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Svsmex KX-21型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素萍  马粤健 《海南医学》2007,18(8):132-133
目的 观察Sysnlex KX-21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手指末梢血分不同时间段用仪器检测与静脉血手工计数比较。结果 表明采取手指末梢血标本测定时放置时间不同及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对Svsmex KX-21型血细胞仪计数血小板产生影响,标本采集后0.5分钟仪器计数法低于静脉血手工计数法,标本放置5分钟后计数结果影响不大,但放置2小时后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结论 Sysmex KX-21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只有正确操作,排除各种因素干扰才能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影响血小板计数的因素很多,其中标本放置时间是不容忽视的,按要求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尽早计数为好,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员紧缺,标本量大,所采集的科室较多,往往难以做到。为观察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笔者对25例血小板计数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1方法清洁小试管中加入草酸按稀释液,取受试者未稍血,1:用稀释后混匀,注入计数地,静置ic~15分钟在高倍镜下计数5个中方格,标本采集后分别于3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计数。2结果2.l血小板放置不同时间结果见表1。22放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见表2,血小板放置不同时…  相似文献   

3.
Sysmex KX-21型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钟素萍  马粤健 《海南医学》2007,18(8):132-133
目的 观察Sysmex KX-21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手指末梢血分不同时间段用仪器检测与静脉血手工计数比较.结果 表明采取手指末梢血标本测定时放置时间不同及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对Sysmex KX-21型血细胞仪计数血小板产生影响,标本采集后0.5分钟仪器计数法低于静脉血手工计数法,标本放置5分钟后计数结果影响不大,但放置2小时后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结论 Sysmex KX-21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只有正确操作,排除各种因素干扰才能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及手工法分别于即刻、1h、2h、4h、8h、16h计数血小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小时后两法计数血小板明显低于即刻测定。结论血标本采集后置室温4小时内,对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EDTA依赖性血小板凝集致血小板假性减少一例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对1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凝集致血小板假性减少进行了动态分析和观察。方法:分别采集三管标本血,管1为EDTA-K2作为抗凝集(1mL),管2为枸橼酸钠(1:4)作为抗凝集(3mL),管3为枸橼酸钠(1:9)作为抗凝集(2mL)。将采集的抗凝血用同样的时间间隔于SYSMEX SF-3000上进行测定,同时将三管标本推片染色镜检。标本采集时间间隔分别为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30分钟、120分钟,同时采病人手指血于尿素血小板稀释液中计数血小板。结果:随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和白细胞及相关参数无明显变化,但血小板计数出现明显变化,尤以EDTA-K2抗凝血变化最为显著。结论:EDTA-K2作为抗凝剂,使得血液不凝固并保持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体积、形态不发生改变从而进行血细胞计数和分析,已被广泛应用并作为标准执行,但是EDTA-K2作为抗凝剂确有促使或诱导血小板发生凝集,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低下的问题出现,应引起检验界同行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采取手指末梢血20微升加入10毫升稀释液中混匀;再进行1:50000稀释混匀:用F-820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测定,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即刻与2分钟,2分钟发钟发经配对比较显著性差异。4分钟与6分钟,6分钟与8分钟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得出结论,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对预稀释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可以获得稳定的结果,但标本采取后应至少放置5分钟。  相似文献   

7.
采取手指末梢血20微升加入10毫升稀释液中混匀;再进行1:50000稀释混匀:用F-820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测定,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即刻与2分钟,2分钟与4分钟,经配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4分钟与6分钟,6分钟与8分钟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得出结论,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对预稀释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可以获得稳定的结果,但标本采取后应至少放置5分钟。  相似文献   

8.
潘健华  蒋翡翎  韩永 《海南医学》2010,21(18):106-107
目的探讨EDTA-K2抗凝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血小板测定的影响。方法使用Sysmex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测定不同时间段的EDTA-K2抗凝标本用以比较。同时采手指血进行手工计数,其值为对照值。结果 EDTA-K2抗凝标本采集后5min内血小板测定值明显降低,30min及90min测定血小板与对照值接近,2h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计数值有下降趋势。结论 EDTA-K2抗凝标本会引起血小板假性减低,但标本放置30-90min可消除上述假性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温、未稍血标本放置时间长短对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气温在25℃以上,标本放置时间无论长短,结果也会在100×10^9/L以上;气温在25℃以下,采集标本后马上检测,血小板检测结果低于100×10^9/L,让标本放置片刻后再测结果在正常范围。结论气温不同,未稍血标本需要放置时间也不同。为了准确起见,未稍血标本采集后不要马上上机检测,应放置5分钟后再检测。  相似文献   

