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IgA肾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一种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肾炎,以肾小球系膜IgA沉积为主要特征.IgAN是最常见的原发型肾小球疾病,它是各年龄段人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2.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学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地区,IgAN是主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一个主要原因.[1]  相似文献   

3.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一类以累及肾小球系膜细胞为主的肾小球疾病,主要组织学改变是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弥漫性系膜细胞增殖及系膜基质增生。IgAN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足细胞损伤在IgAN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原发性IgAN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终末期肾病(ESRD)重要病因之一。Berger和Hinglais于1968年首次描述IgAN的病理特点,其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着含IgA1的免疫复合物[1]。目前IgAN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已有诸多研究证实IgA1分子糖基化的异常及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在IgAN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亦有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血尿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IgA肾病(IgAN)是指肾组织免疫荧光检查有大量IgA 或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颗粒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的肾小球肾炎。长期以来,西医对本病的研究仅着重于发病机制,针对其治疗并无确定性手段,尤其对以血尿为主要表现者更是束手无策。中医药论治本病则能缓解其病情, 延缓肾功能恶化。笔者兹就对以血尿为主之IgAN的辨治体会,简述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正>IgA肾病(IgAN)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以肾小球系膜区免疫球蛋白IgA和补体C3沉积为主要特征~([2]),临床和病理表现呈现多样性,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3])。目前诊断IgAN的"金标准"是经皮肾活检病理检查,患者经皮肾活检术后常伴有出血、感染、疼痛等,其中出血较为常见,出血严重者需要手术止  相似文献   

7.
杨莎  彭佑铭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9):1735-1738
IgA肾病(IgAN,IgA nephropathy),又称为berger病,是一种以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主要临床特征,以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发现有IgA或IgA为主的沉积,方能做出确诊判断的疾病。IgAN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看法,已逐渐得到公认。目前IgAN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每年约有1~2%的患者进入终末肾衰竭,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加之本病好发于青少年,男多于女,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如IgAN的高发病率和不佳预后,促使了广大肾病学者开始要求解释形成IgAN的各种隐藏属性和演化过程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8.
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是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的肾小球病变.IgAN发病率较高,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活检患者的30%~40%,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长期的观察发现约20%的本病患者,经20年临床衍变后将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得到了医家的广泛认可.寻求其辨证施治的规律、使中医治疗规范化,对于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疗效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就该病的中医证候及其辨证治疗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以异常IgA1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为主要特征。其临床和病理特征表现多样,新月体形成是IgAN的常见病理改变之一。IgAN合并新月体对疾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在不同种族、人群患者中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文综述了原发性IgAN患者伴新月体形成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生物标记物与疾病进展和预后关系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血清IgA及IgA/C3比值在IgA肾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但至今其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免疫反应和补体系统可能在IgAN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9%~70%的IgAN患者血清IgA升高[1],其血清C3水平是否下降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11.
IgA肾病 (IgAN)是一组以肾小球系膜区的显著IgA沉积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疾病 ,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最常见者 ,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该病的确诊主要依赖肾活检免疫病理学检查 ,而后者是一种创伤性检查 ,患者依从性差 ,因此IgAN的诊断有一定的难度。 1986年Cederholm等[1] 首次发现IgAN患者体内存在一种含IgA的大分子复合物 ,对IgAN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并证实该复合物为IgA 纤维连接蛋白 (IgA FN )。此后 ,又有多篇文献提示IgA FN可作为诊断IgAN的血清学标志…  相似文献   

12.
正IgA肾病(IgAN)是以肾小球系膜区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为特征的免疫复合物肾小球肾炎。临床特点以肉眼或镜下血尿为主,可伴有蛋白尿,甚至出现肾病综合征。本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0%左右,在IgAN确诊后5~25年内有20%~40%患者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1])。近年来中、西医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都有很大的进展,西医目前对其仍无有效治疗方法,而通过相关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
浅析IgA肾病患者的病理与临床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素敏  杨林  傅淑霞  曾文  王建荣 《临床荟萃》2004,19(24):1405-1406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也是主要引起终末期肾病的疾病之一,在我国亦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6%~34%。据报道,IgAN发病后约9%~50%患者于20年内可逐渐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RSD)。  相似文献   

