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5例,根据呼吸衰竭情况分为非呼吸衰竭组35例和呼吸衰竭组30例;另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后呼吸衰竭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高于非呼吸衰竭组,非呼吸衰竭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呼吸衰竭组、非呼吸衰竭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且二者可能与呼吸衰竭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刘鸿生 《国际呼吸杂志》2012,32(16):1218-122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的水平变化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18、TNF-α和IL-8进行检测,与12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COPD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IL-18、TNF-α和IL-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OPD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IL-18、TNF-α和IL-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PD组治疗前血清IL-18、TNF-α和IL-8水平与同期肺功能呈负相关.结论 过多的IL-18、TNF-α和IL-8可能参与了COPD发病机制,细胞因子浓度的增高可能与肺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缓解期血清中TNF-α、IL-6和IL-8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35例正常成人血清为对照组,选取经治疗后处于缓解期的COPD患者56例为观察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出院前及出院后2周时的血清中TNF-α、IL-6和IL-8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出院前患者血清中TNF-α、IL-6和IL-8表达量显著高于出院2周后,COPD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水平。结论 TNF-α、IL-6、IL-8在COPD患者急性期高表达,缓解期虽进行性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这可能是COPD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外周血及诱导痰上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特点,分析其炎症特征。方法选择2015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呼吸科住院的COPD合并肺间质性纤维化患者81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单纯COPD患者8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外周血清及诱导痰上清中炎性细胞因子IL-8、TNF-α、CTGF、TGF-β1及ET-1水平。对81例COPD合并肺间质性纤维化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比较老年亚组与非老年亚组外周血清及诱导痰上清中炎性细胞因子IL-8、TNF-α、CTGF、TGF-β1及ET-1水平。结果观察组外周血中平均CTGF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诱导痰上清中平均CTGF、TGF-β1及ET-1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亚组外周血中平均CTGF和ET-1含量高于非老年亚组(P<0.05),诱导痰上清中CTGF、TGF-β1及ET-1平均含量高于非老年亚组(P<0.05)。结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有着独特的肺间质纤维化炎症特征,在老年人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刘正会  李丽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9):1565-1567
目的观察炎症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急性发作期的变化,探讨炎症因子对判断COPD病程进展的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血清CRP、IL-6、TNF-α、NO水平进行测定,比较COPD稳定期、急性发作期及健康者血清CRP、IL-6、TNF-α、NO的水平差异。结果 (1)COPD患者CRP、IL-6、TNF-α、NO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急性发作期患者CRP、TNF-α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按照治疗期间肺功能状态分为a、b、c三点,a点CRP、IL-6、TNF-α、NO水平最高,b、c点依次降低,CRP、TNF-α、NO在不同时期中变化最为明显(P<0.05,P<0.01)。结论血清CRP、IL-6、TNF-α、NO水平在COPD患者显著增高,其中CRP、TNF-α、NO水平可作为评估COPD疾病进展的参考指标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介质IL-8和TNF-α水平的影响及COPD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测定对照组、非吸入组和吸入组治疗前后血清及诱导痰中IL-8和TNF-α的水平。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治疗前非吸入组和吸入组患者血清中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和痰液中IL-8、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吸入组与非吸入组比较痰液中IL-8和TNF-α下降更为显著(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IL-8、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减轻AECOPD患者的气道炎症,局部抗炎效果优于全身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7.
