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用塑料注塑新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汽车用塑料的注射成型技术的进展,简单介绍了气体辅助注射成型(GAIM)、水辅助注射成型、熔芯注射成型、反应注射/增强反应注射(RIM/RRIM)成型等技术的特点、生产的汽车部件及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反应注射成型 (RIM )与增强反应注射成型 (RRIM )、注射成型的方法、工艺、设备和模具设计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研究增强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RRIM-PU)化学组成和RRIM工艺性能的基础上,以玻璃纤维作为增强剂,研制了RRIM聚氨酯增强复合材料,并对其制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有玻璃纤维的聚氨酯RRIM材料,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机械性能显著提高,并在RRIM工艺要求范围内,材料的性能随着玻纤含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可制得性能优越的RRIM-PU增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综述以环氧树脂为中心的RIM(反应注射成型)以及RRIM(增强反应注射成型)的现状及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5.
《塑料制造》2006,(9):60-60
反应注射成型(reaction injection molding,RIM)是将高反应性的树脂单体混合物注入模具中,使其反应并固化成型的方法。该法将树脂单体的聚合和模塑成型合二为一,最初成功地用于聚氨酯产品的制造。后来在此工艺中加入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用来制造玻璃钢。用于玻璃钢的RIM主要有两种形式:增强反应注射成型法(reinforced reaction injection molding,RRIM)和结构反应注射成型法(structural reaction injection molding,SRIM)。  相似文献   

6.
<正>业内权威专家日前预计,2012—2017年年底,全球聚氨酯浇注制品、黏结剂、密封剂和弹性体等所有市场都将增长。亚洲氨纶的增长率将是最高的,可能会增长11.8%。紧随其后的是合成革及弹性体,增长率为6.9%。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增长率在4%左右。增长最慢的是RIM/RRIM(注射成型/增强反应注射成型)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7.
反应注射成型(RIM)工艺于1972年开发成功,目前已发展成为制造汽车聚氨酯大型部件的最主要的工艺。现在,出现了许多非聚氨酯型的 RIM 材料,已有部份商品投入市场,其余的处于不同的开发阶段。内脱模剂的使用使 RIM 模制周期缩短到可与注射成型相竞争的水平。最新水平的反应注射成型机,无需怎么改变其温度和注射速度调节装置,即可加工各种RIM 材料,其注射单元可装有适应给定制品尺寸和材料注射速度和注射量要求的多个混合头和模具。一、RIM 材料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型和大型聚氨酯制件必需用昂贵的模塑成型设备以闭模成型法(RIM或RRIM反应注塑)加工,或需很长的反应周期,在与玻璃纤维增强聚酯冷层压时,还要付出一定的劳动代价。  相似文献   

9.
《聚氨酯》2019,(9)
正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聚氨酯树脂因其韧性好、固化快、环保无挥发等优点以往长期被不饱和树脂和环氧树脂主导的应用领域正逐渐被替代…复合材料常用树脂的优缺点工艺发展使聚氨酯复材的适用性更广1.R-RIM(反应注射成型)标准的RIM不增强,增强的RIM按增强的材料不同分为R-RIM和S-RIM。  相似文献   

10.
反应注射成型技术及材料(连载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应注射成型技术及材料”讲座连载了九期,这是第十期,历时二年多,已将聚氨酯体系RIM作了介绍。非聚氨酯体系RIM材料中,除双环戊二烯RIM进展较快、应用  相似文献   

11.
聚氨酯R-RIM中的增强材料及其增强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反应注射模塑(R-RIM)是聚氨酯和其它一些塑料加工过程中迅速发展的一项崭新的成型技术。其中增强材料的选择及其使用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对聚氨酯R—RIM的增强材料及其增强效果进行了论述。指出:玻璃纤维及屑片、玻璃丝毡网、尼龙纤维及其毡网均可有效地作为该过程的增强材料。可明显改善聚氨酯R—RIM制品的抗拉强度、抗冲击强度、弹性模量、热垂弯以及尺寸稳定性等。同时,对增强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强化异向性及其表面处理也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聚氨酯工业现状和发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国梁 《上海化工》2002,27(23):41-44
聚氨酯(PU)的原料是二元或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等,由于主要原料的多样性、辅助原料及加工方法不同,可制得多种类型的产品。例如各种浇注、热塑和混炼型橡胶、泡沫塑料、油漆、粘合剂、合成革、氨纶纤维、鞋用PU、医用PU、食品工业用PU、水系PU喷涂料、RIM(反应注射成型)制品、IPN(互穿聚合物网络)材料、声纳橡胶及记忆功能材料等。PU具有优异的性能,在汽车工业的内、外装饰和作为功能性材料的应用日趋广泛。  相似文献   

