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06年3月和7月分别对珠江口疏浚物倾倒区附近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了倾倒区内外大型底柄生物种类数、丰度、生物量、优势种和种类多样性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海洋倾倒可能使倾倒区内大型底栖生物种类、丰度、生物量和种类多样性降低,但对海区优势种的影响较小.AMBI和BENTIX指数评价结果认为倾倒区内底柄生物受到轻微干扰,倾倒区附近海域大型底柄生物群落在3月受干扰程度较7月大.丰度生物量比较(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简称ABC)曲线分析结果认为倾倒区内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受到海洋倾倒活动轻微或中等程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锦州港航道工程疏浚物长期倾倒对辽东湾西部海域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情况,文章结合2009—2014年倾倒海域的监测资料,通过单因子标准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地质累积指数对比,对倾倒海域的水质、沉积物进行评价;通过香农-韦弗指数方程,对大型底栖生物进行评价。为对比疏浚物倾倒和一般人类活动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在倾倒活动影响范围之外另选取对照站位与其他站位同时展开监测。结果表明,除无机氮外,监测海域水质基本符合《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二类标准;沉积物符合《沉积物质量标准》中的一类标准,倾倒海域水质和沉积物未受到污染,并且倾倒活动与人类活动对海域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差别不大,但对表层沉积物和大型底栖生物角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1993年进行的水文、化学、地质、生物等专业20多个项目的调查,报道了九龙江口外塔角海洋倾倒区启用两年后的环境现状,以及倾倒活动对海区环境、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来,塔角海洋倾倒区及其附近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淤积,但未影响厦门港主航道;由于海区水动力条件好,倾倒区一带水质基本正常,与邻近海区比较,相差不大;因疏浚泥富含有机物,与倾倒前比较,倾倒区底质硫化物增加115.6×10-6(m/m),表明底质已受到有机污染的影响;倾倒活动对底栖生物的影响较大,倾倒区内生物种类明显减少,棘皮动物的反应最为敏感,仅分布于倾倒区外。本文还提出了该倾倒区今后使用及管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2009年9月岚山港临时海洋倾倒区海域跟踪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倾倒区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与底栖生物的相关性,发现重金属含量和底栖生物总种数呈负相关性。疏浚物的长期倾倒造成了岚山港临时海洋倾倒区海域底栖生物总种数和生物个体密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2009年9月岚山港临时海洋倾倒区海域跟踪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倾倒区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与底栖生物的相关性,发现重金属含量和底栖生物总种数呈负相关性.疏浚物的长期倾倒造成了岚山港临时海洋倾倒区海域底栖生物总种数和生物个体密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烟台海洋倾倒区生物群落结构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烟台海洋倾倒区2008年的监测结果和相关历史资料,分别对倾倒区的生物群落结构现状及动态变化过程进行研究。倾倒区内目前有浮游植物18种,浮游动物23种,底栖生物17种。浮游植物以硅藻门的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W.Smith)占有绝对优势,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Brodsky)和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 Tokioka),底栖生物的组成以环节动物最多,优势种不明显。综合指数分析表明倾倒区海域的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然而,多年的疏浚物倾倒使该区的生物群落发生了变化。与倾倒初期相比,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减少,物种多样性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密度在2006年的调查中出现最低值,群落结构趋向单调,至2008年这一趋势有所缓和;底栖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密度较倾倒初期也有明显的下降,多样性指数的降低和优势度的增大也预示群落结构稳定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2016—2017年3个航次的嵊泗上川山疏浚物海洋倾倒区跟踪监测资料,分析了倾倒活动对该海域的水下地形、水质、沉积物、生物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倾倒区局部区域出现一定的淤积态势,平均淤积厚度为0.13 m;疏浚物倾倒过程中,海水中的悬浮物、无机氮和磷酸盐含量明显增加,沉积物中的硫化物和镉有所增加;倾倒结束后水质、沉积物和生物都恢复至倾倒前水平。长期来看,受倾倒活动影响较大的是底栖生物,其生物量和栖息密度较本底值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用煤发电不断增加,粉煤灰的处理问题也随之出现。若将粉煤灰倾倒于陆地,会严重污染地下水及周围环境。在进行监测的基础上直接进行海上倾倒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但大量沉降到海底的粉煤灰会影响沉积环境,不利于底栖生物的生长。而用粉煤灰为原料建造人工礁,可变废为宝,增加水产收获量。本文将介绍以粉煤灰为原料建造人工礁的方法,并结合福建省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应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法监测海洋污染对底栖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李荣冠  江锦祥 《海洋学报》1992,14(1):108-114
应用生物丰度生物量比较法,分析了厦门西部港水域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且将该方法与种内个体对数正态分布做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水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受到一定的扰动。在筼筜湖排污口和宝珠屿一带水域,底栖生物群落的丰度生物量复合K优势度曲线相互交叉、相互重叠,所反应的情形与种内个体对数正态分布极为吻合.该水域底栖生物群落不稳定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为的污染,即填海筑堤造成的海洋生境的扰动和工业污水废物倾倒排放所产生的有机质压力.  相似文献   

10.
