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pulsed 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双期相扫描技术对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次全闭塞脑灌注血流量的应用价值,以评价有症状与无症状患者脑灌注的差异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48例MCA次全闭塞患者,依据MRI检查前1个月有无TIA病史分为症状组(30例)和无症状组(18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检查、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扩散加权成像(DWI)及3D-pCASL[标记后延迟时间(PLD)=1.5、2.5 s]扫描,3D-pCASL原始数据输入GE AW 4.7工作站后应用ReadyView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生成全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图,分别测量患侧基底节、岛叶、颞叶皮层区及镜像对照侧CBF,然后取相应侧平均值,比较分析3D-pCASL对症状组与无症状组脑灌注量的评估价值。结果:症状组3D-pCASL灌注图患侧CBF值(PLD=1.5、2.5 s)均低于镜像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镜像侧(PLD=1.5 s)平均值分别为23.51、36.56 mL/(100 g·min),患侧、镜像侧(PLD=2.5 s)平均值分别为32.82、43.58 mL/(100 g·min),患侧与镜像侧CBF值(PLD=1.5、2.5 s)均值的比值分别为0.64、0.75,呈低灌注状态。无症状组3D-pCASL灌注图患侧CBF值(PLD=1.5、2.5 s)均低于镜像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镜像侧(PLD=1.5 s)平均值分别为39.38、49.68 mL/(100 g·min),患侧、镜像侧(PLD=2.5 s)平均值分别为46.98、54.56 mL/(100 g·min),患侧与镜像侧CBF值(PLD=1.5、2.5 s)均值的比值分别为0.79、0.86,呈低灌注状态。两组患侧测量区CBF值(PLD=1.5、2.5 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患者PLD=1.5 s时患侧和镜像侧的CBF值均低于PLD=2.5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3D-pCASL(PLD=2.5 s)患侧颞叶皮层区CBF较对侧镜像区≥11.6%。6例患者患侧脑皮层和皮层下见ATA信号。随访3个月2例患者患侧出现急性脑卒中。结论:双期相3D-pCASL技术可准确检测大脑中动脉次全闭塞患者脑灌注血流量,无症状患者较有症状患者侧支循环脑灌注量高,PLD=1.5 s较2.5 s敏感性高,PLD=2.5 s能够准确反映二级侧支循环代偿状况。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122-125
目的探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慢性闭塞后脑灌注状态的评价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收集我院2017年8月至2020年3月具有临床症状而就诊的MCA慢性闭塞患者42例,进行常规MRI、MRA及3D-pCASL检查,3D-pCASL采用两个标记延迟时间(PLD=1.5 s、2.5 s)。分别测量患侧、镜像侧MCA感兴趣区(ROI)脑白质血流量(CBF),并计算患侧与镜像侧比值,比较分析患侧与镜像侧双时相脑灌注CBF值的差异。结果 42例单侧MCA慢性狭窄患者,脑内DWI均未见扩散受限信号灶。患侧和镜像侧PLD=1.5 s时CBF为[(32.94±9.99)/(41.72±8.46)],均较PLD 2.5 s[(40.29±8.97)/(45.69±9.09)]降低,且患侧PLD较镜像侧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CBF较镜像侧呈低灌注状态31例(73.81%),其中严重缺血后失代偿5例(11.90%),CBF正常灌注7例(16.67%),CBF高灌注4例(9.52%),患侧侧支循环完全代偿。结论全脑3D-pCASL评估症状性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脑白质CBF可信度高,可作为常规序列,为临床诊疗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与动态磁敏感增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在评价脑缺血患者脑部微循环中的应用。方法:一侧大脑中动脉明显狭窄或闭塞的脑缺血患者25例,均采用GE-D7503.0TMR行头部ASL和DSC-PWI检查,定性观察两种技术在脑缺血中的灌注表现;在病变区域与正常脑半球的镜像区域分别确定4个感兴趣区,测定脑血流量(CBF)值,并计算信号强度比(病变侧/对照侧)。结果:25例患者中,ASL显示灌注不足19例,灌注过度1例,灌注正常5例,DSC-PWI显示灌注不足14例,灌注过度1例,灌注延迟6例,灌注正常4例,两种方法结果一致19例,符合率为76.0%。ASL和DSC-PWI所测相对CBF比值分别为(0.462±0.130)和(0.428±0.120),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0,P=0.465)。结论:无创性ASL在检测脑缺血脑血流量灌注异常时与DSC-PWI具有同样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多参数三维假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 pCASL)与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DSC PWI)对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TIA)责任病灶的检出率。方法比较39例临床诊断TIA患者,并在首次发作24 h内进行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包括 常规头颅MR成像、MRA(MRA),DWI、3D pCASL(选取两个标记延迟时间post-labeling time, PLD, PLD=1.5 s及PLD=2.5 s), DSC PWI。后处理获取3D pCASL的脑血流(CBF)图像和DSC PWI 的Tmax图像。比较不同灌注方法与MRA及DWI结合法 对于缺血病灶检出率和缺血面积。结果TIA患者的缺血病灶检出率,3D pCASL(PLD1.5 s 及PLD2.5 s)的CBF图像与DSC PWI Tmax 对比无差异;3D pCASL(PLD1.5 s)的CBF 图像对于缺血的检出率高于MRA结合DWI 法;DSC PWI Tmax、3D pCASL(PLD2.5 s)CBF与MRA结合DWI法无差异。