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胃腺癌细胞(AGS)生长的影响及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株AGS,并以不同浓度Res(25、50、100μmol/L)干预24、48、72 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不同浓度Res干预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免疫组化检测Wnt1、β-catenin、Lgr5的表达情况。实验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浓度Res(25、50、100μmol/L)干预24、48、72 h后,AGS细胞的状态变差,细胞形态变圆密度及数量减少,贴壁较差,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5μmol/L Res作用24 h组(0.2033±0.0207)、48 h组(0.3949±0.0199)、72 h组(0.5102±0.0155);50μmol/L Res作用24 h组(0.3554±0.0207)、48 h组(0.5157±0.0321)、72 h组(0.6167±0.0248);100μmol/L Res作用24 h组(0.5005±0.0199)、48 h组(0.6251±0.0299)、72 h组(0.7271±0.0147),细胞增殖抑制率呈时间依赖性与剂量依赖性(P<0.05);不同浓度Res作用24 h后,检测G1期细胞所占比分别为空白组(48.33±0.21)%、25μmol/L Res作用组(52.61±0.41)%、50μmol/L Res作用组(58.53±0.48)%、100μmol/L Res作用组(71.16±0.20)%,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P<0.05);不同浓度Res干预24 h后100μmol/L组(207.36±0.52)、50μmol/L组(202.65±0.53)、25μmol/L组(197.13±1.07)Wnt1灰度值均高于对照组(191.40±0.28)(P<0.05);100μmol/L组(206.51±0.68)、50μmol/L组(200.49±0.30)、25μmol/L组(196.53±0.59)β-catenin灰度值均高于对照组(191.98±0.30)(P<0.05),100μmol/L组(209.22±0.51)、50μmol/L组(204.53±0.92)、25μmol/L组(195.7±60.90)Lgr5灰度值均高于对照组(188.16±0.86)(P<0.05)。结论 Res可抑制胃癌细胞AGS的生长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减少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评价As2O3防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分为对照组和0.001、0.01、0.1、1μmol/L As2O3实验组,4个实验组细胞分别加入含0.001、0.01、0.1、1μmol/L As2O3的DMEM培养液,对照组加入等量不含As2O3的DMEM培养液。培养24、48、72、96h后进行活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MTT试验观察As2O3对内皮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结果细胞生长曲线显示As2O31μmol/L组内皮细胞增殖受抑制,0.001、0.01、0.1μmol/L各组无明显影响;1μmol/L组24、48、72、96h时细胞吸光度值(0.589±0.029、0.723±0.027、0.870±0.026、1.021±0.034)均低于对照组(0.628±0.027、0.898±0.045、1.118±0.031、1.118±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μmol/L组96h时吸光度值高于72、48、24h时,72时高于48、24h时,48h时高于24h时(P0.05)。结论 1μmol/L As2O3对内皮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琳  喻明 《临床荟萃》2013,28(7):772-774,782
目的观察咖啡因对游离脂肪酸棕榈酸作用下体外培养的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浓度咖啡因(1、10、25μmol/L)和游离脂肪酸棕榈酸(500μmol/L)同时作用于体外培养胰岛β细胞分为5组:空白组(不含游离脂肪酸)、咖啡因1μmol/L组(含咖啡因1μmol/L+500μmol/L棕榈酸)、咖啡因10μmol/L组(咖啡因10μmol/L+500μmol/L棕榈酸)、咖啡因25μmol/L组(咖啡因25μmol/L+棕榈酸500μmol/L)和PA组(500μmol/L棕榈酸的脂性培养基)。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反映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率。结果 PA组细胞培养48小时、72小时、96小时于490nm光密度值分别为0.144±0.011、0.184±0.026、0.261±0.033,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咖啡因10μmol/L组培养72小时、96小时光密度值分别为0.274±0.031、0.452±0.039;咖啡因25μmol/L组培养72小时、96小时光密度值分别为0.280±0.049、0.463±0.051,显著高于PA组(P<0.05)。培养96小时PA组细胞凋亡率(40.55±20.33)%,较空白组(6.68±1.09)%明显升高(P<0.05)。咖啡因10μmol/L和25μmol/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12±10.56)%和(20.97±9.75)%,较PA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游离脂肪酸棕榈酸导致体外培养β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受抑、细胞凋亡增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咖啡因可能改善棕榈酸诱导的胰岛β细胞增殖受抑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进Tenon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及核心蛋白多糖(decorin)对TGF-β1促Tenon囊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1)取青光眼患者的Tenon囊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进行原代培养细胞培养,细胞经过冷冻与复苏后,观察细胞形态结构与生物学特性。(2)用不同浓度(0.01、0.1、1、5、10ng/mL)TGF-β1作用于Tenon囊成纤维细胞48h。