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提高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及预防并发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及预防并发症。方法:对268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肠套叠患儿进行空气灌肠整复。结果:空气灌肠整复成功252例(94%),其中24例经2次整复成功,2例在术前麻醉后第三次整复成功,失败16例。结论:空气灌肠是诊断与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最好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整复成功率,还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诊疗的体会和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对126例临床诊断肠套叠的患儿进行空气灌肠诊断与整复,整复未成功者行外科手术。结果:空气灌肠整复成功112例,整复成功率88.9%,其中14例复位失败后改行手术治疗。结论:小儿急性肠套叠只要符合适应症并无其他并发症;空气灌肠为小儿急性肠套叠首选且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肠套叠(intussusception)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在婴儿期尤其多见半岁至两岁间。非手术整复小儿肠套叠的方法较多,常见的有生理盐水、钡剂和空气灌肠整复法,其整复效果也不一。小儿肠套叠如能早期行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多获成功。据有关资料显示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89.0%(388/436).其中病程≤24h,若在实施空气灌肠复位前给予盐酸山莨菪碱等舒张平滑肌的药物其成功率更高,曾就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后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有部分患者在给予麻药后打开腹腔套叠部位已自行打开,还有部分患者套叠部位已明显松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与肠壁肿胀厚度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对61例肠套叠经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测量套叠肠壁肿胀的厚度并记录,然后根据测量数据,按肠壁肿胀厚度、选择不同的空气压力进行整复。结果:整复成功52例,占85%;失败9例,占15%。并且肠套叠空气整复成功与否,与患儿的性别及肠套叠部位无明显关系,与肿胀肠壁厚度、选择空气压力有关。空气整复可行性的标准:当水肿肠壁厚度〈1.10cm、选择空气压力8—15kpa,可以空气整复。当水肿肠壁厚度在1.10—1.50cm、选择空气压力8—13kpa,可以谨慎地进行空气整复。当水肿肠壁厚度1.50cm、空气压力不超过8kpa、只作诊断,不宜进行空气整复,否则有穿孔危险。结论: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成功与否,与肠壁肿胀厚度有明显关系,这对小儿肠套叠选择性地空气整复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诊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空气灌肠整复术对小儿肠套叠诊治的效果。方法应用GB-201型自动遥控灌肠器对70例临床怀疑肠套叠患儿于临床症状出现24~48h内进行肠套叠整复术。结果整复成功63例,失败7例。结论空气灌肠是诊治小儿肠套叠最可靠的方法,具有疗程短、创伤小、成功率高等多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儿肠套叠空气或氧气整复成功与失败病例在临床X线表现及整复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年轻医生及基层医生有一定的帮助。材料与方法:X线荧屏下行结肠注空气或氧气整复小儿肠套叠133例。整复成功86例。失败47例。结果:空气或氧气灌肠整复成功病例均属比较单纯套叠,病程比较短,无肠管畸形及肠腔坏死患者,整复失败经手术复位均属比较复杂型肠套叠,病程比较长,年龄比较小或有肠管畸形,肠腔坏死等。结论:整复成功与失败与肠套叠所套类型,病程长短,年龄大小,肠管有无畸形,肠腔有无坏死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整复医生如何掌握压力及整复方法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空气灌肠在整复小儿肠套叠中的价值。方法:取足三里、合谷、天枢、中脘、关元等穴位,毫针直刺,深度0.5-1寸,用泻法,配合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结果:32例肠套叠针灸配合空气灌肠复位成功31例,占96.8%。结论:针灸结合空气灌肠提高了肠套叠的整复率,是小儿肠套叠诊断、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失败的因素,提高空气整复成功的把握性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空气整复失败并经手术探腹整复的病例。结果:本组59例手术探查均发现肠套叠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其中肠坏死共42例,合并回肠囊肿5例,并发肠穿孔4例,阑尾被套35例。回回结结型3例,回回回结2例。空气整复过程中出现呼吸停止1例,空气整复压力不足2例。结论:空气整复失败与复杂型肠套叠,患儿病程长,肠壁肿胀坏死有明显关系,X线下“杯口影”位置固定不变,呈大团块状肿块影是难复性肠套叠的特征,应中转手术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46例小儿肠套叠实施空气灌肠整复治疗。整复前均经临床拟诊,X线灌肠证实,分别按照套叠后的不同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套叠0-24小时,22例,整复19例;24-36小时20例,整复20例;36-48小时4例;整复2例。文章从小儿肠套叠的病理变化、客观因素以及本组病例的统计分析,阐明了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最佳时机应选在24-36小时之间;②严格掌握适应症、熟练的操作技术及正确的方法是整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空气灌肠不仅对小儿肠套叠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而且是整复小儿肠套叠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我们对120例小儿肠套叠应用空气灌肠整复,其整复率达80%以上,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操作简便,费用低,危险小,并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X线诊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附288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肠套叠整复中采用间歇注气法的价值及套叠时间与复位率的关系。方法:对220例采用间歇注气法整复与68例采用一般注气法整复小儿肠套叠复位情况进行对比,并选择套叠时间在24h以内146例和套叠时间在24h以上的40例复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采用间歇注气法整复小儿肠套叠220例复位206例(93.6%),一般注气法整复小儿肠套叠68例复位56例(82.6%),套叠时间在24h以内的比在24h以上的复位率高19.1%。