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儿,女,6岁。因从6楼摔下,跌伤双髋部,疼痛活动受限1天于1998年12月12日入院。查体:患儿卧位,神志清,痛苦貌,面色苍白。头颅及胸腹(-)。双髋肿胀,两侧大粗隆及腹股沟区有片状瘀血斑,会阴部增宽,双下肢外旋内收畸形;双髋部压痛,可触及骨擦感,大粗隆部叩击痛(+)。骨盆平片示双侧股骨颈骨折,基底型,向外成角45度,重叠0.5cm。血象示Hb65g/L[1],红细胞3×1012/L。诊断:双侧股骨颈骨折(基底型)。治疗 给予病人输液输血支持治疗,纠正贫血状态,同时给予双下肢皮牵引。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2.
李军  周云  荆珏华 《中国骨伤》2014,27(2):165-166
患者,男,33岁,左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2年入院。患者2年前体力劳动后出现左股骨疼痛,未予特殊处理,现为减轻疼痛就诊于我院。人院查体:左髋部未触及明显肿块畸形,压痛(+),左“4”字征(+),左髋关节活动稍受限,浅感觉、末梢血运、肌力基本正常。予骨盆平片示左股骨颈内侧可见一团块状新生物,与骨密度相似(图1a)。双髋关节CT及三维重建示左侧股骨颈部见一带蒂的骨性肿物,骨皮质与股骨颈基底部相连,其内骨密度不均匀,周围软组织被推移(图1b)。初步诊断:左股骨颈部骨肿瘤,考虑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6岁。因右髋部摔伤后肿痛、活动受限3d人院。患者有脑血栓病史11年,长期卧床,3d前因不慎从床上跌落,出现右髋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查体:右髋部轻度红肿,右下肢缩短外旋畸形,右髋部局部压痛(+),右腹股沟处压痛明显,右髋关节活动受限,右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右足趾端m运、感觉、活动可。DR示右股骨颈骨折。排除手术禁忌证,于入院后第2d行右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股骨颈穿针导航器并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应用自制股骨颈穿针导航器对高龄股骨颈与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施术35例(导航组),并与对照组(132例)做对比分析。结果:导航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与股骨颈补救性穿针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P<0.01),穿针满意率与术后疗效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导航器可在股骨颈横断面内全方位导航,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疗效满意,适用于高龄、体弱、合并症多的股骨髋部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5.
新书速递     
髋部外科学:专家建议(印刷版+网络版) Berry DM,Lieberman J编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骨密度和股骨颈颈干角与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我院住院的髋部骨折患者100例和健康老年对照组100例,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Bravo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其配置的高级骨科专用分析测量软件,分析股骨近端骨密度和股骨颈颈干角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髋部骨折组与对照组比较,髋部骨折组BMD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股骨外侧皮质骨厚度明显减小,股骨颈干角( NSA)较对照组钝。结论髋部骨密度结合股骨颈颈干角变化特点可以提高对各型髋部骨质疏松骨折危险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中国沈阳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分析沈阳人群(1994年人口为3195046)髋部骨折的发病率及其流行病学特点。研究材料是从沈阳市35个医院的病案室或住院部收集的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部骨折)病例记录。结果显示:1994年沈阳市50岁以上人口发生髋部骨折453例,男性为247例,女性为206例。总发病率为74.0/100000,男性为80.8/100000,女性为67.2/100000(P>0.05)。男性发病率在60岁以上明显增加,然而,这种现象在女性不明显。总髋部骨折发病率的男/女比为1.2。髋部骨折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2±9.5(男性为67.5±9.8,女性为66.9±9.0)。骨折类型有性别差异(P<0.001),股骨颈骨折/粗隆骨折比,女性为3.2,男性为1.6。季节影响髋部骨折的发生(P<0.0001),冬季和夏季髋部骨折发生人数较多,夏季意外事故引起的骨折明显增加,冬季摔倒引起的骨折较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股骨颈骨密度达到骨质疏松阈值的情况下,比较髋部骨折与无髋部骨折患者的年龄、骨密度和25羟维生素 D,了解这些因素对髋部骨折的影响。方法 对137例骨密度达到骨质疏松阈值的绝经后女性患者进行研究,无髋部骨折组 62例,髋部骨折组75例,检测股骨颈骨密度和血清25羟维生素D,比较二组年龄、股骨颈骨密度和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 无髋部骨折组:年龄:(67. 92 ±8. 52)岁,股骨颈骨密度:(0. 5064 ±0. 0706)g/cm2,T 值:-3. 10 ±0. 60,25OHD: (24. 90 ± 8. 98)ng/ml。髋部骨折组:年龄:(78. 49 ± 8. 52)岁,股骨颈骨密度:(0. 4506 ± 0. 0983 ) g/cm2,T 值:-3. 51 ± 1. 18, 25OHD: (l4.89±8.94)ng/ml。结论 在股骨颈骨密度达到骨质疏松阈值的情况下,髋部骨折患者具有更高年龄,更低骨密度和25羟 维生素D。