显示低灌注面积,3D pCASL(PLD1.5 s)的CBF图像显示的面积最大,其 次是DSC PWI Tmax,而3D pCASL(PLD2.5 s)的CBF图像显示的低灌注面积最小。结论3D pCASL脑灌注成像技术无创、快 速、可重复性强,推荐作为临床可疑TIA患者的影像筛查手段,不同PLD的3D pCASL序列对于病灶的检出及缺血面积的显示有 差异,选择较短PLD有可能提高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单侧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脑灌注成像及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该院确诊为单侧ICA/MCA中度以上狭窄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将对侧颈内动脉系统无血管狭窄或仅存在轻度狭窄作为对照组,行颅脑CT灌注成像(CTP)及同步CT血管造影(CTA)检查,比较两组脑灌注成像参数[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并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中度狭窄组(狭窄率50%~69%,n=35)、重度狭窄组(狭窄率70%~99%,n=23)和完全闭塞组(狭窄率100%,n=16),比较不同血管狭窄程度患者的TTP、MTT、CBV、CBF,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TP、MTT、CBV、CBF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MTT、TTP长于对照组,CBV、CBF低于对照组(P<0.05)。完全闭塞组单侧ICA/MCA狭窄患者MTT、TTP长于重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CBV、CBF低于重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单侧ICA/MCA狭窄患者MTT、TTP长于中度狭窄组,CBV、...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评价单侧颈内动脉(ICA)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术(CAS)前后脑灌注的变化。方法选择29例单侧ICA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行CT灌注检查,在双侧半球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供血区选择对称的感兴趣区,测量手术前后相对CT灌注参数: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 MTT)、相对达峰时间(r TTP)、相对脑血流量(r 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狭窄率从术前(82.45±9.26)%改善至(18.35±4.67)%(P0.01),术后90 d r CBF从术前(0.92±0.03)改善至(0.97±0.02)(P=0.019);r CBV从术前(1.06±0.05)改善至(1.01±0.05)(P=0.047);r MTT从术前(1.12±0.04)改善至(1.04±0.03)(P=0.012);r TTP从术前(1.30±0.10)改善至(1.12±0.04)(P=0.000)。结论 CAS可以改善患者的脑灌注,DSA结合CTP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选择手术适应证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D-ASL测量正常中老年人各脑区的血流量及性别、年龄对其的影响。方法抽取在我院行头颅MRI T1WI、T2WI及Flair序列检查正常及TOF MRA检查无脑血管异常的体检者共102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65例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2组,中年组(50~59岁)36例和老年组(≥60岁)66例,行3D-ASL检查,PLD时间选取2025ms。选取对称脑区的ROI,测量各脑区CBF值。对双侧对称脑区CBF值计算该脑区CBF均值。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双侧对称脑区的CBF值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分析各年龄组及性别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各组间、各脑区间CBF值有无相关性。结果双侧对称脑区的C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各脑区CBF值均高于老年组,但组间方差分析CBF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女性各脑区CBF值高于男性,其中双侧顶叶、左侧枕叶、小脑及丘脑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各脑区CBF值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双侧顶叶、左额叶、左枕叶、双侧小脑及丘脑的CBF值与性别存在相关性。结论采用3D-ASL技术测量各脑区CBF值时,年龄对各脑区的CBF值无明显影响。女性各脑区CBF值均低于男性,男女性左额叶、左枕叶、双侧小脑及丘脑的CBF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评价缺血型及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探讨2种类型烟雾病脑血流灌注的不同。 方法 选取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临床确诊为烟雾病的患者33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1例,年龄10~60岁,平均年龄(42.86±12.52)岁,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序列成像(T1WI、T2WI、T2-FLAI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灌注成像检查,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常规MR序列成像及SWI成像将烟雾病患者分为缺血型烟雾病组(16例)和出血型烟雾病组(17例)。获得2组患者病变区域及对侧脑组织灌注脑血流量(CBF)值,并比较在不同标记延迟时间(PLD)设定的情况下2组间的差异。 