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部分臀大肌肌皮瓣转位修复骶部褥疮(附5例报告)广西民族医院白宇我科自1993年5月~1994年3月,用带部分臀大肌肌皮瓣转位修复骶部褥疮5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均由院外转入,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8-52岁...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患者,男,47岁。1997年9月1日因四肢迟缓性瘫痪,拟诊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入院。至12月8日先后在尾骶部、双侧髂嵴、双侧髂后上棘分别出现5处褥疮,均为Ⅲ~Ⅳ度。创面肉芽不新鲜,脓性分泌物多。尾骶部褥疮创面较大,约5cm×4cm,脓痂较厚;右髂...  相似文献   

3.
1病例介绍患者方××、男,45岁,系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1个多月前因下肢溃疡而卧床不起,半个月后尾骶部出现褥疮,未经治疗,褥疮逐渐增大,伴寒战、高热,体温高达40℃以上,于1994年9月10日来本院外科门诊,收住入院。查体:T40.2C、P126次/分、BP13/6KPa、体重32kg,高热病容,神志清楚,精神疲软,苔光剥,脉细数,尾骶部可见20×25cm的褥疮,深达骶骨和髋关节,可见约7cm长的骶骨部分显露,表面腐烂,脓水稀多,周围皮肤有红晕,色暗,气味腐臭。2护理措施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观察病人T、P、R、BP,意识状态、全身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外科手术治疗骶尾部顽固褥疮的方法。方法:应用上半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部褥疮缺损,应用下半臀大肌肌皮瓣修复尾部、坐骨部褥疮缺损。结果:12例12处褥疮用臀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肌皮瓣全部成活,随诊6月~2年,褥疮愈合良好,无复发。结论:臀大肌肌皮瓣由于有较可靠的血运和抗感染能力,可用来手术修复骶尾部褥疮缺损。  相似文献   

5.
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部褥疮的护理体会陈献(广西区南溪山医院)关键词皮瓣;修复术;臀大肌;褥疮“褥疮”近年来有人称“压力性溃疡”,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发生坏死,形成溃疡。年老体弱、...  相似文献   

6.
林成荫 《当代医学》2009,15(3):61-61
目的总结应用臀股部肌皮瓣推进行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的体会,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方法2003年~2007年采用臀股部肌皮瓣推进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9例。结果9例患者臀股部肌皮瓣均成活。结论骶尾部巨大褥疮用臀股部肌皮瓣修复方法简便,手术一次完成,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7.
褥疮引起皮肤癌变2例谷祖琪(临沂地区中医医院)关键词皮肤肿瘤;褥疮例1男性。64岁,军人。1958年脊髓损伤截瘫,3个月后骶尾部发生褥疮。直至1978年才愈合形成瘢痕。1992年9月发现瘢痕处生出肿物,表面结痂时有白色分泌物、恶臭味。查体:双下肢呈软...  相似文献   

8.
男,23岁,因干活时不慎从3米高处房顶跌下,臀部着地。伤后患者脐以下平面完全性瘫痪,大小便失禁。X线检查示:第十一、十二胸椎骨析、脱位。伤后二十天由当地医院转入我院。入院时患者骶部、右下肢大转子处和双侧足跟部均压出褥疮。入院前因行腰椎牵引右臀部髂脊处也出现褥疮。骶部褥疮呈椭圆形,面积约13×9cm,右臀部褥疮呈圆形,面积约5×3cm。右下肢大转子处和双侧足跟创面为表皮破损面务(或)红斑。清创切除骶部和右臀部褥疮面之坏死黑色腐肉,创面有少许污秽渗液,有臭味,见坏死组织深达骨部(即创底无正常软组织),四周有浸润红斑与正常组织境界不清。清除坏  相似文献   

