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彭政国 《中国建材》2001,(11):40-41
从热力学观点看,节能窗最关键的是窗的结构,前章已经介绍推拉窗谈不上是节能窗,平开窗是节能窗,固定窗是最好的节能窗。除窗的结构外,对窗的节能性能影响最大的就是玻璃。玻璃占窗户面积的70%~90%,如平开窗和固定窗,热的对流很小,如果窗和玻璃密封很好,对流的热交换微乎其微,其节能性能就比较好。玻璃的散热主要依靠热传导和热辐射。传导是热量从玻璃内面通过玻璃的分子运动被传导到玻璃的外面,热传导的大小和传导速度、玻璃的厚度、不同玻璃的导热系数有关,同时也和不同性质的玻璃性能有关;辐射则和不同性质的玻璃有关…  相似文献   

2.
从热力学观点看。作为节能窗最关键的是窗的结构。前章已经介绍目前推拉窗还谈不上节能、平开窗是节能窗,固定窗是较好的节能窗。除窗的结构外,窗的最大导热和辐射面积就是玻璃,玻璃占窗户面积的70~90%。如以平开窗或固定窗为例,从热力学观点看,热的对流很小。如果窗和玻璃密封很好,对流的热交换就微乎其微。玻璃散热主要是依靠热传导和热辐射、传导是热量从玻璃内面通过玻璃的分子运动把热量传导到玻璃窗外面。热传导的大小和传导速度、玻璃的厚度、不同玻璃的导热系数有关、同时也和不同性质的玻璃性能有关;辐射则和不同性质的玻璃有  相似文献   

3.
对铝,PVC和玻璃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绝缘系数分析表明,窗用型材质不同其导热系数差异较大,但由于占窗面积小,有一定空腔,对整窗传热系数影响不大;门窗空气层厚度在20mm以下时,随空气层厚度增加热绝缘系统增大,超过20mm后热绝缘系数减小,玻璃厚度对窗的传热系数影响不大,而中空玻璃窗和镀膜玻璃对建筑节能保温性能影响较大。Low-E膜中空玻璃隐框铝合金平开窗的耗煤量是钢窗的43.0%,单坡铝合金平开窗的65.0%,透明中空玻璃的77.5%。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4,(11)
本文通过分析JGJ/T 151—2008中关于外窗K值计算的理论基础,结合实际总结出影响外窗K值的四大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高效节能保温窗的要求,提出了单框四玻窗的概念。利用Therm7.4、Window7.4软件建立不同单框塑料窗的结构和物理传热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并分析玻璃层数对窗户的传热系数、太阳得热系数等热工性能的影响,找出其节能机理。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单框四玻塑料窗的抗风压性能、气密性能和水密性能等物理特性,以及窗户内表面是否会发生结露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相对单框双玻塑料窗而言,单框四玻塑料窗的传热系数降低了27.7%,太阳得热系数降低了11.8%,而且窗户的物理性能和经济性能亦满足要求。另外,如果采用Low-e玻璃等新材料,窗户的热工性能会有进一步改善,这对降低建筑整体能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内置遮阳百叶外呼吸双层通风幕墙热工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杭州市某建筑的外呼吸式双层通风幕墙进行了热工性能的模拟分析,依据JGJ/T151—2008,采用幕墙门窗热工性能计算软件对内外层幕墙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以及可见光透射比等参数进行模拟计算,并计算冬季封闭及夏季通风状态下的传热系数.采用CFD技术对双层通风幕墙空腔内的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模拟分析。本研究成果直接指导了该项目双层幕墙的热工设计.且对类似工程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塑料窗框热工性能主要包括传热系数、线传热系数和框太阳光总透射比,本文根据我国行业标准《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1-151—2008),采用粤建科MQMC软件模拟计算搭配不同类玻璃系统的塑料(PVC—U)窗框的热工性能,研究、总结出塑料(PVC—U)窗框传热系数、线传系数的变化规律,为中国塑料门窗节能型材数据库建立提供了一套科学、可行的技术方法,也可作为门窗热工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热阻和太阳能透过率是分别反映窗玻璃热工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参数.在不贴膜和室内贴低辐射膜2种情况下,对中空窗玻璃的热阻和太阳能透过率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和比较2种情况下的窗玻璃性能及其对节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所用中空窗的固定窗和推拉窗2部分,贴膜后传热阻分别增大31.1%和40.7%,传热系数分别降低23.7%和28.8%.对于玻璃的太阳能透过率,贴膜后从40%减少到28.6%,透过玻璃的辐射热减少28.5%.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空气、氩气、氙气、氪气四种不同玻璃填充气体的热物理性质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借助Window模拟软件,从而得到不同填充气体条件下外窗的传热系数,分析稀有气体浓度大小对中空玻璃传热系数大小的影响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模拟计算的方法,针对不同标准中对边部传热的不同定义,模拟计算出真空玻璃与不同型材组合时的线传热系数,并得到了真空玻璃线传热系数对整窗的传热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使用Low-E镀膜玻璃真空玻璃窗的线传热系数为0.037~0.046 W/(m·K),Low-E镀膜玻璃真空玻璃窗的线传热系数为0.054~0.085 W/(m·K),真空玻璃窗的线传热系数使整窗的传热系数增大约0.1~0.2 W/(m2·K)。  相似文献   