结论:采用间歇注气法整复肠套叠比一般注气法复位率高,并且肠套叠时间越短复位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 对117例确诊肠套叠的患儿,采用双腔气囊外接压力计或不接压力计,在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结果 117例中,完全复位92例(78%),复位失败17例(14.5%),不完全复位8例(6%)。结论 空气灌肠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重要方法,其影响复位成功与否的因素,主要有套入时间、类型、复位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A case of intussusception due to a pathological lead point in a child is presented. Such cases are uncommon in the paediatric age-group. The pathological lead point was missed at air enema reduction but it was clearly defined on sonographic-guided hydrostatic reducti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reduction method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婴幼儿肠套叠的MSCT表现,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经临床证实的98例婴幼儿肠套叠的MSCT表现。结果 98例经MSCT诊断肠套叠的病例均经临床证实,诊断准确率100%。4例经MSCT诊断有空气灌肠整复禁忌症,均行手术治疗;94例患儿行空气灌肠整复,79例整复成功(整复率84.0%)。结论 MSCT对婴幼儿肠套叠的诊断率准确高,对临床选择肠套叠复位方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失败的小儿肠套叠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肠套叠经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失败后的CT表现。结果16例中结结型1例,回回型1例,回盲型3例,回结型5例,回回结型6例。CT表现为套叠长度3.O~7.0cm,平均4.2cm;套叠部位呈“肾形”8例,“靶形”5例,“彗尾征”2例,“腊肠样”1例;套鞘肠壁增厚、分层并见气体影6例,腹腔积液3例。结论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小儿肠套叠CT表现具有特征性,能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制手控空气灌肠器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方法、疗效、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46例小儿肠套叠病例资料。结果 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治疗46例,成功43例,失败转手术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空气灌肠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一种较好方法,具有复位成功率高、创伤小、复位快、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围灌肠期精心护理在小儿肠套叠成功实施空气灌肠整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经超声确诊为急性肠套叠的130例患儿(男83例,女47例;年龄2个月~11岁,中位年龄2岁)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经透视实时监视(n=95)和超声实时监视(n=35)下空气灌肠。常规清洁灌肠,灌肠前及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排便颜色及临床表现,并将观察情况及时报告经治医师。肠套叠整复后,维持肠管内气压10~15 min,肌肉注射山莨菪碱(0.2 mg/kg体重)。结果由于采取了适时有效的护理措施,130例患儿中127例的肠套叠得到整复,其成功率为97.69%。未发生与空气灌肠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和复发的肠套叠。结论精心做好围灌肠期护理工作,是保证患儿安全和提高灌肠整复成功率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Childhood intussusception: US-guided hydrostatic reduction.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S K Wood  J S Kim  S J Suh  T W Paik  S O Choi 《Radiology》1992,182(1):77-80
Over a 30-month period, real-time ultrasound (US) was performed in 116 children with suspected intussusception. US findings were positive in all 75 cases of intussusception. Except in one case of transient small-bowel intussusception, the authors immediately attempted US-guided hydrostatic reduction in all cases. Reduction was successful in 63 cases (85%), as demonstrated with US and resolution of signs and symptoms of intussusception. Negative sonograms were confirmed with clinical follow-up. Among 11 failed cases, reduction with barium enema was attempted in six, but all attempts failed. No complications have occurred to date.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US is a reliable diagnostic screening modality in cases of suspected intussusception and that US-guided hydrostatic reduction is a promising technique in nonoperativ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监视下温生理盐水加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迭的方法,以寻求小儿肠套迭非手术治疗的最佳方式。方法69例肠套迭患儿均行超声监视下温生理盐水加压灌肠复位。结果超声诊断准确率达100%(69/69);复位成功65例,失败4例,后者行手术治疗。无一例发生肠穿孔。结论超声引导下温生理盐水加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迭,操作简便、安全、对患儿无损伤,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