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湘 《文教资料》2009,(33):152-153
在“痛并快乐着”的班主任生活中,只要你牢记“理解学生,教在心灵;解读老师,勤学奋进;理解自己,塑造人生”,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理想、个人自信和道德的自觉性,就能激发起他们努力向上的精神,释放其蕴藏的独特的个人潜能,并不断提升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华章》2006,(11)
理解教育所信奉的“理解观”是理解教育的基石。由此确立的理解教育的主要内涵是:通过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使师生身心更好地发展,生命意义更加丰富的过程。一、发展师生的理解意识,使之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一)确立理解性校训,即“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老师,勤学奋进;理解自己,塑造人生”“理解学生,教在心灵”旨在提示教师:理解作为手段,是教好学生的前提。因为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每次教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产生真切的内心体验,这样的教才能事半功倍。反之,把教建立在误解学生的基础上,虽然教了,甚至教得很苦,但大多…  相似文献   

3.
李小丽 《考试周刊》2009,(7):212-212
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的《理解教育论》中有这样两句话:“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老师,勤学奋进。”在美术教学中,我所理解的“理解教育”应该是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再把学生当做容器,不顾他们理解与否,拼命灌输知识。应更多地和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沟通,理解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德育》2015,(2):81
用"爱"和"理解"为学校教育写魂河南省郑州市第七十四中学(以下简称"74中")建于2003年,是一所现代花园式的市示范高中。目前学校有34个教学班,2300多名学生,150名教师。74中作为河南省理解教育实验学校,学校将"理解、和谐、发展"作为核心的办学理念,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老师、勤学奋进,理解自己、塑造人生。学校的理解教育正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构建起一个充满爱与理解的精神家园,它影响和陶冶着学生,提升和改变着老师,推动和改变着学校。  相似文献   

5.
目前,职业高中美术教学的问题在于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过分强调基本的美术理论,而忽视了技术性操作,尤其忽视实用技法的训练。这使得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无法在就业中得到合理的应用。引进理解教育理论,积极开发实用性较强的“理解性美术课程”,使教学顺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就业需要,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一、理解性美术课程开发的要求所谓理解性美术课程,简单地说,是以理解教育理论为指导,从学生合理需要出发设计并实施美术课程。理解教育要求“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教师,勤学奋进;理解自己,塑造人生”。这意味着要以学生生命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师生之间的误解是教育效益低下甚至造成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对学生采取冷漠、嫌弃甚至粗暴的行为 ,这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误解形式。真正的‘理解’是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这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熊川武教授的箴言。  最近半年来 ,熊教授把“理解教育”的模式应用于桂林电子工业学院附中 ,在广西建立了第一个理解型素质教育实验基地。所谓“理解教育” ,就是依据反思性教学理论和主体间性原理 ,在素质教育这面旗帜下 ,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非认知因素发展 ,关注全体学生进步 ,关注素质教育具体化的新教育模式。  理解教育的观念系统主要是三句话 :一是理解学生 ,教在心灵。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兴趣、需要、态度和个性 ,善解学生的意愿 ,解读学生的心灵 ,激励学生的情感因素 ,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二是理解教师 ,勤学奋进。要求学生形成如下观念 :老师教我不容易 ,莫将教诲付东流 ;真诚交往 ,与人为善 ;心中苦闷及时吐 ,常叫愉悦驻心田 ;熟读精思诚可贵 ,标新立异价更高 ;理解少烦恼 ,误解生祸殃。三是理解自我 ,塑造人生。要求师生都应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自己” ,不断规划和实现自己的美好人生。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附中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熊川武  相似文献   

7.
“师生之间的误解是教育效益低下甚至造成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对学生采取冷漠、嫌弃甚至粗暴的行为 ,这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误解形式。真正的‘理解’是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这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熊川武教授的箴言。  最近半年来 ,熊教授把“理解教育”的模式应用于桂林电子工业学院附中 ,在广西建立了第一个理解型素质教育实验基地。所谓“理解教育” ,就是依据反思性教学理论和主体间性原理 ,在素质教育这面旗帜下 ,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非认知因素发展 ,关注全体学生进步 ,关注素质教育具体化的新教育模式。  理解教育的观念系统主要是三句话 :一是理解学生 ,教在心灵。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兴趣、需要、态度和个性 ,善解学生的意愿 ,解读学生的心灵 ,激励学生的情感因素 ,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二是理解教师 ,勤学奋进。要求学生形成如下观念 :老师教我不容易 ,莫将教诲付东流 ;真诚交往 ,与人为善 ;心中苦闷及时吐 ,常叫愉悦驻心田 ;熟读精思诚可贵 ,标新立异价更高 ;理解少烦恼 ,误解生祸殃。三是理解自我 ,塑造人生。要求师生都应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自己” ,不断规划和实现自己的美好人生。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附中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熊川武  相似文献   

