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湘 《今日民族》2005,(8):61-65
从昆明机场起飞,45分钟就到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机场,基诺山基诺族乡乡长罗建宁接到了我们。基诺山基诺族乡位于景洪市东北部,是全国唯一的基诺族乡,也是基诺族的主要聚居地,全乡面积622.9平方公里,有7个村委会,4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087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基诺族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人口只有3800多人。到目前,基诺族总人口仍不足两万人,分布在景洪市的基诺、勐养、普文等乡镇。新中国成立后,基诺族直接由原始社会末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被称之为“直过民族”。1979年6月6日,基诺族被最后一个公布确认为单一少数民族,成为我…  相似文献   

2.
巴坡村民小组隶属于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巴亚村委会,全村有105户387人,98%以上为基诺族。巴坡村基诺族特色文化浓郁。保留有基诺族的“大公房”、民居、服饰、语言、风俗习惯等,为此景洪市引进金孔雀集团公司,开发建设了基诺山寨景区旅游项目,对基诺族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和展示。  相似文献   

3.
沙洲 《今日民族》2021,(12):24-26
1979年6月6日,对于生活在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的许多百姓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国务院正式确认基诺族是我国第56个民族.基诺族既是我国最后一个被识别的单一民族,也是云南省8个人口较少民族和11个"直过民族"之一.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基诺族实现了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步跨千年".  相似文献   

4.
巴卡的沉寂     
夏辉  王永 《今日民族》2012,(5):26-26
走进“巴卡小寨基诺族生态博物馆”,虽说几件藏品很有基潇族的文化内涵,但经过打听得知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人光顾了。巴卡小寨隶属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巴卡村委会,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65.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4元。农民收入主要以橡胶、茶叶为主,经济收入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
2009年2月6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太阳广场歌声悠扬,鼓声阵阵,笑声爽朗……纪念国家确认基诺族30周年暨欢庆2009年“特懋克”节活动在此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6.
正景洪市位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部,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国土面积6926平方公里,下辖5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5个农场管委会。总人口53万人,有傣、汉、哈尼、基诺等13个世居民族,其中基诺族是我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景洪历届党委、政府紧紧团结带领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励  相似文献   

7.
今年2月,我匆匆赶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基诺山基诺族乡,去和基诺族同胞一起过大年。基诺山仿佛世外桃源,只见境内山峦起伏,雨林神秘美丽,莱阳河、巴卡河、小黑江和南星河等河流宛如几条飘舞的玉带,唱着欢歌绕山而过流向远方;  相似文献   

8.
直到距今20年前,即1979年6月6日,基诺族才最终被确认为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这恐怕是中国现有55个少数民族中最晚被确认的一个。在她被确认的时候,她拥有的人口还不到12000人,也算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 绝大部分的基诺族人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基诺乡,其余的也都散居在邻近的县乡。基诺族人将他们世代生息的区域称之为“基诺洛克”,意即基诺族居住的全部山区,简称基诺山。汉文典籍曾根据基诺语音译写为攸乐山。现在当地各族老百姓仍将基诺山称之为攸乐山。 基诺山位于中国大陆西南…  相似文献   

9.
基诺族姓氏研究刘怡基诺族的姓氏,是基诺族历史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众多的文化内涵。研究基诺族的姓氏,可以加深我们对基诺族社会发展的历史、文化、民俗等多方面的了解。一、基诺族的姓氏在基诺山,几乎每个基诺族村寨都由两个以上的古老氏族组成,这两...  相似文献   

10.
紫萍 《今日民族》2003,(4):4-5,21-25
记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宗局民族科王陆建科长和景洪市民宗局娥二副局长的陪同下,从景洪市驱车沿澜沧江北行向东,在穿过了一片片刚刚泛青的橡胶林之后,来到基诺山基诺族乡,全省约95%的基诺族聚居在这里。在乡政府,乡党委书记李春阳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建议我们先到巴朵寨子看一看。  相似文献   

11.
基诺族和布朗族在教育场域中性别平等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天云 《思想战线》2004,30(4):69-73
教育场域是社会福利场域中的一个亚域 ,教育场域中的性别平等观念是影响教育发展的重要惯习之一。基诺族和布朗族是经济发展程度基本相近的两个民族 ,但基诺族和布朗族在教育场域中的性别平等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的民族差异 ,其原因是基诺族的性别平等观念强于布朗族。可见 ,教育场域中的性别平等观念具有“地方性知识”的特点 ,因此 ,教育政策的执行也应考虑“性别平等观”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相似文献   

12.
基诺族大鼓舞是基诺族悠久历史中的艺术精粹,场域变迁促使其在表演形式、文化内涵、传承人身份三个方面发生了诸多变化,进而影响其继承与发展。以基诺族大鼓舞为代表的原生态音乐品种的场域变迁不是个别民族或地区的孤立行为,而是现代社会发展大趋势造成的,并为其带来了更多关注,有助于开展民族风情文化教育,更好地对外展示自己的民族艺术和文化。  相似文献   

