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呼唤人文,人文导引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发展科学角度阐述人文对科学的重要性。主要是从科学研究的动机、目标、态度、方法和科学应用等几个方面说明科学必须以人文为主导。文章从界定科学与人文的概念出发,以理论分析和实例印证两个方面提出并讨论了四个问题。即:人文是科学创造的动力源,人文是科学态度的试金石,人文是科学途程的指路灯,人文是科学应用的方向盘。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社会应用具有价值取向,人类基因组研究及应用,作为一种科学活动,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必然会显现出伦理道德的二重性:既可以给人类带来益处,具有“善”的价值,也可以给人类带来危害甚至灾难,具有“恶”的后果。因此,对其科学价值和造成的伦理困惑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道德调控,对于保证这一科学研究及应用的健康发展十分必要。这也是科学技术应用中的人类责任。  相似文献   

3.
科学教育的人文观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洁 《江苏高教》1997,(5):3-7,40
科学教育的人文观照鲁洁一、时代的主题:科学与人文之融合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不可否认的是,科学技术对整个人类生活已经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将不断地扩大和加深这种影响。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它使物质财富得到巨大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人文价值和哲学研究中的科学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的人文价值是指科学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它表现在:科学通过提高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而为人类的生存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料;科学为人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理想,破除迷信,实现人性的完善与解放。哲学研究可以分为哲学创新、哲学解释和哲学编篡,无论何种研究活动都需要科学精神的指导和参与。“实事求是“和“价值求好“都是科学和哲学的共同要求。  相似文献   

5.
科学研究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种活动,必须运用适当的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从科学史看,科学的发展和科学方法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科学方法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科学方法的变革。因此,我们应当注重对科学和科学方法互动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史。  相似文献   

6.
禹真 《铜仁师专学报》2002,4(2):17-18,24
本文对科学价值、科学理性价值、科学人文价值的含义进行阐述,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科学理性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关系:科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理性活动,是人类理性的典范和集中表现;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总是以哲学的方式集中地体现着该时代的科学精神;新的科学价值观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7.
科学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古代社会人类对它的认识比较简单;演变至今,其涵蕴日趋繁富,它是由认识主体、认识过程和认识成果合成的辨证统一体。就其内涵而言,它有三个要义:一是指科学知识系统,二是指科学研究活动及其方法,三是指科学组织建制。就其外延而言,它的涵盖甚广,可对其作多种界分,但通常将其分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大类。中世纪以后,自然科学率先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尔后,人文社会科学又从自然科学中独立出来,从而形成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一分为二或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鼎足三分之势。  相似文献   

8.
大学人文教育的思考--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七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文精神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强调人性,人道,仁爱和人的尊严。科学精神提倡实事求是,鼓励独立思考,反对盲从和迷信,不论是科学的方式或精神,还是人文的方式或精神,其本质都是追求自由。它们为人类理性地追求自由和幸福提供了不同的实践方式。今天谈论大学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教育,应该思考:什么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市场经济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生存空间有多大?等等。  相似文献   

9.
科学和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重要形式,它们互相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科学是哲学的基础,科学是哲学问题产生的主要源泉,是推动哲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哲学又为科学研究提供思维形式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和理解科学和哲学的相互关系,对于推动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是大有陴益的。  相似文献   

10.
“人文主义”与“科学”是人类文化的“挛生兄弟”,它们都是人类解读世界缺一不可的话语。科学与形而上学有着不解之缘,而形而上学意味着人的生存境界的不断提升,使科学在本质上具有人文的特征。人文主义必须借助于科学理性的伟大力量,科学的长足的进步离不开人文主义营造的思想解放氛围。后现代主义也提倡人文与科学的平等话语权,希望实现人文与科学的融合。因此,学校课程应该弘扬强调训练人的理智的“自由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11.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内在可能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从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体系。科学教育着重强调知识的传授,把培养科学精神和智力开发作为教育最根本的目标,而人文教育则注重人性的养成与人格的塑造,强调教育是人的价值的引导及创造过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基本是:一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二是人的发展,三是社会的发展,四是教育功能的互补。  相似文献   