杨璐瑜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8):1389-1391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10(IL-6/10)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变化以及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哮喘患者100例和体检正常者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哮喘患者治疗前和后IL-6、IL-8及TNF-a、水平,同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BA患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L-10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急性发作期BA患者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慢性续期组(P<0.05),而IL-10水平显著低于慢性持续组(P<0.05)。结论哮喘患者血清IL-6,TNF-α,IL-10的表达变化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3种细胞因子均有可能参与了哮喘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白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参数的关系。方法以30名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3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测定血清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及治疗前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并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做相关分析。结果 COPD组急性发作期血清CD3+、Th(CD3+CD4+)、Th/Ts,NK细胞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CD3+CD8+)在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NK细胞水平与FEV1无明显相关(P0.05);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前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又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发作期血清IL-8、IL-6、TNF-α与FEV1呈负相关(r=-0.72,P0.05;r=-0.74,P0.05;r=-0.75,P0.05);COPD急性发作期血清IL-6、IL-8水平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60,P0.05;r=0.65,P0.05)。结论 COPD急性发作期细胞免疫功能显著降低,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NK细胞水平下降;血清中IL-6、IL-8、TNF-α过度分泌,这些变化在COPD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监测病情、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中射血分数减低(HFSDF)与射血分数正常(HFNEF)两类患者治疗前后多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HFSDF组46例、HFNEF组56例及对照组50例,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TNF-α、hsCRP和BNP水平。结果治疗前HFNEF组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水平均低于HFSDF组,IL-10水平高于HFSDF组(P〈0.05)。治疗后HFNEF组IL-6、TNF-α和hsCRP水平无明显变化,IL-10水平降低(P〈0.05);HFSDF组IL-6、TNF-α和hsCRP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P〈0.05);两组BNP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变化情况不能解释所有类型的ADHF的进展及转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脂联素(APN)与炎症标志物相关性。方法比较COPD稳定期组(稳定组)、急性加重期组(急重组)与正常人(对照组)在APN、CRP、IL-6、IL-8和TNF-α的差异,分析APN与CRP、IL-6、IL-8和TNF-α的相关性。结果稳定组和急重组APN、CRP、IL-6、IL-8和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急重组APN、CRP、IL-6、IL-8和TNF-α显著高于稳定组(P<0.001)。稳定组和急重组APN均与CRP、IL-6、IL-8和TNF-α正相关(P<0.05)。结论COPD患者APN与CRP、IL-6、IL-8和TNF-α正相关,可作为COPD炎症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及TNF-α、CC16的水平变化,评价咳喘合剂的临床疗效及探讨COPD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94例COPD患者,其中中药复方治疗组(50例)及西药治疗组(44例),中药复方组给予口服咳喘合剂,西药组给予口服头孢类抗生素,余两组治疗方案相同。对AE-COPD及缓解期患者进行血清中IL-4、IL-8、TNF-α、CC16浓度检测。结果(1)AECOPD患者血清中IL-4、IL-8、TNF-α急性期较缓解期增高(P0.05);CC16浓度较COPD缓解期(P0.05)降低,(2)随着病情的严重分级,患者血清中IL-4、IL-8、TNF-α含量增多,CC16含量减少,(3)中药治疗组较西药组血清中IL-4、IL-8、TNF-α比较无差异(P0.05),(4)中药治疗组较西药治疗组CC16含量有差异,(P0.05)。结论AECOPD患者血清中IL-4、IL-8及TNF-α浓度升高,CC16浓度降低,可作为AECOPD气道炎症损伤的指标;咳喘合剂可以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闫芳  焦克岗  郗慧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0):1514-1516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结合珠蛋白(Hp)、转铁蛋白(Tf)等急性期反应蛋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抑郁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健康对照者及COPD患者的血清IL-1β、IL-6、TNF-α、CRP、Hp、Tf水平。结果 1.COPD患者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COPD对照组IL-1β、IL-6、TNF-α、H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但较COPD伴抑郁情绪组明显偏低(P〈0.05),各组间血清CRP测定则未发现统计学差别(P〉0.05);3.不同抑郁程度的COPD患者,其血清IL-1β、IL-6、TNF-α、Hp、和Tf水平之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IL-1β、IL-6和Hp水平均与COPD抑郁的严重程度显著正相关,急性期反应蛋白Tf则与COPD抑郁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中存在大量炎性细胞,其释放的细胞因子及急性期反应蛋白在COPD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清及痰液中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的变化,探讨血清及痰液CC16在诊治AECOP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呼吸内科住院及门诊COPD患者共61例,其中AECOPD患者31例、COPD稳定期患者30例,同时招募吸烟非COPD 30例和不吸烟对照组30例。