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PTEN基因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FQ-PCR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未孕小鼠及孕d1、d3、d4、d5、d7子宫内膜PTE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妊娠子宫内膜组织PTEN的表达高于未妊娠的,且随妊娠天数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到妊娠d5达到最高。免疫组化分析显示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与FQ-PCR结果一致。结论: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PTEN诱导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凋亡可能是胚胎跨越上皮屏障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Survivin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urvivin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的动态表达及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方法:用FQ-PCR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未孕及妊娠d2-7各组小鼠子宫内膜Surviv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FQ-PCR检测妊娠组Survivin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未孕组(P<0.01),并且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子宫内膜Survivin 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到孕d6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但孕d7仍明显高于未孕组(P<0.01)。免疫组化检测Survivin蛋白在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与FQ-PCR结果一致。结论: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着床期Survivin mRNA和蛋白均高表达,然后下降,提示Survivin可能通过抗细胞凋亡,促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的作用,参与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3.
PCNA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及蛋白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作用。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未孕(d0)及早孕d2、d3、d4、d5、d6、d7小鼠子宫内膜PCNA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小鼠妊娠天数的增加,PCNAmRNA及蛋白表达量也逐渐增高,在孕d4、d5达到峰值,孕d6、d7逐渐下降。结论:在胚泡植入窗口期子宫内膜PCNA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在胚泡早期植入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谭冬梅  何明忠  赖国旗  王立芝  谭毅 《生殖与避孕》2005,25(12):707-711,723
目的:检测TRAIL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子宫内膜的表达,探讨它在蜕膜细胞凋亡中的作 用。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妊娠d 1-8小鼠子宫组织TRAILmRNA及蛋白的表 达情况。结果:妊娠d 1-8的小鼠子宫组织均有TRAIL mRNA的表达,且着床期间的表达较着床前 明显增加(P<0.05)。妊娠d 1-3,小鼠子宫内膜无TRAIL蛋白表达;妊娠d 4,TRAIL表达在小鼠胚 胎定位、黏附点的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妊娠d 5-6,TRAIL定位于胚胎着床点附近的蜕膜细胞中; 妊娠d 7-8,TRAIL表达在与子宫蜕膜邻近的胚胎滋养层细胞中。结论: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 TRAIL诱导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胚胎跨越上皮屏障的重要机制之一,且TRAIL诱导的 蜕膜细胞和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凋亡在滋养层细胞对子宫内膜的适度侵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锌指转录因子Slug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锌指转录因子Slug在早孕小鼠胚胎植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未孕及妊娠1-7d小鼠子宫内膜Slug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RT-PCR半定量结果显示,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Slug的表达高于未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且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到妊娠4d达最高。进一步通过免疫组化也显示小鼠子宫内膜有Slug蛋白表达,且其表达规律与RT-PCR结果基本一致。结论:Slug在妊娠早期子宫内膜持续表达,可能参与了胚泡植入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mu-miR-141在早孕小鼠胚胎着床前、后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荧光定量PCR(FQ-PCR)及原位杂交检测早孕小鼠胚胎着床前、后子宫内膜mmu-miR-141的表达;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孕第4日(d 4)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被mmu-miR-141抑制剂作用72 h后其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mmu-miR-141在小鼠胚胎着床后(d 6)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着床前(d 4)(P<0.05),且表达于基质细胞;其表达下调能使基质细胞增殖活力下降(P<0.05),细胞凋亡增加(P<0.01)。结论:mmu-miR-141通过调控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增殖或凋亡,在早孕小鼠胚胎着床前、后的子宫内膜组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纤维连接蛋白在胚胎着床前后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动态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蛋白印迹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孕3、5、7、15天子宫内膜及未妊娠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FN蛋白表达量,对免疫印迹法结果进行VDS扫描半定量分析后发现:与未妊娠小鼠相比,妊娠各期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FN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其高峰在着床后的孕7天,直至孕15天.这一结果说明,在着床前,小鼠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已发生变化,FN表达增高以利胚胎着床,而着床这一过程又加剧细胞外基质的变化,使FN在着床后表达到高峰,着床完成后,细胞外基质趋于稳定,FN又有所下降.本研究还用以上方法测定了人早孕胚囊平均直径在7~25mm(相当于孕35~49天)时的蜕膜组织中FN的表达,发现孕35~49天各期蜕膜组织中的FN表达量无差异,但均明显较未孕组高,说明人胚胎着床后,FN表达也明显增多,并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FN在着床前后的活跃变化说明它与着床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小鼠胚胎着床前后蜕膜组织α 1,3岩藻糖转移酶 (FucT)III~VII型的表达及其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方法 :取未孕和孕 1~ 7d小鼠子宫内膜 ,每组 6例。用RT PCR法测定III~VII型mRNA水平的表达 ,并经测序鉴定。结果 :正常小鼠内膜有一定的FucT IV的表达 ,其表达在妊娠第 1天和胚胎着床前后即妊娠第 4天出现峰值。结论 :5种糖基转移酶中只有FucT IV参与了胚胎着床的过程。它的作用可能是参与了胚泡表面特异性抗原Lex等抗原的糖基化 ,从而促进胚胎的植入。  相似文献   

9.