11.
基于Therm的门窗热工性能分析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计算规程分析了建筑门窗的热工特性,采用有限单元法用国内外通用的Therm软件模拟了隔热断桥铝合金窗的传热系数.结合ISO标准和我国的计算规程,考虑了玻璃与型材接缝处线传热系数的影响,给出了线传热系数的详细计算公式和教值模拟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我国计算规程和ISO标准不协调的问题.结果表明,提出的计算方法其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且能很好地满足我国规范要求,为建筑门窗的热工性能分析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铝合金门窗的玻璃面板计算中,一般情况下应遵循JGJ 113-2009<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和JGJ 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但这两种规范中只给出了四边支撑玻璃面板的计算方法,并没有给出三边支撑玻璃面板的计算方法.本文将介绍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三边支撑玻璃面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龙源 《重庆建筑》2012,11(5):48-50
本文对我国目前建筑节能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综合评定方法进行比较,以重庆市新、旧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所采用的不同评定方法,以工程项目为实例进行对比分析,并用doe-2为内核热工计算软件对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外墙平均传热系数进行模拟,提出不同热工性能综合评定方法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影响节能率的不同,为设计人员在建筑节能设计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傅旭 《建筑节能》2011,39(12):60-63
目前节能软件具有不透明性,其准确性一般仅通过计算结果推导.探讨了计算结果使从业技术人员产生的种种困惑.分析了国规JGJ134-200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江苏省规DGJ32/J71 -2008《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在规定性指标、动态计算指标等方面的要求,以及江苏省规对节能率的要求现状....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Q460高强钢焊接工字形截面简支梁的整体稳定性能,对跨中无侧向支撑的3个双轴对称和6个单轴对称焊接工字形截面简支梁进行了整体弯扭屈曲试验。实测了试件的截面残余应力和初始几何缺陷,并分析其整体弯扭屈曲变形特征和稳定承载力。建立考虑残余应力和初始几何缺陷的有限元模型对简支梁受力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基于试验验证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大量不同截面尺寸和跨度的Q460高强钢焊接工字形截面简支梁的整体稳定承载力。将试验和有限元参数分析结果与GB 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JGJ/T 483—2020《高强钢结构设计标准》、欧洲规范EN 1993-2005和美国规范ANSI/AISC 360-2016的简支梁整体稳定系数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B 50017—2017和ANSI/AISC 360-2016的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EN 1993-2005的计算结果过于保守,JGJ/T 483—2020的计算结果偏于安全且最为接近。最后,在JGJ/T 483—2020的简支梁整体稳定系数计算公式基础上引入增大系数,并根据截面高宽比的不同,取用不同的长细比指数对该公式予以修正,修正后的公式更适用于Q460高强钢焊接工字形截面简支梁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6.
辐射顶板供冷以其节能、良好的热舒适度、无吹风感、改善室内空气品质、降低峰值能耗、节省建筑空间等优点,已经被越来越多地选作空调末端。辐射顶板供冷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同时对辐射顶板制冷量的测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两种顶板辐射供冷性能实验测试方法(DIN EN 14240标准和ANSI/ASHRAE 138标准)和两种辐射顶板制冷量的计算方法(ASHRAE手册和BS EN 1264标准)做了介绍,并对辐射板供冷量的两种实验测试方法和两种计算方法分别做了比较;在按EN 14240标准搭建的实验台中对金属辐射顶板进行了测试,将辐射板单位面积供冷量两种计算值与实验测试值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误差原因。  相似文献   

17.
蜂窝铝板抗风压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某工程蜂窝铝板抗风压性能实验为例,测得了蜂窝铝板的压力差一挠度曲线,并将试验结果与规范JGJ133—2001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对现行规范中蜂窝铝板挠度计算进行了探讨,为今后规范的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做了一些探讨工作。  相似文献   

18.
The finite volume scheme and complex Fourier analysis methods are proposed to determine the thermal capacitance (defined as the product of density and specific capacit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for a building construction layer using the monitored inner/outer surface temperatures and heat fluxes. The over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for the air gap, and the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for air gap surfaces and room surfaces are determined by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rface convective heat flux and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Convective heat flux is obtained by removing the thermal radiation flux from the total surface heat flux. Finally, the predicted surface heat fluxes using the calculated thermal properties and ASHRAE valu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