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目的】筛选蓝花楹茎腐病的内生拮抗细菌,并探讨其生物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健康蓝花楹根茎分离内生菌株; 以蓝花楹茎腐病原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作为供测菌,用5点对峙法进行拮抗作用初筛、平板扩散法复筛获得拮抗菌株,经形态学和16SrDNA序列比对,对其进行鉴定。采用温室盆栽和田间试验检测拮抗菌的生防效果。【结果】分离获得24株内生菌株,其中zhu66抑菌率达到97.8%,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JF899258。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蓝花楹茎腐病。在一定浓度下,浓度越高防效越好,以107cfu/mL浓度最佳。灭菌土防效优于自然土; 生防菌先于病原菌施入防效优于生防菌与病原菌同时接种,病原菌先于生防菌接种方式防效较低。菌株能显著促进蓝花楹地径、苗高与冠幅生长,浓度越高,促生效果越好。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蓝花楹茎腐病不同发病程度的生防效果有显著差异,无病区预防作用十分显著,不发生茎腐; 重度发生区几乎没有效果,轻度发生区防效明显,防效达74.1%,中度发生区有一定效果,且随着时间延长,防效增加。【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zhu66对蓝花楹茎腐病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2.
:从云南、贵州、河北、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地采集土样 2 8个 ,采用常规平板稀释法分离获得的细菌菌株 4 14个。以茄病镰孢菌为主要靶标菌 ,对分离菌株进行抑菌测定 ,筛选出强拮抗菌13株 ,并用附着在茄子、番茄等上 9种病原菌对其进行拮抗作用测定 ,发现所获拮抗细菌具有广谱抗性。筛选出具广谱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 B0 73、B153,其发酵液中活菌在温室内人工接种条件下进行温室接种防病试验 ,对茄病镰孢菌防治效果分别达 71.1%和 6 1.8% ,并兼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平皿稀释分离法,通过对320株湿地松根际细菌分离物的筛选,获得1株拮抗性强的细菌菌株;运用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以镰刀菌属(Fusa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的真菌为病原菌,该菌株和生防菌株Pseudomonas fluorescens Q287、279、1M196、Pf5、HT51、Q3787、MVP14、FFL1R8共同对病原菌的平皿对峙试验,该菌株对立枯丝核菌、链格孢菌都有较强的拮抗作用,120 d盆栽测试得知,菌株P.fluorescens Q287最高保存率为77%,该菌株的最高保存率为62%,其拮抗效果和菌株Q287一样,均高于其他7个生防菌株,试验证明该菌株具有防治松苗猝倒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黄芪根腐病是严重影响黄芪产量的病害之一,为确定其致病的主要致病菌,本实验对采自甘肃陇西的黄芪根腐病病株以组织分离、离体根部接种、盆栽实验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获得了5株黄芪根腐病致病菌,并通过培养特征、显微形态及rDNA ITS序列分析综合鉴定,确定菌株G2、G3、G4为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G5、G6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xoysporum).  相似文献   

5.
软腐病是白菜的三大病害之一,对白菜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为分离培养基,对从不同生态环境下采集的样品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共得到菌株73株。测定它们对白菜软腐病的拮抗性,得到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11株,占分离菌株的15.1%。其中菌株M-14的拮抗性最强,具有开发成生物农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从新疆和硕连作棉田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46株芽孢细菌.29株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中有9株拮抗性极强.经鉴定,9株拮抗性极强的菌株中有2株属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7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相近.抑菌特性实验表明:J-02和J-15的抑菌高峰分别出现在衰亡期和稳定期,对pH的耐受范围分别为5~9和7~9;J-02的热稳定性较好,J-15对温度较敏感,但100℃处理后仍有抑菌活性;J-02能够抑制大丽轮枝菌芽管伸长形成菌丝,J-15可导致大丽轮枝菌菌丝畸形,失去产孢能力.盆栽实验表明,J-02和J-15这2株拮抗菌对棉花黄萎病有明显防治作用.综合结果表明J-02和J-15均有作为棉花黄萎病生防菌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学》2016,(4):506-510
为了弄清河南地区小麦赤霉病致病禾谷镰刀菌所产的毒素化学型和SCAR类型,对我国小麦主产区河南地区的小麦赤霉病病穗进行了广泛采样,共分离出47株禾谷镰刀菌菌株.经镰刀菌毒素特异性引物测定,27株菌株产15-AcDON型毒素,占分离出的禾谷镰刀菌菌株的57.45%;19株菌株产3-AcDON型毒素,占40.43%;仅有1株菌株产NIV型毒素,占2.13%.其中,产15-AcDON型毒素的菌株属于SCARⅠ类型,产3-AcDON和NIV型毒素的菌株属于SCARⅤ类型.结果表明,河南省产15-AcDON型毒素的禾谷镰刀菌是优势种群,产3-AcDON型毒素的禾谷镰刀菌种群次之,产NIV型毒素的禾谷镰刀菌种群所占比例很低.  相似文献   

8.
