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是长期创伤性替代治疗,由于受疾病本身和透析并发症影响,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做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透析的患者共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20~78岁;血液透析次数2~3次/w,每次3小时~4小时。大多数为慢性肾衰、糖尿病肾病导致尿毒症,少数为多囊肾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序贯血液透析滤过结合血液灌流治疗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恩施州中心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采用序贯血液透析滤过结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采用序贯血液透析滤过单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  相似文献   

3.
张万超  蒲月英 《西部医学》2012,24(3):509-511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辅助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合并有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或Ⅳ级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终末期肾病(ESRD)常规处理(降压、扩血管、纠正贫血、改善钙磷代谢紊乱、强心等治疗)。每周血液透析3次,每次4小时。治疗组每次血液透析后将左卡尼汀1g稀释于生理盐水20ml中缓慢静脉注射,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l,治疗1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变化情况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16周后心功能普遍改善1~2级,显效率40%,总有效率85%;而对照组显效率为15%,总有效率为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LVEF上升,LVEDD缩小,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经左卡尼汀辅助治疗能够防止和减轻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分析常用血液透析方法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选取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82例.采用随机分配法,将82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血液透析对肾病患者进行甲状旁腺素的清除,观察组患者采用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对肾病患者进行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所有患者的治疗期均为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甲状旁腺素的浓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浓度为(157.29±54.85)pg/mL,对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常用血液透析方法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选取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82例.采用随机分配法,将82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血液透析对肾病患者进行甲状旁腺素的清除,观察组患者采用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对肾病患者进行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所有患者的治疗期均为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甲状旁腺素的浓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浓度为(157.29±54.85)pg/mL,对照组为(251.83±69.46)pg/mL.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浓度显著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共6例,发生概率14.6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58%(P<0.05).结论 采用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效果良好,能够显著降低肾病患者甲状旁腺素的浓度,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普及.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是经血液途经感染病毒性肝炎的高危人群。自 1 988年发现丙型肝炎以来 ,丙型肝炎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传播问题日趋重视 ,现将我院 3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抗体 (抗 -HCV)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39例患者均为我院 1 992年7月~ 2 0 0 0年 3月的住院病人。男性 2 1例 ,女性 1 8例 ,年龄 2 0岁~ 81岁 ,平均年龄 5 0 1± 1 2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2 6例 ,慢性肾盂肾炎 3例 ,移植肾失败 3例 ,痛风性肾病 3例 ,其它 4例为糖尿病肾病 ,高血压肾病 ,狼疮性肾病 ,多囊肾。透析时…  相似文献   

6.
贺西南 《广西医学》2004,26(9):1314-1315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肝炎病毒感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的相关因素,从而指导人们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控制其发病率。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1993年1月至1999年11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5 1例作为观察组,男性2 4例,女性2 7例,年龄2 1~72岁,平均年龄(5 0 4±11 6 )岁,患者原发病为:慢性肾炎33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5例,糖尿病肾病5例,痛风性肾病4例,梗阻性肾病3例,多囊肾1例,透析时间2~7年,平均4 3年,有输血史4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剂量利尿剂对终末期肾病(ERS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衰退的延缓作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近2年来新进入血液透析的40例每日尿量200~600ml的ESR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使用呋塞米,80~200mg/d,透析后第2天开始分2次口服,血液透析当日停用。对照组不使用利尿剂。治疗期为18个月,比较两组平均尿量、平均透析超滤量、血压控制情况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IVPwT)、左室射血分数(EF)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结束时与研究开始前相比,治疗组尿量进一步减少,但减少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达到干体重所需平均超滤量减少,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减低;治疗组LVDd、LVDs、IVsT、LVPwT均明显小于对照组,EF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大剂量利尿剂对控制水钠潴留有一定作用,使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更容易控制,平均所需超滤量减少,心功能明显改善,射血分数明显增高,对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尿蛋白、尿量、CCr以及平均动脉压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要积极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自1990年11月至1991年4月,我们应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10例依赖于输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贫血患者,获得显著疗效.材料与方法 男7例,女3例,年龄39~65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5例,良性肾小动脉硬化3例,糖尿病肾病及梗阻性肾病各1例.其中有高血压8例,均无溶血、出血及铁缺乏证据.接受维持性血透时间1~20个月,每周透析2次,每次5小时,采用边缘肝素化,用药前每月均需输血1~2次,每次200ml.用药开始后停止输血.  相似文献   

