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华明  李朝洪  张可喜  曹阳 《化工科技》2010,18(3):25-27,49
以木薯淀粉为材料,大豆色拉油为油相,淀粉水溶液为水相,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山梨醇脂肪酸酯(Span-60)为乳化剂,采用逆相悬浮交联聚合法制备淀粉微球,实验运用正交优化设计,选择淀粉浓度、油水相之比、乳化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4个因素为考察对象,对淀粉微球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对所得的淀粉微球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熊勇  罗辉  贾振斌 《广东化工》2012,39(16):17-18,20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瑟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以亚硫酸氯钠和过二硫酸钾为链引发剂,环己烷为油相.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淀粉微球(CSM)。通过尊因素及正交实验探讨了各因素对CSM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剂用量对CSM粒径影响最大,较小粒径合成条件为:淀粉4g,MBAA0.8g,交联剂0.44g,乳化剂0.55g,油相140mL。  相似文献   

3.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植物油为油相,采用反相微乳法合成淀粉微球。以吸附量为指标进行正交实验,得到淀粉微球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淀粉浓度14%、油相100ml、乳化剂0.75g、交联剂4.8ml、搅拌速度1200r/min。利用红外光谱和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证明了可溶性淀粉与环氧氯丙烷发生了交联反应。  相似文献   

4.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MBA)或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Span60和Tween60混合为乳化剂,环己烷(80mL)和三氯甲烷(20mL)为油相,采用反相乳液法制备淀粉微球(starch microspheres)。以控制变量法来改变不同物质用量,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貌变化,确定最优的条件:淀粉浓度10%,乳化剂用量0.8g,油水比例3∶1,交联剂选用环氧氯丙烷(4mL)制备淀粉微球。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对淀粉微球进行性能表征,为以后应用研究作铺垫。  相似文献   

5.
淀粉基阴离子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京荣  李仲谨 《应用化工》2007,36(10):947-950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及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先在反向悬浮体系中采用两步交联法制备了中性淀粉微球,再用K3P3O9与中性淀粉微球反应制得淀粉基阴离子微球。以微球的平均粒径为指标,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光透式粒度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2.5 h,淀粉溶液浓度为15%,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3∶1,MBAA用量为0.4 g,乳化剂用量为1.0 g时,微球平均粒径分布较为均一,粒径在65μm以下的微球占95.5%,球形圆整,表面粗糙多孔,可用作药物载体和吸附剂。  相似文献   

6.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经糊化形成多糖后,用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植物油为油相,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多糖巨球(PMS)。以吸附量为指标进行正交实验,得到多糖巨球的较佳制备条件为:淀粉质量分数9%、油用量155 mL、乳化剂用量0.25 g、交联剂用量3.7 mL、搅拌速度600 r/min,于60℃进行反应。利用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测得多糖巨球具有多孔性,平均粒径为0.33 mm。  相似文献   

7.
首先以淀粉为原料、多聚磷酸钠为酯化剂制得磷酸酯淀粉,然后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磷酸酯淀粉微球,并用马来酸酐对微球进行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法探讨了m(淀粉)∶m(多聚磷酸钠)配比、乳化剂含量、交联剂含量和温度等因素对微球的形成和产率等影响,并对微球的结构、溶胀性和吸附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m(淀粉+多聚磷酸钠)=10 g、m(淀粉)∶m(多聚磷酸钠)=60∶40、环氧氯丙烷(ECH)交联剂为5 g、乳化剂为0.10 g和反应时间为5.0 h时,微球产率相对最高;当Mn2+浓度为0.03 g/L时,磷酸酯淀粉微球、马来酸酐改性淀粉微球对Mn2+的常温吸附量分别为0.616、0.793 mg/g。  相似文献   

8.
替米考星交联淀粉载药微球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替米考星淀粉交联共聚载药微球。探讨了投药量、反应时间、交联剂、乳化剂对替米考星淀粉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和微球形貌的影响,运用红外、热重、电镜、粒度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替米考星0.02 g,淀粉4 g,乳化剂0.75 g,交联剂0.95 g,反应1.5 h,合成的替米考星淀粉微球载药量2.43%,包封率88.6%。微球粒径分布均匀,外观圆整,表面粗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以红薯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Span-60和Tween-60为乳化剂、环己烷和三氯甲烷为油相、硝酸铈铵为引发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红薯淀粉交联微球,分别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其结构和形貌,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红薯淀粉交联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淀粉溶液浓度10%、MBAA用量0.4g、油水比5∶2、引发剂用量0.25g。  相似文献   

10.
杨黎燕  尤静 《化工科技》2013,21(3):27-29,62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研究了淀粉微球在反相悬浮体系中对阿司匹林的吸附作用。探讨了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及搅拌速度对微球药物吸附量的影响,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当交联剂用量为12g/L,引发剂用量为3g/L时,60℃下中速搅拌2.0h,淀粉微球对阿司匹林有较大吸附作用。在酸性条件下,阿司匹林淀粉微球在8h内有较好释放,交联剂用量对释药速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氧化还原引发下的淀粉、丙烯酸反相乳液聚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祥义  徐晓军 《应用化工》2005,34(3):159-161
以环己烷为连续相,Span20为乳化剂,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并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可使聚合反应低温快速进行,在过硫酸钾为3.1mmol/L,亚硫酸氢钠为3.1mmol/L,单体丙烯酸浓度为2.6mol/L,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3h,乳化剂浓度为5%时,单体转化率为92.6%、淀粉接枝率为43.2%、淀粉接枝效率56.4%。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酸-内交联改性醋酸乙烯酯乳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波  王晓立  李璐 《辽宁化工》2006,35(6):314-316
研究了以丙烯酸和醋酸乙烯酯内交联共聚合生成乳液胶,获得改性乳白胶的工艺方法。实验确定了乳液聚合时引发剂、乳化剂、交联剂丙烯酸及共混时脲醛树脂的加入量。在最优试验条件下所获乳白胶具有耐水、耐寒、胶液稳定、抗剪强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A new method of preparing a cassava starch-based wood adhesive with high performance using hydrogen peroxide, acrylamide, butyl acrylate (BA), and an organic siloxane as an oxidant, a hard co-monomer, a soft co-monomer, and crosslinking agent, respectively, is proposed.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arameters on the shear strength, the water resistance, and the viscosity of the adhesiv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hear adhesive strength in dry state and wet state of cassava starch-based adhesive could reach 6.11 MPa and 3.05 MPa, respectively. The organic siloxane, when added, could reduce the content of the hydroxyl on the starch molecule, and promote the crosslinking of the starch molecules, improving the bonding strength and water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4.
环保耐水型木材用胶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酰胺,以次氯酸钠(NaClO)为氧化剂对淀粉进行氧化处理,然后将两者进行缩合反应得到聚丙烯酰胺接枝淀粉胶粘剂的主剂;最后以2-甲基氮丙啶为交联剂制备了环保耐水型木材用胶粘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法和X射线衍射(XRD)法对中间体和胶粘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w(交联剂)=3%(为淀粉胶主剂干胶的质量分数)、交联时间为3 h和w(丙烯酰胺)=7.5%(相对于淀粉的质量分数)时,制得胶粘剂的胶合强度达到5.30 MPa,耐水时间达33 h。  相似文献   

15.
尹德胜  周永江 《广东化工》2011,38(3):114-115
研究了氧化剂,糊化剂和交联剂3种原料用量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淀粉50 g时,氧化剂10 g,氧化温度60℃,氧化时间0.5 h,糊化剂5 g,糊化时间15 min,交联剂1.0 g,交联时间10 min,防腐剂0.5 g的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产品性能最好,制备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