13.
余雨 《今日民族》2004,(1):46-47
走进基诺山,人们都能看到,在基诺族村寨门的顶端往往都悬挂着一个形似太阳的基诺大鼓。如今,这个被称为“太阳鼓”的基诺大鼓已成为标识基诺族的一个文化符号。而大鼓舞,则是基诺族民间舞蹈中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在群众中有着深刻影响的民间舞蹈。基诺族视大鼓为神圣的祭器和乐器,每个村寨一般都有两面,即公鼓和母鼓。这是因为传说中,基诺族的祖先阿麦腰白在洪荒年代造了一只大鼓,让麦黑与麦妞藏在鼓内躲过了洪水之灾,成为基诺族的人种,繁衍了基诺族的后代。因此,基诺族人民世世代代都要制作大鼓,并跳大鼓舞,以此纪念制大鼓的基诺祖先阿麦腰…  相似文献   

14.
基诺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乡,四邻的勐旺、勐养、勐罕,勐腊县的勐仑、象明也有少量基诺族散居,现有人口23000余人(2010年),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民族. 从族源说起 关于基诺族的族源,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道光年间的《云南通志》:"三撮毛……发留中、左、右三撮,以武侯曾至其地,中为武侯留,左为阿爹留,右为阿嫫留."相传,基诺族是三国时代跟随孔明南征而来,因途中贪睡而被丢落于基诺山.而中间那一撮毛正是为纪念孔明而留,甚至人们种的茶,住的房子都被说成与孔明相关.  相似文献   

15.
汪涛 《今日民族》2005,(5):39-40
大凡参加过“特懋克”节的人,最深的回忆可能就是基诺族的质朴和节日活动的原生态了。西双版纳莽莽苍苍、绿色绵绵的热带雨林中,有一块令人充满无限好奇和神往的秘境——基诺山。这里生活着一个“舅舅后代”的民族——基诺族。他们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生活习俗和社会特征,一年一度的“特懋克”节,便是解读基诺族风俗文化的一扇窗。2月6日,又到了基诺族一年一度的“特懋克”节,我们再次走进这片怎样都“品尝”不够的令人神往之地。昔日的大公房、残存的“刻木记事”、恢宏厚重的大鼓声、淳朴而独特的基诺风情,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地吸引…  相似文献   

16.
基诺族民居文化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诺族的主要聚居地是以基诺山为核心的热带、亚热带山区。勤劳、勇敢、智慧的基诺族人民在这一地区世代繁衍生息,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山地丛林文化,一些古老神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文化现象为基诺族所特有,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7.
山寨换新颜     
周墨  刘文 《人权》2005,(5):38-39
在中国56个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不足10万。他们大多居住在边境或偏远地区,生活较为贫困。为了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国家予以了很大的支持。2000年,国家民委和国务院扶贫办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基诺山和布朗山开展了扶贫综合开发项目,基诺族和布朗族是受益的两个主要民族。新中国成立以前,基诺族生活在封闭、落后的原始社会环境中,人口仅3800多人。从2000年起,国家在当地实施了扶贫项目,至今共完成了21个通路工程,全乡45个村民点都通了简易公路,实现了村村通电、通自来水。此外,基诺山乡还进行了重点产业的开发,以普洱茶为主打产品的茶业使…  相似文献   

18.
隆冬时节的基诺山,欢快的牛皮鼓声和红火的歌谣掀出朵朵热浪,那是基诺族人在过自己的民族传统节日———“特毛且”。“特毛且”,基诺语,汉译意为“打铁节”,这是一个尊重手工业匠人的劳动节日,且与祈祷农业丰收有关。按照基诺族的历法,一年有13个月,1月为岁始,13月为岁终,两个月交接时过年。每年农历十二月期间,各寨特定的寨父、寨母即依据气候节令选择具体日期过年,他们敲起被族人认为神器的牛皮大鼓,宣布“打铁节”开始,这时,全寨的人便集中到寨父、寨母家,等候寨父、寨母安排和分配过年时的准备工作。同时,各家各户要凑钱买一头水牛,准…  相似文献   

19.
基诺族     
今年六月,经国务院批准,基诺人正式成为一个单一民族,成为祖国各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新成员。基诺族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基诺洛克公社。共有八千六百余人。基诺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其语法构造同藏缅语族基本一致,语音、词汇上同彝语支,缅语支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语音结构接近彝语支,同时它又有着自已的特点。关于基诺族的来源、迁徙和社会历史,虽历代文献记载缺略,但本民族的传说却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传说在远古的时代,连续的狂风暴雨,使整个大地遭到淹没,世间万物被荡涤一空,生灵皆被毁灭,只有一对善良勇敢的同胞兄妹玛黑和玛纽,受仙人保祐,幸免于难。洪水退后,经过种种艰  相似文献   

20.
论基诺族生育禁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基诺族生育禁忌杜玉亭禁忌是文字前社会的重要文化现象,有关成文史前文化的著述往往都要涉及到它,但其观点却众说纷坛。本文论述的基诺族生育禁忌,就是一个文字前民族的禁忌的重要方面,对这一专题的系统论证将有助于对禁忌的深入研究。一在基诺族禁忌中,以其繁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