结果 当PLD=1.5 s时,缺血组、出血组组间病灶侧CB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36±4.46) mL/(100 g·min) vs. (17.43±4.96) mL/(100 g·min),t=0.649,P=0.521];当PLD=2.5 s时,缺血组、出血组组间病灶侧CB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56±10.75) mL/(100 g·min) vs. (25.97±11.04) mL/(100 g·min),t=2.528,P=0.017]。 结论 使用不同PLD的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能够评价不同类型烟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为临床医生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和预测转归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两个标记后延迟时间(post labeling delay,PLD)的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pCASL)成像和MR灌注成像Rapid软件评估有和无临床症状的2组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差异及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的危险因素。 方法 10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均行两个PLD(1.5 s和2.5 s)的3D pCASL及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的Rapid软件分析。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以有无症状作为二分类因变量,将局部动脉狭窄率、狭窄动脉下游的早期到达血流比率(early-arriving flowproportion, EAFP)、晚期到达逆向血流比率(late-arriving retrograde flow proportion,LARFP),低灌注指数比(hypoperfusion intensity ratio, HIR)和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同型半胱氨酸、血压、血脂及血糖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暴露因素的单因素比较显示2组间LARFP和HIR有显著差异,在校正了EAFP、动脉管腔狭窄率和其他临床相关指标后的症状性狭窄患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代表着侧支血流的LARFP和HIR是症状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颅内动脉狭窄下游管腔内的侧支血流是患者临床症状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CTP)联合颈部无创血管造影评估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及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开放程度与脑灌注的关系。方法 80例ICA和83例MCA经颈动脉CE-MRA及头颈动脉CTA诊断为单侧动脉狭窄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中,观察CTP成像特点,对各组患、健侧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 rCBF)增加率、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 rCBV)增加率,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增加率,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增加率定量分析。结果 共21例ICA和33例MCA狭窄出现CTP异常,ICA狭窄程度与患、健侧TTP增加率有相关性(P<0.05)。而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还与rCBV增加率、MTT增加率相关(P<0.05)。将动脉中重度狭窄组患者根据侧支循环开放程度分级,侧支循环不良组出现灌注异常概率较大,与良好组之间TTP增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TP是评价脑灌注异常的最敏感指标。CTA联合CTP可直观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及远端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评价侧支循环情况,对临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CT血管造影(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在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均行CT平扫、CTA与CTP检查,分析相关数据图像。结果 52例患者CT平扫中33例未见明显异常,19例发现缺血病灶。52例患者CTP检查,显示均有与临床症状相符的脑灌注异常区,且梗死区脑血容量(CBV)、强化峰值(PE)分别为(2.31±0.56)m L/100g、(4.49±0.51)Hu,均明显低于对侧相应区的(4.47±1.28)m L/100g、(7.20±0.93)Hu(P﹤0.05),峰值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分别为(13.02±1.18)s、(38.39±3.41)s,均明显长于对侧相应区的(9.95±1.03)s、(34.06±2.75)s(P﹤0.05)。52例患者发现血管病变57处,其中大脑前动脉中度狭窄4处,重度狭窄1处,闭塞1处;大脑中动脉中度狭窄5处,重度狭窄5处,闭塞4处;大脑后动脉中度狭窄3处,重度狭窄2处,闭塞2处;基地动脉轻度狭窄4处,中度狭窄5处,重度狭窄2处,闭塞1处;颈内动脉颅内段轻度狭窄6处,中度狭窄8处,闭塞4处。结论 CTA联合CTP检查简便,可较好判断急性脑梗死梗死区域、血流变化及血管狭窄情况,具有较高临床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QSM、APT联合3D-ASL探讨正常人各脑区的氨基质子转移加权、血流量及磁化率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是否存在侧别差异及三者之间相关性。