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技术在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MSCTA检查,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进行显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技术。结果:14例假性动脉瘤MSCTA诊断均被手术或血管介入治疗证实。轴位图像与多种重建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假性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显示假性动脉瘤的特征性征象,可作为假性动脉瘤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pseudoaneurysm,VAPA)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本文对我院20例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患者多层螺旋CT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文20例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患者在平扫时VAPA中心密度均匀或不均匀,13例呈现稍低密度,3例呈现稍高密度,4例表现为混杂密度。CT均发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的软组织肿块,与腹主动脉或母体血管关系密切。20例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碘海醇后的增强扫描后部分或全部明显强化;增强扫描后12例瘤体中央处增强与腹主动脉同步,8例瘤体增强稍迟于动脉,随时间的延长,瘤体密度逐渐升高,等于并超过腹主动脉密度。结论 CT检查腹部假性动脉瘤的简便、无创和可靠检查方法,尤其是行增强MSCT和CTA对腹部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军法  袁建华  蔡学祥  宋琼  徐建   《放射学实践》2010,25(10):1131-1134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DSA及临床随访证实的9例慢性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患者的CT资料,包括平扫、多期增强扫描横断面图像及后处理重组图像,重点分析假性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强化程度以及病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结果:9例假性动脉瘤患者中,发生于脾动脉者4例,位于胰体尾部区域;肠系膜上动脉1例,位于肠系膜上动脉走行区;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胰十二指肠动脉各2例,位于胰头区域。瘤体直径3.0~6.5cm,平均4.5cm。平扫病灶多呈稍低密度,圆形或类圆形;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动脉期瘤体内强化区域略低于或接近同层面主动脉CT值;门脉期接近或高于同层面主动脉CT值,6例延迟期扫描的病灶均呈相对高密度;病灶周边存在无强化区域。9例中3例可显示破口(33%)。结论:MSCT多期增强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慢性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外周假性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2008年9月至2011年7月临床拟诊假性动脉瘤患者19例并行MSCTA检查,对比剂总量80~90 ml,注射流率3.0~3.5 ml/s,扫描延迟时间25~35 s,将获得的容积数据传至图像工作站进行多种后处理,重组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结果 19例外周假性动脉瘤的MSCTA 4例为外科手术证实,15例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其中位于股总动脉6例,股浅动脉8例,股深动脉2例,肱动脉2例,胫后动脉1例,其中17例破口清晰显示,15例瘤腔周边见不规则低密度血栓或高密度血块影,4例仅显示假性动脉瘤瘤体、载瘤动脉及其破口。结论 MSCTA是一项简便、无创而可靠的影像检查技术,可以很好地显示假性动脉瘤的特征性影像,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外周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主动脉瘤患者于临床症状出现后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在AW4.3工作站进行MPR及VR后处理。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剥脱的内膜片、破口位置及内膜和主动脉壁钙化,MPR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按DeBakey分型,本组患者表现为Ⅰ型4例,Ⅱ型2例,Ⅲ型19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直观、立体显示真、假腔的形态、大小,破口位置及其与大分支血管的关系,因而它应是诊断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腹部损伤约占所有损伤的0.4%~4.2%,常合并多脏器、多部位损伤而危及生命,其死亡率占所有损伤死亡率的10%。早期确诊腹部损伤的类别和准确定位有助于对伤者采取果断有效的处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MSCT  相似文献   

7.
杜渭清  徐俊卿  徐健  彭勇  龚雪鹏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6):707-708,F000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MSCT检查,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进行显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技术。结果:12例主动脉假性动脉瘤MSCTA诊断均被手术或血管介入治疗证实。轴位图像与多种重建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假性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MSCTA是一项简便、无创而有效的影像检查技术,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的MSCT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假性黏液瘤11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MSCT平扫见腹腔不规则囊实性肿块,CT值18.5~27.6 HU;肝脾等实质脏器边缘扇贝样或结节状压迹,脏器周围、网膜间隙、腹腔、盆腔见大量黏液性腹水;腹膜、大小网膜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增强扫描显示囊实性病变仅见囊壁、网膜、腹膜轻度强化,囊内病灶无明显强化.结论 MS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动脉瘤疑似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优缺点,CTA后处理采用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表面覆盖法(SSD)。CTA重建采用0.75mm层厚、0.7mm层间隔,延迟扫描时间采用提前监控、静脉团注法。两位放射专家用盲法分析CTA、DSA资料,对颅内动脉瘤作出诊断。结果:36例SAH病例中,CTA发现32例37个动脉瘤,包括前交通动脉瘤15个、大脑前动脉瘤2个、后交通支9个、颈内动脉4个、大脑中动脉主干5个、基底动脉2个,其中1例CTA检查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直径<3mm,DSA检查为阴性,其余均经DSA证实。4例SAH病例CTA、DSA检查均为阴性。