10.
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小板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影响血小板测定的因素。方法用40例门诊患者的血标本分别在不同时间用分析仪与手工法进行测定。结果两法立即测定均值相近(P>O.05);分析仪半小时内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h后测定结果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镜检法10min内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0分钟后测定结果就有显著性差异(P<0.01);分析仪法测得结果随时间延长而增高而镜检法恰恰相反。结论血小板的测定应即时且应避免标本溶血。  相似文献   

11.
EDTA—K2抗凝剂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DTA—K2抗凝剂对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并探讨其解决方法。方法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对怀疑由于EDTA—K2抗凝剂致假性血小板减少标本进行测定,并以血小板计数手工法为参考方法,比较不同方法有无显著差异。结果怀疑对EDTA—K2抗凝剂敏感标本,在以EDTA—K2抗凝的血标本中血小板计数可随时间延长而明显减少(P〈0.005);在枸橼酸钠抗凝血、末梢血中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减少(P〉0.005)。结论血小板在体外在(EDTA—K2)抗凝时,明显簇集者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则可引起PLT明显减少。可用末梢血或橼酸钠抗凝血代替。  相似文献   

12.
孔艳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8):1048-1048
目的:提高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准确性。方法:用EDTA—K2抗凝全血1ml,充分混匀后,2h内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取血小板检测结果异常的血标本用显微镜手工计数,血小板少于100&#215;100/L的血标本92例(A组);血小板大于300&#215;10^9/L的血标本82例(B组);血小板在(100~300)&#215;10^9/L的血标本100例(c组),另取血小板检测结果正常的血标本100例用显微镜手工计数,比较两法结果。结果:A组仪器法与显微镜法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P〈0.01)。B组仪器法与显微镜法结果有明显差异(P〈0.01)。c组仪器法与显微镜法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试剂质量、地线、电源和药物等因素均能对血小板的计数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检测过程中应尽可能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以使血小板计数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硫酸阿米卡星对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患者血标本中血小板聚集的解离作用,为这类标本血小板的准确计数提供有效方法。方法:在1例少见的EDTA-PTCP患者EDTA-K2抗凝管中预先加入或不加硫酸阿米卡星后采集静脉血,分别于采血后不同时间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数和其他血细胞参数;留取EDTA-K2抗凝血后不同时间加入阿米卡星,观察其对血小板聚集的解离作用,并检查血涂片中血小板形态改变。结果:未加阿米卡星的EDTA-PTCP标本,随采血后标本放置时间(0.5~4.0 h)的延长,血小板数从117×109 L-1逐渐降至41×109 L-1。在EDTA-K2抗凝管中预先加入阿米卡星的血标本,血小板计数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且标本室温放置4.0 h内血小板计数值相对稳定。采集的血标本放置30 min以内加入阿米卡星,血小板计数(186×109 -1~191×109 L-1)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血涂片镜检可见聚集的血小板明显解离,而超过30 min后加入硫酸阿米卡星,随标本放置时间(40 min~4 h)的延长,血小板计数从放置40 min时的168×109 L-1逐渐降至放置4 h时的42×109 L-1,镜检血涂片中血小板逐渐明显聚集。结论:留取血标本前或留取标本后30 min内加入一定量硫酸阿米卡星,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EDTA-PTCP患者血小板计数是准确的,且其他血细胞参数的测定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14.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致血小板计数升高的因素(1)标本放置时间:血小板是体积较小的血细胞,易于粘附聚集和破坏,王氏等[1]认为标本放置时间越长,破坏越多;同时,红细胞也不例外,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时,误将红细胞碎片以为是血小板而计入,造成测定结果假性增高,即时测定和1小时测定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建议取标本后一定要在30分钟内测定。(2)小红细胞:赵氏等[2]报道,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时,其结果易受红细胞体积的影响,认为小红细胞数量越多,红细胞体积越小,血小板数值越高;大血小板越多,混入的小红细胞亦越多,影响越大,即血小板直方图降波向右延伸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溶血和脂血标本对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检查血常规正常标本15例,脂血标本15例,溶血标本15例,共45例。采用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和目视显微镜法对45例血标本进行血小板的计数。