小鼠胚泡黏附时子宫内膜Galectin-1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黏附时子宫内膜Galectin-1的变化。方法: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分析妊娠d5小鼠胚泡黏附时着床点、着床旁子宫内膜总蛋白,以同龄未交配鼠子宫内膜为对照,差异蛋白质组学显示pⅠ约5.1、分子量约15ku的蛋白点在着床点、着床旁子宫内膜表达上调,且在着床点更明显。对此蛋白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其胶内酶解后的肽质量指纹谱(peptidemassfingerprint,PMF)。结果:Mascot:PMF在SWISS.PROT数据库查询为鼠源性Galectin.1。RT.PCR.~果显示d5孕小鼠子宫内膜Galectin.1mRNA水平也明显增加。结论:Galectil9.1可能参与胚泡着床这一重要生命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0.
核因子-κB在小鼠胚泡着床前后子宫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小鼠胚泡着床过程中是否存在的短暂激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子宫内膜NF-κB的亚基p65蛋白的定位和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子宫内膜NF-κB的抑制性蛋白IκBα的降解。结果:p65在小鼠胚胎着床前后子宫内膜均有表达,其部位主要在腔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的胞浆部分,基质细胞和子宫肌层也有微弱表达。妊娠后子宫内膜p65的表达增加,妊娠d5达最高值,d8仍然维持较高水平;而d5IκBα的降解最明显。结论:NF-κB可能通过其短暂激活来参与调节小鼠胚泡着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CD9)/运动相关蛋白(MRP-1)mRNA和蛋白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CD9/MRP-1mRNA和蛋白在早孕和假孕小鼠子宫中的表达规律。结果:早孕d1-4小鼠子宫组织均有CD9/MRP-1mRNA表达,且d4表达最多;其蛋白主要表达在d1-4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且早孕d2-4CD9/MRP-1在子宫基质细胞散在阳性表达。假孕d1-8小鼠子宫组织均有CD9/MRP-1mRNA表达,假孕d5表达开始增加,至d6达到峰值。而CD9/MRP-1蛋白在假孕d1-8子宫内膜腺上皮均有表达,而子宫内膜腔上皮均无表达。假孕d2-5,子宫基质细胞出现散在阳性表达。结论:①CD9/MRP-1在早孕小鼠子宫中呈动态表达,提示它在胚胎精确侵袭子宫内膜的调节中发挥作用。②CD9/MRP-1在妊娠小鼠子宫的表达是非胚胎依赖性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16INK4A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变化,分析其表达变化与甲基化的关系。方法选取7种卵巢癌细胞系、18份卵巢癌组织和10份正常卵巢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p16INK4A基因甲基化状态;RT-PCR技术检测p16INK4A基因的mRNA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P16INK4A蛋白的表达。5-杂氮-2′-脱氧胞苷对p16INK4A基因甲基化的卵巢癌细胞进行去甲基化处理,再次进行p16INK4A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检测,以及p16INK4A基因甲基化的分析。检测5-杂氮-2′-脱氧胞苷处理前后卵巢癌细胞的生长情况;并将处理前后的细胞接种于裸鼠,观测肿瘤的体积、重量。结果3种卵巢癌细胞系(Anglne、SW626和OVCAR3细胞)、6份卵巢癌组织中存在p16INK4A基因甲基化,卵巢癌细胞和卵巢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分别为3/7和33%(6/18)。卵巢癌细胞系、卵巢癌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p16INK4A基因的mRNA相对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34±0·11、0·81±0·13、1·52±0·12,蛋白相对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56±0·14、1·32±0·12、2·09±0·11,卵巢癌细胞系、卵巢癌组织分别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甲基化表现的卵巢癌细胞和组织中p16INK4A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5-杂氮-2′-脱氧胞苷处理能使p16INK4A基因甲基化的卵巢癌细胞中的p16INK4A基因的mRNA和蛋白重新表达或表达增高。与去甲基化处理前比较,去甲基化处理后Anglne、SW626和OVCAR3细胞的生长速度均减慢;接种去甲基化处理的OVCAR3细胞的裸鼠中,肿瘤体积和重量明显减小,分别为(0·243±0·022)cm3、(0·035±0·004)g。结论p16INK4A基因的表达下降或缺失在卵巢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DNA甲基化是其表达缺陷的原因,去甲基化处理可以恢复p16INK4A基因的表达并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用ELISA方法检测p16INK4a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的表达,筛查宫颈癌。方法:选取宫颈组织活检标本1523例,活检前用棉拭子从标本中获取宫颈脱落细胞。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宫颈活检组织中8种亚型HR-HPV DNA,用ELISA方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结果:HR-HPV DNA阳性率在CINⅠ、Ⅱ、Ⅲ及宫颈癌中,分别为91.9%,92.8%,94.4%,91.7%,其阳性率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P=0.893);非肿瘤性病变人群HR-HPV DNA阳性率16.3%;FQ-PCR方法的特异性83.7%。ELISA方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p16INK4a表达用于筛查宫颈癌及CIN的总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4%和92.4%,且宫颈病变级别越高,p16INK4a表达越强(r=0.773,P0.001)。