方法 纳入65例正常人行QSM、APT及3D-ASL磁共振序列扫描,通过手动勾画标准化感兴趣区测量多个脑结构的APTw、SUS及CBF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coxon秩和检验比较组内各部位参数值是否存在侧别差异;各组性别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用分别控制年龄、性别的Partial偏相关分析其与各组参数值有无相关性,各组SUS、APTw与CBF值在不同ROI两两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artial偏相关分析。结果 各脑区的SUS、APTw及CBF值未见明显侧别差异。除了右侧顶叶白质的APTw值与性别相关,余脑区各值与性别无相关性。两侧额叶及顶叶灰质的CBF与年龄呈弱到中等负相关,两侧壳核及红核的SUS与年龄呈中等正相关。两侧壳核的APTW及CBF存在弱正相关。结论 CBF及SUS值可用于探索脑正常老化过程,部分脑区APTw可能受局部血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共计10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定狭窄程度后接受PWI检查,获取双侧大脑半球各灌注参数,如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SA显示本组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分别有20例、32例、28例、20例,PWI检出率依次为85.00%、93.75%、96.43%、100.00%;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PWI异常灌注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侧相比,除了轻度狭窄以外,其余患者患侧CBF明显降低,MTT、TTP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狭窄程度增加,患侧、健侧CBF明显降低,MTT、TTP明显延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AC狭窄程度与CBF患侧/健侧比值负相关(P0.05),与MTT患侧/健侧比值、TTP患侧/健侧比值正相关(P0.05),与CBV患侧/健侧比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灌注参数与MCA狭窄程度密切相关,PWI检查还可通过灌注参数的变化反映MCA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继而有助于评估病变区侧枝循环建立情况,为临床干预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CT灌注(CTP)及CT血管造影(CTA)一站式低剂量多模态CT评价慢性脑缺血(CCH)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改变,并分析CCH的临床高危因素。方法:应用640层容积CT对266例临床拟诊CCH的患者进行全脑CTP检查,经后处理得到各个供血区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和延迟时间(DT)等灌注参数以及CTA图像,以患侧/对侧算得相对比值(rCBF、rCBV、rTTP及rDT值),并分析各患者脑血管的狭窄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患侧与健侧大脑半球各个灌注参数的差异,成组t检验分析灌注不足组与灌注正常组之间各个灌注参数相对值的差异,秩合检验分析灌注不足组与灌注正常组患者供血血管狭窄程度之间的差异;并对灌注不足的相关临床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灌注不足组184例,CTP示两侧大脑半球灌注不对称,患侧CBF、CBV低于对侧,而TTP、DT高于对侧,各灌注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前循环灌注不足98例,后循环灌注不足61例,多供血区灌注不足25例;②灌注不足组rCBF、rCBV相对值低于灌注正常组,而rTTP、rDT高于灌注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43、-3.862、2.790、4.558,P<0.01);③184例灌注不足组患者中,血管评估显示轻度狭窄24例,中度狭窄47例,重度狭窄65例以及闭塞48例;82例灌注正常组患者中,轻度狭窄54例,中度狭窄21例,重度狭窄5例及闭塞2例,2组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在灌注不足组患者与灌注正常组之间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的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和高血脂是脑灌注不足的危险因素。结论:多模态CT不仅可以显示脑血管狭窄程度,而且还可以直观和定量反映CCH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为CCH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和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扫描灌注成像(DSC-PWI)在脑肿瘤灌注中脑血流量测量的一致性。方法 19例脑肿瘤患者,其中胶质瘤9例,脑膜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转移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均行常规磁共振平扫、增强扫描及 3D ASL和 DSC-PWI灌注成像,比较19例脑肿瘤患者57个感兴趣区脑血流量(CBF)与相对脑血流量(rCBF)的差异,评价两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3D ASL所测CBF与DSC 所测rCBF值两者有显著相关性(P=0.005),一致性较好。结论 3D-ASL与 DSC-PWI在评估脑肿瘤脑血流量方面具有一致性,3D-ASL可准确评估脑肿瘤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成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治疗的59例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在完成常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3D-pCASL检查;测量病灶及对侧镜像区域脑组织脑血流量(CBF);绘制ROC曲线,分析不同检查方法诊断效能。