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对57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随机分为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HD+HP)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及血液透析(HD)组3 组.记录首次透析前后及透析第4、8周后患者皮肤瘙痒临床症状评分、疗效情况,对各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D+HP组首次透析后及透析4、8周后与首次透析前相比,患者的皮肤瘙痒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下降(P < 0.05);HDF组首次透析前后皮肤瘙痒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 > 0.05),透析4、8周后评分明显下降(P < 0.05);HD组首次透析前后及透析4、8周后皮肤瘙痒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 > 0.05).8周后,临床有效率HD+HP组最高,达89.47%,HDF组57.89%,HD组15.79%.结论:HD+HP组能有效地缓解皮肤瘙痒症状,其效果优于HDF组,HDF组治疗无效者改用HD+HP治疗可能有效,而HD组不能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补铁联合辛伐他汀片对肾型贫血性患者的疗效以及氧化应激状态下的影响。方法选择合并肾性贫血等360例血液透析(MH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组178例(促红细胞生成素+静脉补铁+口服辛伐他汀片)和口服组182例(促红细胞生成素+口服补铁)。静脉组静脉用蔗糖铁(前4周2次/周,以后1次/周,均每次100rag),同时加服辛伐他汀片20mg,1次/d,总疗程6周;口服组口服琥珀酸亚铁200mg,3次/d,疗程6周,两组患者均同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剂量6000~9000IU/周,皮下注射。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红细胞相关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结果①静脉组Hb和Hct于治疗2、4、6周时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Hb和Hct于治疗4、6周时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时静脉组Hb和Hct明显高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静脉组SF于治疗4、6周时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sF于治疗6周时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时静脉组sF明显高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2周时,两组Ret水平与治疗前无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静脉组治疗4、6周时Ret水平明显增加,并高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治疗4周时Ret水平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时静脉组Ret明显高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静脉组治疗6周时总有效率97.75%明显高于口服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血浆同性半胱氨酸(Hcy)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静脉组组较口服组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曲普瑞林联合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方法:8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联合组术后予以曲普瑞林3.75mg肌注,每月1次,连用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的治疗效果、1年内怀孕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性激素FSH、LH、E2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且联合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联合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14,P〈0.05);停药1年后,联合组患者的成功怀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2,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曲普瑞林联合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取得较单纯手术治疗更好的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怀孕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坤泰胶囊对女性Ⅱ型糖尿病患者性功能障碍(FS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4例F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观察组给予坤泰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地那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睾酮(T)和雌激素(E2)的水平,并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性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T和E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较治疗前性功能障碍得到了改善,在性欲、性唤起、性高潮、满意度维度以及总体满意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5),对照组仅在阴道润滑度及疼痛维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结论:坤泰胶囊能有效地改善女性Ⅱ型糖尿病患者性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提高T水平以及E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性行为与心理疗法配合参茸补肾片及丁卡因胶浆治疗早泄(PE)的临床疗效.方法:242例早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21例.两组均给予药物(参茸补肾片+丁卡因胶浆)治疗,干预组同时配合性行为与心理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应用阴道内射精潜伏期、患者及其配偶性交满意度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及停药4周后,平均阴道内射精潜伏期、患者性交满意度评分、配偶性交满意度评分、患者S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干预组患者治疗4周及停药4周后,以上疗效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干预组患者治疗4周后,以上疗效指标与停药4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停药4周后,以上疗效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低于治疗4周后(P〈0.01).结论:性行为与心理疗法可改善参茸补肾片及丁卡因胶浆治疗早泄的疗效.