(3)终浓度为5ng/mL的TGF-β1和不同浓度(0.01、0.1、1、2、5μg/mL)的decorin共同作用于Tenon囊成纤维细胞48h。MTT比色法检测Tenon囊成纤维细胞增殖。结果:(1)体外成功培养Tenon囊成纤维细胞,细胞生长活跃,形状稳定,细胞经过冷冻与复苏后,仍能保持其原来的细胞形态结构与稳定的生物学特性。(2)1~10ng/mLTGF-β1能促进Tenon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与浓度成正比。(3)2~5μg/mLdecorin能抑制TGF-β1促Tenon囊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其抑制作用与浓度成正比。结论:TGF-β1可刺激Tenon囊成纤维细胞增殖,Decorin能抑制TGF-β1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机理可能通过与TGF-β1结合抑制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对原代APL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As2O2作用前后P27Kipl、TGF-β1、cyelin E和bcl-2的变化以及P27Kipl>在As2O3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用细胞形态学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原代APL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技术检测药物处理前后细胞P27Kipl、TGF-β1、cyclin E以及BCL-2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As2O3与APL细胞共同培养24小时,浓度为1、5、10 μmol/L时,凋亡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1.42%、4.57%、10.67%;至48小时,凋亡细胞分别为8.92%、16.07%和18.90%,明显高于相同浓度的As2O3作用24小时(P<0.05);至72小时,细胞以碎片为主.同一时段随着As2O3浓度的增加,APL细胞凋亡不断增多;同一浓度As2O3作用于APL细胞,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APL细胞凋亡也随之增多.5、10 μmol/L的As2O3作用于APL细胞24、48、72小时可见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G1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1 μmol/L As2O3作用后的细胞周期无明显变化.1、5和10 μmol/LAs2O3作用于APL细胞.P27Kipl蛋白表达增高,P27KiplmRNA与β-actin灰度值之比(P27Kipl/β-actin)分别为0.181、0.489和0.921,表明随着As2O3浓度的增高,P27Kipl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P27Kipl表达与凋亡细胞数之间存在正相关(r=0.55,P<0.05);与对照组相比,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伴有Cyclin E、BCL-2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TGF-β1表达与凋亡细胞数之间存在正相关(r=0.51,P<0.05),TGF-β1表达与P27Kipl表达之间也存在正相关(r=0.31,P<0.05).结论:As2O3体外可诱导原代APL细胞凋亡,存在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并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P27Kipl表达的变化情况与As2O3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效果密切相关,As2O3诱导原代APL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TGF-β1,从而上调P27Kipl,拮抗Cyclin E和BCL-2的作用,抑制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从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单用或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V4-1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寻找治疗MLL重排的AML的有效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DAC和As2O3单药对MV4-11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以低于50%抑制浓度(IC_(50))的DAC与低于20%抑制浓度(IC_(20))的AS_2O_3联合用药,检测联合用药对MV4-11细胞增殖时的抑制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药单用及联合应用时M V4-11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DAC和AS_2O_3单独用药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对MV4-1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1)。DAC和As_2O_3对MV4-11细胞的IC_(50)分别为2.409和2.364μmol/L。与DAC单独用药比较,低于(IC_(50))值各浓度(0.01、0.1、0.5、1μmol/L)DAC与As_2O_3(0.25μmol/L)分别联合用药,对MV4-11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5)。DAC(5.0μmol/L)作用MV4-11细胞48 h的凋亡率为13.50%±1.87%,As_2O_3(2μmol/L)作用MV4-11细胞48 h的凋亡率为12.60%±2.33%,两药联合采用的凋亡率增高为51.13%±4.97%。结论:DAC和As_2O_3能显著抑制MV4-1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两药联合应用对MV4-11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和/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作用于NB4细胞后的细胞凋亡情况、P27^Kip1、cyclin E及内源性TGF—β1 mRNA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用MTT法检测As2O3对NB4细胞的细胞毒性及IC50用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半定量RT—PCR检测P27^Kip1、cyclin E以及内源性TGF-β1的mRNA水平。