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孔令英  刘瑞波  白音 《中国骨伤》2002,15(6):332-334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0年我院手术治疗的727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平均年龄75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412例,根据骨折的类型,病人的健康状况选择手术方式,本组中有并存症610例(83.9%),主要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病,术前对并存症做适当治疗,术后3周内并发症主要为: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心功能衰竭,腹泻,其中大部分病人经积极治疗后康复,死亡6例(0.8%),结果:315例股骨颈骨折中290例(92%)恢复到伤前状态,25例(8%)没有达到伤前功能状态,41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374例(91%)例恢复到伤前状态,38例(9%)效果差,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和精心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股骨颈骨密度和股骨颈轴长与老年 髋部骨折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密度、股骨颈轴长与髋部骨折的关系,了解股骨颈骨密度、股骨颈轴长预测骨折的能力。方法 通过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测量髋部骨折组患者和同龄男女非骨折对照组的股骨颈轴长、股骨颈骨密度,分析比较两种测量指标预测股骨颈骨折的敏感性。结果 不同性别骨折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均明显低一南年龄、同性别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骨折组与非骨折组男女股骨颈轴和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调查和分析合肥市两家省级医院髋部骨折的性别及年龄分布。方法 对合肥市两家省级医院2008-2012年,年龄≥50岁的髋部骨折患者,总计2371例,分为男、女两组,并在组内根据不同年龄段分为亚组,分析髋部骨折在不同的年龄组和性别的分布情况。探讨髋部骨折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2371例髋部骨折病人中1007例(42.5%)男性,1364例(57.5%)女性,男女之比为:0.74:1。70-79岁患者占 34.5%,80-89岁患者占 29.7%,明显高于其他组别(P<0.05)。男性股骨颈骨折与股骨粗隆间骨折比为1.5:1,女性为1.7:1(χ2=3.6,df=1, P=0.058),骨折类型不存在性别差异。男性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的平均年龄分别为72.40±10.13岁和74.43±10.61岁 (P<0.001), 女性为71.20±11.17岁和77.75±8.75岁(P <0.001),两种类型骨折的平均年龄差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加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占髋部骨折比例在不断增加,且骨折增长的速率要快于股骨颈骨折。结论 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性别、年龄的分布差异,对于髋部骨折的预防,股骨颈骨折在年龄上要早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女性是预防的重点。预防跌倒是降低骨折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髋部及腰椎测量点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髋部及腰椎测量数据分析,探讨不同测量点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仪对同一患者进行髋部及腰部骨密度测量,分析比较不同部位测量数据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敏感性,结果:分析数据显示腰椎骨密度明显高于股骨颈骨密度值,而腰椎骨密度值诊断敏感性明显低于股骨颈骨密度值。结论:老年人股骨颈骨密度值具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病,我院自1992年4月以来,采用单纯钻孔减压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8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3例,女5例。年龄25~78岁,平均40岁。本组病例按Marcus分期,Ⅱ期9例,Ⅲ期5例,Ⅲ~Ⅳ期3例,Ⅳ期1例,病程最长21年,最短8个月,均因髋部疼痛、跛行、髋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就诊。由股骨颈骨折(骨折良好愈合)引起者11例,髋脱位所致4例,因类风关长期应用激素1例(双侧),慢性酒精中毒所致1例(双侧),另1例原因不明。18例中,11例经MRI…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药强骨胶囊(QGJN)对绝经妇女股骨颈骨密度(BMD)及股骨颈抗骨折能力(FS)的影响。方法 择自愿参加研究的绝经1年以上,年龄60岁以下的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绝经妇女150例,随机分为3组:中药+激素组(50例):采用中药QGJN联合雌激素戊酸雌二醇治疗;中药组(50例):单纯用中药QGJN治疗;激素组(50例):单纯用雌激素戊酸雌二醇周期序贯治疗;另50例符合上述条件,目前不愿接受研究用药的绝经妇女作为对照组。各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W采用DEXA骨密度仪测定股骨颈(BMD)。采用肌肉功能分析仪测定股骨颈抗骨折能力(FS)。结果 因各种原因失访18例,182例(包括对照组)完成了总疗程。中药+激素组(46例)、中药组(48例)、激素组(42例)、股骨颈BMD及FS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增幅分别为7.33%、9.04%(P〈0.01);3.38%,5.87%(P〈0.01);3.57%,5.91%(P〈0.01),其中中药+激素组BMD及FS升高幅值均明显高于中药组(P〈0.01)和激素组(P〈0.01);而激素组上述指标较中药组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46例)的BMD及FS明显下降。下降幅值分别为3、30%、5.31%。P〈0.01)。结论 中药强骨胶囊能提高绝经妇女股骨颈骨密度及股骨颈抗骨折能力。