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辣椒枯萎病是辣椒生产上常见的系统性病
害。早在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就已经报道过该病
害(俞大绂,1955),此外澳大利亚(Simmonds,
1966)、美国加利福尼亚(French,1989)以及佛
罗里达(Jr Alfieri et al.,1984)等地区也相继报道
过。近年来,随着我国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及复
种指数不断提高,辣椒枯萎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
大,危害程度日益严重。该病在陕西、甘肃、吉
林、四川、湖南、北京、广西等地均有发生,发病
率一般为15%~30%,严重时可达70%~80%,
有的甚至全田枯死。因此掌握辣椒枯萎病的发生
规律与防治技术对提高辣椒的品质与产量有重要
意义。  相似文献   

2.
辣椒根部病害是造成其死秧的重要原因,严重者成片死亡,甚至绝收,辣椒的根部病害主要有4种,即疫病、根腐病、枯萎病和青枯病。据调查,在辣椒根部病害中,疫病和根腐病占80%,枯萎病和青枯病占20%。而从近年的发病趋势看,青枯病所占比例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3.
大棚辣椒病害防治应从苗期抓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是安福县冬种的大宗蔬菜品种之一,近年来,在冬种或早春保护地及露地栽培辣椒中死苗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菜农种植辣椒的经济效益。经调查发现,辣椒死苗一般是由枯萎病、疫病、菌核病,青枯病等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辣椒枯萎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蔬菜和调味品,还可作为提取辣椒素或辣椒红素的原料,用途广泛.近年来随着辣椒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枯萎病的发生日趋严重,在发病区,该病的发病率一般为15%~30%,严重时达70%~80%,有时甚至绝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保护地辣椒主要根部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文昌 《蔬菜》2006,(3):26-27
保护地辣椒根部病害主要有沤根、疫病、根腐病、青枯病。近几年随着保护地辣椒种植面积的逐年增长,根部病害也日趋严重。2003—2005年在山东省五莲县主要栽培区调查发现,发病较轻的日光温室辣椒病株率为20%~30%,一般为40%~50%,发病较重的温室辣椒病株率高达60%~80%。不少棚室一旦发病,轻则严重减产,重则完全绝收。  相似文献   

6.
吴淑红 《蔬菜》2022,(6):23-28
为了有效防治辣椒枯萎病,促进辣椒产业可持续发展,对辣椒枯萎病危害症状、发生条件及规律、成因等进行分析,从病原菌鉴定方法、致病菌类型两方面介绍辣椒枯萎病病原菌的研究情况,并分别从农业防治(抗病品种、栽培措施)、生物防治(生防菌、植物源提取物)、化学防治等角度综述辣椒枯萎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未来,应致力于致病菌类型及防治机制机理研究,且在绿色农业发展的趋势下,把生物防治作为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辣椒枯萎病是辣椒生产上常见的系统性病害。近年来,随着我国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及复种指数不断提高,辣椒枯萎病毒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大,危害程度日益严重。因此掌握辣椒枯萎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对提高辣椒的品质与质量有重要意义。1发病症状发病症状:辣椒枯萎病在辣椒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其中成株期受害最为严重。(1)苗期发病:生产中地膜覆盖、温室大棚和深植等情况均有利于苗期发病。发病初期,植株叶片中午萎蔫似缺水状,叶色暗  相似文献   

8.
茄科蔬菜青枯病〔Ralstonia(Pseudomonas)solonacearum〕又名细菌性枯萎病,是世界性的重大细菌病害。分布范围极广,其中以温暖、潮湿、雨水充沛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发生尤为严重。我国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华南、中南和西南部分地区。近年来,北方保护地面积明显扩大,在部分地区青枯病有所发生和发展,受害较重的是番茄,其次是马铃薯和辣椒,在茄子上也有发生。该病在广东每年以6~9月份发生最烈,产量损失达15%~100%。青枯病是维管束病害,以开花结果期发生最严重。典型症状为叶片、分枝…  相似文献   

9.
辣椒的根部病害常造成辣椒的死苗,严重者成片死亡,甚至绝收,辣椒的根部病害主要有3种,即辣椒的疫病、根腐病和青枯病。据调查,在辣椒根部病害中,疫病占80%,根腐病占5%,青枯病占15%~20%,而从近年的发病趋势看,青枯病所占比例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10.
采取综合措施防治黄瓜枯萎病和疫病严玉顺(吉林省蛟河市奶子山街农业站·蛟河132507)随着黄瓜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黄瓜重茬连作现象普遍,土壤中菌量逐年积累增多,致使黄瓜枯萎病、疫病普遍发生。一般发病率10~30%,严重田达40%左右,造成严重减产。因...  相似文献   