李荣冠  江锦祥 《海洋学报》1992,14(1):108-114
应用生物丰度生物量比较法,分析了厦门西部港水域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且将该方法与种内个体对数正态分布做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水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受到一定的扰动.在筼筜湖排污口和宝珠屿一带水域,底栖生物群落的丰度生物量复合K优势度曲线相互交叉、相互重叠,所反应的情形与种内个体对数正态分布极为吻合.该水域底栖生物群落不稳定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为的污染,即填海筑堤造成的海洋生境的扰动和工业污水废物倾倒排放所产生的有机质压力.  相似文献   

11.
热带北太平洋深海小型底栖生物大尺度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1年热带北太平洋深海小型底栖生物大尺度空间的数量分布的初步调查,共发现了15个类群的小型底栖生物,其平均丰度为34.1个/10 cm2,东太平洋区的东小区小型底栖生物类群数明显高于其它区域,小型底栖生物量比例随着沉积物厚度的增加而降低,生物量比例为68%~87%的小型底栖生物集中在沉积物0~2 cm层(表层)内。食物是深海小型底栖生物分布的限制因子,沉积物类型和底层流对小型底栖生物空间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8年5月胶州湾海域共计20个站位所获取的生物及环境数据,研究胶州湾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特征。调查海域共发现大型底栖生物208种,大型底栖生物总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 654.38 ind./m2和1 024.512 2 g/m2,大型底栖生物物种数、丰度和生物量均呈现北部高、南部低的分布趋势;调查海域优势种以多毛类为主,IRI值最高的物种为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香农维纳指数与ABC曲线均表明调查海域底栖生态环境整体清洁;在40%相似性水平上,可将调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划分为4个群落;底温和底盐影响调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丰度分布。  相似文献   

13.
底栖生物对沉积过程和沉积类型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导致颗粒沉积物的沉积、再悬浮,或导致其稳定、垂直混合和粒级分层;二是影响液体和溶解性矿物质同上覆水的交换。长江口外的东海大陆架区域辽阔(宽度超过500km),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沉积环境和生物。在31°-33°N之间的海域,低层水温的巨大梯度,形成一个介于亚热带和冷温带(或北温带)群落之间的极为明显的生物地理过渡带。沉积物从现代沉积中心的粘土到全新世海侵的残留砂皆有分布。 本文是1980和1981年中美东海沉积动力学联合调查的研究结果,简要地描述底栖生物的一般分布型,重点讨论沉积柱中大型底栖生物垂直分布的观测结果,并推断底栖生物在沉积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依据2019年8月份莱州湾表层沉积物及大型底栖生物资料,分析了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对底栖生物群落分布的影响.结果 显示,莱州湾沉积物分为砂质粉砂、粉砂、粉砂质砂和砂4种类型,以砂质粉砂为主,中值粒径平均58.96 μm;共采集大型底栖生物7门113种,主要种类为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不同粒度的沉积物中大型底栖生物种类、密...  相似文献   

15.