结果表明:As2O3、TGF-β1均能明显抑制NB4细胞的生长,促进NB4细胞的凋亡;As2O3对NB4细胞的抑制及促凋亡作用均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24小时的IC50约为12μmol/L,48小时的IC50约为5μmol/L,72小时的IC50约为3μmol/L。As2O3和/或TGF—β1均可使NB4细胞出现细胞周期阻滞,5μmol/L As2O3使NB4细胞阻滞在G2/M期,5ng/ml TGF-β1使NB4细胞阻滞在G1期,两者联合处理组主要使S期阻滞。As2O3、TGF-β1分别作用于NB4细胞时均可见P27^Kip1及内源性TGF-β1的mRNA表达上调,而cyclin E的mRNA表达下调;联合处理组结果显示TGF—β1可增强As2O3上述作用。结论:As2O3及TGF-β1均可诱导NB4细胞凋亡,引起细胞周期分布异常;As2O3及外源性TGF—β1可能通过上调内源性TGF-β1使P27^Kip1高表达以诱导细胞凋亡;TGF-β1可能直接抑制了cyclin E的表达,或者通过上调P27^Kip1的表达而反馈抑制cyclin E的活性,从而导致NB4细胞周期阻滞。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03)对原代APL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As2O3作用前后P27^Kip1和TGF-β1、cyclinE和bcl-2的变化以及P27^Kip1在As2O3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用细胞形态学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原代APL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技术检测药物处理前后细胞P27^Kip1、TGF-β1、cyclinE以及BCL-2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As2O3与APL细胞共同培养24小时,浓度为1、5、10μmol/L时,凋亡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1.42%、4.57%、10.67%;至48小时,凋亡细胞分别为8.92%、16.07%和18.90%,明显高于相同浓度的As2O3作用24小时(P〈0.05);至72小时,细胞以碎片为主。同一时段随着As2O3浓度的增加,APL细胞凋亡不断增多;同一浓度As2O3作用于APL细胞,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APL细胞凋亡也随之增多。5、10μmol/L的As2O3作用于APL细胞24、48、72小时可见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G2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1μmol/L As2O3作用后的细胞周期无明显变化。1、5和10μmol/L As2O3作用于APL细胞,P27^Kip1蛋白表达增高,P27Kip1 mRNA与β-actin灰度值之比(P27^Kip1/β-actin)分别为0.181、0.489和0.921,表明随着As2O3浓度的增高,P27Kipt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P27^Kip1表达与凋亡细胞数之间存在正相关(r=0.55,P〈0.05);与对照组相比,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伴有CyclinE、BCL-2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TGF-β1表达与凋亡细胞数之间存在正相关(r=0.51,P〈0.05),TGF-β1表达与P27^Kip1表达之间也存在正相关(r=0.31,P〈0.05)。结论:As2O3体外可诱导原代APL细胞凋亡,存在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并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P27^Kip1表达的变化情况与As2O3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效果密切相关,As2O3诱导原代APL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TGF-β1,从而上调P27^Kip1拮抗CvclinE和BCL-2的作用,抑制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从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9.
背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在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增生中起重要作用,但对于引起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PPAR)γ激动剂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体外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改变,同时检测对Ⅰ胶原蛋白表达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于2007-07/2008-10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鼠龄2个月的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约120 g,用于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由美国GenWay Biotech公司提供;罗格列酮粉剂为北京高盟化工有限公司产品.方法:实验分为3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组:以不同质量浓度的转化生长因子β1(3,5,10,15 μg/L)诱导成纤维细胞48 h;罗格列酮干预组:用不同浓度的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5,10,30,50 μmol/L)干预成纤维细胞45 min后,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 10 μg/L共同培养48 h:对照组:不添加任何干预措施.主要观察指标:①免疫组织化学α-平滑肌肌动蛋白检测不同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罗格列酮干预后成纤维细胞的表型改变.