10.
孙学婷 《现代实用医学》2001,13(11):557-557
作者分析了宁波市近两年来 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原因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搜集宁波市李惠利医院、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和鄞县人民医院 1 999~ 2 0 0 0年 2 36例尿毒症晚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 ,有 32例死亡 ,其中男性 1 9例 ,女性 1 3例 ;开始透析年龄 1 5~ 81岁 ,平均 5 1 .74± 1 3.5 3岁。每周透析总时间 5~ 1 5h。原发病因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1 8例 ,糖尿病肾病 6例 ,高血压肾病 3例 ,多囊肾 2例 ,梗阻性肾病 2例 ,狼疮性肾病 1例。2 死亡原因心衰 肺水肿 1 2例 (占 37.5 0 % ) ,脑血管意外 8例 (占 2…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糖 ,直接危及患者生命。但国内文献较少报道。 1994年至 1997年间 ,我院血透中心有 11例共 17次在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症。现就其发生原因、诊治措施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1例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其中男性 9例 ,女性 2例。平均年龄 39岁 (2 7~ 5 8岁 )。基础疾病有 :慢性肾小球肾炎 7例 ;糖尿病肾病 3例 ;高血压病1例。 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一直用胰岛素治疗 ,维持血糖在5 3~ 8 2mmol/L之间。多例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时间平均 2 1a(1 5~ 4a)左右。临床表现 :11例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云南省。肾脏病医院新确诊但尚未开始肾替代治疗以及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KDQOL-SF^TM 1.2量表进行生命质量的调查.结果(1)维持性血液透析组在体能、体力所致工作和生活受限、疼痛领域得分均高于尚未开始肾替代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维持性血液透析组在症状、睡眠领域得分高于尚未开始肾替代治疗组,但在肾病的影响、工作状况领域得分则低于尚未开始肾替代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某些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新确诊但尚未开始肾替代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变异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将其分成三组,收缩压升高组20例(A组),收缩压不变组20例(B组),收缩压下降组20例(C组),对影响患者透析后血压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治疗后A组患者收缩压上升,B组不变,C组下降,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压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血压上升主要因素为血红蛋白增长率和透析间期体质量,血压降低的主要因素为血清Alb、Hb、体质量矫正脱水。结论慢性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变异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加强临床控制。  相似文献   

14.
肾性骨病是慢性肾功不全维持性血透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们收集了1995-O3~1997一05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7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74例,均为慢性肾功木全患者。男41例,女33例。年龄17~71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49例,糖尿病肾病9例,肾小球动脉硬化2例,多夹肾3例,紫疫性肾炎5例,肾病综合征3价,肾脏肿瘤3例。病程l~11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间:2月一4.5年。1·2临床表现。①骨痛,以持重骨为著,重者可出现病理性骨折。②关节疼痛及关节急性炎症表现,运动受限。③肌肉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抗氧化的影响,为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99例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成3组,每组33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包括每周3次的常规血液透析、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维持血红蛋白浓度、口服维生素C1 g/d等在内的治疗,低剂量黄芪组和高剂量黄芪组分别在常规血液透析的基础上给予20 mL和40 mL的黄芪注射液。同时,选择33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水平,同时检测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结果常规治疗组、低剂量黄芪组和高剂量黄芪组治疗前的SOD、MDA、GSH-Px、Hb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治疗组、低剂量黄芪组和高剂量黄芪组治疗后血清中SOD、MDA、GSH-Px、Hb水平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剂量黄芪组比较,高剂量黄芪组的SOD和GSH-Px活性增加及MDA含量下降的程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体内的抗氧化水平,且能部分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改善程度在20~40 mL内具有剂量相关性,治疗过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的有效措施,但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常发生低血糖症而影响治疗。本文回顾我院2003年10月至2006年8月血液透析中并发低血糖症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症的病因及防治措施。1临床资料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而发生低血糖症的ESRD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2~73岁,平均51岁。原发病:原发性慢性肾炎6例、糖尿病肾病3例、高血压肾病3例、慢性肾盂肾炎2例、慢性梗阻性肾病1例、慢性间质性肾炎(药物性肾损害)1例、多囊肾1例、狼疮性肾病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有2例使用胰岛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开展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接收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整体护理,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总依从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开展整体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推广。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云南省肾脏病医院新确诊但尚未开始肾替代治疗以及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KDQOL-SFTM1.2量表进行生命质量的调查.结果(1)维持性血液透析组在体能、体力所致工作和生活受限、疼痛领域得分均高于尚未开始肾替代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维持性血液透析组在症状、睡眠领域得分高于尚未开始肾替代治疗组,但在肾病的影响 、工作状况领域得分则低于尚未开始肾替代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某些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新确诊但尚未开始肾替代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金跃松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3):1551-1552
<正>为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相关性低血压的防治,本文回顾我院2010年1月-12月34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的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资料,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4例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26例,女8例,年龄23~84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综合征16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病5例、狼疮性肾炎2例、尿酸性肾病1例、梗阻性肾病1例、多囊性肾病1例。维持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不同给药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给药方式分为对照组20例,给予骨化三醇常规剂量口服;观察组20例,给予骨化三醇冲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钙(Ca)、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碱性磷酸酶(ALP)等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