、对皇权专制及人治制度的批判三个方面。这对评价金庸小说的地位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对这些史现在当前社会中的特征、作用作了详尽的分析,指出包括俗文学在内的文学是对该时期进行社会研究材料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金庸先生早年有过政治追求,但在其中青年时期因为时代原因没能参与实际政治工作.金庸后来把他的政治见解融入到武侠小说中,因此他的一部分小说有着强烈的政治意蕴.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权力腐蚀人性的揭示,对起义目的与手段异化的痛心与警觉,对文革荒诞的批判,对无谓冲突的感慨,对由仇恨走向和解的呼唤等内容.金庸小说的政治意蕴加强了金庸小说作为文学经典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福克纳和金庸是两位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作家,但他们的小说创作却有着某些精神上的相似。在约克纳帕塌法世系和后江湖世界、种族歧视与民族斗争、人与自然风光、探寻普通人的命运等四个方面,都表现出了这种精神上的相似与细微差异。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创造性处理,使他们成为伟大的学家。  相似文献   

18.
解构主义是一种复杂变化的文学思潮,自60年代在德里达手中兴起,经过耶鲁学派的转变逐渐走向文本批评。本文将着眼于美国解构主义的文本分析的功能,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来分析金庸小说所刻画的为数众多的人物形象,并揭示文本中所呈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逻格斯中心主义”的消失及二元对立的消解。  相似文献   

19.
民族问题是金庸武侠小说重要主题之一.金庸小说突破了以往传统武侠小说中过分强调汉民族本位的狭隘民族主义思想。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用一种现代视角来看待民族斗争与民族交往,力图在矛盾和摩擦中寻求民族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与相互支持,充分肯定了中华民族各个民族间的交流与借鉴,体现出一种民族平等、民族融合、各民族共同繁荣的观念,具有一种独立的现代精神.本文立足于金庸小说文本,通过异族部族与汉族集团、异族统治者与汉族统治者以及超越民族界限的英雄与平民即萧峰与韦小宝这三个层次关系的比较。具体分析阐释金庸小说中体现出来的民族平等融合的观念.金庸把民族问题上升到更为广阔的高度,着眼于整个世界与人类的未来发展,指出在世界范围内民族与民族之间也要相互协调相互协作,避免发生战争,超越了一般的民族和国家界限,在令天看来更有其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终南山是文化名山。特别是自唐代始,众多山水诗的吟诵、道教的盛行、隐逸之风的弥漫和"终南捷径"文化心理的形成,赋予终南山独特而深厚的文化特质。金庸写小说时虽然并未到过终南山,但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两部作品中描写终南山形象时,无论是写意性地描绘终南山自然风貌,在写实与虚构之间刻画全真教及其人物,还是塑造古墓派以显归隐之态,通过人物命运以表"终南捷径",都与终南山本身的文化特质相符合。这既说明终南山文化特质在金庸小说中的强烈渗透,更说明金庸本人对终南山文化特质的充分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