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花生开花下针期的生长发育特点,从中耕培土、追肥、灌溉、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花生开花下针期的主要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花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花生苗期、开花下针至结荚期、荚果成熟至收获期等主要生育时期病虫害种类,重点阐述了花生苗期、开花下针至结荚期、荚果成熟至收获期等主要生育时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花生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花生能否达到理想产量,种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夏花生田间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前期促长,中期控旺,后期防衰"。结合邓州市夏花生高产创建的实际情况,我们总结出夏花生中后期管理14项高产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一、中耕结合培土迎针在7月中旬盛花期,大批果针入土前,于花生行间深中耕1次,达到拥土迎果针的目的,以促进花生稳健生长。二、精追肥未施基肥、种肥或施肥不足的地块,可在花生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进  相似文献   

4.
花生开花下针期是植株迅速生长、发棵、增叶、大量开花、下针的时期,若此期管理不当,将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在管理上应注意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花生覆膜栽培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花生覆膜栽培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开花习性、根系发育、土壤养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栽培能提高花生出苗率和单株生产力,抗旱及增产效果极显著;同时覆膜花生花量增多、开花提早,果针入土率高,果大、仁大。与裸地花生相比,覆膜花生出苗早、齐、全、匀,根系发育良好,果针入土结实,花生品质提高,抗旱保墒能力增强,花生覆膜栽培非常适合吉林西部地区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花生覆膜栽培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开花习性、根系发育、土壤养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生采用覆膜栽培能提高出苗率和单株生产力,抗旱及增产极显著。同时覆膜花生具有花量增多,开花提早,果针入土率高,果大仁大等特点。与裸地花生相比,覆膜花生出苗早、齐、全、匀、壮,根系发育良好,果针入土结实,花生品质提高,抗旱保墒能力增强,花生覆膜栽培非常适合吉林西部地区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花生育苗比直播的破土、出苗速度快,出苗率高.花生移栽十分容易成活,移栽花生的成苗率高和空穴率低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最重要原因.移栽花生的有效(早)花、果针多,无效分枝及未入土果针少,对提高花生产量十分有利.移栽花生的单位面积产量显著高于直播花生.在花生生产中可以采取苗床育苗、不带土或带少量土移栽.  相似文献   

8.
夏花生起垄增产机理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夏花生起垄增产机理(一)壮苗早发,提高饱果率起垄种植加高加厚了活土层,增强了土壤的蓄水、保肥、防旱、除涝能力,促使花生壮苗早发;促使花生根系下扎、根系发达,增强了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促使花生分枝早、分枝多、幼苗健壮,增强抗御不良环境的能力;促使花生发芽生长发育,发芽增多,开花早,开花量多;促使花生早下针、早入土,下针多、下针快,减少无效针;促使花生结果早、结果多,增加了  相似文献   

9.
在花生下针期叶面喷施花生三保露,研究其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花生下针期叶面喷洒花生三保露750 g/hm2,可有效抑制病害,使植株健壮生长,控制花生旺长,起到一定的增产作用,并可避免花生生长期因使用化控药剂不当而造成花生皱缩不长,小果僵果,减产及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花生控制下针(AnM)栽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下针(AnM)栽培法是我国著名花生专家、山东莱阳农学院教授沈毓骏研究发明的一项花生栽培新技术。它通过控制花生下胚轴的曝光时间和植株基部的大气湿度,促进内源激素乙烯的产生,从而控制下胚轴的伸长和果针的入土时间,减少过熟果和空秕果,达到果多果饱、优质高产之目的。经大面积示范推广,采用控制下针栽培法种植的花生,出苗齐,生长壮,第一对侧枝发育快,下针集中,结果整齐,成熟一致,一般增产20%左右,高者可达35%以上,而且省工省力,适于机械化操作,是花生栽培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其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11.
控制下针(AnM)栽培法是我国著名花生专家、山东莱阳农学院教授沈毓骏研究发明的一项花生栽培新技术.它通过控制花生下胚轴的曝光时间和植株基部的大气湿度,促进内源激素乙烯的产生,从而控制下胚轴的伸长和果针的入土时间,减少过熟果和空秕果,达到果多果饱、优质高产之目的.经大面积示范、推广,采用控制下针栽培法种植的花生,出苗齐,生长壮,第1对侧枝发育快,下针集中,结果整齐,成熟一致,一般增产20%左右,高者可达35%以上,而且省工省力,适于机械化操作,是花生栽培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遵化市花生主要病虫害包括花生根腐病、花生叶斑病、花生疮痂病、花生蚜虫、二三代棉铃虫、蛴螬等,现将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一、花生根腐病主要发生期:出苗期至开花下针期(4月下旬-6月下旬)。原因分析:花生播种后,前期低温,5月份干旱少雨,特别是沙性土壤的花生,由于缺水致使花生长势偏弱,导致抗病性降低,易感根腐病。花生根腐病防治应坚持控制病情,促发新根  相似文献   

