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油气探明储量增长趋势研究是油公司制定合理的勘探开发战略的基础。以某油公司为例,总结了该公司近10a来控制储量对新增探明储量的贡献率,发现近3a稳定控制储量贡献率在50%左右。控制储量升级率可分为新增控制储量升级率和累积控制储量升级率,研究结果表明,累积控制储量升级率对预测下一年度新增探明储量的增长更有指导意义。考虑到近几年新增控制储量品质相近,利用累积控制储量和新增探明储量的关系,建立了预测下一年度新增探明储量的公式,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为9%,该方法可为勘探开发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优选时窗开展统计分析,总结出某油公司控制储量升级的3个特点,即上报后5年是实现升级的时间界限;单块规模200×104t以上的控制储量是升级的主体;储层物性对控制储量升级具有重要影响。为系统评价控制储量升级潜力和能力,厘定了升级系数和升级率的概念,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参数。以该油公司现有累计石油控制储量为基础,进行升级评价,对探明储量增长趋势进行了预测。着眼于探区勘探开发已进入中后期和资源有限的现实,探索运用龚帕兹、哈伯特等数学模型,对未来储量增长趋势和规模进行了预测,经验证,预测误差在7%以内。综合运用上述两种方法,明确了该油公司新增探明储量趋势和未来5年增储规模,为勘探开发战略决策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具有一定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油气勘探是油气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球勘探储量增长与油气上游行业发展趋势、国际油价、勘探投资等密切相关。2008—2018年全球勘探累计新发现油气田5737个,累计新增油气探明储量约为319×108t油当量。从油气类型看,油气新增探明储量占比相当,石油新增储量占51%,天然气占49%;从海陆类型看,海域成为储量增长重点领域,海域油气新增探明储量占68%,陆上占32%;从储层埋深看,深层—超深层成为主要勘探目标,深层油气藏(4000~6000m)石油新增探明储量占54%、天然气占40%,超深层油气藏(6000m)石油新增探明储量占13%、天然气占21%;从勘探作业公司看,低油价以来国际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投资聚焦油气田开发,独立油公司与其他公司成为勘探主体。国际油公司在风险勘探领域的"双勘探模式"经营模式值得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4.
SEC储量准则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制定的评价石油天然气储量的标准和规则,根据该准则评价在美国上市的各大石油公司的储量增减情况,披露的储量信息与价值直接影响油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潜力.该文根据江苏油田"九五"以来年度新增探明储量及其SEC储量构成、来源以及多参数因素分析,通过国内年度新增静态石油地质储量转化为SEC储量的比例,研究其分布趋势和未来的潜力,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江苏油田年度SEC静态储量发现规模和储量情况,为年度SEC静态储量的完成奠定基础,同时对油公司下一步的勘探开发项目投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石油控制储量是油公司稳定上产的重要基础。对剩余或新增的控制储量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升级潜力分析是油公司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Y油公司复杂断块油藏多年来上报的石油控制储量状况及丰富的油藏动静态资料,系统分析控制储量的升级情况,通过对比不同油藏的升级率、升级系数以及转化率,得到复杂断块油藏石油控制储量升级规律和特点,为勘探开发战略决策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石油资源基础和储量增长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石油资源量为85.87×108t。历经50年的勘探,到目前为止石油资源探明率仅为21.85%,与我国东部勘探成熟盆地(平均60%)和世界主要含油气盆地平均石油资源探明率(77.1%)相比,石油资源探明程度总体呈较低水平,至少还应有32×108t的待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在对我国未来石油储量增长趋势、盆地资源探明程度与探明速度的关系以及准噶尔盆地“七五”—“十五”的探明储量增长规律等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出了预测准噶尔盆地储量增长的指标,并从不同角度对准噶尔盆地未来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增长规律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准噶尔盆地“十一五”期间年新增探明储量将保持在(6859~9669)×104t的水平,年探明速度为0.80%~1.12%;2011—2020年,年均新增探明储量应在(6390~9690)×104t之间,年探明速度为0.74%~1.13%。根据准噶尔盆地目前的勘探情况和对石油地质条件、油气成藏特点、油气富集规律及勘探潜力的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的绝大部分待探明储量将在勘探程度较低的新区、新领域被陆续发现。  相似文献   

7.
