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育龄期女性阴道分泌物微生态评价和基本信息评估,探讨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6月就诊于苏州九龙医院妇科门诊的育龄期女性300例,根据HPV筛查结果分为HPV阳性组和HPV阴性组各150例,通过采集病人基本信息、阴道分泌物检测,比较两组受试者阴道分泌物的pH、清洁度、病原体及微生态情况。 结果 HPV阳性组孕产次、性生活频次、性伴侣个数均多于HPV阴性组,而初次性生活年龄低于HPV阴性组,而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高于HPV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PV阳性组阴道分泌物pH、清洁度异常比明显高于阴性组,且阳性组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感染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生态指标H2O2、SNa阳性率HPV阳性组高于HPV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PV感染女性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衡,积极治疗阴道感染和保持阴道微生态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HPV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宫颈细胞学异常妇女不同HPV16感染状态下阴道菌群的特征,并对菌群功能进行预测。  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门诊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thinprep cytologic test, TCT)宫颈细胞学异常的132例妇女为研究对象,利用导流杂交法进行HPV感染及分型检测,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16S rDNA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描述阴道菌群特征,并结合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对阴道菌群功能进行分析。  结果  HPV16阳性妇女(59例)Simpson指数低于阴性妇女(73例)(P=0.047),而Shannon指数高于阴性妇女(P=0.036),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NMDS)显示两组Beta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宫颈细胞学异常妇女以及不同HPV16感染状态下均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但在HPV16阳性组乳酸杆菌占比降低(57.50%vs.60.69%),加德纳菌属(14.29%vs.13.66%)、嗜胨菌属(4.28%vs.2.99%)等厌氧菌属的构成比增加。在HPV16阴性组中乳酸杆菌属、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等丰度均高于阳性组,而HPV16阳性组中加德纳菌属、解脲脲原体、嗜胨菌属、普雷沃菌属等厌氧菌的丰度则均高于阴性组。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软件分析显示解脲脲原体、嗜胨菌属为HPV16阳性组的特征菌。功能分析显示阴道菌群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代谢层面,在HPV16阳性组以破坏阴道微环境和促进恶性肿瘤发生为主,HPV16阴性组以抑癌作用和糖脂代谢为主。  结论  阴道菌群多样性增加、比例结构改变与HPV16感染密切相关,解脲脲原体、嗜胨菌属可作为HPV16感染的潜在生物标志,HPV16感染状态下阴道菌群可能具有引发阴道微环境紊乱和促癌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与健康儿童粪便肠道菌群结构及短链脂肪酸变化差异,从肠道菌群角度为AS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2019年1—1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被诊断为ASD的25名儿童和同期体检的24名生长发育正常的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为ASD组和对照组。收集其粪便,采用16S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气相色谱法检测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SD组儿童肠道菌群丰富度(Chao1指数及Ace指数)及多样性(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7、2.890、3.353,P<0.05);门水平上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丰度显著增高,拟杆菌门丰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80、5.761、5.970,P<0.05);属水平上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链球菌属丰度显著降低,梭状芽胞杆菌属、萨特氏菌属丰度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40、3.100、3.620、3.500、4.200、4.054,P<0.05);粪便短链脂肪酸中乙酸、丙酸及总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增高,丁酸含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40、3.220、2.560、4.100,P<0.05)。相关分析显示双歧杆菌属与丙酸及总短链脂肪酸呈负相关(r=-0.422、-0.412,P<0.05)。结论 ASD儿童粪便肠道菌群结构及短链脂肪酸含量发生明显改变,其中双歧杆菌属减少所致丙酸及总短链脂肪酸增高可能与ASD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比较正常早孕女性和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的生殖道菌群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3—9月在我院拟行清宫术的37例RSA患者为RSA组,同期拟行人工流产术的25例正常早孕女性为正常早孕组。对其阴道分泌物及子宫蜕膜组织进行16S rRNA测序,比较2组阴道和宫腔菌群的特征及差异。