依据柯赫氏法则对崇明水仙盆栽中叶褐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得到3个可造成鳞茎和叶不同程度腐烂的致病真菌菌株.应用形态学鉴定法和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及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鉴定,结果1株为丛赤壳属的丛赤壳菌(Nectria gliocladioides),2株为镰刀菌属的串珠镰刀菌胶胞变种(Fusarium 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其中Nectria gliocladioides为引起崇明水仙盆栽枯萎病的主要病原真菌,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低于5℃和高于40℃菌丝均不能生长.研究结果证实ISSR技术可用于区分菌株间的种属差异,可作为病原真菌鉴定的分子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土壤及其微生物对真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测试了云南省峨山、蒙自、弥勒、玉溪等地14份土样对4种生防菌(厚孢轮枝菌、淡紫拟青霉、粉红粘帚霉、贵州节丛孢),2种植物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水稻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抑菌作用普遍存在,但不同地区、类型、土壤对不同菌株间抑菌作用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以峨山烟地土样抑菌作用最强,对生防菌ZK7,IPC孢子萌发抑制率达82%和81.6%,玉溪烟地土样相对较弱,对ZK7,IPC抑制率达42%和57.4%.病原真菌对土壤抑菌作用的敏感性低于生防菌,其孢子萌发平均抑制率为31.1%,大大低于生防菌的57.3%.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抑菌作用成正相关,微生物数量是影响抑菌作用的主要因素.从土壤中分离到的几种细菌发酵挥发性物质对真菌的抑菌作用超过土壤,其对生防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在64.2%~75.6%,明显高于对病原菌的抑制率(15.2%~20.4%).同一细菌培养液挥发性物质对真菌的抑菌不具普遍性,而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能有效拮抗黄栌枯萎病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生防菌株,采用系列稀释分离法和平板对峙法从盐碱地土壤中筛选拮抗细菌,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并测定其无菌滤液和挥发性气体的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菌株C-2-3-2是一株能有效抑制黄栌枯萎病菌和尖孢镰刀菌的生防菌株,经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的无菌滤液对黄栌枯萎病菌和尖孢镰刀菌均具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且能有效抑制黄栌枯萎病菌微菌核的形成。同时,其挥发性气体也能有效抑制黄栌枯萎病菌的生长。另外,研究还发现该菌株能产生铁载体和合成氨,并产生几丁质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β-1,3-葡聚糖酶。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2-3-2在黄栌枯萎病生物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和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烟草疫霉菌为靶标,从3 000株烟草叶片内生细菌中筛选出拮抗菌483株,抑菌率在9.55%~55.96%之间.从这483株拮抗菌中筛选出11株趋化性内生生防细菌,鉴定为Brevibacillus brevis、Br.parabrevis、Br. formosus、Br. reuszeri、Pseudomonas aeruginosa、Ps. tremae、Ps. umsongensis和Erwinia rhapontici.温室试验结果显示,Br. brevis Hs8-19,Br. brevis Hs8-13和Ps. tremae Ht3-25单独使用时,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分别为62.43%、57.67%和53.43%.当在菌液中添加终浓度为40μmol/L尼古丁时,Br. brevis Hs8-19,Br. brevis Hs8-13和Ps. tremae Ht3-25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分别增加了6.11%、4.79%和4.72%.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的和感染松枯梢病的松树针叶上分离了叶栖微生物1 862株.选取有代表性的菌株通过室内平皿对峙培养,初步筛选出对松枯梢病菌和松赤枯病菌具有较好生防潜力的菌株12株.其中,拮抗细菌菌株6株、酵母菌3株、丝状真菌木霉(Trichoderma sp.)3株,拮抗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细菌、木霉、酵母菌,细菌无菌滤液的拮抗效果明显好于菌体本身.拮抗菌的筛选以相对抑菌效果为准,同时应考虑被抑制率和菌种本身具有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3.