收集患者及对照组临床资料、血清和痰液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及痰液CC16、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AECOPD组血清及痰液CC16、IL-10显著低于COPD稳定期组及对照组(P〈0.05),而IL-6、IL-8、TNF-α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及对照组(P〈0.05)。AECOPD组血清及痰液中CC16与IL-6、IL-8、TNF-α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与IL-10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 CC16可作为AECOPD的参考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水及血浆中Th1/Th2细胞因子与平阳霉素(PYM)治疗恶性胸腔积液(MPE)疗效的关系。方法 24例非小细胞肺癌并发MPE患者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给予胸膜腔内注射PYM24~32mg治疗。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胸水及外周血中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4(IL-4)的浓度。一个月后根据WHO标准对MPE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然后根据疗效将24例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胸水和外周血标本中IFN-γ、TNF-α和IL-4浓度的变化。结果有效组胸水中IFN-γ和TNF-α浓度在注药后24h和72h均显著高于注药前(P〈0.05),而IL-4浓度在注药后72h较注药前出现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胸水中IFN-γ、TNF-α和IL-4浓度在注药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YM可刺激IFN-γ、TNF-α增多以及IL-4减少,以促进胸膜炎症形成胸膜粘连。胸膜腔内Th1细胞因子升高和Th2细胞因子减少与PYM胸膜固定术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0、IL-6、IL-4、IL-2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的浓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微阵列流式细胞术(CBA)体外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48周的血清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0、IL-6、IL-4、IL-2的浓度。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酯治疗后外周血清的TH1/TH2细胞因子浓度度,比较治疗前,均是显著升高的(P0.05),除IL-6外,各细胞因子在治疗过程中均未有显著变化(P0.05);治疗12周时的血清IL-6的浓度与HBVDNA成负相关,治疗24周,IL-6、IL-10、TNF-α与HBVDNA成负相关(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除直接抑制病毒作用外,还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抑制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OPD患者治疗期间呼出气冷凝液(EBC)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与肺功能相关性。方法入选稳定期COPD组24例,健康对照组18例。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12周收集EBC并检测其LTB4、TNF-α、IL-13水平,并行肺功能检查。结果治疗前COPD组EBC中LTB4、TNF-α、IL-13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均下降,治疗4周LTB4进一步下降(P0.05),且至12周保持低水平;而TNF-α、IL-13在治疗后2周至12周水平未见明显变化;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FEV1%与LTB4呈负相关关系(r=-0.574,P=0.003)。结论 LTB4、TNF-α可能参与COPD发病机制,可作为治疗期间观察疗效及监测病情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1个月、3个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方法入选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30例,分为CRT组15例,对照组15例。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分别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超声测量LVEF。结果CRT组治疗3个月后TNF-α、IL-6浓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CRT组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细胞因子(TNF-α、IL-6)浓度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结论CRT治疗3个月后心功能改善的同时细胞因子浓度降低,提示血清TNF-α、IL-6浓度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朱斌  郝建  王伟  程曦  黄鹤  沈亚伟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570-1571
目的探讨研究COPD患者血清CK-MB、NO、IL-6、TNF-α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A组38例患者及B组35例患者,测定其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K—MB、NO、IL-6、TNF-α的含量。结果A组患者血清CK—MB、NO、IL6、TNF-α的浓度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1)。治疗后,A组患血清CK-MB、NO、IM、TNF-α的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当COPD患者伴心力衰竭时,炎性细胞因子可显著升高,参与心肌损害,心肌收缩力减弱导致心衰作用。  相似文献   

19.
慢性心衰患者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维蛋白原(F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状况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CHF患者为病例组,包括冠心病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心肌病16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肥厚型心肌病6例)。另外选择40例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测定外周血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和血脂(TC、TG、LDL—C、HDL—C),同时询问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史。CHF患者评估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CHF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病因心衰患者间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组间IL-18、IL-6、TNF—α、FG、hs—CRP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CHF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组间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它们之间可能有相互作用,共同参与CHF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