8.
“师生之间的误解是教育效益低下甚至造成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对学生采取冷漠、嫌弃甚至粗暴的行为 ,这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误解形式。真正的‘理解’是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这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熊川武教授的箴言。  最近半年来 ,熊教授把“理解教育”的模式应用于桂林电子工业学院附中 ,在广西建立了第一个理解型素质教育实验基地。所谓“理解教育” ,就是依据反思性教学理论和主体间性原理 ,在素质教育这面旗帜下 ,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非认知因素发展 ,关注全体学生进步 ,关注素质教育具体化的新教育模式。  理解教育的观念系统主要是三句话 :一是理解学生 ,教在心灵。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兴趣、需要、态度和个性 ,善解学生的意愿 ,解读学生的心灵 ,激励学生的情感因素 ,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二是理解教师 ,勤学奋进。要求学生形成如下观念 :老师教我不容易 ,莫将教诲付东流 ;真诚交往 ,与人为善 ;心中苦闷及时吐 ,常叫愉悦驻心田 ;熟读精思诚可贵 ,标新立异价更高 ;理解少烦恼 ,误解生祸殃。三是理解自我 ,塑造人生。要求师生都应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自己” ,不断规划和实现自己的美好人生。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附中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熊川武  相似文献   

9.
张传生 《山东教育》2003,(14):14-14
十多年的学生生活,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深感老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是学生崇拜的偶像。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处处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一位好的老师,应特别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那么,怎样才能在学生中塑造老师的形象呢?下面仅谈三点。一是要勤学。有人认为,教师教学生,应当把“教”放在首位,教有余力,才挤时间学一点,似乎“学”在教师生涯中无足轻重。我认为并不是这样。教得好键在于学得好,只研究教学方法是远不够的。过去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杯水,自己须有一桶水。当今的要求,教师…  相似文献   

10.
“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格言。从李老师的这句话中,我们不难领会,假如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都将无从谈起。下面就以我和我的学生之间的情感故事为例,探讨一下我的班主任教育观。要真正做到“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1.
“对话”是各个主体之间相互融合、从而实现彼此发现、彼此提升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共同面对同一个文本,彼此把自己的发现、理解拿出来交汇、碰撞,从而加深自己对文本的认识理解,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甚至是对人生的认识,实现彼此融合,互相提高,是为“对话教学”。  相似文献   

12.
针对学生厌学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实施“理解教育”,坚持“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的观念,变通性地运用多种策略,帮助他们实现由厌学到乐学的转变。一、激发动机。动机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要消除初中学生的厌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关键之一。在这方面,我主要抓了两手。一是激发内部动机与诱导外部动机相结合。如教“理想”一词时,我让学生广泛发表看法,然后形成共识,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要获得理想的生活就必须勤学奋进。二是让学生体验自我效能感、自我发展感、社会地位感,并在体验中强化学习动机。如对三名厌学学生“委以重任”,让他们担任维护教学秩序的课代表,并赋予他们奖优罚劣的权力,这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作为与老师、同学对自己的信任,曾经丧失的自信得以恢复,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逐步高涨。二、引导兴趣。一般学生大都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兴趣从学校课程上转移到了电子游戏等不应投入太多精力的事情上,这是学校课程“满堂灌”失去魅力的结果。因此,我尝试使用这样的方法:每次上课前先让学生上台发表三分钟与以前学习内容有关的自由演说,吸引力越大越会得到大家的肯定,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讲授新内容时,我要求学生畅所欲言,形成...  相似文献   

13.
在整个人生的学习过程中,一年级是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在一年级时打下扎实的基础,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上有更好的发展。要想打好基础,教好课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只有充分运用教材进行有效的拓展,才能更好的实现课改目标,改变教师就书教书状况;改变学生死读书的局面;改变学生成绩服务于老师个人利益之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放飞学生心灵,展示学生个性;更好地体现关注差异,分层教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正>"向学生心灵更深处"是指走进教育对象心灵的深处,这是一个为人师者必须做的,也是必须要做到的。"教师的工作就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因为人的根本在心灵,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真正走进人的心灵深处;还因为教育就是一件雕刻心灵的工作,当一位班主任把对学生心灵的雕琢当作自己最重要的职责时,他就走进了一个伟大的境  相似文献   

15.
针对课程标准中提出“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高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不能只停留在以诵读为主要手段使学生感知诗的韵律美上,而是要循此继进,逐步注重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领悟诗歌的内涵,体味诗歌情感、形象、意境;增强学生与作品进行心灵对话、理解沟通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深悟这句话的那一刻起,我抱定主意,要做一个用语教学生的老师,而不是一个教学生语的老师。  相似文献   

17.
高伟 《现代企业教育》2011,(18):212-213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作文必须“出情”。作为语文老师应努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人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倾吐人生,用自己的真情去抒写人生,让学生在“真情”的天空尽情翱翔。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句俗话,叫“教学生要教心”。我想这句话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心是教学生的心。也就是注意学生心灵品德的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二是教心还是要和学生“交心”。也就是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和学生要有心灵的交流,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化、融化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身兼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的时候,如何尽快地缩短师生心灵间的距离,从而使思想教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的体会是:摆正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说,要进行“移位”,把自己暂时放到学生的位置上,从学生的角度观察,考虑问题,设身处地想学生所想。俗话讲:要当先生,先当学生,而班主任老师则要先交朋友,后塑灵魂。一、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益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传授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更要成为学生心灵世界的开拓者和优秀品德的塑造者。班主任老师则更要在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下…  相似文献   

20.
宋振东 《甘肃教育》2007,(11S):11-11
培养学生要落实“四心” 自尊心。自尊是指一个人自己尊重自己,也不允许他人轻视,并希望自己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心理品质。学生自尊心的形成主要是靠班主任老师的耐心教育和精心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