12.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课题组 《天中学刊》2002,17(1):109-113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分别源于人类对自然和人世的认识,前者以物为尺度,追求真实,推崇理性;后者以人为中心,追求美好,推崇情感,它们一起构成人类精神文化的精髓,是完善人的心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思想理念。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教育的偏差,导致了人文教育的失落,加上中国传统中缺乏现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致使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缺失。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求强化人文教育,重建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完善教学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以及注重大学生知识的内化。  相似文献   

13.
无论从理论研究的视角来审视,还是从社会现实的维度来考察,科学与人文的分割和对立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种种不利影响,因此克服二者的对立,探讨科学与人文的融合问题,成为20 世纪乃至21世纪理论界的研究热点.中外理论界从不同侧面提出了各种促进二者融合的研究观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科学主义观、以现代西方人本主义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观和将二者加以折中并以"整体有机论"为核心内容的综合观.与其相对应,中外理论界形成了从三种不同角度加以整合的不同路线:从科学角度出发研究科学与人文融合问题所展示的科学文化整合路线,从人文角度出发研究人文与科学融合问题所展示的人文文化整合路线,以及从科学和人文相结合角度研究二者融合问题所展示的人类整体文化综合路线.在这些不同的理论观点、考察视角和整合路线的探索中,展示出科学与人文融合问题的研究特点和未来走向:理论研究的深化和细化特征、研究领域的交叉趋向、研究视角的人学转向、研究取向朝“人”的实践层面拓展等,并且展示出只有把科学与人文共同置于“人”的视域,理解科学与人文共同的“人为”属性和“为人”属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二者的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类对科学本性的理解是动态的和不断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既有理性的因素,也有非理性的成分。承认科学研究起点的主观性,不仅不会削弱科学理性与客观性,相反,是弘扬了科学的理性精神,增加了科学的真理性。把科学理解成是语境中的产物,认为科学研究是在去语境化(decon tex tau lization)与再语境化(recon tex tau lization)的进程中不断地接近于真理的过程。在此思维之下,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不会再出现不可约化的矛盾冲突,而是有了走向真正融合的路径与平台。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人文性在西方反科学思潮的洗礼中突现出来,科学飞速发展的事实对西方以人文主义为尺度的反科学思潮进行了有效的反击,迫使西方反科学思潮的转向。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科学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彰显出人的创新本质;现实社会发展中科学理性与人文理性的互动更加显现出科学所具有的人文向度。  相似文献   

16.
当今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科学对人类具有的双重影响,是造福人类还是危害人类。全看掌握科学技术的人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要通过纠正科学教育的偏差、充分发挥科学教育的整体功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理性主义科学观中,争论意味着一种非理性行为,是对科学发展秩序的干扰。但现实的科学研究活动却昭示着:科学争论是科学的真正生命线和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创造因素之一。其实,科学争论是一种集体理论研讨,它犹如一块磨砺石,各种理论、假说、解释、推论等在科学争论中如金刚石在磨制中获得各个面一样最终获得其完美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争论本身产生了从根本上说来是“新”的东西。同时不可忽略的是科学争论中相伴着不和谐的“声音”,它干扰了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双刃剑"与科学行为的规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急剧改变,科学的“双刃剑”作用亦愈加突出。对此。科学家、企业与政府都有责任。建立约束科学行为的职业规范,增强科学家与企业家的职业责任感,是防止因科技的不当应用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人对幸福的追求需要内在精神动力,这种动力来于人对自我发展本身的自觉,来自人对生命价值与人生目标清醒的自我意识,来自人对探索与认识世界的冲动与觉悟。只有当人对世界的探索及自身的发展具有理性自觉的时候,才会产生强大的发展需求和发展动力,才会为实现自己的人生幸福做出不懈的努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贯穿在人类认识、协调、利用自然的科学技术活动与人类探索人世、处理人世的人文活动过程中的精神实质,它们唤起人追求幸福的欲望和需求,激发起人追求幸福的动机和动力,支配和支撑着人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它具有显著的实用性。人们学科学,用科学也往往有着明显的功利性,而科学的内在精神常被忽略。科学的内在精神是社会进步的第一推动力,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重视科学实用性的同时,应大力提倡科学精神,重视科学精神的普及和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