性行为与心理疗法配合参茸补肾片及丁卡因胶浆治疗早泄疗效确切,且治疗效果稳定、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PHN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A组肌内注射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恩再适注射液),B组肌内注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注射液,疗程均为2周,以VAS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1周后,AB两组的V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A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随时间延长,治疗4周后AB两组的VAS评分差异更加显著(P〈0.01)。结论: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能有效缓解老年PHN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较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严重外伤后脓毒症的重要脏器功能保护及全身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42例严重外伤后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UTI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抗炎、抗休克补液治疗,UTI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UTI治疗,连续3 d.各组分别于入院第0天,入院第1、2、3天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及临床生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UTI治疗组的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显著下降(P〈0.05或P〈0.01),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显著改善(P〈0.05),严重外伤后经过UTI治疗3d,患者的心肌酶学、肝功能及肾功能指标显著改善,其中AST、ALT、BUN、Cr、LDH及CK指标,与入院0天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UTI治疗组的心肌酶谱CK、肾功能的Cr与BUN、肝功能的ALT、AST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LDH、CK-MB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UTI能有效降低严重外伤后脓毒症患者的脏器功能受损及抑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RGH)的预防复发作用,以及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 A、B 两组,A组54例,予口服匹多莫德片0.8 g,一日一次,联合口服阿昔洛韦片0.4 g,一日两次;B组患者36例,予口服阿昔洛韦片0.4 g,一日两次;均连续服药6个月,观察两组的复发情况。同时选择健康对照20例,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A组复发率下降程度明显大于B组( P<0.05)。治疗前A、B两组间各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均P>0.05);A、B组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而CD8+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A组CD4+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B组(均P<0.05),而CD8+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RGH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匹多莫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RGH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慢性荨麻疹与血浆F1+2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34例自体血浆皮肤试验(APST)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片段F1+2水平。结果:慢性荨麻疹经治疗后血浆凝血酶原片段F1+2水平明显降低(P〈0.001),治疗前较正常对照组高(P〈0.001),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血浆F1+2水平升高,提示其可能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皮肤性病科门诊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74名,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用微波将疣体彻底去除,并予以肌注干扰素(100万u/d)治疗,治疗组加用胸腺五肽(1mg/d)肌注,疗程30d。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上升,CD8+T淋巴细胞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较治疗前有所上升,CD8+T淋巴细胞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CD8+T淋巴细胞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腺五肽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型的动态平衡,提升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临床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原发性早泄是否有效。方法:来自于2011年12月~2012年08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门诊60名病人,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针刺组以及针刺对照组。三组在年龄、病程、疗前IELT以及PEDT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帕罗西汀组因恶心等消化道反应剧烈脱落1例患者。帕罗西汀组、针刺组与针刺对照组相比较,皆可以延缓IELT(P〈0.001),但帕罗西汀组延缓IELT较针刺组更明显。帕罗西汀组、针刺组与针刺对照组相比较皆可以降低PEDT积分(P〈0.001),但帕罗西汀组与针刺组相比降低无差异(P=0.07〉0.05)。结论:针刺可以延缓早泄患者IELT,降低PEDT,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序贯性血液灌流(HP)与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方法38例确诊的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性别、年龄、症状、中毒程度、中毒药物种类、中毒与就诊之间的时间间隔均无显著差异。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21例接受序贯性HP+CVVH治疗(治疗组),17例仅行HP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昏迷至清醒时间、阿托品化时间、应用阿托品总量,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昏迷至清醒时间、阿托品化时间、应用阿托品总量、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平均住院天数缩短(P〈0.05),治愈率提高(P〈0.05)。