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南医学研究》2016,(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确山县中医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患者营养支持前、14 d后的血清白蛋白(ALB)、葡萄糖(GLU)、前白蛋白(PA)等指标以及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营养支持后,观察组的ALB、GLU、PA浓度大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经济负担并促使康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接受不同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急性重症脑卒中伴吞咽困难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50例,肠外营养组50例,进行对照研究,共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肠内营养组血清白蛋白、血色素均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提高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联合免疫微生态营养对肝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肝切除术后患者96例,随机分成肠内营养联合免疫微生态营养组(EIN组)48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48例,EIN组在肝切除术后24 h经鼻空肠营养管滴注肠内营养剂加精氨酸、谷氨酰胺;PN组在肝切除术后24 h,经深静脉连续滴注肠外营养液。比较两组术后第1、3、7天血WBC计数、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浆内毒素含量以及术后7 d内肠道排气时间和大便球菌与杆菌比异常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两组ALT、TBIL、内毒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第7天,EIN组ALT、TBIL、内毒素含量明显低于PN组(P均<0.05);EIN组患者术后肠道排气时间短于PN组(P<0.05),大便球菌与杆菌比异常率低于PN组(P<0.05)。结论肝切除术后患者给予肠内营养联合免疫微生态营养可补充肠道正常菌群,减少细菌移位,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并可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早期应用。方法60例进展期胃癌病人,随机分为微生态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微生态肠内营养组于手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能全力加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共7d;对照组单用能全力。监测各组患者手术前1d及手术后7d外周血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变化及淋巴细胞计数改变,并观察粪便中分泌型IgA及菌群变化。结果术后7d微生态肠内营养组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淋巴细胞计数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粪便中分泌型IgA微生态肠内营养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态肠内营养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总数明显增加(P〈0.05),肠道菌群接近正常比例,对照组仍存在一定程度菌群紊乱。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可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及降低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奇偶数法随机分成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强化治疗组应用肠内营养混悬液加微生态制剂,连用1周;对照组单用肠内营养混悬液。监测肠内营养前1d和第8天两组患者内毒素(E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同时测定前1d和第8天粪便中分泌型IgA(S—IgA),检测两组患者菌群失调情况并分类,并观察比较两组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第8天外周ET、CRP、TNF—α)、IL-6水平强化治疗组中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强化治疗组粪便中S—IgA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感染等并发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粪便中细菌油镜计数结果显示强化治疗组菌群失调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可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内营养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防止肠道菌群失调,增强患者机体免疫。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在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12月洛阳东方医院收治的655例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按照营养支持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肠外营养组(324例)与肠外联合肠内营养组(331例).给予肠外营养组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给予肠外联合肠内营养组患者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前... 相似文献
8.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否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的近期预后.方法 将86例急性重症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分为2组,实验组43例给予早期鼻管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照组43例给予肠外营养.观察:(1)入院1 d、7 d、14 d时两组营养状态;(2)14 d时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1)住院14 d,实验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计数(TLC)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病死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能够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改善病人近期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匀浆膳营养支持治疗患者52例为对照组,采用序贯性营养支持治疗患者52例为观察组,治疗疗程均为3周,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前白蛋白均明显升高,观察组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前白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上皮肌围、皮褶厚度均略有增大,观察组上皮肌围、皮褶厚度均略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9.2%)明显低于对照组(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在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机体的临床症状和营养状况,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立适康均衡营养流食;对照组给予普通流食鼻饲,疗程3周。住院第1天、第10天、第21天分别测2组患者血红蛋白、外周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营养指标,并统计感染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2组患者营养指标均下降,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对照组感染发生率高于治疗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均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90例脑卒中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早期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营养水平、免疫功能指标以及氮平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CD4、CD8、CD4/CD8)水平与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经治疗后,虽然两组患者的氮平衡情况仍暂时处于负平衡状态,但观察组各时段的氮平衡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显著提升其营养水平、提高免疫力、改善负氮平衡状态,因此该治疗方法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人民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5例,其中对照组42例(常规肠内营养组)和实验组43例(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本情况、营养状态、免疫功能指标及胃肠功能并发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加胃苓汤联合肠道微生态调节剂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治疗的迁延性腹泻患儿11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整肠生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新加胃苓汤治疗,5 d为一个疗程,均治疗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浆D-乳酸、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粪便中的肠道常驻菌群数及症状积分;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为(0.92±0.1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0.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浆D-乳酸、ET、DAO含量及尿L/M值分别为(7.24±1.31) ng/mL、(0.29±0.03) Eu/mL、(5.16±0.89) U/mL、0.06±0.01,明... 相似文献
15.
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常伴有严重的代谢功能紊乱及营养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营养支持治疗可以为机体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维护肠黏膜屏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缩短病程,改善临床转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对于SAP营养支持的途径由完全性肠外营养转变为早期肠内营养已达成共识,关于鼻空肠管是否为最佳的喂养途径,通过鼻胃管实施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尚有诸多争论,需进一步的研究。对于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目前不推荐使用添加谷氨酰胺、益生元和免疫增强配方的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清营化瘀颗粒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口服清营化瘀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贝飞达)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微生态环境的调节及临床治疗作用。方法71例IBS(以腹泻为主型)患者,按ROMEⅡ诊断标准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贝飞达(贝飞达组23例)、推拿治疗(推拿组24例)及贝飞达加推拿治疗(联合治疗组24例),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粪便菌培养,对比各组治疗前后的菌群数量变化。结果3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增加,大肠埃希菌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上述3种细菌菌群数量与贝飞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飞达组与推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联合贝飞达有很好的调节IBS患者肠道菌群的作用,能增加肠道有益菌的数量,治疗IBS疗效显著。两种方法联合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用推拿或双歧三联活菌胶囊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期重症脑卒中患者行肠内能全力营养支持疗法对全身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组患者25例行鼻饲能全力,对照组15例由家属自制流质鼻饲。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14d后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变化值,以及腹泻、便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1)两组不同时间段营养指标检测,治疗后14天总蛋白、白蛋白变化不著,前白蛋白升高、血红蛋白均有所下降,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能全力组便秘、肺部感染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入院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14天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能全力组改善优于自制营养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混悬液营养支持可以较好地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全身状况和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混合肠内营养(EN)支持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9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传统推注普通匀浆膳+持续输注能全力肠内营养混悬液,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注普通匀浆膳。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各项营养指标的变化并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营养支持后第7、14d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G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传统推注匀浆膳加持续输注肠内营养混悬液的混合肠内营养支持方式,能增加老年脑卒中患者摄入量,提高血清蛋白水平,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