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黄冈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224例,其中,108例患者行腹腔镜TAPP治疗(TAPP组),116例行Lichtenstein疝修补术(Lichtenstein组)治疗,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腹股沟疝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TAPP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Lichtenstein组(P<0.05),治疗费用高于Lichtenstein组(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和Lichtenstein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8%(3/108)、4.31%(5/116),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1,P>0.05)。2组患者均无腹股沟疝复发。结论与Lichtenstein疝修补术相比,腹腔镜TAPP治疗腹股沟疝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康复快,但治疗费用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微创性。方法纳入我院96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予以TAPP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平片无张力修补术(Lichtenstein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的差别,分析术后两组疼痛程度,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手术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为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两组均无患者复发。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58%低于对照组35.42%(P<0.05)。结论 TAPP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高,创伤小,恢复快,可降低术后疼痛感,具有微创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并与Lichtenstein疝修补术进行比较。方法:7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根据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APP组和Lichtenstein组,每组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复发率。结果:TAPP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快于Lichtenstein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且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Lichtenstein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住院治疗费用多于Lichtenstein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TAPP组患者尿潴留、切口感染、血肿、切口脂肪液化、慢性疼痛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4%)及1年复发率(5.7%)与Lichtenstein组(8.6%、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性,虽然TAPP治疗费用较高,但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有助于患者病情尽快恢复,适合老年腹股沟疝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网片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9月商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网片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排尿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时长、术后排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采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网片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显著,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失血量较少,有利于患者康复,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和传统Bassini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及术区慢性疼痛的影响,探讨TAP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月常州鼎武医院和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APP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Bassini修补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信息.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中,对比传统Bassini修补术,TAPP在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术后并发症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魏超 《当代医学》2021,27(33):115-116
目的 探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与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实施TAPP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Lichtenstein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2、12、24 h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APP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临床效果优于Lichtenstein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康复时间,减轻疼痛,且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快速康复模式下, 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8例腹股沟疝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8), 其中观察组采用TAPP结合快速康复模式治疗, 对照组采用TAPP治疗。比较2组病人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疼痛评分、排尿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疼痛评分、排尿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5.00%(10/40), 低于对照组的47.37%(18/38)(P < 0.05)。结论TAPP治疗腹股沟疝临床效果良好, 结合快速康复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病人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 有利于病人康复,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侯宝强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0):3723-372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改良微创腹膜前修补(Kugel)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长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接受改良Kugel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TAPP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对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治疗费用较对照组高,但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95%)与对照组(23.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TAPP与改良Kugel手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效果相当,各有优缺点,临床可依据患者意愿及其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濮阳市公安医院收治的81例腹股沟疝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前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0%、4.8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加快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腹股沟疝患者160例,随机分组,分别实施传统疝修补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经疝修补术治疗后均得以治愈,而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经1年随访,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复发率为1.11%,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于腹股沟疝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腹股沟疝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法将15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77)和观察组(n=77),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修补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手术指征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可有效缩短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降低疾病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13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57例(TAPP观察组),填充式组5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恢复肠道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总资源费用,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复发率。结果:TAPP组切口长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恢复肠道功能均低于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亦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住院总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切口感染率、腹股沟血清肿及阴囊水肿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住院费用高,但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晓  黄国增  李晓晖 《吉林医学》2013,34(16):3156-3158
目的:探讨TAPP改良术式、TAPP与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比较。方法:收集经腹腔镜治疗的168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成TAPP改良术式、TAPP与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三组(对照组),每组各56例,观察各项指标并随访至术后半年。结果:TAPP改良术式、TAPP两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组,但手术时间、住院总费用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APP改良术式、TAPP两组比较,TAPP改良术式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A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改良术式,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8例成人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APP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血清肿、慢性疼痛以及随访3年复发率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8.24±4.34)mL,低于对照组的(27.23±8.32)mL,下床活动时间(21.75±5.36)h,优于对照组的(48.11±10.78)h,总住院时间(3.51±0.71)d,优于对照组的(7.82±2.81)d,术后切口感染率(1.22%)低于对照组(9.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血清肿、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复发率、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TAPP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诸多优点,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腹股沟疝患者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行TAPP术患者(TAPP组)及同期70例行Lichtenstein术患者(Lichtenstein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Lichtenstein组比较,TAPP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后进食时间和术后下床时间早,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患者切口感染和局部疼痛不适感的发生率低于Lichtenste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41-44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TAPP)与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4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7),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TAPP术治疗。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和对侧隐匿疝发现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和对照组依次为10.65%、27.6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2.13%,对照组为6.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侧隐匿疝发现率为100%,对照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相较于传统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术在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术后复发率、发现对侧隐匿疝及对无张力修补后的复发疝再次手术均具有良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TAPP)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蕲春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因腹股沟嵌顿疝急诊手术患者,TAPP组41例行TAPP,对照组39例行开放疝无张力修补术(Lichtenstein),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皮下积液、血清肿、慢性疼痛等)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TAPP组相比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更快、住院天数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TAPP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其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的97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离床活动时间;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采用VAS评分法评价两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3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可减少术后疼痛与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在该院进行救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分别接受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持续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组的术后持续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短,且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均可用于治疗成人腹股沟疝,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恢复快、痛感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优势,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腹股沟疝患者30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式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能够有效治疗腹股沟疝,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