结果:6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最终均得到确诊,患者经3D-pCASL成像技术检测确诊60例,诊断符合率为98.36%(P>0.05);DWI检查确诊58例,诊断符合率95.08%(P>0.05);观察组患者健侧CB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患侧CB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单一DWI、3D-pCASL检查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及3D-pCASL联合检查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高于单一DWI、3D-pCASL检查(P<0.05)。结论:将3D-pCASL成像技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效果理想,能实现脑血流量的可视化,弥补传统DWI存在的弊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Fair灌注成像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中灌注信息的诊断价值,为指导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20例临床TIA患者或怀疑大脑血管的狭窄或闭塞患者,行常规MRI,DWI,MRA,Fair和DSC检查,确定病变范围,定量评价Fair与DSC的rCBF差异。结果 FairCBF图显示患侧与健侧灌注程度改变对比t=4.46,P〈0.05,有差异;Fair的rCBF为0.84±0.52,DSC的rCBF为0.79±0.31,二者对比:t=0.705,P〉0.05,无统计血差异。结论 Fair为无创性脑灌注成像,操作简单,能定量评估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灌注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T灌注(CTP)与MR灌注(PWI)加权成像评价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对烟雾病患者短期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47例经DSA证实的单侧血管重建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血管重建术治疗,术前术后接受CTP、PWI检查,获得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参数,比较手术前、手术后大脑中动脉(MCA)分布和同侧小脑对照区灌注参数(r CBF、r CBV、r MTT、r TTP),比较术前、术后CTP与PWI灌注参数相对值差异。结果术后CT灌注图可见右侧MCA分布区CBF、CBV、MTT、TTP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变,术后PWI灌注图CBF、CBV、MTT、TTP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变;术后术侧MCA分布区与对照区r CBF、r CBV值与术前比较显著较高(P0.05),r MTT、r TTP与术前比较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 CT灌注与MR灌注加权成像均为行血管重建术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变化的有效观察方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测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s ICAS)患者采用支架植入术疗效的多模态MRI指标,为此类患者的早期治疗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以就诊于我院的重度s ICAS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前完善MRI检查(常规MRI+MRA、PWI、高分辨率磁共振斑块成像)。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所有患者随访1年。比较治疗前及随访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卒中复发率、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容量(CBV)、灌注达峰时间(TTP)及脑血流量(CBF),分析影像学各指标与治疗方案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MTT显著降低,CBV及CBF明显升高,TTP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MTT显著降低,CBV及CBF明显升高,卒中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植入术降低了卒中复发率,多模态MRI灌注成像的相关指标可用于评估s ICAS支架植入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功能性成像方法,能够显示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定量分析、诊断快速、无创的特点。本实验探讨64排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并分析CT灌注成像中参数CBF、CBV、TTP、MT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扎兰屯市中蒙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脑梗塞(发病时间8小时)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61.00±4.54(53~66)岁。CT灌注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院就诊时行CT灌注成像检查,记录相应患者灌注成像参数:CBF、CBV、TTP、及MTT,以其灌注异常区与镜像区正常脑组织分别作为病理组和对照组。结果 8例脑梗塞患者CT灌注成像均显示异常,其中2例发现缺血性半暗带。对6例CT灌注四个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CBF、TTP及MT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BV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例显示缺血性半暗带患者梗死核心区、半暗带区与健侧对照均有明显改变。结论 (1)64排CT脑灌注成像急性脑梗塞患者可明确诊断病变部位、范围及判断脑梗塞患者有无缺血性半暗带的存在。(2)CBF、CBV、TTP、MTT的变化,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病变区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间接反映缺血部位的病理生理学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