②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成纤维细胞中平滑肌α2肌动蛋白及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质量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成纤维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可明显刺激成纤维细胞表型改变及细胞中平滑肌α2肌动蛋白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细胞表型改变及平滑肌α 2肌动蛋白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最明显(P<0.05),随后转化生长因子β1再增加至15μg/L,与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组相比,其刺激细胞表型改变及平滑肌α2肌动蛋白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不再增加(P>0.05).不同浓度罗格列酮干预10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30 μmol/L可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表型改变及细胞中平滑肌α2肌动蛋白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能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体外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改变及平滑肌α2肌动蛋白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小鼠气道成纤维细胞前列腺素E_2(PGE_2)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在吸入性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雄性昆明种小鼠的气道成纤维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分别收集不同浓度的IL-1β作用后不同时间点IL-1β的培养上清液及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West-ern blot技术测定PGE_2水平,环氧化酶-2(COX-2)、膜相关前列腺素E_2合成酶1(mPGES1)蛋白表达.结果 ①经IL-1β 1.0μg/L处理后不同时间点气道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PGE_2水平在8 h[(148.2±28.3)ng/L]、16 h[(267.6±45.4)ng/L]、24 h[(210.5±38.6)ng/L]、48 h[(198.7±36.5)ng/L]均高于各对照组[分别为(57.8±15.3)、(58.2±15.7)、(57.9±15.8)、(58.1±16.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16 h时间点水平最高;气道成纤维细胞COX-2表达在8 h[(0.478±0.029)COX-2/β-actin、16 h(0.672±0.047)COX-2/β-actin、24 h(0.617±0.036)COX-2/β-actin、48 h(0.593±0.034)COX-2/β-actin]均高于对照组[(0.309±0.019)COX-2/β-actin、(0.311±0.019)COX-2/β-actin、(0.309±0.019)COX-2/β-ac-tin、(0.310±0.018)COX-2/β-act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16 h时间点表述水平最高;气道成纤维细胞mPGES1的表达在8 h(0.300±0.018)mPGES1/β-actin、16 h(0.549±0.034)mPGES1/β-actin、24h(0.497±0.030)mPGES1/β-actin、48 h(0.443±0.026)mPGES1/β-actin均高于各对照组[(0.199±0.012)、(0.201±0.013)、(0.200±0.013)和(0.200±0.022)mPGES1/β-act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16 h时间点表达水平最高.②不同浓度IL-1β处理气道成纤维细胞后,气道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PGE_2水平在IL-1β 0.1 μg/L组[(242.9±22.3)ng/L]、1.0μg/L组[(267.6±45.4)ng/L和10.0μg/L组[(587.3±106.9)ng/L]均高于对照组[(58.5±16.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并且这3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气道成纤维细胞COX-2表达在IL-1β 0.1μg/L组(0.525±0.032)ng/L、1.0μg/L组(0.672±0.047)ng/L和10.0μg/L组(1.022±0.064)ng/L均高于对照组(0.309±0.01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并且这3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2);气道成纤维细胞mPGES1表达在IL-1β 0.1μg/L组(0.380±0.021)ng/L、1.0μg/L组(0.549±0.034)ng/L和10.0μg/L组(0.879±0.045)ng/L均高于对照组(0.199±0.02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并且这3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炎症递质IL-1β可上调气道成纤维细胞PGE_2水平、COX-2和mPGES1表达,这表明IL-1β可能是通过COX-2和mPGES1的表达来影响PGE_2合成,从而参与气道吸入性损伤修复过程.气道成纤维细胞可能是损伤修复过程中炎症递质的主要来源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沉默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基因表达对三氧化二砷(As_2O_3)抑制人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asumi-1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TAK1特异siRNA转染Kasumi-1细胞组,As_2O_3作用组及两者联合处理的Kasumi-1细胞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TAK1、p-JNK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在0.5-20μmol/L范围内,As_2O_3作用于Kasumi-1细胞24 h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24 h的IC_(50)值为(3.79±0.36)μmol/L;在0.5-10μmol/L范围内,As_2O_3作用于Kasumi-1细胞48 h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之后As_2O_3对Kasumi-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进入平台期,48 h的IC_(50)值为(2.38±0.17)μmol/L。