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柴芍六君子汤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于河南省固始县中医院就诊的CHB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与观察组(2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诺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转阴率、核心抗原(HBeAg)转阴率、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透明质酸(HA)、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D8+及血清TGF-β1、TNF-α、HA、AS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芍六君子汤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CHB可显著提高患者ALT复常率、HBV-DN...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柴芍六君子汤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6例临床诊断为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参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柴芍六君子汤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的改善情况,统计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ALT、AST和TBIL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而两组的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显著改善肝功能,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柴芍四君子汤加味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柴芍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芍四君子汤加味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同时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将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逍遥散合六君子汤加减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HBV-DNA转阴率、血清ALT复常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BV-DNA均明显下降,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均明显降低,试验组血清ALT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纳差、胁肋部疼痛及腹胀及疲倦乏力改善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逍遥散合六君子汤加减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慢性乙型肝炎可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治疗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医用臭氧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16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了医用臭氧自血疗法,方法为将一定浓度的臭氧、纯氧及患者自身外周静脉血充分混合后再回输患者体内。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取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与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同时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探讨其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T淋巴细胞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数增高(P<0.05)、CD4+/CD8+比值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CD4+细胞增高(P<0.05)、CD8+细胞下降(P<0.05)、CD4+/CD8+比值升高(P<0.05);且ALT、AST、HBeAg及HBV-DNA拷贝数均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医用臭氧自血疗法可调节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其抗病毒应答能力,从而提高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黄根颗粒治疗不同证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为辨证使用复方黄根颗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同时辨证为肝胆湿热、湿邪困脾、肝郁血瘀、肝郁脾虚、肝郁气滞5个证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30例,均予复方黄根颗粒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证候积分、肝功能、血清HBV-M、HBV-DNA及部分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和Ⅳ型胶原(Ⅳ-C)三项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有效率肝郁脾虚和肝郁血瘀型>湿邪困脾和肝胆湿热证>肝郁气滞证;症状改善、丙氨酸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转移酶(AST)降低以及血清HBV-DNA水平降低以肝胆湿热、湿邪困脾、肝郁血瘀、肝郁脾虚证更明显(P<0.01),且各证疗效相当,肝郁气滞证稍差,但也明显改善和降低(P<0.05);肝胆湿热、湿邪困脾、肝郁血瘀、肝郁脾虚证均有HBeAg阴转和抗HBe阳转,以肝郁脾虚证最明显,肝胆湿热、湿邪困脾、肝郁血瘀次之,肝郁气滞证无HBeAg阴转和抗HBe阳转病例。血清HA、LN和Ⅳ-C各证型均有明显下降(P<0.01),各证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黄根颗粒对不同证型的慢性乙型肝炎均具有改善症状、保肝降酶、抗乙肝病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总体疗效以肝郁脾虚和肝郁血瘀型最为显著,其次为湿邪困脾和肝胆湿热证,肝郁气滞证更次之。辨证使用复方黄根颗粒会取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王雪婷 《妇幼护理》2023,3(20):4944-4946
目的 探讨认知干预在乙肝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8 月至 2022 年 9 月在我院的 80 例乙肝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认知干预。比较两组的 疾病知识掌握评分、治疗依从性、HBeAg 转阴率、HBV-DNA 转阴率、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疾病知识掌 握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 1 个月、干预后 2 个月的 HBeAg 转阴率、 HBV-DNA 转阴率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 CD8+水平、CD4+水平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认知干预能 够提高乙肝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治疗依从性、免疫功能以及 HBeAg 转阴率和 HBV-DNA 转阴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合格研究对象300例,观察其HBV-DNA、T细胞亚群等实验室指标。结果肝郁脾虚型为最常见证型;外周血中T细胞免疫功能在不同证型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HBV-DNA高拷贝占拷贝患者数依次为肝郁脾虚型(41.1%)>湿热中阻型(22.6%)>瘀血阻络型(21.2%)>肝肾阴虚型(8.5%)>脾肾阳虚型(5.6%);随着病毒拷贝数的增加,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减少;CD8+T细胞百分率则与HBV-DNA拷贝数的增加成正比。CD3+和CD4+T细胞百分率在患者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DNA阴性组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DNA阳性组。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结果(如CD3+、CD4+、CD8+及CD4+/CD8+)、HBV-DNA载量可以作为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使用替诺福韦酯治疗,对照组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HBe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比较无显著性显著(P>0.05);两组治疗12个月后HBV DNA转阴率比较无显著性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HBV-DNA定量比较无显著性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DNA定量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肝功指标比较无显著性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应用替诺福韦酯治疗效果相对更为理想,可有效提升HBeAg转阴率,保护肝功能,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中联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恩替卡韦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68例CHB患者(2021.8-2023.8),随机数字表下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34)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n=34)复方甘草酸苷+恩替卡韦治疗;比较疗效、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转阴率、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免疫指标、不良反应。结果:疗效(94.12%vs73.53%):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转阴率(HBV-DNA、HBeAb、HBeAg、HBsAg):均观察组(70.59%、50.00%、26.47%、55.88%)较对照组(44.12%、23.53%、5.88%、29.41%)高(P<0.05)。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AST、ALT、TBiL、LN、HA):治疗6个月后,两组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较对照组,均以观察组更低(P<0.05)。