结果:与正常早孕女性相比,RSA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显著增多(P<0.05),个体间菌群结构相似度较低,但优势菌未改变,仍为乳杆菌属,而乳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且加德纳菌属、普雷沃菌属、巨型球菌属、李斯特菌属和厌氧球菌属丰度显著增加(P<0.05);RSA患者宫腔菌群多样性及个体间菌群结构相似度无显著变化(P>0.05),但优势菌种发生改变,正常早孕女性宫腔优势菌种为卷曲乳杆菌,RSA患者宫腔优势菌种为惰性乳杆菌,RSA患者宫腔菌群中两歧双歧杆菌和不能培养的不动杆菌丰度显著减少(P<0.05),而拟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和瘤胃菌属团显著增加(P<0.05)。结论:正常的阴道和宫腔存在微生物菌群,宫腔比阴道的菌群多样性更高,但宫腔优势菌丰度较低。阴道细菌的上行定植可能与宫腔菌群的形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宫腔特有菌群的存在,尤其是宫腔优势菌种的改变和致病菌的出现,可能与RSA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16SrRNA基因测序方法探索1型糖尿病(T1DM)儿童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特征,并比较T1DM儿童与健康儿童间肠道菌群的差异,为临床应用益生菌进行TIDM早期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住院并初诊为T1DM的5~14岁儿童18例,同时选取19例性别、年龄相近的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儿童粪便标本后进行16SrRNA基因测序实验,并采用QIIME 2分析流程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两组间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 1)利用QIIME2软件将相似度100%的序列聚类分析后共获得3 248个Feature数;2)经物种鉴定及注释,绝大部分菌群都分类到属级和种级;3)Alpha多样性分析说明本次研究测序深度充分,并且T1DM儿童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及多样性较健康儿童降低 (P<0.05);4)Beta多样性分析中,PCoA图说明T1DM儿童和健康儿童间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5)肠道菌群组成差异分析中,在门水平上,T1DM儿童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蓝细菌门丰度显著增高,而变形菌门、杆菌门的丰度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T1DM儿童粪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的丰度较健康儿童增高,而埃希氏杆菌属-志贺氏杆菌、肠球菌属、Blautia菌属丰度降低(P<0.05)。结论 T1DM儿童存在肠道菌群生态失衡,并且菌群物种的丰富度及多样性降低。此外,T1DM儿童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结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16SrRNA基因测序方法探索1型糖尿病(T1DM)儿童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特征,并比较T1DM儿童与健康儿童间肠道菌群的差异,为临床应用益生菌进行TIDM早期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住院并初诊为T1DM的5~14岁儿童18例,同时选取19例性别、年龄相近的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儿童粪便标本后进行16SrRNA基因测序实验,并采用QIIME 2分析流程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两组间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 1)利用QIIME2软件将相似度100%的序列聚类分析后共获得3 248个Feature数;2)经物种鉴定及注释,绝大部分菌群都分类到属级和种级;3)Alpha多样性分析说明本次研究测序深度充分,并且T1DM儿童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及多样性较健康儿童降低 (P<0.05);4)Beta多样性分析中,PCoA图说明T1DM儿童和健康儿童间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5)肠道菌群组成差异分析中,在门水平上,T1DM儿童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蓝细菌门丰度显著增高,而变形菌门、杆菌门的丰度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T1DM儿童粪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的丰度较健康儿童增高,而埃希氏杆菌属-志贺氏杆菌、肠球菌属、Blautia菌属丰度降低(P<0.05)。结论 T1DM儿童存在肠道菌群生态失衡,并且菌群物种的丰富度及多样性降低。此外,T1DM儿童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结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分析孕期增重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基于前瞻性出生队列,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纳入队列的具有完整孕期随访信息的323名孕妇,留取分娩后新生儿胎粪样本进行16S rDNA肠道菌群测序,并对测序成功的207个样本序列进行分析。按照美国医学研究所的孕期增重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孕期增重不过量组(n=129)和孕期增重过量组(n=78)。结果 孕期增重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丰度,和孕期增重不过量组相比,孕期增重过量组的新生儿肠道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较高(P<0.05),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相对丰度较低(P<0.05)。