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91年8月我们用吡哌酸和甲硝唑治疗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携带者,进行对比观察。一、材料与方法 (一)诊断与分组 1991年8月间在霞浦县斗米村采用碘液双涂片法进行人群粪便普查时,发现当地居民人体溶组织内、结肠内阿米巴等肠道原虫6种,总感染率为38.84%(367/945),其中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携带率为11.43%(108/945)。对108例阿米巴包囊携带者除8例有禁忌症外,其余按送检单编号奇偶随机分为吡哌酸和甲硝唑治疗组。吡哌酸组:共50(男女各25)例,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发作期急诊抢救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部收治的1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采取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精神抑郁评分及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5.08%(58/61),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0.33%(49/6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6.157,P=0.013)。结论临床中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发作期患者急诊抢救时加强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及治疗依从性,还可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为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创造了有利条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随机分为经颅磁刺激联合脑心通胶囊组(治疗组)30例,脑心通胶囊组(对照组)28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发现,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08分±1.26分,对照组为13.12分±0.84分,两组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96.7%,较对照组85.8%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1例继发癫痫。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脑心通胶囊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4.
我院应用蛇毒抗栓酶治疗脑血栓100例,经统计分析总有效率达86%,明显优于传统疗法。 资料与方法 一、观察对象 蛇毒抗栓酶组(蛇毒组为100例,男75例,女25例,平均年龄急性期病人61岁,非急性期55.7岁;病程最短者2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经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94例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经利多卡因治疗)和观察组(47例,经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心电图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经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87%,高于对照组的82.98%,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经比较,观察组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次数、PR间期、QRS波时长和心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电图指标,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沙丁胺醇经气动雾化吸入法和超声雾化吸入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2例)采用沙丁胺醇经超声雾化吸入法治疗,观察组(n=35例)采用沙丁胺醇经气动雾化吸入法治疗,两组疗程为5-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咳嗽、气喘、喘鸣音和肺部啰音等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8.1%)(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气喘、喘鸣音和肺部啰音等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沙丁胺醇经气动雾化吸入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与对照组(61例).对照组予依达拉奉0.03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输注,2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予尤瑞克林0.15PNA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输注,1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4d.所有病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4.87分±4.06分,明显高于治疗组4.13分±2.98分(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 (P<0.05).结论 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依达拉奉单独使用,且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与拔管后序贯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AECOPD患者122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拔管后序贯经鼻高流量氧疗,记录2组疗效与血气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3%vs 88.5%,P0.05)。治疗后2组的PaO_2值明显上升,PaCO_2值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的用力肺活量(FVC)与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_1)都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2组的腹胀、鼻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拔管后序贯经鼻高流量氧疗能改善AECOPD患者的血气指标,提高肺功能及总体疗效,促进患者康复,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将6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ACS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普罗布考0.5 g,2次/d.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测定治疗前后两组外周血浆B型脑钠肽(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BNP、hs-CRP水平明显降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普罗布考可通过下调BNP和hs-CRP水平缓解ACS患者的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中富半胱氨酸蛋白(Cyr)61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61例经病理医师确诊为肝细胞癌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15例距肿物边缘>5 cm的非肿瘤性肝组织为对照组,均留取术后蜡块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中Cyr6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的表达。结果两组中Cyr61的阳性率、PCNA和Ki67增殖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Cyr61的阳性率、PCNA和Ki67增殖指数均与肿瘤最大径密切相关,观察组中Cyr61阳性率与肿瘤转移和血管侵犯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Cyr61和PCNA、Cyr61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肝细胞癌中Cyr61高表达是促进肿瘤形成和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患者经密切观察后表明,采用尿激酶治疗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2.5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确切,值得被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与长春西汀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文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采用氯吡格雷给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独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长春西汀共同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程生活能力的效果较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长春西汀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平肝活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为风痰瘀阻者61例,随机分为平肝活血汤治疗组31例、西药对照组30例.另设健康人(健康组)31名.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实验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96.67%;治疗组愈显率为61.29%,对照组愈显率为26.67%.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指标治疗组在降低血浆内皮素、升高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平肝活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疗效,并可调节血浆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与拔管后序贯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 AECOPD患者122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拔管后序贯经鼻高流量氧疗,记录2组疗效与血气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3% vs 88.5%,P<0.05)。治疗后2组的PaO2值明显上升,PaCO2值明显下降 (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的用力肺活量(FVC)与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都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2组的腹胀、鼻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拔管后序贯经鼻高流量氧疗能改善AECOPD患者的血气指标,提高肺功能及总体疗效,促进患者康复,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徐养平  王存环 《内科》2012,7(6):590-591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联合高压氧快速控制梅尼埃病(MS)急性发作期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MS急性发作者6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丹参2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山莨菪碱10 mg静脉推注并行高压氧治疗。两组治疗期间均经鼻导管持续吸氧2 L/min及口服眩晕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头晕症状出现缓解的时间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快速缓解率(73.0%)显著高于对照组(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3 d内缓解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山莨菪碱联合高压氧治疗能快速缓解MS急性发作期的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联合拔管后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到2017年4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AECOPD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无创机械通气联合拔管后经鼻高流量氧疗,记录两组预后效果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和88.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PaO2值明显上升,PaCO2值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与PaCO2值与对照组对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VC与FEV1值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VC与FEV1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的腹胀、鼻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联合拔管后经鼻高流量氧疗在AECOPD患者的应用能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提高肺功能,提高治疗总体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尿激酶、华法令、肝素)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效果,总结治疗经验,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1年5月于我院诊断为急性肺栓塞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肝素和尿激酶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肝素、尿激酶、华法令三联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血氧分压(PaO2)及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灌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以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花费均少于对照组,而其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华法令、肝素联合疗法是临床上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一种安全、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经速效救心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选取102例进行研究,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与消心痛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速效救心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表现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经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8.43%,高于对照组的50.98%,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ST段位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速效救心丸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改善ST段位移,而且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旋磨术治疗严重钙化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7月就诊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脉严重钙化病变患者4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冠脉内旋磨术联合PCI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术前术后冠脉造影结果及围手术期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冠脉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内对照组6例(27.27%)支架未能通过,手术失败,2例(9.09%)患者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5例(22.7%)冠状动脉夹层;观察组患者1例(4.55%)出现旋磨头嵌顿,1例(4.55%)出现无复流现象。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结论经桡动脉旋磨术治疗冠脉严重钙化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的临床转归。方法11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NEF)组和射血分数减低(DEF)组。NEF组共61例患者,男47例,女14例;DEF组共49例患者,男42例,女7例。记录PCI术后患者的重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再次心绞痛和心功能不全)。结果经过6~54个月随访发现,同NEF组相比,DEF组中术前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多见,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较大,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二组间重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PCI和积极药物治疗后,近中期临床预后接近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