CTA能够清晰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及毗邻关系,其敏感性为94.5%。动脉瘤直径大于3.0mm者,CTA、DS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CTA以VRT重建效果最佳。结论:CTA对于动脉瘤疑似患者是一种安全、无创伤的检查技术,能够精确显示动脉瘤的空间关系,可作为颅内动脉瘤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平扫对急性腹部创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认识16层螺旋CT平扫在急性腹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990例急性腹部创伤患者,在未口服对比剂情况下行16层螺旋CT平扫,分析其CT影像表现.CT扫描后123例行剖腹术,18例经介入治疗,665例经过1次以上CT随访.把CT初诊结果与手术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观察CT平扫发现急性腹部创伤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990例腹部创伤患者中,首诊阴性病例703例,阳性病例287例,其中实质性脏器损伤238例,空腔脏器损伤7例,实质性脏器损伤合并空腔脏器损伤19例,23例仅见腹腔积液.与手术及随访结果比较,发现实质脏器损伤的假阳性9例,假阴性2例;空腔脏器损伤的假阳性3例,假阴性5例.实质性脏器损伤的敏感性为99.2%,特异性为98.8%;空腔脏器损伤的敏感性为82.1%,特异性99.7%.结论:多层螺旋CT对急性腹部创伤有较高诊断价值,对实质性脏器损伤的发现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对于空腔脏器损伤诊断的敏感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比分析21例颅内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的表现。结果:21例中,MSCTA发现21个动脉瘤,DSA发现20个动脉瘤,其中1例双侧动脉瘤,DSA只发现1侧,另1例MSCTA及DSA均未发现病变;21个动脉瘤中18个为圆形或类圆形,3个为不规则形,平均最长径为6.9mm(2.2~15mm);21个动脉瘤1个位于后交通动脉,2个位于基底动脉,5个位于大脑前动脉,5个位于大脑中动脉,8个位于前交通动脉。结论: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作为外科治疗或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充分应用原始薄层轴位图像,结合MIP、MPR、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回顾性分析30例颅内动脉瘤的MSCTA表现。结果 MSCTA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数目、与载瘤动脉的关系、以及脑血管循环等情况。结论 MSCTA成像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简便及多层次显示颅内动脉瘤,对颅内动脉瘤的确诊、分型、治疗方案选择、术后评价、随访观察均有重要价值,可以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腹部隐睾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对腹部隐睾肿瘤血管的显示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腹部隐睾精原细胞瘤及其肿瘤血管的MSCT表现。结果 (1)5例肿瘤供血动脉均为同侧睾丸动脉,该动脉迂曲、增粗,于肿瘤后外方进入并终止于肿瘤。(2)肿瘤体积均较大,有完整包膜者2例,包膜不完整者3例,3例肿瘤密度不均匀,有坏死,肿瘤血供较丰富而肿瘤实体部分强化约14~25HU。结论 MSCT血管成像很好地显示了肿瘤供血动脉及瘤内血管分布情况,根据肿瘤由睾丸动脉供血可以作出腹部隐睾肿瘤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咯血是指源于下呼吸道的出血并经口腔咯出,是一种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胸部疾病,因此对咯血的临床重要性评价,应考虑咯血量的多少和咯血对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储备的影响。诊断应首先明确直接出血的来源,而且应当确定可能导致咯血的主要病因。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迅速发展,将速度、分辨率和体轴覆盖面统一了起来,加上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已可以有效评价胸部细小血管。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GElightspeed多层螺旋CT机,对50例鼻骨骨折患者的鼻骨冠状位扫描、3D和MPR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50例均有鼻骨骨折,骨折同时累及上颌骨额突46例,累及鼻泪管1例;鼻中隔骨折15例,鼻额缝分离10例;鼻骨间缝分离5例;并发眶壁骨折3例;上颌窦壁骨折2例。结论多层螺旋CT的冠状位扫描、3D和MPR对于诊断鼻骨骨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2例膀胱癌,分析多层螺旋CT对肿瘤大小及数目的显示情况、病灶的强化程度以及判断侵犯范围的准确性.结果:多层螺旋CT能较准确地显示膀胱癌的大小和数目,较好地显示膀胱癌的大体形态、生长方式及强化程度,评价膀胱癌侵犯范围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处于较高水平;CT定性诊断准确性达到93.90%.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膀胱癌最具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作为膀胱癌的常规检查项目,检查技术关键在于薄层和增强多期扫描,这对于发现病灶、大体分型、分期和定性诊断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检查中的36例疑为结肠癌的患者行低张水或3%泛影葡胺充盈结肠,进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以横断面为主,结合多平面重组(MPR),观察肿瘤部位、形态、大小及周围侵犯及转移情况,作出诊断及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乙状结肠5例,升结肠12例,横结肠6例,降结肠8例,盲肠5例;大体病理呈息肉型或肿块型18例,溃疡型6例,浸润型或狭窄型12例。术前诊断与术后结果符合率100%。术前CT分期与术后分期总符合率91.1%。结论 MSCT在结肠癌检查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种快速、安全、无创伤且较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收集我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经多层螺旋CT检查及手术证实急性腹部闭合性外伤58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腹部闭合性外伤的临床价值。1材料与方法本组58例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11例,年龄7~79岁,平均43岁。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其中车祸伤42例、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 of aorta,PAA)较为少见,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是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常见的危重性疾病、病情凶险,发病后48 h死亡率达36%~71%[1];16层螺旋CT胸腹联合动脉造影检查,能够准确诊断有无主动脉夹层的存在及显示病变的类型、范围、破口及分支受累情况,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现将我院近年来18例患者检查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