在调整孕前体重指数、分娩方式、生育史、孕周、宫内抗生素暴露等因素,并按性别分层后,结果显示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β=-0.378,P=0.013和β=-0.502,P=0.041)、Simpson指数(β=-0.055,P=0.012和β=-0.073,P=0.039)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孕期增重过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组成并降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分析孕期增重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基于前瞻性出生队列,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纳入队列的具有完整孕期随访信息的323名孕妇,留取分娩后新生儿胎粪样本进行16S rDNA肠道菌群测序,并对测序成功的207个样本序列进行分析。按照美国医学研究所的孕期增重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孕期增重不过量组(n=129)和孕期增重过量组(n=78)。结果 孕期增重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丰度,和孕期增重不过量组相比,孕期增重过量组的新生儿肠道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较高(P<0.05),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相对丰度较低(P<0.05)。在调整孕前体重指数、分娩方式、生育史、孕周、宫内抗生素暴露等因素,并按性别分层后,结果显示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β=-0.378,P=0.013和β=-0.502,P=0.041)、Simpson指数(β=-0.055,P=0.012和β=-0.073,P=0.039)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孕期增重过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组成并降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强化四周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结核病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方法 收集青岛市某医院10名强化四周抗结核治疗结核病患者及10名健康对照组的粪便标本,提取细菌基因组DNA,PCR扩增16S rDNA 的V3~V4区特定序列,用Illumina HiSeq 平台测序。对序列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聚类和物种注释;通过Alpha多样性反映单个样品物种丰度及物种多样性;通过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观察两组之间菌群结构的差异程度;通过比较门和属水平各细菌的相对丰度来描述菌群结构的差异并进一步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line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找出两组的差异菌。采用 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比较。 结果 四周抗结核治疗的Alpha多样性指标Chao1指数和Ace指数分别为(140.13±34.73)和(145.18±30.7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6.56±37.12)和(197.62±31.76)(分别U=13.000,P=0.004;U=11.000,P=0.002);抗结核治疗组的Shannon指数为(2.31±0.57),与对照组(2.89±0.46)相比略有降低,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U=30.000,P=0.143)。基于binary jaccard的PCoA分析显示两组整体菌群结构有显著差异。抗结核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肠道菌群组成发生改变,其中厚壁菌门、毛螺菌科的相对丰度明显低于对照组(46.4% vs. 72.4%, χ2=5.491,P=0.019;72.4% vs. 43.1%, χ2=5.851,P=0.016);而拟杆菌门、拟杆菌属的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39.0% vs. 18.8%, χ2=4.166,P=0.041;31.4% vs. 10.3%, χ2=7.406,P=0.007)。 结论 强化四周抗结核药物治疗可使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肠道菌群结构失衡;肠道毛螺旋菌科等丰度减少,拟杆菌属等丰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湖州市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情况及宫颈癌发生情况,为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州市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接受HPV检查及宫颈癌筛查的35~64周岁女性临床资料,所有人群采均用HPV基因分型试剂盒检测HPV感染情况,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 TCT)筛查宫颈癌变情况。采用描述分析湖州市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女性HPV感染情况及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检出情况。结果 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湖州市共25 153名女性接受筛查,HPV感染阳性率12.07%,吴兴区阳性率最高为13.73%,不同地区HP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53,P<0.001),随着年龄增大HPV阳性率增高(χ2=48.646,P<0.001);HPV亚型感染分布中单一感染最多(84.07%),单一感染以HPV52亚型最多(21.55%),六重感染最少(0.03%)。共计筛查出4例宫颈癌患者;2 225例HPV阳性者接受阴道TCT检查,共检出阳性者395例,阳性率17.75%,其中ASC-US人数最多,占11.55%;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癌前病变ASC-US、ASC-H、LSIL和HSIL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地区:χ2=140.432,P<0.001;年龄:χ2=63.446,P<0.001)。结论 湖州市宫颈癌筛查中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HPV感染情况及宫颈癌前病变差异显著,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高筛查覆盖率,加强对高风险人群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