13.
<正> 1 简介聚氨酯-聚脲 RRIM 生产,采用增强反应注射成型新技术。组合料在增强高压注射机组中,在高压下高速射出相对撞击,迅速混合均匀注入模腔,在模具内发生聚合反应同时成型。本项技术生产周期短,制品性能好,具有高抗冲击性、低热下垂值、线膨胀系数小等特性,适于生产汽车的侧护板、保险杠、扰流板、挡泥板等外体功能  相似文献   

14.
高硬度耐黄变PU—RIM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反应注射成型(RIM)方法制备高硬度耐黄变聚氨酯材料的配方及工艺条件,通过选择合适的聚醚多元醇、扩链剂、助剂和NCO含量,制备了综合性能良好的高硬度耐黄变聚氨酯材料。  相似文献   

15.
可变纤维增强反应注射成型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应注射成型技术是高分子材料反应加工的重要形式之一.介绍了反应注射成型(RIM)的原理、成型设备、成型材料、特点及其基本理论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可变纤维增强反应注射成型技术,并对微细发泡技术和模内涂层搪塑工艺等先进技术进行了介绍,这些先进工艺与可变纤维增强反应注射成型技术的结合,有助于推动反应注射成型技术的发展,最后探讨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若干课题.  相似文献   

16.
国际现代塑料(瑞士)Modern Plastics International4月号(1991)反应注射成型聚氨脂技术革新:再利用,自动化,节约材料(p40)介绍聚氨酯系树脂废弃物的再利用技术、模内着色涂层技术,新型多元醇和增强填充材料的开发等反应注射成型聚氨酯技术革新的背景.以微妙的方式,塑料与汽车市场结成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 1 简介本项技术采用反应注射成型工艺生产汽车用聚氨酯挡泥板的成套技术。反应注射成型聚氨酯挡泥板应用一种新材料——反应注射成型聚氨酯材料,制成微孔弹性体制品,表层有结实的外皮,内部是微细的独立泡孔,制品质轻物美,耐腐蚀、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8.
多嵌段聚氨酯形态学结构是决定其力学性质和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聚氨酯工业中反应注射成型(RIM)工艺的发展,形态学研究的重要性更趋突出。透射电镜(TEM)是研究聚氨酯形态学结构的重要物理仪器之一,前人已经做过许多工作,但对TEM照片的分析存在着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19.
<正> 前言ASTM D3769-79“热下垂”试验方法,广泛地用于评定反应注射成型(RIM)聚氨酯弹性体仪表板尺寸热稳定性的等级。试验是在指定温度的烘箱中,经过一定时间后,测量试样在自身负荷下下垂的尺寸。一般来说,定量地比较从不同实验室测得的结果是困难的。多数的问题集中于不了解哪几个可变因素影响结果以及影响到什么程度。本文详细地谈到了这些问题。目前,汽车工业已经开始考虑 RIM 聚氨酯材料用于外部车身板。在这种新用途中采用的“高模量”材料比目前大批使用的相对柔性的仪表板材料要硬的多。因此,人们对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前言自70年代初期反应注射成型(RIM)工艺用于聚氨酯工业以来,RIM 工艺的重要进展是“快循环 RIM”,循环操作周期从1974年的340秒减少到1981年的150秒,即缩短了55%,这主要是成型工艺的改进和固化周期的缩短。配方中引入了快速固化的二胺扩链剂和快速反应的高活性多元醇交联剂。聚氨酯 RIM 已有几次技术突破,其一是采用了 DETDA 及其他烷基化芳香二胺。1985年美国聚氨酯 RIM 技术被称之为第三代的聚氨酯/脲/内脱模剂体系。1987年又跨入第四代的聚脲体系,常规的乙二醇及其他低分子量二醇扩链的聚氨酯已被用液态烷基化芳香二胺扩链的聚氨酯聚脲 RIM 及聚脲 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