TAK1siRNA转染组和As_2O_3 3.5μmol/L作用24 h组,Kasumi-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0.86±1.64)%和(49.80±2.19)%,凋亡率分别为(8.47±0.75)%和(24.78±2.1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作用于Kasumi-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65.63±0.83)%,凋亡率为(68.97±2.94)%,与对照组和各单独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TAK1siRNA转染和As_2O_3作用Kasumi-1细胞24 h能不同程度下调TAK1、p-JNK、c-Fos、c-Jun、BCL-2的表达,上调BAX和活化型(cleaved)Caspase-3、9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后该作用进一步加强(P0.05)。结论: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TAK1表达能够增强As_2O_3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的作用,其原因可能是通过TAK1下游的JNK信号传导通路,以及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魏酸干预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肝细胞增殖、凋亡影响及其保护肝细胞具体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1组(2. 5 ng/ml),100μmol/L阿魏酸组(阿魏酸100μmol/L+TGF-β1 2. 5 ng/ml),200μmol/L阿魏酸组(阿魏酸200μmol/L+TGF-β1 2. 5 ng/ml),400μmol/L阿魏酸组(阿魏酸400μmol/L+TGF-β1 2. 5 ng/ml)。各组均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液,实验组按照剂量按要求添加。MMT法检测肝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细胞Smad3mRNA表达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Smad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TGF-β1组相比,MTT实验结果显示阿魏酸促进肝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P 0. 05)。流式细胞仪实验结果显示阿魏酸抑制肝细胞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P 0. 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阿魏酸抑制肝细胞Smad3 mRNA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P 0. 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阿魏酸抑制肝细胞细胞Smad3蛋白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P 0. 05)。并进一步发现阿魏酸增加肝细胞MMP-2、MMP-9蛋白表达,抑制肝细胞纤维化(P0. 05)。结论阿魏酸保护肝细胞的机制可能是抑制TGF-β1诱导肝细胞Smad3表达,促进MMP-2、MMP-9表达,减少肝细胞凋亡,并促进肝细胞增殖,减轻肝脏纤维化,并与阿魏酸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和/或TGF-β1对HL-60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作用前后P27Kip1、内源性TGF-β1、cyclinE和BCL-2的变化情况。As2O3和/或TGF-β1作用于HL-60细胞,用细胞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改变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药物处理前后P27Kip1、内源性TGF-β1、cyclinE以及BCL-2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As2O3和TGF-β1单用均可以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联合处理对HL-60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强于单药处理,其中5μmol/LAs2O3作用最强,5ng/mlTGF-β1处理可引起HL-60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p0.05)。5ng/mlTGF-β1和联合处理组P27Kip1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强(p0.05);5μmol/LAs2O3处理组P27Kip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ng/mlTGF-β1和联合处理组均可见cyclinE蛋白表达下调(p0.05)。5μmol/LAs2O3和联合处理组可见内源性TGF-β1表达上调(p0.05)。结论:As2O3、外源性TGF-β1均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联合处理组诱导凋亡作用强于对照组和单药处理组,TGF-β1处理可引起HL-60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TGF-β1诱导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P27Kip1表达增强,拮抗cyclinE和BCL-2的作用,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这表明P27Kip1是TGF-β引起细胞周期阻滞的关键效应物,外源性TGF-β1又通过上调内源性TGF-β1的表达增强As2O3诱导原代APL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逆转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株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调节转录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以高甲基化的恶性淋巴瘤细胞株CA46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实验对象。