委内瑞拉石油资源非常丰富,潜力巨大,根据勘探开发认识油藏的程度和目前技术经济条件,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将石油储量分为3级:(1)探明储量;(2)控制储量;(3)预测储量。在储量分级的基础上,探明储量又分为两大类,即:(1)探明开发储量;(2)探明未开发储量。世界石油工业主要有两种储量体系,即:(1)私营油公司以探明储量为中心的商业型储量体系;(2)国家油公司以地质储量为中心的生产型储  相似文献   

8.
"十五"以来,准噶尔盆地由于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化和勘探难度的增加,预探提交的储量逐年减少,而滚动勘探提交的储量逐年增加。2001—2006年的6年间,预探新增的探明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比例由86.35%下降为44.51%,平均为65.20%;而滚动勘探新增探明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比例则由13.65%上升为55.49%,平均为34.80%。产能建设中,6年间预探提供储量所建产能占总产能的比例由50.90%降至11.57%,平均为43.55%;对应滚动勘探提供储量所建产能占总产能的比例由49.10%上升为88.43%,反映了储量构成和变化的新特点。在上述储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总结了盆地储量增长与勘探战略之间的关系,结合储量中长期预测成果,对未来储量增长趋势和勘探开发战略进行了分析,指出加强预探仍是当前勘探开发战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SEC储量评估结果是衡量油公司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为减少国内与国外新增探明储量评估差异,提高当年新增探明储量对总评估结果的贡献率,对胜利油田新增探明储量SEC评估现状以及历年SEC评估结果与国内评估结果的差异进行分析,认为SEC规则变化、储量品位降低、井控差是造成国内新增探明储量SEC评估结果呈台阶式下降的主要因素。根据SEC准则,可将储量评估分为静态参数(含油面积、有效厚度、采收率)评估和动态参数(初始产量、递减率、钻井计划)评估2类。结合历年评估实例详细说明了国内与国外对以上各参数的取值差异,提出了优化国内储量管理模式和规范资料等2项减少储量评估差异的对策,以期为今后国内储量任务的完成,实现国内与国外储量评价体系的接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储量价值评估在油田勘探效益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石油企业的重组上市和中外油气田勘探开发合作项目的开展,储量价值评估已成为油田勘探开发、经营管理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采用净现值法,通过对勘探开发的投资测算,分析了探明储量的经济效益.将该方法用于4个油田新增探明储量的实例测算,总结认为:储量规模及品位、油田开发技术、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是影响储量价值的因素,油价变化对储量价值的影响最为敏感,探明储量投资对储量价值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1.
未动用储量泛指探明后由于各种原因暂时未投入开发的储量。分析未动用储量状况,摸清其特点,可以厘清这部分储量的开发潜力,对于了解已有的物质基础、把握今后一段时期内天然气发展趋势有着重要意义。中国石化未动用储量主要分布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等盆地,气藏类型以低渗气藏、碳酸盐岩气藏和凝析气藏为主。未动用储量中,落实储量、待落实储量和待核销储量分别占37.0%、46.2%和16.8%,具体分析了待落实储量和待核销储量的主要原因,指出中国石化近中期天然气开发的主要对象是"落实储量",预计建产潜力约70×108m3,预计新增经济可采储量潜力约440×108m3,为编制年度开发部署和开发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化探区油气储量增长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宏 《新疆石油地质》2008,29(5):545-547
基于中石化探区常规石油天然气历年新增探明储量数据和发现历程,结合“十一五”石油天然气储量目标与勘探计划部署,选用了逻辑斯蒂、龚帕兹及哈伯特3 种预测模型,预测了中石化探区未来25 年常规油气储量增长趋势。在目前勘探矿权区块没有大增或大减,勘探投入增长力度基本保持稳定的条件下,预计2006—2010 年中石化探区累积新增石油探明储量11.28×108 t,累积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7 100×108 m3;2011—2015 年石油为10.75×108 t,天然气为7 359×10m3;2016—2020 年石油为10.70×108 t,天然气为7 792×108 m3;2021—2025 年石油为9.08×108 t,天然气为6 422×108m3;2026—2030 年石油为6.81×108 t,天然气为4 495×108 m3. 表明了中石化探区油气勘探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3.