结果:15例正常标本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和目视显微镜计数的结果无显蓍性差异(P〉0.05),15例脂血标本和15例溶血标本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和显微镜计数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阻抗法对脂血和溶血标本的测定可导致血小板计数偏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7月行健康体检的50例志愿者,分别采集其静脉血与末梢血行血小板计数测定,同时依次采用手工法与仪器法完成检测,再将不同时间测定血小板计数值进行比较,总结上述3种不同情况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评估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50例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标本血小板计数测定结果为(164.87±5.68)×10~9/L,末梢血标本测定结果为(162.19±5.14)×109/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工法与仪器法在采集即刻及静置8 h的血小板计数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法检验中静置10 min、1 h、2 h与4 h的血小板计数测定结果同采集即刻与静置8 h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验血小板计数时需严密关注采集部位与标本放置时间等因素,经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异常时,可酌情考虑手工计数法的应用,以避免血小板计数测定误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刘学斌  邹雪松  黄冬梅  董志伟 《河北医学》2013,19(10):1595-1597
目的:对比两种抗凝剂对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取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未抗凝血20ul于血小板稀释液中,手工计数作为参考,再分别用EDTA-K2抗凝管和枸橼酸钠抗凝管抽取患者静脉血,抽完血后分别于5min、10min、20min、30min、1h、2h在ABX Panter60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检测,并对两份标本进行涂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有无聚集。结果:EDTA-K2抗凝管组血小板的计数值明显低于手工计数的参考结果,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计数值也随之降低,血涂片染色可见大部分血小板呈聚集状,仅少量散在血小板;枸橼酸钠抗凝管组血小板的计数值接近手工计数的参考结果,且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有明显改变,血涂片中血小板呈正常均匀散在分布,无聚集现象。结论:EDTA盐作为抗凝剂会导致血小板计数的假性减少,且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在日常工作中对于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标本,要进行图片染色,观察有无血小板聚集,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7月行健康体检的50例志愿者,分别采集其静脉血与末梢血行血小板计数测定,同时依次采用手工法与仪器法完成检测,再将不同时间测定血小板计数值进行比较,总结上述3种不同情况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评估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50例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标本血小板计数测定结果为(164.87±5.68)×109/L,末梢血标本测定结果为(162.19±5.14)×109/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工法与仪器法在采集即刻及静置8h的血小板计数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法检验中静置10 min、1h、2h与4h的血小板计数测定结果同采集即刻与静置8h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验血小板计数时需严密关注采集部位与标本放置时间等因素,经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异常时,可酌情考虑手工计数法的应用,以避免血小板计数测定误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血液分析仪在测定血小板中影响因素的探讨,排除"假性增高"和"假性降低"的情况,从而得到准确的血小板数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方法使用AB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不同条件下对血小板进行测定,并在血小板直方图出现异常时采用手工计数,两者作对比分析。结果标本放置时间、采血部位、血中凝块存在、红细胞大小对血小板计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必须进行规范化操作且不能完全代替手工计数,对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的标本应采用手工计数或重新采血计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EDTA-K2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用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肝素锂静脉抗凝血、末梢血、手工显微镜计数法、涂片法进行复检结果对比及分析。方法:对38例EDTA-K2抗凝、血液分析仪mindray BC-5180测定血小板明显减低,涂片染色镜检均发现血小板聚集且体表检查无出血、淤点、淤斑等症状符合诊断为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采用1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肝素锂抗凝静脉血复检血小板;2采末梢指血用不含任何抗凝剂的稀释液稀释后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3手工显微镜计数法计数血小板;4每例患者分别制作抗凝标本和末梢指血合格涂片用瑞氏-姬姆萨染液染色后显微镜镜检。结果:38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35例能用枸橼酸钠、肝素锂抗凝标本同时纠正,两者纠正数值和手工显微镜计数法、末梢指血计数结果相接近,血涂片镜检观察血小板呈散在分布;2例用肝素锂抗凝标本能纠正枸橼酸钠抗凝标本不能纠正,手工显微镜计数法、末梢指血计数结果和肝素锂抗凝标本纠正结果相接近而和枸橼酸钠抗凝标本不符,血涂片镜检肝观察肝素钠抗凝血血小板呈散在分布而枸橼酸钠抗凝血成片聚集;1例枸橼酸钠、肝素锂抗凝标本均不能纠正,两者纠正结果和手工显微镜计数法、末梢指血计数结果不符,血涂片血小板均出现成片聚集。结论:大多数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能用枸橼酸钠、肝素锂抗凝标本加以纠正,极少数不能纠正的可以采集患者末梢指血直接置于不含任何抗凝剂的稀释液中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值或用手工显微镜计数法计数血小板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