13.
从开花期管理、下针期管理、结荚期管理、饱果期管理、适期收获及贮藏等方面介绍了花生生长后期管理的措施,以期为花生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花生开花下针期与结荚期是关键生长时期,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如遭受严重洪涝等自然灾害,更容易导致花生大幅度减产。花生田间中后期管理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外界因素对花生果针膨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花生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光照、湿度和营养元素对花生果针膨大机制的影响,即在花生开花下针期,将果针按照不同条件进行处理,在收获期回收果针。结果表明,光照对果针膨大影响较大,受到光照的果针几乎没有膨大发育;湿度对果针发育影响也较明显,干燥环境中果针基本未发育;营养元素在果针发育时期需求较多,较适宜的浓度确保了果针的正常膨大,但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正常发育。通过对花生果针膨大的初步探索,旨在为花生高产栽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施可丰长效缓释肥在花生高产栽培中的试验示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肥技术是花生高产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花生需肥一般规律是苗期和饱果成熟期需肥量相对较少,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需肥量较大。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限制了中后期追肥,施肥多采用一次施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控制下针(AnM)栽培法是我国著名花生专家、山东莱阳农学院教授沈毓骏研究发明的一项花生栽培新技术。它通过控制花生下胚轴的曝光时间和植株基部的大气湿度,促进内源激素乙烯的产生,从而控制下胚轴的伸长和果针的人土时间,减少过熟果和空秕果,达到果多果饱、优质高产之目的。经大面积示范、推广,采用控制下针栽培法种植的花生,出苗齐,生长壮,第一对侧枝发育快,下针集中,结果整齐,成熟一致,一般增产20%左右,高者可达35%以上,而且省工省力,适于机械化操作,是花生栽培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其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18.
<正>花生主要病虫害包括花生根茎腐病、花生叶斑病、花生疮痂病、花生锈病、花生蚜虫、二三代棉铃虫、蛴螬等,现将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 花生根茎腐病1.1 主要发生期。出苗期至开花下针期(4月下旬~6月下旬)为主要发生期。发病初期即用药。1.2防治措施。杀菌剂+叶面肥混合灌根或茎基部喷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花生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如何实现花生种植的优质高产,提高花生种植的经济效益,成为了当前广大农民关注的焦点。该文针对花生高产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在种子播种时首先要提前选抗性强品种并合理处理,再通过发芽试验检验与药物拌种才能适时播种;然后要选择适当的播种时间、方式、深度、密度以及播后镇压控制;最后还要注意苗期、花开下针期、结荚期与成熟期的水肥控制与病虫害防治,为花生的高产稳产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有机花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有机花生在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按照中国有机产品标准(GB/T 19630)的要求,实施了花生有机栽培病虫害防治试验,摸索和总结出花生有机生产病虫害防治措施。文章主要根据有机花生在种植前、发芽出苗期、幼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过成熟期等不同生长时期所受病害、虫害的危害特点,介绍了各时期相应的农业、物理、生物、生态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