9.
杜丽平  傅荣  游晓波 《西部医学》2012,24(2):362-363,366
目的探讨应用各种类型臀部穿支动脉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骶尾部褥疮的100例病例按皮瓣类别分组进行分析。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分为两组,分别设计单纯带蒂穿支皮瓣(旋转或移位皮瓣)、岛状穿支皮瓣(推进或移位)修复骶尾部褥疮,并对其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等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病例中84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7年,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溃疡无复发。结论穿支蒂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血供可靠,不损伤臀部肌肉,供区无需植皮,是修复臀骶部褥疮的理想方法;旋转或移位皮瓣手术操作较简单,成功率高,但移动性差,仅适用于皮肤缺损小的褥疮;岛状皮瓣移动性高,操作相对复杂,手术风险大,适用于皮肤缺损较大或周围瘢痕较多的褥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V-Y形推移臀大肌肌筋膜皮瓣在修复骶部褥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6月至2010年8月该科收治的18例骶部巨大褥疮患者,行改良V-Y形推移臀大肌肌筋膜皮瓣褥疮修复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术后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18例患者皮瓣均完全存活,骶部褥疮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供区不需植皮,转移瓣无坏死。随访4~29个月无感染及复发,且手术对臀大肌功能影响小。术后患侧髋关节的稳定性及伸髋肌力与术前比较,无明显下降。结论改良V-Y形推移臀大肌肌筋膜皮瓣褥疮修复术操作简单,效果良好,是治疗骶部褥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双侧臀大肌肌皮瓣"V-Y"推进修复骶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双侧臀大肌肌皮瓣"V-Y"推进修复骶部褥疮16例,褥疮面积最大11cm×7cm,最小5cm×6cm.结果 肌皮瓣全部成活,14例切口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2年,双臀部对称,外形满意,无褥疮复发.结论 该肌皮瓣手术操作简单、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推进的幅度较大,是修复骶部褥疮效果较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自1981年Scheflan和Parry、Mathes介绍了应用滑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部褥疮以后陆续有所报道,我院于1985年用双侧滑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二例骶部巨大褥疮,获得满意疗效,特将经验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袁炜庆 《广西医学》2009,31(8):1150-1151
目的总结双侧臀大肌皮瓣修复Ⅳ度巨大骶尾部褥疮的治疗经验。方法骶尾部巨大褥疮手术17例,褥疮面积最大20cm×15cm,最小13cm×8cm。切取以臀上动脉、臀下动脉为轴心血管的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创面。结果17例骶尾部巨大褥疮有16例皮瓣完全存活,皮瓣血运好,外观满意;有1例患者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二期清创植皮修复,优良率94.1%。17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7个月至3年,平均23个月,同部位褥疮无复发。结论臀大肌皮瓣能有效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创面,且耐压、耐磨,可有效防止术后同部位褥疮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臀大肌薄层肌瓣联合臀部筋膜皮瓣(穿支血管供血的臀部复合组织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效果。方法12例骶尾部褥疮患者采用臀大肌薄层肌瓣联合臀部筋膜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12例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切口愈合良好。其中5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年,平均18个月;无褥疮复发,但复合组织瓣感觉恢复稍差。结论臀大肌薄层肌瓣联合臀部筋膜皮瓣是目前修复骶尾部褥疮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覃心燕 《医学文选》2006,25(1):91-92
褥疮是由于局部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导致皮肤及软组织溃烂坏死。好发于受压和缺乏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突处,如骶尾、足跟、肩胛等。传统治疗以去除病因、局部换药和理疗为主,而顽固难愈性褥疮则需应用带有血运的组织来修复。本院于1996年以来应用(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深部褥疮共23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褥疮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耀玲 《华夏医学》2000,13(5):667-667
部分伴有褥疮的神经科入院患者 ,住院一段时间后 ,原发疾病已转入恢复期 ,褥疮经治疗后好转 ,但未完全愈合 ,如因褥疮继续住院 ,容易发生院内感染 ,既增加患者痛苦 ,又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近年来 ,我科对这类患者在住院期间做好褥疮的家庭护理指导取得较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 ,43岁 ,因发热待查 ,骶尾部、左髂部 期褥疮收治入院。经治疗好转后出院 ,出院时骶尾部褥疮仍为 期 ,创面 7cm× 8cm,深 2 cm,已见骨筋膜 ,左髂部褥疮 期 ,创面4cm× 4cm ,深 1cm。出院后在家继续进行褥疮的治疗和护理 ,骶尾部褥疮 17个月后…  相似文献   

17.
我科于1995年7月6日收治1例20cm×20cm骶尾部Ⅱ度褥疮的病人.经过我们精心护理,病人于46d后褥疮痊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也称压力性溃疡俗称褥疮。褥疮好发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起处。如枕骨粗隆、耳廓、肩胛部、肘部、脊椎体隆突处、髋部、骶尾部、膝关节的内外侧、内外踝、足跟部等处,俯卧时,还可发生于髂前上棘,肋缘突出部、膝部等处。预防褥疮在于消除其发生的原因,定时检查病人皮肤状况,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褥疮一旦形成后,首先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发展为溃疡期时,经临床反复实践后,新磺粉(黄连素、维生素C、复方新诺明研成粉状)加入普通胰岛素(降低糖耐性)制成糊状敷于创面处,效果明显;此法可以使创面迅速结痂,与外界隔绝。无需再换药,一周后自行脱痂。  相似文献   

19.
岛状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部褥疮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骶部褥疮是慢性病和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病程较长、慢性消耗与摄人不足导致全身和局部组织营养严重障碍,加上感染、骨突压迫、护理不力,以及距会阴部较近、易受粪便污染等因素.致褥疮长期不愈。我科2000~2006年应用岛状臀大肌肌皮瓣转位一次修复骶部较大褥疮14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正>骶部褥疮常见于截瘫等长期卧床患者,由于其多发于体表,创面难以愈合,对患者工作及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需积极处理[1]。骶部褥疮又以深部褥疮合并感染在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既往多需行手术治疗,改良V-Y臀大肌筋膜皮瓣具有操作简单、一期闭合创面且不易复发的特点。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