采用SRB法检测As2O3对人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系增殖、活力的影响;nMSP法检测药物作用后p16甲基化状态变化;RT-PCR法检测p16、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 mRNA的表达;利用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法探讨As2O3对恶性淋巴瘤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As2O3作用CA46细胞株72小时后p16基因甲基化程度明显减弱,p16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现象被逆转;②未处理组细胞p16基因呈微弱表达,As2O3作用72小时后p16基因表达增强,0.5μmol/L组、1.0μmol/L组和2.0μmol/L组p16基因表达阳性条带与β-actin灰度的比值分别为(0.33±0.10)、(0.57±0.11)、(0.67±0.09),阳性对照灰度比值为(0.73±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与未处理组相比,As2O3作用72小时后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的表达下降并呈浓度依赖性,而DNMT1表达不受影响;④与对照组相比,3组不同浓度As2O3均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G0/G1期细胞增加。结论:As2O3可能通过抑制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或(和)直接逆转p16基因甲基化状态,使p16基因表达上调,并恢复其活性,从而实现其细胞周期调控功能,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IPL)照射对TGF-β1介导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外ERK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包皮组织(包皮环切获得)体外分离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实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使用不同浓度的TGF-β1,即0ng/ml、0.01ng/ml、0.1ng/m1、1.0ng/ml、10.0ng/ml及50.0 ng/ml分别处理成纤维细胞。(2)第二部分:按照下列情况分组:TGF-β11.0ng/ml组、10.0ng/ml组、 PD98059+72J/cm2组、PD98059+TGF-β110.0ng/ml组、PD98059+72J/cm2+TGF-β110.0ng/ml组、IPL72J/cm2组、IPL 72J/cm2+TGF-β110.0ng/ml组、阴性对照组,处理细胞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ERK的变化。结果第一部分:不同浓度的TGF-β1分别处理24及48小时后,与未照射组比较, TGF-β1浓度为10.0ng/ml时,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高(P0.05)。第二部分:与阴性对照组相比:IPL 72J/cm2组和72J/cm2+TGF-β110ng/ml组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加(P0.01),但PD98059+TGF-β110ng/ml及PD98059+72J/cm2较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减少(P0.05);各组p-ERK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有增加,但与72J/cm2组比较,加入PD98059的组其p-ERK表达均有降低。结论体外实验证实强脉冲光及TGF-β1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ERK信号通路介导完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达本胺联合地西他滨对霍奇金淋巴瘤(HL)细胞株Hs445和L428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西达本胺单用或联合使用地西他滨对Hs445和L428细胞的增殖与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cleaved PARP蛋白的表达。结果西达本胺作用24、48、72 h可抑制Hs445和L428细胞增殖,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对2种细胞的IC50(μmol/L)分别为1.91和3.46。西达本胺(μmol/L)(对Hs445为0.25、0.5,对L428为1、2)与地西他滨(μmol/L)(0.5、2)分别联合作用72h,对2种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5.76±0.97、54.20±1.32、54.12±1.24、73.13±0.45,41.05±0.67、56.40±0.39、67.80±0.89、82.35±1.45,对应浓度的西达苯胺单药组的增殖抑制率(%)为12.02±1.41、31.00±0.90,18.03±0.91、36.00±0.21(P0.05),且均为两药相互作用的协同指数(CI)1。0.5μmol/L西达本胺单用或其与2μmol/L地西他滨联合作用48 h后Hs445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22±3.12 vs 67.26±7.87(P0.01);2μmol/L西达本胺单用或其与2μmol/L地西他滨联合作用48 h后L428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4.03±4.67 vs 70.58±5.76(P0.01);联合用药组cleaved PRAP蛋白表达和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也明显高于单药组。