结论序贯性HP+CVVH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疗效优于单用HP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方案对阴道炎患者阴道乳酸菌恢复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500例阴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72%)和阳性菌株产H2 O2乳杆菌比例(72%)均明显比对照组(28%,20%)高(P<0.05);观察组患者乳酸杆菌+、++分布率(8%、12%)均明显比对照组(54%、38%)低(P<0.05),+++、++++分布率(28%、52%)均明显比对照组6.4%、1.6%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3.2%)明显比对照组(24%)低(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阴道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alignant ovarian germ cell tumors,MOGCT)患者术后化疗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本院肿瘤科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MOGCT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化疗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年龄相近、有生育要求且经手术切除后未经化疗的31例卵巢上皮交界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化疗组术后进行4个周期顺铂(DDP)+依托泊苷(VP-16)+博来霉素(BLM)(PEB)方案或顺铂(DDP)+紫杉醇(TAX)(PT)方案化疗,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血清性激素水平与月经变化情况。结果:①术后6个月,化疗组血清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雌二醇(E2)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化疗组LH、FSH水平较之6个月时显著下降,E2水平显著上升,两组LH、FSH、E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化疗组化疗期间停经17例(50%)、月经量减少10例(29.4%),截至随访结束,15例(88.2%)停经患者月经复潮,月经量较术前减少;对照组31例患者仅有4例(12.9%)出现月经减少,两组术后月经异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752,P=0.000)。③化疗组与对照组近期有生育计划且成功妊娠的比例分别为44.0%(11/25)、62.5%(15/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3,P=0.195)。结论:MOGCT术后化疗近期可引发性激素水平变化与月经异常,主要表现为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水平降低、停经,月经异常具有可逆性,复潮后月经量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后骨骼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和ATP酶活性的变化。方法 SD大鼠24只,8只为正常对照组(A组),16只采用递增负荷训练建立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跑台训练模型,又均分为运动2周及6周组(B及C组)。B及C组大鼠按Bradford等的方法分别训练2和6周,每周训练6 d。训练结束后大鼠处死,用差速离心法提取腓肠肌线粒体,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采用TBA(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采用酶促反应定磷法测定。结果B组的骨骼肌线粒体Mn-SOD水平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而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组的Mn-SOD水平显著高于A组, P〈0.05,而MDA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5。B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均显著低于A组,均P〈0.05,而C组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均显著高于A组,均P〈0.05。结论中等强度持续训练一定时间后可以增加骨骼肌线粒体Mn-SOD的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减少自由基的损害作用,提高ATP酶活性,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单原核胚胎的发育潜能,为提高卵子利用率探寻可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14个IVF周期和1306个ICSI周期的患者资料。按照年龄分为<30岁、30~35岁和>35岁3组,分析不同授精方式下女方年龄对单原核受精卵出现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35岁以下患者中,不同授精方式对单原核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结果:在IVF和ICSI 周期中,>35岁组的单原核受精卵形成率显著高于<30岁组(P<0.05)。35岁以下女性患者中,IVF组单原核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及优质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ICSI组(28.97%vs 12.12%,11.90%vs 0),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女方年龄、授精方式可能与异常受精的发生有关。在行辅助生殖技术(ART)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为临床提高卵子利用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早期旁紧急血液灌流在急性中毒一体化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急诊收治的各类中毒患者280例随机分为性别、年龄、中毒种类、从服毒至抢救时间及合并器官损害等情况无显著差异的两组:灌流组(n=150,于中毒后1.8h内进行血液灌流)和非灌流组(对照组,n=130,仅予以常规洗胃、导泻等一般性治疗)。观察两组在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肺水肿纠正时间、抽搐终止时间、解毒剂应用剂量及死亡例数、生化酶指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灌流组意识障碍纠正时间为(3.0±0.5)h;肺水肿平均纠正时间为(2.5±0.4)h;抽搐终止时间为(9.7±1.2)h;有机磷中毒阿托品用量为(26±2.5)mg;死亡数为5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5±0.8)h,(4.9±0.7)h,(18.5±4.2)h,(47±6.5)mg,12例,均P〈0.051。结论在急性中毒一体化治疗措施方法中,早期进行床旁血液灌流能明显改善中毒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在急诊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地氯雷他定联合烟酰胺治疗多形性日光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137例多形性日光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69例,给予地氯雷他定分散片5 mg,每天1次,烟酰胺片200 mg,每天3次;对照组68例,给予沙利度胺片50 mg,每天2次,烟酰胺片200 mg,每天3次.两组患者同时给予复方硼酸软膏外用,每天2次,4周为1个疗程.要求所有患者试验期间防晒.分别于治疗开始前(D0)、治疗开始后每2周(D14、D28)评定患者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过程中记录不良反应以评估安全性.结果 共有119例完成试验,其中试验组61例,对照组58例.在D14、D28,试验组SSRI分别为0.81±0.23与0.92±0.11,痊愈率分别为47.54%与70.49%,总有效率分别为80.33%与93.44%;与对照组(SSRI分别为0.87±0.17与0.97±0.23,痊愈率分别为48.28%与72.41%;总有效率分别为84.48%与91.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部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但可耐受,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地氯雷他定分散片与烟酰胺片治疗多形性日光疹临床疗效确切,与沙利度胺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