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进 《世界知识》2022,(8):34-35
<正>3月16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出席议会上下两院联席会议,发表题为《新哈萨克斯坦:革新和现代化之路》的国情咨文,表示将对哈进行系统性的全面现代化改革,一系列事关哈未来发展道路的新倡议、新设想被提出,外界称之为“新哈萨克斯坦计划”。  相似文献   

2.
冯玮  陈章旺 《华东科技》2023,(10):124-127
<正>新文科建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是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包括知识生产演变、全球产业变革、国内发展难题和高等教育复杂发展态势。新文科强调主动引领,学科管理调整紧贴现实需求,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向多学科、模块化、产学研一体转变。新文科领域广泛,包括传统文科升级、国家战略发展、新兴科技与产业变革、社会进步与人民需求催生的新兴文科。在新文科实践中,高校应聚焦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创新成为影响和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构筑与强化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进一步明确“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科技导报(北京)》2021,39(16):14-18
 新时代赋予学会新使命,既要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适应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需求,也要服务学术发展、科学发展,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新发展格局下,全球科技创新呈现新趋势、新特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也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从创新绩效、创新环境、创新资源3个维度回顾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成绩,分析了全球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下北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北京进一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5个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陈鑫 《今日科技》2023,(4):50-51
<正>在创新开放中锻造发展引擎,在培大育强中增强创新支撑,开化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近年来,开化县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奋力开辟“创新制胜”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通过打造创新发展平台、营造创新生态环境、凝聚创新关键要素等,助推开化在全省“315”科技创新体系下实现创新能级新跃升。  相似文献   

7.
<正>新时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新常态,并逐渐演变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作为新型外贸经济业态模式之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及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的支持下,跨境电商近年来的发展十分迅猛。作为与该领域联系最为紧密的专业之一,电子商务专业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有待提升、课程体系不完善、缺少实训环节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想切实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8.
俞灵琦 《华东科技》2023,(10):20-21
<正>中国宝武将积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以高科技孵化新产业,以新产业开创新未来,引领钢铁行业基碳技术进步,为绿色钢铁美好生活贡献中国“宝武力量”。随着《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的出台,上海正加快建设若干高质量孵化器,示范引领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孵化培育更多面向全球的本土硬科技企业。  相似文献   

9.
吴沂  鄢仁武 《华东科技》2023,(4):142-144
<正>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指引下,电力类职教院校要如何肩负起绿色环保征程的新使命新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供给质量、增强职前教育建设与国家产业新发展的匹配程度?如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战略目标,为能源电力行业的新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本文对福建省电力行业“双碳”人才需求与供给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当前绿色电力人才培养需求,研究了“双碳”人才培养策略,以及职教院校该如何有力支撑电力企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数字经济作为新经济形态,在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着重要的驱动作用。数字经济的强势入驻,将推动数字产业集聚、促进人才智力汇聚,为产城融合发展增添新动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新力量  相似文献   

11.
<正>2022年,湖州市吴兴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人才强区、创新强区战略,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夯实,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创新主体活力日益显现,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排名跃升至第47位,较2021年提升11位。创新主体培育多点发力。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2家,  相似文献   

12.
李冲 《华东科技》2023,(4):30-31
<正>在当前产业转型大趋势下,上海宝山、金山两区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南北地区’要成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主力军、传统工业地区转型的样板区、实体经济筑基的压舱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作为现代化转型发展的上海样本,宝山区、金山区的南北转型之路也承载着激发当前上海创新新力量的期许,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3.
周一富 《今日科技》2023,(11):18-1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温州湾新区(高新区、经开区)、温州市龙湾区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聚焦浙南科创新城、科创高地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区首位战略,努力开辟创新驱动发展新境界,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2年,温州高新区排名进入全国前40%,创新指数位列全省第八、  相似文献   

14.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民族的不幸,人类的不幸。但从另一角度看,本次新冠疫情的应对,也凸显了心理学的重要性,促使我们认识到在中国加快发展心理学的必要性,进一步反思中国心理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5.
 5月21日,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数字经济与新发展格局国际高峰论坛”在天津举行。  相似文献   

16.
 第一,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发挥人才富集、科技高水平、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大等诸多优势,积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 第二,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最发展。 第三,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改善营商环境,以开放、服务、创新、高效的发展环境吸引海内外人才和企业安家落户,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努力成为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列为专章进行部署,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产业创新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然而由于学科设置、课程设置等原因,高等院校的学科体制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变化的产业技术发展需求。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解决产业创新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破解产业创新人才培养难题,浙江省充分发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行业技术引领、高层次人才集聚以及体制机制灵活等优势,联合省属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探索“科教融合”培养产业创新人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欢 《广东科技》2023,(2):20-23
<正>人工智能(AI)是引领未来的新兴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随着新一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等新理论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迭代,新一代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单项到集成、单体到群体、数据到场景”的新态势,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已成为各国必争的科技创新战略新高地。本文对广州人工智能发展情况、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9月8日,主题为“数字新时代产业新生态”的2021中国国际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在厦门开幕。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2021年全球空间科学重要进展、美欧俄中等国家和地区组织最新空间科学重大发展战略和规划、新发射的空间科学任务平台和新选定的未来任务。盘点了“帕克太阳探测器”首次飞越日冕,“洞察号”揭示火星内部结构,阿联酋、中国、美国探测器齐聚火星,美国绘制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发展路线图,欧洲确定2035-2050年大型空间科学任务科学主题,中俄发布国际月球科研站路线图,“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成功发射,中国成功发射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美欧批准新的金星探测任务等重大成果和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