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鹏城  张航 《广东建材》2020,(2):48-52,23
桩承加筋路堤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小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减小路基和路堤的侧向变形,提高桩土荷载分担比,降低工程成本,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使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了几何建模,对在路面荷载作用下的桩承式加筋路堤中加筋体拉应力、加筋体变形、路堤沉降、路堤侧向位移、桩身内力及桩身侧向位移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桩承式加筋路堤的沉降区域主要集中在路堤正下方的加固区附近。加筋体的最大变形和最大拉力发生在桩帽边缘处;桩间条带区域是加筋体的主要受力区域。路堤最大侧向位移发生在坡脚处和其下方的地基土附近,容易使边桩承受很大的弯矩和剪力从而造成桩身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中低压缩性土地区桩承式加筋路堤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桩承式加筋路堤技术应用于中低压缩性土地区高速铁路桥台和涵洞之间填方路基的处理,通过逐渐改变CFG桩桩长形成刚度均匀变化的地基加固区,严格控制线路纵向差异沉降。通过现场试验对桥台、涵顶和路基中心地基沉降进行了长期观测,同时对桩承式加筋路堤桩间土沉降、孔隙水压力、格栅上下表面土压力和格栅变形进行了长期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桩承式加筋路堤可有效减小中低压缩性土地基沉降,总沉降小且很快趋于稳定;桩承式加筋路堤通过土拱效应和张拉膜效应将路堤荷载向桩帽传递,格栅下桩土应力比明显高于格栅上,张拉膜效应明显,格栅上桩土应力比接近1.0,土拱效应较弱;格栅在路肩处发挥的作用强于线路中心处。  相似文献   

3.
“一路三水”工程位于中新天津生态城南部片区,道路全长929.546 m.东侧现状河堤为已密实临时土路,此部位为新老路堤纵向搭接处理.介绍了河道处采用吹填软泥,浜塘部位采用抛石挤淤,新老路基搭接处采用固化土、开挖台阶进行处理.为保证质量,进行为期1 a的自然沉降处理.期间多次进行灌缝处理,防止雨水渗入结构层.经开放交通半年后的实际检验,道路没有出现裂缝.  相似文献   

4.
桥头段刚性桩复合地基现场观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于深厚软土路基,桥面和路面之间常发生较大的沉降差,产生“桥头跳车”现象。浙江台州浃里陈大桥对低强度桩复合地基处理桥头段软土路基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采用变桩长的方式调整桥面和路面的沉降差。采用复合地基使该桥头段的路基沉降减少了2/3,加固效果明显。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桩长,复合地基沉降沿路堤长度方向分布是均匀的。对现场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包括对路堤下桩顶和桩间土的土压力及沉降和复合地基分层沉降观测结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软弱路基一般处于不良水文地质的特殊路段,受气候、水等自然因素影响强烈,需要特殊的设计和施工处理。因其较明显的承载力差、抗压性能低、流动性大、透水性弱、含水量高等特点,如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处理不当,极易造成路基下沉过大、产生路基纵、横向裂缝和网格裂缝等病害,容易引发路堤失稳、路面基层、面层开裂和不规则起伏等质量问题,不仅降低道路合理使用年限,还对行车、行人产生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6.
软土桩基础的沉降可能会持续几十年,其长期沉降计算一直困扰着广大岩土工程技术人员。笔者基于Burgers模型,建立了桩身和桩端的黏-弹性荷载传递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考虑群桩效应,建立了桩-土-承台变形耦合的软土桩基长期沉降计算模型,并编制了计算程序CLPS。该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多层软土桩基的长期沉降,而且适用于刚性承台和柔性承台桩基的长期沉降。使用该方法对2处软土桩基进行了长期沉降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为接近,两者最大相差不超过18.8%,最小仅为4.6%;与三维有限元计算结果非常接近,两者最大相差不超过6.7%,且该方法计算效率远高于有限元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桩承式加筋路基这一复杂的工作系统,结合连霍高速某段桩承式路堤拓宽工程,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桩承式加筋路堤整体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从土拱效应、土工格栅的拉膜效应,以及桩土间刚度差异引起的不均匀沉降等方面分析了系统的工作机理。结果表明土工格栅最大变形和最大拉力发生在桩帽边缘处;拓宽路堤的施工阶段对地表沉降影响较小;软土的长期固结是造成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等结论。  相似文献   

8.
从桥头沉降段结构设计、桥台背路堤压实度及桥头引道地基处设计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造成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产生的原因,阐述了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以确保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9.
根据大直径扩底桩桩顶处的静力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建立了考虑承台效应时计算大直径扩底桩沉降变形的公式。对某教学楼基础工程的29根桩是否考虑承台效应分别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并将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若桩基承台底面与地基土紧密接触,承台效应对大直径扩底桩沉降变形的影响不容忽略;地基土的压缩模量越大,承台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
S32(原南汇段)工程软土路基处理设计中,在路堤沉降、稳定以及路堤桩桩土差异沉降计算的基础上,比选推荐了路堤桩和双向水泥土搅拌桩两种处理方案。进行了路堤桩处理计算,并辅以沉降监测、承载力检测和搅拌桩桩身检测方案等配套措施,使软基处理效果"质量可控"。这种设计方法可从源头上杜绝早期桥头跳车等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