免疫指标(CD4+、CD8+、CD4+/CD8+):两组治疗6个月后CD8+均较治疗前低,CD4+、CD4+/CD8+均较治疗前高(P<0.05);且观察组CD8+较对照组低,CD4+、CD4+/CD8+较对照组高(P<0.05)。不良反应(11.76%vs8.82%):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CHB治疗中联用复方甘草酸苷、恩替卡韦效果显著,可改善肝功能指标与肝纤维化指标,促进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转阴,提升患者免疫功能,且不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可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e抗原(HBeAg)转换与外周血γδT、白细胞介素(IL)-17、γ干扰素(IFN-γ)等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然后在研究组内根据HBeAg表达与否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HBeAg+/Ab-组(n=30)、HBeAg+/Ab+组(n=30)、HBeAg-/Ab+组(n=30)。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的γδT细胞、IL-17+γδT细胞、IFN-γ+γδT细胞、IL-17+CD8细胞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比例,对比上述指标在研究组及对照组间、以及乙型肝炎患者HBeAg/Ab不同表达组内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乙型肝炎患者HBeAg/Ab不同表达组及不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下,血清内HBV-DNA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组IFN-γ+γδT细胞、γδT细胞水平、IL-17+CD8细胞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HBeAg+/Ab-组和HBeAg+/Ab+组患者PBMCs内总γδT细胞水平要显著高于HBeAg-/Ab+组(P<0.05);HBeAg+/Ab+组乙型肝炎患者IL-17+CD8细胞明显高于HBeAg+/Ab-组和HBeAg-/Ab b组(P<0.05)。HBeAg+/Ab-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HBV-DNA水平要明显高于HBeAg+/Ab+组和HBeAg-/Ab+组(P<0.05)。结论γδT细胞在HBeAg/Ab血清转换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IL-17+CD8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良性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对于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可能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茵栀黄软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茵栀黄软胶囊联合西药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西药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3个月后症状缓解状况、肝功能恢复状况及HBV-DNA转阴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症状缓解有效率93.88%(46/49),显著高于对照组缓解有效率83.67%(4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T、AST改善情况及HBV-DNA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软胶囊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西药拉米夫定,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将86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联合治疗组同时使用阿德福韦酯与胸腺肽α124周,随后单用阿德福韦酯28周;对照组单用阿德福韦酯5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4周及52周时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血清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及肝功能复常率。结果:治疗52周时联合治疗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血清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及肝功能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CHB的确具有协同抗HBV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柴胡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恩替卡韦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小柴胡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ALT(谷丙转氨酶)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应答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治疗后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及应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小柴胡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方法:用大剂量胸腺肽和赛诺金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1例,并与单纯应用赛诺金33例比较,观察治疗前后患者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等指标变化。结果:胸腺肽和赛诺金联合应用HBeAg、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单纯用赛诺金治疗组,有较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腺肽和赛诺金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增加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加味柴芍六君汤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肠激素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加味柴芍六君汤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胃肠激素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后胃脘痞满、发酸嗳气、善太息、纳食降低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胃动素、生长抑素高于对照组,胃泌素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柴芍六君汤治疗可有效降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缓解病症,改善胃肠激素水平,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6例肝郁脾虚型CAG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进行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胃复春片,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胃黏膜病理改变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5.71%,对照组有效率69.84%,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9.14±1.86)分、(15.22±2.09)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胃黏膜萎缩、异型增生、肠化生病理改变有效率分别为85.71%、68.18%、75.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方面,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CAG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效果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苦参碱联合重组干扰素2-1b(以下简称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单用干扰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苦参碱联合治疗。结果:随访1年,两组肝功能复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HBV-DNA、HBeAg转阴及HBeAb转阳显著优于对照组;随访1年,治疗组HBV-DNA和HBeAg持续阴性病例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苦参碱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扶正胶囊联合化疗治疗脾虚湿阻型大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脾虚湿阻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给予扶正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EA、CA19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结直肠癌生活质量专用量表(QLQ-CR38)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扶正胶囊联合化疗治疗脾虚湿阻型大肠癌,可有效抑制肿瘤标志物表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提升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TC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以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于该院治疗的104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TC化疗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复方斑蝥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近期客观有效率(ORR)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总生存期(O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卡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在使用TC化疗方案时联用复方斑蝥胶囊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轻不良反应,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