厦门西港底栖生物的生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根据1980年11月和1981年2,5,8月在厦门西港调查的底栖生物资料,研究了本区底栖生物的生态特点。结果表明,本区底栖生物333种,主要由多毛类、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组成;其平均生物量46.53g/m~2;平均栖息密度699个/m~2,这两者分布很不均匀,季节变化明显;环境质量和水动力是影响本区底栖生物分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黄河口海域调水调沙期间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口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受到包括自然和人为在内的诸多因子的影响,本次研究以2011年调水调沙活动对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为主,分析其短期内群落结构的变化。调水调沙前、中、后期均采用同样的站位取样,分别为1~18号站位,按照距离黄河入海口的距离分为4个梯级,为5、10、20和40km。研究结果显示:调水调沙前、中、后期分别渔获大型底栖生物73,72和85种,重要种的数量分别为13,1和16种;所有种类可以统计为4个门类,为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其中,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占比重最大,而1982年其他学者对莱州湾大型底栖生物的研究显示,棘皮动物和环节动物占比重最大,这表明近30年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产生较大变化;BOPA指数显示,前期各站位水质较高,中期和后期分别有2,3个站位受到中等程度污染;ABC曲线分析说明,调水调沙中、后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受扰动较大;群落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RDA)表明,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关系密切,其中,调水调沙中期有机物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而后期的较大影响因子为水深。环境因子并不是单一作用于生物群落,而是几个环境因子共同作用,包括有机物、硫化物、重金属Hg和As等;不同环境因子造成群落结构变动的原因较多,其一可能是海水透明度的下降造成大型底栖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受阻。本次研究重点表明,人类多元活动从短期和长期看对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动影响均较大,调水调沙活动对黄河口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栖息地作用明显,改变其水温、盐度、群落扰动等。因此,应当加强对该海域入海陆源污染物的控制,加强对海洋生态平衡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何明海 《台湾海峡》1996,15(4):368-375
本文根据1995年的调查,报道了九龙江口外浯屿海域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本区底栖生物种类较丰富,组成以多毛类,甲动物,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为主。底栖生物数量较大,平均栖息密度为300个/m^2,平均生物量为31.03g/m^3,数量分布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8.
梁姗  王梅  宋薇  黄健 《海洋科学》2005,29(9):27-30
根据2003年10月底和11中旬对红岛海域的大面积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底栖生物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远岸海域底栖生物样品的多样性指数低于3。生物种间个体数分布比较均匀,优势种不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福清核电站邻近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数量分布与群落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6年2、4、7和10月在福清核电厂运行前对其邻近潮间带不同底质断面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采样,以了解该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及资源分布.结果表明,该核电站附近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总共为146种,以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为主.以季节和底质为因素对取样获得物种数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种类获得数的季节变化无显著差异,底质间呈边缘性显著.4季的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1 446.11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972个/m2.大型底栖生物生物量平均值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栖息密度平均值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以季节和底质为因素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大型底栖生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季节间无显著差异但底质间差异极显著.底质和季节间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einer指数、Margalef种类丰度、Pielou均匀度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利用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对福清核电站邻近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进行分析后得出,该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可划分为两个群落:岩礁群落和泥沙滩群落.分析表明,底质是影响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季节对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2013年6月-2014年6月对青岛岩礁潮间带鼠尾藻、孔石莼、蜈蚣藻附植小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连续13个月的逐月采样,对小型底栖生物的丰度、生物量、生产量、类群组成及其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小型底栖生物16个类群。鼠尾藻附植小型底栖生物的年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103 ind·g-1 dwt algae·a-1和56×103μg·g-1 dwt algae·a-1。孔石莼附植小型底栖生物的年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103 ind·g-1 dwt algae·a-1和8×103μg·g-1 dwt algae·a-1。蜈蚣藻附植小型底栖生物的年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103 ind·g-1 dwt algae·a-1和16×103μg·g-1 dwt algae·a-1。三种藻类附植小型底栖生物平均丰度和生物量的高低依次为:鼠尾藻蜈蚣藻孔石莼。附植小型底栖生物及其主要类群的丰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鼠尾藻、孔石莼附植小型底栖生物丰度与海水温度和盐度显著相关。附植小型底栖生物的丰度还可能与藻类生长周期关系密切,三种藻类附植小型底栖生物的丰度的最高值均出现在藻类的快速生长期之前。三种藻类附植小型底栖生物群落差异显著,鼠尾藻上线虫为最优势类群,孔石莼和蜈蚣藻上底栖桡足类为最优势类群。藻类形态和藻类生活周期是影响附植小型底栖生物类群组成、丰度和生物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