结论西达本胺可抑制HL细胞株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与地西他滨联用对HL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具有明显著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NB4细胞活化JAK1蛋白水平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其增殖抑制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利用Western blot检测NB4细胞JAK1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用小分子RNA(siRNA)干扰NB4细胞JAK1蛋白的表达及转染JAK1质粒使NB4细胞内JAK1过表达;应用MTF法及锥虫蓝拒染法观察在JAK1基因沉默或过表达的状态下,As2O3抑制NB4细胞增殖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Western blot方法进一步检测磷酸化JAK1蛋白(P-JAK1)及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1的变化.结果 NB4细胞内可检测到JAK1蛋白稳定表达,但未检测到其磷酸化;As2O3作用NB4细胞后,JAK1磷酸化水平增强;JAK1 siRNA转染NB4细胞后JA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非特异性siRNA转染组(即lamin siRNA转染组)及空白对照组;且在JAK1 siRNA转染组As2O3抑制NB4细胞增殖作用减弱,4μmol/L As2O3对JAK1 siRNA转染组NB4细胞增殖抑制率为49.12%,较非特异性siRNA组(74.58%)及空白对照组(72.33%)明显下降;JAK1质粒转染NB4细胞后野生型及突变型JAK1质粒组较空质粒组JAK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在野生型JAK1质粒转染组,As2O3抑制NB4细胞增殖作用增强,4 μmol/L As2O3对野生型JAK1质粒转染组NB4细胞增殖抑制率为69.53%,较突变型JAK1质粒组(37.26%)及空质粒组(39.61%)明显升高;As2O3作用NB4细胞后P21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结论 JAK1蛋白在NIM细胞内稳定表达但没有活性;As2O3通过激活JAK1蛋白抑制NB4细胞增殖;As2O3激活JAK1蛋白后通过上调P21的表达而抑制NB4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HL-60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As2O3处理HL-60细胞,应用MTS/PES方法检测细胞增殖,NBT实验测定细胞分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分化相关抗原CD11b的表达,SYBR Green 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C-FES、BCL-2、BAX、Survivin、P21和P27 mRNA水平变化。结果:As2O3能明显抑制HL-60细胞增殖,其效应呈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性(r=-0.967;r=-0.954);低浓度(0.1、0.5和1.0μmol/L)As2O3能明显促进细胞分化,NBT阳性率和CD11b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较高浓度As2O3(2.5和5.0μmol/L)能明显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分化。HL-60细胞经1.0和5.0μmol/L浓度As2O3处理后,C-FES 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但以1.0μmol/L组更为明显,证实C-FES mRNA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程度成正比。此外,5.0μmol/L浓度As2O3显著下调了HL-60细胞BCL-2和Survivin的表达,相反明显上调了BAX、P21和P27的表达。结论:As2O3能明显抑制HL-60细胞增殖、促使细胞分化成熟及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涉及C-FES以及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NB4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及环氧合酶-2的表达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显微镜、DNA电泳等观察As2O3诱导NB4细胞凋亡过程中NB4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NB4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改变,Western blot分析环氧合酶-2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经2μmol/L As2O3处理NB4细胞48小时后,荧光显微镜显示NB4细胞出现核致密浓染、染色质固缩及片断化断裂,甚至呈碎片状;提取DNA进行琼脂糖电泳显示典型DNA Ladder现象。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NB4细胞经3μmol/L As2O3处理48小时后细胞凋亡率为33.34%,As2O3浓度越高,NB4细胞凋亡率越高;以0.5、1、2、4及8μmol/L As2O3分别处理NB4细胞48小时后,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下降12.8%、21.6%、66.9%、83.7%和83.8%;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环氧合酶-2在实验组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As2O3浓度的升高,环氧合酶-2的表达逐渐降低,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As2O3能够有效诱导NB4细胞凋亡,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量效关系;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与As2O3诱导的NB4细胞凋亡有关;环氧合酶-2可能参与了As2O3诱导的NB4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As2O3对于NB4细胞蛋白酶体β1亚基的影响,以阐明As2O3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作用。以0.5μmol/LAs2O3干预NB4细胞,分别提取干预24小时及48小时后的总蛋白;以Westernblot检测蛋白酶体β1亚基及PML—RARα融合蛋白表达变化,并进行灰度分析。结果表明:经As2O3干预的NB4细胞中蛋白酶体β1亚基表达在As2O3干预24小时后明显升高,48小时后回落至基线水平。PML—RARα融合蛋白表达在干预24小时后明显降低,48小时后维持在明显低水平。结论:As2O3对于NB4细胞中蛋白酶体β1亚基有诱导上调作用,且与As2O3诱导NB4细胞PML—RARα融合蛋白降解及NB4细胞分化凋亡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