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其他组织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5%~10%的生育期妇女患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良性病变,但具有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有二种植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遗传因素、免疫学说、在位内膜决定学说,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学说甚多,但尚无一种可以解释全部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不同部位内膜异位症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很可能是包括遗传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目前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发病率近年明 显增高,其发病与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有关,流行病学提示该 病与遗传有关,可能为多基因遗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 明,目前多认为主要与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 学说、灾疫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有关,但尚无一种学说 可以单独解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因而不同部位的内膜 异位症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身体其他部位而引起的一种病变。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关于EMs的确切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该病虽属良性病变,却有类似恶性肿瘤的侵袭行为。EMs发生机制有子宫内膜来源学说、经血逆流学说、  相似文献   

4.
内异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异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黄淑贞(附属医院妇科250011)徐玉兰(昌邑市人民医院261300)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汤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所引起的一种病变。根据子宫内膜种植的部位不同,而有外在性与内在性之分,...  相似文献   

5.
牟建华 《上海医学》1998,21(8):489-490
手术疤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分析牟建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病灶一般位于盆腔内,疤痕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少见,过去可见于会阴切口疤痕部位,但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手术率的上升,腹壁切口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也逐年多见。据文献报...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 ,即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外 ,国内统计 ,内异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已达到10 %左右。内异症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 ,常引起腹痛、痛经和不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 ,内异症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 ,已逐渐成为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分布的特殊性 ,多年来不少学者对此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提出了一些学说 ,包括经输卵管移行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良性转移学说、基因学说以及细胞免疫学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免疫系统失调的关系一直受到重视 ,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内异症虽是良性疾病 ,但其发展过…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其间质细胞生长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几乎可以生长在机体的各个器官,虽然是良性病变,但具有种植和侵蚀生长的特点、严重影响孕龄妇女的生活。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亦有上升的趋势。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及阴道分娩后的会阴切口瘢痕部位均可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因此早期准确地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发生于剖宫产切口部位及会阴侧切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称为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我院2002~2007年收治产科手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朱建玲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复粘膜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异位于卵巢、子宫骶骨韧带等盆腔内组织时,称之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当子宫内膜出现和生长在子宫肌层,但未扩散至子宫浆膜层时...  相似文献   

10.
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它部位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如果子宫内膜异位在盆腔内生殖器官和其邻近器官的腹膜面,又称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如果子宫内膜出现和生长在子宫肌层的,则称为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和子宫内膜异位症都为内膜异位症,而且两者可能同时存在。但在组织发生学和临床表现方面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近年明显增高,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其学说甚多,但尚无一种可以解释全部内膜异位的发生,现结合临床对其病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盆腔外手术切口予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的盆腔外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3例盆腔外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会阴切口予宫内膜异位症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3例内膜异位病灶较深,手术后加米非司酮12.5mg,口服,每日1次,持续3月。23例患者随访1—3年无复发,总治愈率100%。结论盆腔外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经刮宫产及外阴侧切手术史的患者,符合子宫内膜种植学说。医源性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发病率,值得广大妇产科医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最常见的部位是盆腔脏器和腹膜,也可出现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脐、膀胱、肾、输尿管、肺、胸腺、乳腺、淋巴结,甚至在手、臂、大腿等处,但罕见。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即特殊部位EMS的报道亦逐渐增多。下面就我院近10年收治的盆腔外EMS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防。方法:对1994年6月~2004年6月在本院诊断为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24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生于腹壁切口瘢痕7例,输卵管4例,泌尿系4例,外阴3例,宫颈3例,肠道2例,腹股沟1例,阴道分娩侧切,剖宫产术切口,外阴、阴道损伤及膀胱、肠道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多为子宫内膜种植所致。发生于腹壁切口瘢痕、外阴、宫颈、腹股沟者临床表现为随月经周期改变的肿块,泌尿系多表现为经期尿频、尿急或周期性血尿,发生于输尿管时,多伴有肾功能损害。结论: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药物治疗效果差.应早期手术治疗。减少宫腔操作,避免子宫内膜组织脱落、遗留在伤口是预防这些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继发于剖宫产、子宫切除、羊膜腔穿刺术后,甚至继发于阑尾切除或腹股沟疝修补术后[1]。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妇营养过剩、胎儿体重过大、难产的发生率增高、选择时辰出生的增多等,剖宫产手术也越来越广泛,加之对腹壁切口保护意识的淡薄,临床上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越来越常见[2,3]。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其来源有几种学说,包括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免疫学说及血行-淋巴播散学说等。目前认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为手术操作将游离的内膜碎片种植至切口形成医源性内膜异位症。本文就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及预防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多见于30~40岁的育龄妇女,目前该病的发病率已达5%~10%。异位的子宫内膜涉及的部位比较广泛,包括:盆腔的腹膜、悬吊子宫的韧带、子宫的临近脏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以病变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失调、不孕及肠道或泌尿道症状等。本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多起病隐匿、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不易确诊,应予以高度重视。异位子宫内膜多局限于盆腔、尤以卵巢为最常见。盆腔以外其他部位如:宫颈、阴道、外阴、肠道、脐、腹壁、肺脏、横膈也可发病,但较少见。尤其是发生在输尿管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更为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输尿管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育患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王友芳,韩美玲,张德永,张以文,周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院,北京100730)不育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重要并发症,对其发生原因的解释学说甚多。关于内分泌方面的学说有Em合并...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产科常见的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有子宫内膜种植学说、体腔上皮生化学说及诱导学说[1]等,其主要病理特征为异位的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并形成粘连,在病变区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泡,最后发展为大小不等的紫蓝色结节或包块,多发生在盆腔内,但是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异位在子宫腔和肌层以外的部位。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在盆腔,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少见。但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现将我院1995年1月至2000年1月收治的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