14.
正IgA肾病(IgAN)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导致成年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病理特点是肾小球系膜区和(或)毛细血管袢以多聚IgA1为主及补体成分的沉积,伴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系膜区基质增多。IgAN患者30年内约50%进展为终末期肾病[1,2]。IgAN进展缓慢,许多因素与IgAN预后密切相关,如蛋白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伤程度等,除此之外,研究发现免疫球蛋白IgG、补  相似文献   

15.
IgA肾病135例临床与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IgAN实验室检查指标与肾活检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寻找控制IgAN进展的关键因素。方法 经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诊断为IgAN的135例肾活检病例,取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血管壁的各项病理参数,采用Katafuchi半定量标准。结果IgAN患者同时检出血尿和蛋白尿者达63.2%;以单纯IgA和IgA C3沉积为主,其次为IgA C3 IgG的沉积;肾功能异常(BUN,Cr)在肾小管、肾间质及血管壁增厚方面与肾功能正常者差异显著(P<0.05);肾功能异常与肾小球球性硬化差异显著(P<0.05),与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及肾小球的节段性病变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未出现肾功能不全的IgAN患者,积极抗炎,控制蛋白尿及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和血管壁病理积分的进展,是阻止IgAN进展为终末期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目前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多基因参与的免疫相关性疾病.然而目前GWAS研究中关于IgAN的遗传易感位点仅能解释4~7%的疾病遗传度.有研究发现了表观遗传学在IgAN中的作用.表观遗传学是指DNA序列未发生变化,但生物体的表型发生了可遗传性的改变,其机制主...  相似文献   

17.
IgA肾病(IgAN)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估算从IgAN诊断确立后每年约有1%-2%患者最终可发展为尿毒症。因此对IgAN致病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发病率的人种差异及家族聚集起病均提示遗传因素为IgAN重要致病机制之一。近年来表观遗传学在生命科学蓬勃发展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者血清cystatin C,IgA和IgA/C3比值在IgA肾病(IgAN)的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62例IgAN患者和58例非IgAN患者血清cystatin C,IgA及C3含量,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IgAN患者血清cystatin C水平[(1.26±0.46)mg/L] 与非IgAN患者血清cystatin C[(1.66±1.17)mg/L]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P<0.05);IgAN患者血清IgA/C3比值(2.59±1.41)显著高于非IgAN患者(2.07±1.03),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33,P<0.05);而血清IgA含量[(2.44±1.04)g/L]和C3 含量[(1.07±0.27)g/L] 与非IgAN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② Lee氏分级为Ⅲ,Ⅳ,V级的IgAN患者血清IgA水平及IgA/C3比值均显著高于Lee氏I和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P<0.05;t=-2.04,P<0.05);③IgAN患者IgA水平>3.0 g/L和IgA/C3比值≥2时诊断IgAN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Youden指数YI分别为68.42%,51.48%,20.97%,89.66%,0.20和59.68%,56.90%,59.68%,56.90%,0.17.结论 血清IgA/C3比值联合IgA及cystatin C水平可作为IgAN鉴别诊断、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血清cystatin C可能是反映IgA肾病中肾小球滤过功能更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主要免疫病理特征是IgA分子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本文拟从IgAN常用的临床、病理评价指标、目前IgAN预后及进展相关分析方法及结果 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江苏地区508例肾活检资料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理类型与免疫荧光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08例因肾脏疾病而行肾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8例患者年龄(36.1±13.6)岁;男242例,女266例。狼疮性肾炎(LN)、肾小管-间质疾病(TID)、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新月体性肾炎(CREGN)、轻微病变(MGA)及IgA肾病(IgAN)女性居多。原发性肾小球肾炎392例,继发性肾小球肾炎109例。最常见病理类型为IgAN、系膜增生性病变(MsPL)、膜性肾病(MN)、MGA、微小病变(MCNS)、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L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S)、肾炎综合征(CNS)。NS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MCNS、MN、MsPL、IgAN、FSGS、MGA;CNS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IgAN、MsPL。IgAN肾组织以IgA沉积为主;DN肾组织83.3%有不同程度及类型的免疫球蛋白沉积;LN肾组织92.3%病例呈"满堂亮"表现。结论江苏地区肾脏疾病男女比例相当,青壮年是高发人群;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是IgAN;IgAN肾脏组织以IgA沉积为主;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NS;江苏北部Alport综合征发病率较其他地区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