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后运用钛网支撑加钢板固定重建其稳定性的效果。方法:本组33例,颈前路单椎椎体次全切除16例,双椎体次全切除17例,均行钛网支撑加钢板内固定。随访6~24个月,观察应用钛网加钢板固定后颈椎融合节段的高度丢失情况,丢失在2mm内为无明显高度丢失。结果:33例病人50节椎体次全切除后应用钛网加钢板固定全部达到骨融合,没有明显的高度丢失。较术前JOA分值增加5分以上21例,增加3~4分8例,增加3分以下4例,优良率为87.8%。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后应用钛网支撑加钢板固定使手术节段得到长时间的稳定支撑,为骨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避免了供骨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ZEPHIR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或钛网植骨治疗26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路减压手术,单节段行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多节段行椎间盘切除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均结合ZEPHIR钢板固定治疗颈椎病26例.结果:23例获3~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按JOA评分标准评分,各型术后评分均有显著提高.全部患者融合节段获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无松脱、断裂、下沉,颈椎生理曲度和高度无丢失.结论:颈前路减压ZEPHIR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或钛网植骨是治疗单节段或多节段颈椎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5例经前路异体骨加椎间融合器固定,11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加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观察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骨性融合情况.结果 16例病人经评价优级12倒,良好3例,尚可1例.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及钢板松动,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 前路异体骨加椎间融合器治疗单间隙椎间盘突出及椎体次全切除加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突出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应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伤病的价值。方法:颈椎伤病的患者共11例,常规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圆柱形空心钛笼内填充碎骨块植入减压槽内,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固定并锁紧。术后颈托固定2~3个月。定期随访。结果:术后经6个月~2年的随访,患者的Cobb角及"D"值无明显变化。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内固定能有效维持融合阶段的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入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入锁定板内固定术,并观察疗效及手术融合节段的稳定性。结果:随访时间12~18个月,所有病人的神经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影像学资料显示无1例螺钉松动钛网下沉及钢板翘起,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结论: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充分,钛网植入可以避免取髂骨所带来的并发症及椎间高度丢失,联合颈前路锁定板固定,可达到安全、有效的即时稳定作用,有利于病人的早期下床活动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钛网植入锁定钢板内固定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22例颈椎疾病患者行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以钛网植入所切椎体松质骨椎体间,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并观察疗效及手术融合节段的稳定性。结果 随访时间6—8个月,所有病人的神经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影像学资料仅有1例钢板翘起,但钛网固定良好。结论 钛网植骨可以避免取髂骨所带来的并发症,联合颈前路锁定钢板固定,可达到安全、有效的即时稳定作用,有利于病人的早期下床活动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田勇  卡索  刘成  李丹  马骁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1):1372-1373
目的:探讨椎体次全切除Zephir前路钢板结合钛网植骨融合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价值.方法: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Zephir钢板内固定,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结果:根据Frankel分级的评价,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和恢复,6个月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钢板和螺钉断裂及松动.结论:应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Zephir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减压彻底、植骨牢固、可获得术后颈椎即时稳定、融合率高、术后不需要外固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椎体次全切除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椎体次全切除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钢板内固定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sis myelopathy,M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变累及2个椎间隙者28例,累及3个椎闻隙者4例.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行颈前路钢板固定.结果 3例出现术后切口血肿,4例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8例咽痛,3例螺钉松动.32例随访平均18个月,植骨于术后3~7个月骨性愈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艮好.JOA评分平均提高7.8分,手术有效率为91.7%,优良率为76.0%.结论 椎体次全切除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实现彻底减压,对脊髓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同定术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我院骨科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8例,均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比术前术后颈椎(JOA)评分,分析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颈椎正侧位X线片+动力侧位X线片,钛网、锁定钢板位置及颈椎前凸角等变化.结果 38例均被随访,术后12~16个月36例植骨融合,2例在术后18个月植骨融合.术后颈椎前凸角改善明显,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维持满意,钛网及锁定钢板位置稳定,JOA评分经手术治疗后显著提高(P<0.05).结论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存脊髓型颈椎病应用中近期疗效肯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但此术式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椎体次全切手术的疗效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5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椎体次全节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彻底解除颈椎管前路致压物,恢复椎间高度,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将术前及术后统计之JOA评分和颈椎X线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半年到两年回访,所有53例患者术后神经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变。JOA评分由术前8.8分提高到11分。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全部骨性融合,椎间高度无丧失,颈椎前曲生理曲度维持正常。结论经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多节段突出的脊髓性颈椎病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植骨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28例节段突出的脊髓性颈椎病患者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植骨钢板内固定,采用JOA评分对术前、术后脊髓功能进行评定及采用x线片观察钛网笼和终板,钛网笼与钢板间骨桥判断愈合.结果 28例患者均被随访,随访时间(15.5±1.3)个月.术后27例患者患者3-6个月随访时,植骨出现融合,1例于术后8个月出现融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术后JOA评分评定脊髓功能,JOA评分从术前(11.4±1.5)分别提高到(16.5±1.0)(P<0.05).术后获得的颈椎前凸平均为7.350,范围为4-170.结论 多节段突出的脊髓性颈椎病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铁网笼植骨钢板内固定稳定性好,能获得良好的植骨融合率和改善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多节段突出的脊髓性颈椎病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植骨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28例节段突出的脊髓性颈椎病患者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植骨钢板内固定,采用JOA评分对术前、术后脊髓功能进行评定及采用x线片观察钛网笼和终板,钛网笼与钢板间骨桥判断愈合.