黄耀琴 《天然气工业》2004,24(10):148-150
最小经济储量规模的确定,可以减小油气田勘探部署的盲目性,只有找到的探明储量大于最小经济储量规模,该探区才有可能部署勘探开发工作量。文章采用净现值法,根据油气田地理环境、地质特征、流体性质、天然气价格、勘探和开发投资、税收及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等情况,建立了最小天然气田经济储量规模模型,并用该模型分别计算了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常规气藏不同天然气价格下、不同气藏埋深的最小经济储量规模系列。通过净现值法计算出的最小经济储量规模,提供了十屋断陷天然气勘探规模的经济界限。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烃源岩、古今构造、输导条件等关键成藏条件及其时空配置关系研究表明,盆地煤型气具备四大有利成藏条件:侏罗系烃源岩呈现多凹共存、广泛分布特征,重新评价资源潜力达13100×108m3,具备煤型气大型化成藏物质基础;关键成藏期盆地呈现"盆缘古斜坡及鼻隆带和盆内凹陷带"的二级结构,盆缘区是油气运移的长期指向,形成良好的成藏背景;具有"裂缝+孔隙"双重介质储集空间的基岩风化壳大范围分布且不受埋深影响;具备"控源断裂纵向运聚,不整合面横向输导"的油气面状运聚模式,利于天然气规模聚集。油气成藏条件和富集规律的认识为煤型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撑,形成了盆缘大型古斜坡构造—岩性控藏新认识,提出盆缘不整合面上下为重点勘探新领域,阿尔金山前古鼻隆及斜坡为重点勘探新区带,并在油气勘探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年来新增控制+探明天然气储量1104×108m3,实现了柴达木盆地煤型气勘探的新突破和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致密油气田在中国油气田开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致密油所储藏的油气储量占据了中国探明储量的70%以上。致密油藏油气田分布广泛,勘探难度极大,致密储层测井评价技术是储量评价、井位部署等勘探工作中的核心技术,未来发展趋势是大数据方法与神经网络方法相结合,综合评价致密储层流体类型和孔隙结构等测井评价相关参数。目前大多数致密储层测井方法和工具都是基于中子、声波、密度等常规方法和手段,缺乏成像测井、核磁测井、随钻测井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至今还没有系统有效致密储层测井评价技术。为此,在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致密油储层的地质特征,并阐述了中子、声波、密度等常规测井评价技术与成像测井、核磁测井、随钻测井等新技术、新方法在致密油储层评价上应用的不同之处,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性和规范化的致密储层测井评价方法。致密油藏应该大力发展岩石学模型研究和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测井评价技术水平,提高储层预测和流体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成果对国内外致密油藏测井评价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回顾辽河坳陷60余年油气勘探历程的基础上,以油气储量发现为主线,充分考虑理论认识深化、勘探方法改进、新技术应用的重要作用,将辽河坳陷油气勘探历程划分为区域普查与稀井广探、局部详探与重点突破、拓展勘探与规模增储、深化陆上与加快滩海、精细勘探与稳定发展5个阶段。总结了油气勘探的3方面启示:地质认识的提升和新技术的应用是储量持续发现的关键、裂谷盆地的油气勘探要更加注重对断裂发育演化的研究、特殊类型油气藏也是富油气凹陷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阐述了理论认识与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断裂与油气分布富集的关系,总结了变质岩内幕油气藏、火成岩油气藏和页岩油气藏的成藏模式,以期对中国东部裂谷盆地富烃凹陷的立体勘探起到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庆探区“十五”勘探规划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概括总结大庆探区“十五”勘探规划方案制定的背景与规划方案特点的基础上,对“十五”实施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了“十五”勘探规划方案的指导性、合理性、科学性,总结了“勘探思想的解放铸就了油气发现突破的根本、勘探思路的调整奠定了油气发现突破的基础和‘五个加大’工程的实施确保了油气发现突破的实现”的三个认识。“十五”期间,大庆探区勘探实践效果显著:进一步深化了向斜区岩性油藏下部组合成藏规律的认识,中浅层提交的石油控制地质储量和预测地质储量分别占“十五”期间提交储量的64.3%和74.8%;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获得突破,发现了徐深气田,使该区天然气储量显著增长;实现了海拉尔盆地的工业性开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油探明储量变化特点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国近年来石油探明储量变化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较稳定、较高幅度地增长,但各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新增油田的储量规模变小和新增油田的储量丰度降低;剩余可采储量增长缓慢。根据中国历年石油探明储量的变化特点,选用了逻辑斯谛模型、经验趋势法、灰色系统模型3种方法,并结合国内其他预测值,综合分析了近中期中国石油探明储量的增长趋势。预计2001—2005年期间新增探明储量达35×108~38×108t,2006—2010年期间新增探明储量32×108~35×108t,石油勘探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