结论:FQ-PCR检测HR-HPV DNA用于筛查宫颈癌及CIN,敏感度高但特异性较低;ELISA检测p16INK4a蛋白表达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望成为宫颈癌新的筛查方法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查Ang-1/-2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期子宫内膜的分布及mRNA的表达,以研究Ang-1/-2基因在胚胎着床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生物学意义。方法:取D2,D4,D6和D8昆明种小鼠子宫内(蜕)膜,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查着床期子宫内膜中Ang-1/-2蛋白的表达及其mRNA的转录水平。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时期子宫内膜中Ang-1/-2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免疫组化显示,Ang-1蛋白在基质细胞、上皮细胞和血管壁中表达,而Ang-2蛋白则在腺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中表达,两者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而表达增强(P<0·01)。原位杂交显示,Ang-1mRNA自D2起即表达于基质细胞中,D4血管壁胞浆中也出现阳性表达;而Ang-2mRNA自D2起则表达于基质细胞和腺上皮,D4血管壁胞浆中也出现阳性表达。Ang-1/-2mR-NA表达强度在D6,D8逐渐增加。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ng-1/-2基因在小鼠胚胎着床期血管新生和血管重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从而有助于囊胚成功着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GABA)及其A型受体π亚基在胚胎植入中的作用。方法:①Real-time PCR方法检测π亚基mRNA在妊娠小鼠第1 ̄5日子宫组织的表达变化。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BA和π亚基在妊娠小鼠第1日、第4日子宫组织的表达。结果:①π亚基mRNA在妊娠小鼠第1 ̄5日子宫组织均有表达,并随妊娠进程逐渐降低,第1日、第2日表达较强,第3日开始下降,第4日、第5日显著下降(P<0.01),且第5日植入位点组织明显低于植入位点旁组织(P<0.01);②GABA和π亚基蛋白在妊娠第1日、第4日小鼠子宫内膜均有表达,第4日时在腔上皮的表达降低,而在基质细胞的表达升高;③第1日时,π亚基蛋白在子宫肌层有表达,但第4日时却不再表达。结论:①GABA和π亚基可能参与调节小鼠植入前期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改变;②π亚基可能还参与植入前期子宫肌肉收缩,调节胚胎在子宫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6.
Syncytin在不同时期绒毛或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Syncytin在胎盘发育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FQ-PCR)方法检测正常早期妊娠绒毛组织(20例)、中期妊娠胎盘组织(15例)及晚期妊娠胎盘组织(20例)中Syncytin mRNA表达。结果:正常妊娠早、中、晚期胎盘组织Syncytin mRNA表达随孕周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yncytin在胎盘发育过程中表达不同,推测可能参与胎盘发育之调节。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As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infection is the main risk factor fo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 and overexpression of p16INK4a occurs when retinoblastoma protein is inactivated by high-risk HPV,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association of HPV infection and expression of p16INK4a in cervical adenocarcinomas. Specimens of cervical glandular neoplasias were immunostained with a p16INK4a-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 (clone E6H4). Approximately 80% of glandular neoplasms showed overexpression of p16INK4a. Exfoliated cells from 14 adenocarcinomas were further examined by p16INK4a-specific immunocytochemistry, and 12 cases showed overexpression of p16INK4a, suggesting that immunostaining for p16INK4a may be a useful diagnostic tool for cervical adenocarcinomas. The authors further examined HPV DNA in cervical adenocarcinomas with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ethod. Overexpression of p16INK4a was positive in 94% of cases in which HPV16 or 18DNA was positive, a finding suggesting that HPV16 or 18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ervical adenocarcinomas. Overexpression of p16INK4a may be an indicator of pathogenic activity of high-risk HPV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