11.
西瓜枯萎病又称蔓割病、萎蔫病、死秧病,是1种世界性土传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各地区发病早晚和严重程度不同,一般年份发病10%~30%,严重时高达50%,是1种毁灭性病害。随着西瓜逐年连作和重茬,发病日趋严重。多年来,西瓜枯萎病给西瓜生产带来的严重威胁已引起瓜农和科研人  相似文献   

12.
辣椒死棵是保护地辣椒主要病害之一,在甘肃靖远据调查大棚发病率在90%以上,死棵率在15%~80%不等,有的大棚甚至绝收,采用一般杀菌剂防治效果较差。引起死棵的病原菌主要是真菌,有枯萎病、疫病、根腐病,此外还有青枯病和线虫病。发生死棵的原因主要是种子带菌、保护地重茬栽培等。这些病害均属系统性病害,一旦发生很难防治。 自1999年起我们根据死棵的发病规律和外地先进经验,制订了一套综合防治措施,为了更好、更有效地防治辣椒死棵,应用绿亨一号进行大田药剂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1 拌种 选用抗…  相似文献   

13.
保护地辣椒疫病的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椒疫病亦称辣椒枯萎病、辣椒疫霉病,辣椒黑茎病,是由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一种土传性病害,可称之为“辣椒癌症”。辣椒一旦受到该病侵染,植株3~5d后萎蔫,7~lOd便死亡。此时若逢田间灌水,则更容易造成大面积病害流行,使辣椒大减产甚至绝收。目前,该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辣椒的毁灭性病害。辣椒疫病病菌主要靠灌水传播,6~8月是陇东地区辣椒疫病的盛发期,在保护地高温高湿条件下,此病尤为严重。此外,由重茬栽培引起疫病的急剧发生和迅速蔓延,也可导致辣椒大面积枯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大棚、温室农作物种植密度及复种指数的增加,土壤养分失衡,致使黄瓜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茄子黄萎病、根腐病,番茄青枯病,辣椒疫病,莴笋菌核病等土传病害发生严重。每年给农业生产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60%,发病严重地块甚至达到80%以上。土传病害的病原菌一般为多寄主微生物,可以侵染数种乃至数百种农作物和杂草,具有很强的生活力和侵染力,被植物界认定为最难防治的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甜瓜重茬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枯萎病逐年加重。2000年湖北石首市西甜瓜种植面积2 667 hm2,重茬瓜田有1200hm2,据田间调查,连作2~4年的瓜田枯萎病发病率为28.5%~57.3%。其中:一年茬瓜田枯萎病发病率为3.44%;二年茬瓜田枯萎病发病率为28.52%:三年茬瓜田枯萎病发病率为40.9%;四年茬瓜田枯萎病发病率为57.3%,每年均以12%~25%的速度在扩展。为此,加强重茬瓜田枯萎病防治是夺取西甜瓜稳产保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义龙 《蔬菜》1995,(3):32-33
西瓜枯萎病的综合防治274900山东省巨野县农业局推广中心刘义龙近年来,巨野县西瓜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但是,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再加上每户责任田有限,轮作换茬无法进行,使西瓜植株长势弱、易感枯萎病,减产幅度为20%~50%,严重的地块甚至绝产。就此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冬季日光温室辣椒种植近年来在甘肃省兰州市发展很快,但由于日光温室连作障碍越来越严重,辣椒青枯病、疫病、根腐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病等土传病害大量发生,且突发性强,容易在短期内暴发,田间  相似文献   

18.
米易县是早市菜(瓜)发展新区,但病害种类较多,发生为害普遍,其中尤以辣椒青枯病,西瓜枯萎病为害严重,影响早市菜(瓜)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的经济收益。为此,对辣椒青枯病、西瓜枯萎病的发生为害进行了调查和防治试验研究,现将调查试验研究结果总结于后。一、辣椒青枯病及西瓜枯菱病发生为害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19.
辣椒“死棵病”是广大菜农对造成辣椒植株死亡的一类病害的总称,也是近年来影响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它的发生不仅直接影响了大田辣椒的生产,同时也给辣椒制种带来了严重为害。该病具有发病急、危害重、损失大的特点,轻者减产20%~30%,重者绝收。特别是每年5—6月份辣椒制种田,严重发病时可造成每667m2数千元甚至近万元的经济损失。因此,防止辣椒“死棵病”的发生,已成为当前辣椒生产,特别是辣椒制种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辣椒保护地种植的发展,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辣椒播种面积已超过130万hm^2,产量2700万t,实现产值270亿元,占据我国蔬菜作物种植面积的1/10,在我国蔬菜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春季保护地,尤其是大棚早熟栽培中辣椒落花落果现象极为普遍,一般落花率可达40%~50%,严重时可造成辣椒早期产量减产50%以上,严重影响辣椒早期的经济收益,挫伤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制约了保护地辣椒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