结果 28例患者均被随访,随访时间(15.5±1.3)个月.术后27例患者患者3-6个月随访时,植骨出现融合,1例于术后8个月出现融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术后JOA评分评定脊髓功能,JOA评分从术前(11.4±1.5)分别提高到(16.5±1.0)(P<0.05).术后获得的颈椎前凸平均为7.350,范围为4-170.结论 多节段突出的脊髓性颈椎病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铁网笼植骨钢板内固定稳定性好,能获得良好的植骨融合率和改善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13.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在多节段颈椎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24例颈椎病患者,累及椎间隙2个21例,3个3例。均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移植,并用颈前路纯钛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对全部患者平均随访22.5个月。术后6个月内植骨融合率100%,无椎间高度再丢失,颈椎生理弧度维持良好;无钢板和螺钉松动或断裂。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按Odom标准评定,优15例,良6例,可3例。手术优良率为87.5%。结论:因减压彻底,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的手术效果好。植骨钢板内固定后,保证了颈椎术后的即时稳定性和植骨融合率。因此,本术式在多节段颈椎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钛网植骨联合颈前路钢板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003年6月~2006年6月40例行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累及单椎体两间隙16例,两椎体三间隙19例,三椎体四间隙5例。侧位颈椎X线片测定颈椎曲度"D"值,JOA评分法评定颈脊髓神经功能,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资料均获随访,次全切除颈椎体69个,切除病变椎间盘109个,颈椎曲度"D"值由术前的(4.3&#177;2.1)mm提高到术后的(9.2&#177;2.5)mm,JOA评分由术前的(9.6&#177;2.1)分增加到术后的(13.1&#177;1.9)分,平均增加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例发生钛网下沉,钛网下沉发生率为17.5%(7/40)。结论钛网植骨联合颈前路钢板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可使施术节段得到支撑和稳定,近期疗效满意,提高了临床改善率,但要重视钛网下沉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前路颈椎次全切+前路钢板固定的基础上,比较钛网植骨融合与髂骨块植骨融合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9年2月对42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前路颈椎次全切+前路钢板固定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钛网植骨融合术和髂骨块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术后定期x线检查,观察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进行术前后的JOA评分比较并计算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恢复率。结果:钛网植骨组和髂骨块植骨组术前后的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2组间比较无差异;通过对术后12个月时神经功能恢复率及术后椎体间融合结果的比较,2组之间亦无差异性。结论:前路钢板固定+钛网植骨融合与前路钢板固定+髂骨块植骨融合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均有良好疗效,2种术式在疗效上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路分节段与长节段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86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 行前路手术,其中累及3个间隙的62例,累及4个间隙的24例。分别行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联合钛网植骨内固定手术 和分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联合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根据X线检查Cobb角及JOA评分评价术前及术后颈椎曲度变化、内固 定稳定程度、植骨融合率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分节段手术组术后颈椎生理曲度 恢复更好,术后手部功能改善情况、术中出血量、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两种术式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节段颈前路手术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李华  佟磊  林岩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3):2791-2793
目的:探讨钛网联合颈椎前路锁定钢板系统进行颈椎前路融合术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3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对其疗效及钛网融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经过6~20个月随访,植骨均在12周达到临床愈合,6例患者在术后发生钛网下沉,颈椎椎间高度降低,但主观感觉满意。结论:钛网植骨可以避免取髂骨所带来的并发症,但钛网沉陷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的常见并发症,正确处理终板、选择恰当的锁定钢板等可以降低下沉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椎问前路减压钛网联合钉板系统治疗颈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颈椎疾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同时采用钛网植骨融合联合带锁钢板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6-24个月),植骨均在6个月达到临床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不良现象。术后疗效按JOA评分,术前5~13分,术后提高4-6分,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82.4%。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术同时采用钛网融合器植骨联合钉板系统内固定可使颈椎得到即刻稳定,重建颈椎正常解剖结构,有利于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节段和相邻两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前路手术减压范围及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2,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其中13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采取部分椎体切除加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未做钢板内固定;5例颈椎间盘突出伴颈椎失稳患者行部分椎体切除加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应用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治疗;6例相邻两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采取椎间盘摘除加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应用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治疗。重点介绍了手术方式选择、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等。结果平均随访1年,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颈椎融合情况,优良率96%。结论 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问植骨融合术可不需钢板内固定,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伴颈椎失稳患者行颈椎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以及相邻两节段间盘突出患者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需行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固定,Windows钢板系统能够为减压节段提供足够的即刻稳定性。手术效果取决于减压彻底性及脊髓本身有无变性。  相似文献   

20.
3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术式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比较前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对3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颈前路2个(或2个以上)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钛网植骨支撑融合内固定术(21例)及颈后路脊髓受压段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加侧块螺钉内固定术(15例)治疗,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两组病例的改善率、植骨融合率及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12个月,前路手术组平均改善率70%,优良率为81%,后路手术组平均改善率62%,优良率78%,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前路手术组1例植骨未融合,植骨融合率95%,后路手术组3例植骨未融合,植骨融合率80%,两组颈椎生理曲度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两种术式疗效相近,但前路多个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钛网植骨支撑融合内固定术植骨融合率高、术时短、出血少,较之后路术式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