镰刀菌和交链孢菌是导致树木病害的两种常见病原真菌,常导致苗圃植物严重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瓦雷兹芽孢杆菌FZB42菌株具有高效生防性能和植物促生活性,为进一步探明该菌株的生防机理,首先测试了FZB42对镰刀菌和交链孢菌的抑制效果。在了解该菌株抑制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质粒,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构建了FZB42的3个抗生素合成缺损菌株(ΔbmyAfenA、ΔbmyAΔfenA)。对这3个突变株进一步测试表明,FZB42合成的物质bacillomycin D和fengycin是抑制两种真菌生长的重要原因,且这两种物质的拮抗作用具有明显的协同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从香石竹扦插茎腐苗上分离纯化了35株镰刀菌,优势菌为:串珠镰孢(F.moniliform Sheldon)11株,串珠镰孢中间变种(F.moniliforme var.intermedium Neish&leggestt)9株,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8株,其次还有茄病镰孢蓝色变种(Fusarium solanivat.coeculeum(Sacc.)Booth)等7株,共6个种和变种;选用12株菌检测其致病性,其中11株菌的致病率高达88~100%;农药药效实验表明。大生的效果最好,0.1g/L即能完全抑制5株试验菌的生长;其次为甲霜灵-锰锌;根病必治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5.
抗番茄青枯病内生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室内防效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番茄体内分离到了93株内生细菌。采用含菌平板抑菌圈测定法,筛选出了3株对番茄青枯菌具有较强拮抗力的细菌菌株ZB—1、ZB-2和ZB-6。温室盆栽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内生细菌菌株ZB-6对植株进行预处理后,番茄青枯病防病效果可达63—65%,说明该菌株对番茄青枯病发生具有较好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凤丹根腐病拮抗放线菌,丰富凤丹根际放线菌资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1~5年生凤丹根际放线菌进行分离纯化,平板对峙法及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拮抗菌筛选,并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经分离纯化,得到83株凤丹根际土壤放线菌,有15株具有拮抗凤丹根腐病菌作用,抑菌直径大于15mm的放线菌有4株,其中菌株NL_(4-2)10~(-4)6抑菌直径达19. 67mm,发酵液抑菌率最大为84. 38%,抑菌效果最佳,鉴定为Streptomyces tauricus(公牛链霉菌),该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球菌的抑菌直径分别为11. 50mm、13. 67mm、15. 17mm。凤丹根际拮抗根腐病放线菌资源丰富,NL_(4-2)10~(-4)6具有广谱抑菌性,对凤丹根腐病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和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一株生防烟管菌几丁质酶表达及抗真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烟管菌BK-1的生物防治潜力,本研究测试了一株具有生防菌活性的烟管菌BK-1的抗病效果,并使用RT-qPCR分析了该菌株的8个细胞壁裂解酶基因在与不同病原真菌对峙培养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应对链格孢、茄链格孢、尖孢镰刀菌和灰葡萄孢这4种病原真菌时,几丁质酶基因BaCHIB表达上调了27.3至50.3倍,远高于其他7个基因.BaCHIB属于糖苷水解酶18家族(GH 18),并具有Chic_BD结构域,属于B类几丁质酶(CHIB).结合基因表达谱分析,该基因诱导表达上调情况的出现与抗病效果的出现高度同步.外源表达蛋白BaCHIB显示出较高的几丁质酶活性,且表现出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包括链格孢,链格孢和灰葡萄孢显著的抗真菌活性,显示其对部分病原真菌具有拮抗能力.  相似文献   

18.
2017年5月从校园内健康孝顺竹叶分离纯化得到1株具有生防潜力的细菌BME17菌株.为研究BME17菌株的生防潜力,对水稻白叶枯病菌PXO99和细菌性条斑病菌RS105的平板抑菌活性以及水稻盆栽的防治效果,以期为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材料.通过形态观察、理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测序对其进行鉴定.平板对峙法检测其对PXO99和RS105的拮抗作用,并对该菌的生防效果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ME17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平板上,内生菌BME17对PXO99的抑菌圈直径(D)/菌落直径(d)为2.18;而对RS105的抑菌效力比值为1.87.盆栽防治试验,内生菌BME17对PXO99引起的水稻白叶枯防治效果为43.06%;而对RS105引起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为24.32%.内生细菌BME17对水稻细菌病害表现出一定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9.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抑菌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健康棉花根部土壤中分离得到细菌、放线菌及真菌分离物1723个。通过室内平板筛选获得25株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温室盆栽防治黄萎病实验结果表明:3株拮抗细菌在防治棉花黄萎病中表现较好的防病效果,其中868菌株的防治效果为67.3%,3个拮抗细菌对病原真菌棉花枯萎菌、立枯丝核菌、番茄叶霉病菌、大豆黑斑病菌、大麦条纹病菌、大豆疫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谱较广。  相似文献   

20.
从石家庄地区多个蔬菜大棚的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到一株高效生防菌F1-2,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菌圈直径高达33mm。根据菌株F1-2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rDNA序列对其进行鉴定,初步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拮抗菌的抑菌谱进行测定,其对所选的16种病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实验还对拮抗菌F1-2的抑菌特性进行了研究,菌株连续传代至10代抑菌性能保持不变,菌株的发酵液对热和酸碱都比较稳定。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具有开发成为灰霉病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