从而对绝经妇女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效果与雌激素戊酸雌二醇相仿。两药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与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调查248名健康的绝经后妇女的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测量身高、体重、正位腰椎(L2~L4)、髋部骨密度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绝经年限的增长,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逐渐降低.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年龄、绝经年限与腰椎及髋部各部位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绝经年龄与腰椎及髋部各部位骨密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调整身高、体重指数后,年龄、绝经年龄与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绝经年龄与腰椎及髋部各部位骨密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年限与腰椎、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的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年龄与腰椎、股骨颈及Ward三角区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年龄、绝经年限与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性骨质疏松与髋部骨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设计比较了102名绝经后妇女中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Singh指数、股骨颈皮质骨指数和股骨外侧皮质厚度,结果表明两骨折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P〈0.01)或显著(P〈0.05)之统计学差异,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而采用X线平片评定股骨近端的骨量改变对于预测髋部骨折之危险性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1043例髋部骨折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唐海  罗先正 《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2):763-765
目的:通过分析髋部骨折病人的发病因素,了解髋部骨折的发病趋势,为预防髋部骨折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友谊医院1960年1月~1993年12月所有住院的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病历进行核实、整理,从中筛选出1043例进行分析。部分病人进行了双光子和单光子骨密度仪测量。结果:分析了1043例住院髋部骨折病人,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髋部骨折所占比例增加。部分病人的骨密度检查提示骨折区域的骨质明显疏松(Ρ值<0.01)。50岁以后,因轻微外力造成的骨折占58%,而50岁以前,轻微外力造成的骨折仅为10%左右。结论:髋部骨折主要发生在50岁以后的老年人,其骨生理老化加上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导致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病人男,42岁,眼睑、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水肿5年,尿俭异常1d。双侧眼睑、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水肿为凹陷性,自觉尿量减少.伴有轻度腹胀。、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症状。入院后查尿常规示:白细胞(+),管型颗粒(+++),尿蛋白(+++);血常规:白细胞9.33×10^9/L,血红蛋白13g/L,[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膀胱破裂经腹腔镜修补1例空军沈阳医院外一科(110042)张宝良,李兰芝,闻华,郭世盛患者女性,32岁。左髋部被汽车撞伤9小时入院。血压10/6kPa。腹痛、腹胀明显,腹膜刺激症状(++)。骨盆X线片示左耻骨骨折。左髋部皮肤碾挫伤,约20cm×20c...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女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骨密度和髋部结构强度变化。方法对95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女性患者进 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和髋关节结构分析,年龄:76. 60 ±9. 36岁,体重指数:20. 88 ±3. 72 kg/m2 ;将63例年龄>50岁骨密度 正常的女性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女性年龄57. 24 ±5. 65岁,体重指数:26. 56 ±4. 82 kg/m2,比较二组股骨颈骨密度和结构强 度参数(包括骨横截面积、皮质厚度和屈曲应力比)。结果髋部骨折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股骨颈和转子间的骨横截面积和 皮质厚度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屈曲应力比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87. 4%髋部骨折患者的股骨颈和转子间屈曲应力比均> 10;而84. 1%正常骨密度组患者的股骨颈和转子间屈曲应力比均< 10。结论髋部骨折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及髋关节结构 强度均发生非常显著改变,骨强度降低,HSA提供的结构强度参数有助于预测髋部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